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餘秋雨散文集摘抄

餘秋雨散文集摘抄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9W 次

餘秋雨的散文被稱爲“文化散文”。他的散文有獨到的見解和深沉的思考,運用詩化的語言,情感極強。接下來就跟着小編一起,從餘秋雨的散文集摘抄中,感悟他的散文魅力。

餘秋雨散文集摘抄

  餘秋雨散文集摘抄1

1、第一根白髮把生命的起點和終點連成了一條綿長的邏輯線,人生得任何一段都與它相連。

2、進入年老也是一種美好的況味,用不着吃力的搬種夏天的繁枝來遮蓋晚秋的雲天,什麼季節觀什麼景,什麼時令賞什麼花,這才完整和自然。

3、錯選了一種可能也便失落了其他可能。 ---《關於年齡》

4、拒絕衰老和病痛,一個人就不會幸福。 ---《最後的課程》

5、李白時代的詩人,既熾戀着四川的風土人物,又嚮往着下江的開闊文明,長江於是就成了他們生命的便道,不必下太大的決心就解纜問槳。腳在何處,故鄉就在何處,水在哪裏, 道路就在那裏。 ---《三峽》

6、與沒有責任感的男人談戀愛,就像與朝霧和晚霞廝磨,再美好也沒有着落。他們是男人,是已經長大的男人,再多情也不應該把女友的耳畔當作他們唯一的講臺,男人的講臺理應在更大的空間。 ---《這樣的男人》

7、人們容易發現一目瞭然的小偷小盜,而對於一個分解開來的巨大騙局,卻很艱難在各個局部上發現,反而實利的誘惑下八方用力,把荒唐推向更大的荒唐。 ---《大橋的寓言》

8、在這個世界上,衆口喧騰的可能是虛假;萬人恥笑的可能是真實;長久期盼的可能是虛假,猝不及防的可能是真實;疊牀架屋的可能是虛假,單薄瘦削的可能是真實。

9、其實,世間的一切平庸和傑出的界限也就在這裏。何謂平庸?做加法,層層疊疊的人云亦云;何偉傑出?做減法,力求簡單的直奔事實。

10、真實老被嗤笑,因此傑出者總是數量不大。人們總想躲開遺憾,因此,更大的遺憾總是緊緊跟隨。 ---《遺憾的真實》

11、與謬誤辯論,很可能獲得真理;與無聊辯論,只可能一起無聊。

12、不要因爲害怕被別人誤會而等待理解,現代生活各自獨立、萬象共存,東家的柳樹矮一點,不必向路人解釋本來有長高的可能,西家的槐樹高一點,也不必向鄰居說明自己沒有獨佔風水的企圖。

做一件新事,大家立即理解,那就是不是新事;出一個高招,大家立即理解,那就不是高招。任何真正的創造都是對原有模式的背離、對社會適應的突破、對民衆習慣的挑戰,如果眼巴巴的指望衆人的理解,創造的純粹性必然會降低,平庸,正在前面招手。

13、回想一下,我們一生可以做的比較像樣的大事,連父母也未必深刻理解,父母締造了我們卻理解不了我們,這便是進化。---《燈下回信》

14、珠穆朗瑪峯上寒冷透骨,已無所謂境界。世上一等的境界都在平實的山河間,秋風起了,蘆葦白了,漁舟遠了,炊煙斜了,那裏便是我們生命的起點和終點。

15、外力終究是外力,生命的教師只能是生命本身。

16、收藏人生,比收藏書籍古董更重要。收藏在木屋裏,收藏在小河邊,在風夕雨夜點起一盞燈,盤點查看一番,第二天風和日麗,那就拿出來晾晾曬曬。 ---《收藏昨天》

17、據說本來每家的小媳婦最愛坐在門口編織花邊,後來旅遊者多了,她們便躲進屋去,悄悄美麗又悄悄蒼老,留下一街安靜。 ---《與平庸一起棲宿》

18、簡樸不等於寒磣。在這裏,總統的排場鬧得越大越沒有對象。歷來的統治者的裝模作樣都是爲了吸引他們心中千萬雙仰慕的眼睛,但千古冰原全然不在乎人類的高低尊卑、升沉榮辱,更不會化作春水來環繞歡唱。---《生命的理由》

