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餘秋雨精選散文

餘秋雨精選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9W 次

導語:作爲中國著名當代著名散文家,餘秋雨的散文值得我們研讀。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餘秋雨散文,歡迎大家參閱,希望可以幫助到各位。

餘秋雨精選散文

  餘秋雨散文1:生命是一樹花開

生命,是一樹花開,或安靜或熱烈,或寂寞或璀璨。日子,就在歲月的年輪中漸次厚重,那些天真的、躍動的、抑或沉思的靈魂,就在繁華與喧囂中,被刻上深深淺淺、或濃或淡的印痕。

很欣賞這樣一句話:生命,是一場虛妄。其實,經年過往,每個人何嘗不是在這場虛妄裏跋涉?在真實的笑裏哭着,在真實的哭裏笑着,一箋煙雨,半簾幽夢,有許多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生活,不是不寂寞,只是不想說。

漸漸明白:人生,總會有許多無奈,希望、失望、憧憬、彷徨,苦過了,才知甜蜜;痛過了,才懂堅強;傻過了,纔會成長。生命中,總有一些令人唏噓的空白,有些人,讓你牽掛,卻不能相守;有些東西,讓你羨慕,卻不能擁有;有些錯過,讓你留戀,卻終生遺憾。

這世界上,並不是所有的東西都符合想象,有些時候,山是水的故事,雲是風的故事;也有些時候,星不是夜的故事,情不是愛的故事。生命的旅途中,有許多人走着走着就散了,有許多事看着看着就淡了.經年流轉,透過指尖的溫度,期許歲月靜好,這一路走來,你會發現,生活於我們,溫暖,一直是一種牽引,難道不是嗎?

有時候,失望,也是一種幸福。因爲有所期待,纔會失望。有時候,遺憾,也是一種幸福,因爲還有令你遺憾的事情。幸福,其實很簡單。平靜的呼吸,仔細的聆聽,微笑着生活;有人愛,有事做,有所期待;不慌亂,不迷茫,無悔人生。

幸福,其實就在路上。

給生命一個微笑的理由,別讓心承載太多的負重;給自己一個取暖的方式,將歲月打磨成人生枝頭最美的風景。

  餘秋雨散文2:廢墟

我詛咒廢墟,我又寄情廢墟。

廢墟吞沒了我的企盼,我的記憶。片片瓦礫散落在荒草之間,斷殘的石柱在夕陽下站立,書中的記載,童年的幻想,全在廢墟中殞滅。昔日的光榮成了嘲弄,創業的祖輩在寒風中聲聲咆哮。夜臨了,什麼沒有見過的明月苦笑一下,躲進雲層,投給廢墟一片陰影。

但是,代代層累並不是歷史。廢墟是毀滅,是葬送,是訣別,是選擇。時間的力量,理應在大地上留下痕跡;歲月的巨輪,理應在車道間輾碎凹凸。沒有廢墟就無所謂昨天,沒有昨天就無所謂今天和明天。廢墟是課本,讓我們把一門地理讀成歷史;廢墟是過程,人生就是從舊的廢墟出發,走向新的廢墟。營造之初就想到它今後的凋零,因此廢墟是歸宿;更新的營造以廢墟爲基地,因此廢墟是起點。廢墟是進化的長鏈。

一位朋友告訴我,一次,他走進一個著名的廢墟,才一擡頭,已是滿目眼淚。這眼淚的成分非常複雜。是憎恨,是失落,又不完全是。廢墟表現出固執,活像一個殘疾了的悲劇英雄。廢墟昭示着滄桑,讓人偷窺到民族步履的蹣跚。廢墟是垂死老人發出的指令,使你不能不動容。

廢墟有一種形式美,把撥離大地的美轉化爲皈附大地的美。再過多少年,它還會化爲泥土,完全融入大地。將融未融的階段,便是廢墟。母親微笑着慫恿過兒子們的創造,又微笑着收納了這種創造。母親怕兒子們過於勞累,怕世界上過於擁塞。看到過秋天的飄飄黃葉嗎?母親怕它們冷,收入懷抱。沒有黃葉就沒有秋天,廢墟就是建築的黃葉。

人們說,黃葉的意義在於哺育春天。我說,黃葉本身也是美。

兩位朋友在我面前爭論。一位說,他最喜歡在疏星殘月的夜間,在廢墟間獨行,或吟詩,或高唱,直到東方泛白;另一位說,有了對晨曦的期待,這種夜遊便失之於矯揉。他的習慣,是趁着殘月的微光,找一條小路悄然走回。

我呢,我比他們年長,已沒有如許豪情和精力。我只怕,人們把所有的廢墟都統統刷新、修繕和重建。

不能設想,古羅馬的角鬥場需要重建,龐貝古城需要重建,柬埔寨的吳哥窟需要重建,瑪雅文化遺址需要重建。

這就像不能設想,遠年的古銅器需要拋光,出土的斷戟需要鍍鎳,宋版圖書需要上塑,馬王堆的漢代老太需要植皮豐胸、重施濃妝。

只要歷史不阻斷,時間不倒退,一切都會衰老。老就老了吧,安詳地交給世界一副慈祥美。假飾天真是最殘酷的自我糟踐。沒有皺紋的祖母是可怕的,沒有白髮的老者是讓人遺憾的。沒有廢墟的人生太累了,沒有廢墟的大地太擠了,掩蓋廢墟的舉動太僞詐了。

