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餘秋雨散文王道士

餘秋雨散文王道士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7W 次

導語:餘秋雨先生是當今最引人注目的文化人之一,且不說過去的輝煌,單是近來的批評就夠了。要說《道士塔》,王道士是個關鍵人物。看重與批評,分歧就出在王道士身上。

餘秋雨散文王道士

在《道士塔》中,作者既寫出了王道士作爲文物破壞者與文物出賣者的身份,破壞了敦煌的壁畫,破壞了敦煌的雕塑。是敦煌的罪人,又寫出了王道士的無奈。出身農民,生活所迫,當了道士。改善居住環境,粉刷房子,塑造天師靈官。在他看來,一切都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至於出賣文物,更看不出有什麼不合適,要王道士去識破外國掠奪者的陰謀不現實;把文物保護的重任都壓在王道士身上更沒道理。所以作者有文中寫道:"讓他這具無知的軀體全然肩起這筆文化重債,連我們也會覺得無聊。"所以作者最後把王道士定位爲"悲劇中錯步上前的小丑"。

王道士是一個其貌不揚的中國平民,更準確地說是中國饑民,他餓着肚子流落到敦煌,到了荒涼的莫高窟,他奇蹟般地在這裏紮下根來,並真的遇着了奇蹟,他在敦煌的漫長歲月,吃過多少苦沒人理念,受過多少罪無人過問,也從未有任何官方或民間的人稱他什麼“敦煌的兒子”或“莫高窟的守護神”,他只是一個找口飯吃的中國平民,從未指望任何人給他封官許願,從他來到莫高窟一直到終老於斯,他都是一個沒有任何名份的`人,他用心裏那點宗教熱情支撐着全部的勞作,他沒有痛楚嗎?我信他有,一個平民的痛楚的深度並不是達官貴人們所能想象到的。

王道士農民的文化層次,道士的思想意識,中國平民憨厚的個性表現得淋漓盡致.作者塑造這個人物的目的,不是諷刺中國的農民、道士、平民。而是要突出“這是一個巨大的民族悲劇”。讓一個完全沒有犯罪意識的人犯下了滔天大罪。還有什麼比這更可悲呢。

爲了寫活王道士這個人物,作者還儘可能通過想象來還原歷史事件,比如寫到斯坦因來取經:那個斯坦因就哄他說,自己十分崇拜唐僧,這次是倒溯着唐僧的腳印,從印度到中國取經來了。好,既然是洋唐僧,那就取走吧,王道士爽快地打開了門。

王道士頻頻點頭,深深鞠躬,還送出一程。他恭敬地稱斯坦因爲“司大人諱代諾”,稱伯希和爲“貝大人諱希和”。他的口袋裏有了一些沉甸甸的銀元,這是平常化緣時很難得到的。他依依惜別,感謝司大人、貝大人的“佈施”。車隊已經駛遠,他還站在路口。沙漠上,兩道深深的車轍。

敦煌文物的流失,是個悲劇。這個悲劇的深刻性還在於我們很難用簡單的判斷來表明我們對這一事件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