19、歷史的轉彎處大多並不美麗,就像河口上常常聚集着太多的垃圾和泡沫,美麗的轉折一定是修飾的結果,而修飾往往是歷史的改寫。

20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步走去,真正保護你的,是你自己的人格選擇和文化選擇,那麼反過來,真正傷害你的,也是一樣。

  餘秋雨散文集摘抄2

1、但是事情又很怪異,當峨冠博帶早已零落成泥之後,一杆竹管筆偶爾塗劃的詩文,竟能鐫刻山河,雕鏤人心,永不漫漶。

2、待到年長,當他們剛剛意識到有足夠腳力的時候,也就給自己負上了一筆沉重的宿債,焦渴地企盼着對詩境實地的踏訪。

3、從未見過這樣完整的天,一點也沒有被吞食,邊沿全是挺展展的,緊扎扎地把大地罩了個嚴實。

4、天邊漸漸飄出幾縷煙跡,並不動,卻在加深,疑惑半晌,才發現,那是剛剛化雪的山脊。

5、這些墳堆被風雪所蝕,因年歲而坍,枯瘦蕭條,顯然從未有人祭掃。

6、這裏正是中華歷史的荒原:如雨的馬蹄,如雷的吶喊,如注的熱血。中原慈母的白髮,江南春閨的遙望,湖湘稚兒的夜哭。故鄉柳蔭下的訣別,將軍圓睜的怒目,獵獵於朔風中的軍旗。隨着一陣煙塵,又一陣煙塵,都飄散遠去。

7、堆積如山的二十五史,寫在這個荒原上的篇頁還算是比較光彩的,因爲這兒畢竟是歷代王國的邊遠地帶,長久擔負着保衛華夏疆域的使命。

8、在中原內地就不同了,山重水複、花草掩蔭,歲月的`迷宮會讓最清醒的頭腦脹得發昏,晨鐘暮鼓的音響總是那樣的詭祕和乖戾。

9、那兒,沒有這麼大大咧咧鋪張開的沙堆,一切都在重重美景中發悶,無數不知爲何而死的怨魂,只能悲憤懊喪地深潛地底。不像這兒,能夠袒露出一帙風乾的青史,讓我用20世紀的腳步去匆匆撫摩。

10、西北風浩蕩萬里,直撲而來,踉蹌幾步,方纔站住。腳是站住了,卻分明聽到自己牙齒打戰的聲音,鼻子一定是立即凍紅了的。

11、在南北各地的古代造像中,唐人造像一看便可識認,形體那麼健美,目光那麼平靜,神采那麼自信。在歐洲看蒙娜麗莎的微笑,你立即就能感受,這種恬然的自信只屬於那些真正從中世紀的夢魘中甦醒、對前途挺有把握的藝術家們。唐人造像中的微笑,只會更沉着、更安詳。在歐洲,這些藝術家們翻天覆地地鬧騰了好一陣子,固執地要把微笑輸送進歷史的魂魄。

12、即便是土墩、是石城,也受不住這麼多嘆息的吹拂,陽關坍弛了,坍弛在一個民族的精神疆域中。它終成廢墟,終成荒原。身後,沙墳如潮,身前,寒峯如浪。誰也不能想象,這兒,一千多年之前,曾經驗證過人生的壯美,藝術情懷的弘廣。

13、這兒應該有幾聲胡笳和羌笛的,音色極美,與自然渾和,奪人心魄。可惜它們後來都成了兵士們心頭的哀音。既然一個民族都不忍聽聞,它們也就消失在朔風之中。

  餘秋雨散文集摘抄3

1、沉默是一個女孩最大的哭聲。總有一個人,一向住在心底,卻消失在生活裏。

2、你的過去我無法參與,你的將來我奉陪到底。——餘秋雨

3、在迪倫馬特筆下,羅慕洛斯應對日耳曼人的兵臨城下,毫不驚慌,悠然養雞。他容忍大臣們裹卷國庫財務逃奔,容忍無恥之徒誘騙自己家人,簡直沒有半點人格力量,令人生厭。但越看到之後越明白,他其實是一位洞悉歷史的智者。如果大車必然要倒,妄圖去扶持反而是一種騷擾;如果歷史已無意於羅馬,勵精圖治反而是一種反動。——餘秋雨《行者無疆》

4、我們一向覺得妥協一些將就一些容忍一些能夠得到幸福,但當你的底線放得越低,你得到的就是更低的結果。------不好總抱怨自己遇到的人都不靠譜,如果別人總這麼對你,那麼必須是你教會了別人用這樣的方式對你。------愛是平等的,能夠付出更多,也能夠愛他更多,但決不是妥協將就容忍。