還歷史以真實,還生命以過程。

--這就是人類的大明智。

當然,並非所有的廢墟都值得留存。否則地球將會傷痕斑斑。廢墟是古代派往現代的使節,經過歷史君王的挑剔和篩選。廢墟是祖輩曾經發動過的壯舉,會聚着當時當地的力量和精粹。碎成粉的遺址也不是廢墟,廢墟中應有歷史最強勁的韌帶。廢墟能提供破讀的可能,廢墟散發着讓人流連盤桓的磁力。是的,廢墟是一個磁場,一極古代,一極現代,心靈的羅盤在這裏感應強烈。失去了磁力就失去了廢墟的生命,它很快就會被人們淘汰。

並非所有的修繕都屬於荒唐。小心翼翼地清理,不露痕跡地加固,再苦心設計,讓它既保持原貌又便於觀看。這種勞作,是對廢墟的恩惠,全部勞作的終點,是使它更成爲一個名副其實的廢墟,一個人人都願意憑弔的廢墟。修繕,總意味着一定程度的損失。把損壞降到最低度,是一切真正的廢墟修繕家的夙願。也並非所有的重建都需要否定。如果連廢墟也沒有了,重建一個來實現現代人吞古納今的宏志,那又何妨。但是,那只是現代建築家的古典風格,沿用一個古名,出於幽默。黃鶴樓重建了,可以裝電梯;阿房宮若重建,可以做賓館;滕王閣若重建,可以闢商場。這與歷史,干係不大。如果既有廢墟,又要重建,那麼,我建議,千萬保留廢墟,傍鄰重建。在廢墟上開推土機,讓人心痛。

不管是修繕還是重建,對廢墟來說,要義在於保存。圓明園廢墟是北京城最有歷史感的文化遺蹟之一,如果把它完全剷平,造一座嶄新的圓明園,多麼得不償失。大清王朝不見了,熊熊火光不見了,民族的鬱憤不見了,歷史的感悟不見了,抹去了昨夜的故事,去收拾前夜的殘夢。但是,收拾來的又不是前夜殘夢,只是今日的遊戲。

中國曆來缺少廢墟文化。廢墟二字,在中文中讓人心驚肉跳。

或者是冬烘氣十足地懷古,或者是實用主義地趨時。懷古者只想以古代今,趨時者只想以今滅古。結果,兩相殺伐,兩敗俱傷,既斫傷了歷史,又砍折了現代。鮮血淋淋,傷痕累累,偌大一個民族,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在中國人心中留下一些空隙吧!讓古代留幾個腳印在現代,讓現代心平氣和地逼視着古代。廢墟不值得羞愧,廢墟不必要遮蓋,我們太擅長遮蓋。中國歷史充滿了悲劇,但中國人怕看真正的悲劇。最終都有一個大團圓,以博得情緒的安慰,心理的滿足。惟有屈原不想大團圓,杜甫不想大團圓,曹雪芹不想大團圓,孔尚任不想大團圓,魯迅不想大團圓,白先勇不想大團圓。他們保存了廢墟,淨化了悲劇,於是也就出現了一種真正深沉的文學。

沒有悲劇就沒有悲壯,沒有悲壯就沒有崇高。雪峯是偉大的,因爲滿坡掩埋着登山者的遺體;大海是偉大的,因爲處處漂浮着船楫的殘骸;登月是偉大的,因爲有"挑戰者號"的隕落;人生是偉大的,因爲有白髮,有訣別,有無可奈何的失落。古希臘傍海而居,無數嚮往彼岸的勇士在狂波間前仆後繼,於是有了光耀百世的希臘悲劇。

誠懇坦然地承認奮鬥後的失敗,成功後的失落,我們只會更沉着。中國人若要變得大氣,不能再把所有的廢墟驅逐。

廢墟的留存,是現代人文明的象徵。

廢墟,輝映着現代人的自信。

廢墟不會阻遏街市,妨礙前進。現代人目光深邃,知道自己站在歷史的第幾級臺階。他不會妄想自己腳下是一個拔地而起的高臺。因此,他樂於看看身前身後的所有臺階。

是現代的歷史哲學點化了廢墟,而歷史哲學也需要尋找素材。只有在現代的喧囂中,廢墟的寧靜纔有力度;只有在現代人的沉思中,廢墟才能上升爲寓言。因此,古代的廢墟,實在是一種現代構建。