5、【人的一生】歲出場,歲成長,歲彷徨,歲定向,歲打拼,歲回望,歲告老,歲搓麻,歲曬太陽,歲躺牀上,歲掛牆上。生的偉大,死的淒涼,能牽手的時候,請別肩並肩,能擁抱的時候,請別手牽手,能相愛的時候,請別說分開。一生就這麼短暫而已。

6、如果真的有一天,某個回不來的人消失了,某個離不開的人離開了,也沒關聯。時刻會把最正確的人帶到你的身邊,在此之前,你所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顧自己。

7、它是一種聚會,一種感召。它把人性神化,付諸造型,又用造型引發人性,於是,他成了民族心底一種彩色的夢幻,一種聖潔的沉澱,一種永久的嚮往。它是一種狂歡,一種釋放。在它的環抱裏神人交融時空飛騰,於是,它讓人走進神話,走進寓言,走進宇宙意識的霓虹。在那裏,狂歡是天然秩序,釋放是天賦人格,藝術的天國是自由的殿堂。它是一種儀式,一種超越宗教的宗教。佛教理義已被美的火焰蒸餾,剩下了儀式應有的玄祕潔淨和高超。只要是知聞它的人,都會以一生來投奔這種儀式,理解它的洗禮和薰陶。——餘秋雨《文化苦旅》

8、如果忘記了善良和仁慈,只知一味地與別人爭奪成功,那才叫真正的平庸。——餘秋雨《霜冷長河》(餘秋雨經典語錄100句)

9、這種自衛和*慰,是中國知識分子的機智,也是中國知識分子的狡黠。不能把志向實現於社會,便躲進一個自然小天地自娛自耗。他們消除了志向,漸漸又把這種消除當作了志向。安貧樂道的達觀修養,成了中國文化人格結構中一個寬大的地窖,儘管有濃重的黴味,卻是安全而寧靜。於是,十年寒窗,博覽文史,走到了民族文化的高坡前,與社會交手不了幾個回合,便把一切沉埋進一座座孤山。——餘秋雨《文化苦旅》

10、有些事,明知是錯的,也要去堅持,正因不甘心;有些人,明知是愛的,也要去放下,正因沒結局;有時候,明知沒路了,卻還在前行,正因習慣了。

11、上海人的寬容並不表現爲謙讓,而是表現爲各管各。在道德好處上,謙讓是一種美德;但在更深刻的文化心理好處上,各管各或許更貼近現代寬容觀。承認各種生態獨自存在的合理性,承認到能夠互相不相聞問,比經過艱苦的道德訓練而到達的謙讓更有深層好處。爲什麼要謙讓,正因選取是唯一的,不是你就是我,不讓你就要與你爭奪。這是大一統秩序下的基本生活方式和道德起點。爲什以能夠各管各,正因選取的道路很多,你走你的,我走我的,誰也不會吞沒誰。這是以承認多元世界爲前提而派生出來的互容共生契約。——餘秋雨《文化苦旅》

12、人生,只要還有一線期望,就還有無限的可能。——餘秋雨《霜冷長河》

13、偉大見勝於空間,是氣勢;偉大見勝於時刻,是韻味。古羅馬除氣勢外還有足夠的韻味,使它的氣勢也沁水籠霧,千年不燥。——餘秋雨《行者無疆》

14、中國文化從來離不開社會災難。我借清初和清末的民族主義激情來討論中國文化的思維災難,借東北的流放者來討論中國文化的生存災難;借渤海國的興亡來討論社會災難與羣體生命的關聯;借蘇東坡的遭遇來討論社會災難與個體人格的關聯;借嶽麓書院來討論文化就應如何救助愚昧的災難,借山西商人來討論文化就應如何來救助貧困的災難。——餘秋雨《借我一生》

15、能夠慢慢培養的不是感情,而是習慣。能夠隨着時刻得到的,不是感情而是感動。因此愛是一瞬間的禮物,有就有,沒有就沒有。但反過來說,愛和婚姻實際並不是一回事情,並不是所有的感情都要結婚的,也不是所有婚姻都有感情的。

16、在google上輸入“故事”,能夠得到條結果,但輸入“結局”,卻只能得到條結果。可見,並不是每個故事,都有結局。——餘秋雨

17、你能夠沉默不語,不管我的着急;你能夠不回信息,不顧我的焦慮;你能夠將我的關心,說成讓你煩躁的原因;你能夠把我的思念,丟在角落不屑一顧。你能夠對着其他人微笑,你能夠給別人擁抱,你能夠對全世界好,卻忘了我一向的悲哀。------你但是是仗着我喜愛你,而那,卻是唯一讓我變得卑微的原因。

18、空虛的傲然傲然到了天際,枉然的雄偉雄偉到了永遠。——餘秋雨《行者無疆》

19、他們說,別幼稚了穩重一點他們都說得沒錯,但是,我可不能夠,最後一次重溫兒時的快樂然後從此丟棄那顆童真的心,做大家都期望我做的,成熟而穩重的人我一向想知道,倘若他們看到,那一刻,我如此快樂的表情,還會不斷地催我成長,讓我成熟嗎?

20、它最大的優點是不單調。既不是永遠的荒涼大漠,也不是永遠的綠草如茵,而是變化多端,豐富之極。雪山在遠處銀亮得聖潔,近處則一片駝黃。一排排林木不作其他顏色,全都以差不多的調子薰着呵着,託着襯着,哄着護着。有時好像是造物主怕單調,來一排十來公里的白楊林,像油畫家用細韌的筆鋒畫出的白痕。有時稍稍加一點淡綠或酒紅,成片成片地融人駝黃的總色譜,一點也不跳躍刺眼。一道雪山融水在林下橫過,泛着銀白的天光,但很快又消失於原野,不見蹤影。——餘秋雨

21、"人世間最有吸引力的,莫過於一羣活得很自在的人發出的生命信號。這種信號是磁,是蜜,是渦卷方圓的魔井。沒有一個人能夠擺脫這種渦卷,沒有一個人能夠應對着它們而持續平靜。——餘秋雨《文化苦旅》"

22、感情裏,總有一個主角和一個配角,累的永遠是主角,傷的永遠是配角;有時,愛也是種傷害:殘忍的人,選取傷害別人,善良的人,選取傷害自己;人生就是一種承受,需要學會支撐。支撐事業,支撐家庭,甚至支撐起整個社會,有支撐就必須會有承受,支撐起多少重量,就要承受多大壓力。

【拓展延伸】

餘秋雨散文特色

餘秋雨從文化的角度看待山川景物,寫出來的文章就有了不同的含義。不是單純地寫景,也不是單純的抒情或議論。他有了一個獨特的角度,獨特的視角。餘秋雨在《文化苦旅?自序》中說道:“我發現我自己特別想去的地方,是古代文化和文人留下較深腳印的所在,說明我心底的山水並不完全是自然山水,是一種‘人文山水’。”餘秋雨更看重的是山水景物上附着的中國文化。這正是秋雨散文的特色。

餘秋雨站在人類歷史的高闊視角之上來看待文化,文化成了歷史的積澱,文化和歷史已成爲不可分割的整體。餘秋雨胸藏丘壑,興寄煙霞,橫七縱八,拈來皆成妙文。他將生命敞開來,去貼近文化的大生命,去傾聽歷史的或沉重或細微的足音。他筆下的山川草木,樓臺廟宇,總是與人呼吸相通。處處人文景觀便成了歷史的濃縮,再由歷史顯現出文化,再由文化透顯出民族的存在狀態。

他的“山水”是“人文山水”。“這是中國歷史文化的悠久魅力和它對我的長期薰染造成的,要擺脫也擺脫不了。每到一個地方,總有一種沉重的歷史氣壓罩住我的全身,使我無端地感動,無端地喟嘆。”《莫高窟》一文中這樣寫道:“莫高窟可以傲視異邦古蹟的地方,就在於它是一千多年的層層累聚。看莫高窟,這是一種何等壯闊的生命!”歷史的韻味可謂濃矣!《莫高窟》一文哪裏是對文物古蹟的欣賞,實在是對中華幾千年滄桑歷史的活生生的再現。

作者視文化爲民族的魂靈,把對民族的情感付之於山水之上。《道士塔》中作者由莫高窟的文物遺藏聯想到外夷入侵、民族劫難,“一位年輕詩人寫道,那天傍晚,當冒險家斯坦因裝滿箱子的車隊正要啓程,他看了一眼西天悽豔的晚霞。那裏,一個古老民族的傷口在滴血。”何止是幾箱文物被運走了,作者分明看到了一個民族的精靈——文化,在列強刺刀下傷痕累累、血跡斑斑,一個高大的文化巨人在時代面前痛苦着、呻吟着。

餘秋雨的散文時時閃耀着作者獨到的思想光芒,有深沉的思考,給人啓發和感悟。

餘秋雨走出了書齋,走出了都市繁華,一個人,悄悄地,從秋風塞北到春雨江南,任唐朝的煙塵宋朝的風沙撲打,又黑又瘦,一路探尋着我們這個古老民族的蘇生力量和文化更新的鮮活血脈。面對自然山水、風物,面對一堆堆文化的斷壁殘垣,餘秋雨發出了蒼涼的人生浩嘆。且看《文化苦旅?廢墟》中對“悲劇”的思考:“沒有悲劇就沒有悲壯,沒有悲壯就沒有崇高。雪峯是偉大的,因爲滿坡掩埋着登山者的遺體;大海是偉大的,因爲處處漂浮着船楫的殘骸;登月是偉大的,因爲‘挑戰者號’的隕落;人生是偉大的,因爲有白髮,有訣別,有無可奈何的失落。古希臘傍海而居,無數嚮往彼岸的勇士在狂波上前仆後繼,於是有了光耀百世的希臘悲劇。”作者將“悲劇”提升到哲理高度進行思考,闡釋了悲劇、悲壯及崇高的相承關係,引發人們深沉的思索,激勵人們面對人生的悲劇,不要悲觀,要勇於面對、勇於進取。

再看《山居筆記?一個王朝的背影》結尾:“今天,我面對着避暑山莊的清澈湖水,卻不能不想起王國維先生的面容和身影。我輕輕地嘆息一聲,一個風雲數百年的朝代,總是以一羣強者英武的雄姿開頭,而打下了最後一個句點的,卻常常是一些文質彬彬的悽怨靈魂。”多麼耐人尋味啊!這是文人的悲哀,還是文化的悲哀,抑或是歷史的悲哀?留給人無盡的思考。

餘秋雨擅長使用詩化的語言傳情達意。他的文章幾乎每一個語句都以情感“着色”,給讀者以新鮮感和反覆咀嚼的引誘。他的散文語言典麗精工,運用多種修辭手法,使文章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如《山居筆記?蘇東坡突圍》中寫蘇東坡被官差押解的情形:“長途押解,猶如一路示衆,可惜當時幾乎沒有什麼傳播媒介,沿途百姓不認識這就是蘇東坡。貧瘠而愚昧的國土上,繩子捆紮着一個世界級的偉大詩人,一步步行進。蘇東坡在示衆,整個民族在丟人。”“小人牽着大師,大師牽着歷史。小人順手把繩索重重地抖,於是大師和歷史全都成了罪孽的化身。一部中國文化史,有很長時間一直把諸多文化大師捆押在被告席上,而法官和原告,大多是一羣羣擠眉弄眼的小人。”

這兩段文字很形象、很精彩,充滿情感。讀着這些文字,讀者被感染了,心中油然升起一股悲憤之情,爲東坡而悲,爲文化而悲,爲民族而悲;悲的同時,更有憤恨,憤恨那些嫉恨東坡才華的品格低劣的“文化羣小”:例如舒亶、李定,又如王圭、李宜之……

再如《山居筆記?蘇東坡突圍》中對“成熟”這個抽象名詞的描述:“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於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鬨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需聲張的厚實,一種並不陡峭的高度。勃鬱的豪情發過了酵,尖利的山風收住了勁,湍急的溪流匯成了湖……”。

這段精闢的議論,運用了排比和擬人的手法,氣勢不凡,文采斐然,讀後令人蕩氣迴腸。我們爲作者的文筆叫絕的同時,更爲文化大師蘇東坡的成熟感到振奮。

餘秋雨對中國當代散文的貢獻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作者憑藉淵博的文學和史學功底,透過各種附麗於山水古蹟的文化積澱,去挖掘中國傳統的文化底蘊,去探尋中國文化的歷史命運和中國文化的人格構成。另一方面是作者的散文寫得大氣,充滿了理性。他對傳統的散文觀念、表現手法、審美規範和要求,都作了大膽的突破和創新,爲當代散文領域提供了嶄新的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