現代,不僅僅是一截時間。現代是寬容,現代是氣度,現代是遼闊,現代是浩瀚。

我們,挾帶着廢墟走向現代。

  餘秋雨散文3:夜航船

我的書架上有一部明代文學家張岱的《夜航船》。這是一部許多學人查訪終身而不得的書,新近根據寧波天一閣所藏抄本印出。書很厚,書脊顯豁,插在書架上十 分醒目。文學界的朋友來寒舍時,常常誤認爲是一部新出的長篇小說。這部明代小百科的書名確實太有意思了,連我自己巡睃書架時也常常會讓目光在那裏頓一頓, 耳邊響起欸乃的櫓聲。

夜航船,歷來是中國南方水鄉苦途長旅的 象徵。我的家鄉山嶺叢集,十分閉塞,卻有一條河流悄然穿入。每天深夜,總能聽到篤篤篤的聲音從河畔傳來,這是夜航船來了,船伕看到岸邊屋舍,就用木棍敲着 船幫,召喚着準備遠行的客人。山民們夜夜聽到這個聲音,習以爲常,但終於,也許是身邊的日子實在混不下去了,也許是憨拙的頭腦中突然捲起了幻想的波瀾,這 篤篤篤的聲音產生了莫大的誘惑。不知是哪一天,他們吃過一頓稍稍豐盛的晚餐,早早地收拾好簡薄的行囊,與妻兒們一起坐在閃爍的油燈下等候這篤篤聲。

當敲擊船幫的聲音終於響起時,年幼的兒子們早已歪歪扭扭地睡熟,山民粗粗糙糙地挨個兒摸了一下他們的頭,隨即用拳頭擦了擦眼角,快步走出屋外。蓬頭散發的妻子提着包袱跟在後面,沒有一句話。

外出的山民很少有回來的。有的妻子,實在無以爲生了,就在丈夫上船的河灘上,抱着兒子投了水。這種事一般發生在黑夜,慘淡的月光照了一下河中的漣漪,很快什麼也沒有了。過不了多久,夜航船又來了,依然是篤篤篤、篤篤篤,慢慢駛過。

偶爾也有些叫人羨慕的信息傳來。鄉間竟出現了遠途而來的老郵差,手中拿着一封夾着匯票的信。於是,這家人家的木門檻在幾天內就會跨進無數雙泥腳。夜間,夜航船的敲擊聲更其響亮了,許多山民開始失眠。

幾張匯票使得鄉間有了私塾。一些幸運的孩子開始跟着一位外鄉來的冬烘先生大聲唸書。進私塾的孩子有時也會被篤篤聲驚醒,翻了一個身,側耳靜聽。這聲音,與山腰破廟裏的木魚聲太像了,那是祖母們嚮往的聲音。

一個坐夜航船到上海去謀生的人突然成了暴發戶。他回鄉重修宅院,爲了防範匪盜,在宅院四周挖了河,築一座小橋開通門戶。宅院東側的河邊,專修一個船碼 頭,夜航船每晚要在那裏停靠,他們家的人員貨物往來多得很。夜航船專爲他們闢了一個精雅小艙,經常有人從平展展的青石階梯上下來,幾個傭人挑着足夠半月之 用的食物上船。有時,傭人手上還會提着一捆書,這在鄉間是稀罕之物。山民們傻想着小艙內酒足飯飽、展卷臥讀的神仙日子。

船老大也漸漸氣派起 來。我家鄰村就有一個開夜航船的船老大,早已成爲全村豔羨的角色。過去,坐他船的大多是私鹽販子,因此航船經常要在沿途受到緝查。緝查到了,私鹽販子總被 捆綁起來,去承受一種叫做“趲槓”的酷刑。這種酷刑常常使私鹽販子一命嗚呼。船老大也會被看成是同夥,雖不做“趲槓”,卻要吊打。現在,緝查人員攔住夜航 船,見到的常常是神態高傲的殷富文士,只好點頭哈腰連忙放行。船老大也就以利言相譏,出一口積壓多年的鳥氣。

每次船老大回村,總是揹着那支大 櫓。航船的櫓揹走了,別人也就無法偷走那條船。這支櫓,就像現今小汽車上的鑰匙。船老大再勞累,背櫓進村時總把腰挺得直直的,擺足了一副凱旋的架勢。放下 櫓,草草洗過臉,就開始喝酒。燈光亮堂,並不關門,讓亮光照徹全村。從別的碼頭順帶捎來的下酒菜,每每引得鄉人垂涎欲滴。連灌數盅後他開始講話,內容不離 這次航行的船客,談他們的風雅和富有。

好多年前,我是被夜航船的篤篤聲驚醒的孩子中的一個。如果是夏夜,我會起身,攀着窗沿去看河中那艘扁黑 的船,它走得很慢,卻總是在走,聽大人說,明天傍晚就可走到縣城。縣城準是大地方,河更寬了,船更多了,一條條晶亮晶亮的水路,再也沒有泥淖和雜藻,再也 沒有土岸和殘埠,直直地通向天際。

第二天醒來,急急趕到船老大家,去撫摩那支大櫓。大櫓上過桐油,天天被水沖洗,非常乾淨。當時私塾已變成小學,學校的老師都是坐着航船來的,學生讀完書也要坐着航船出去。整個學校,就像一個船碼頭。

櫓聲欸乃,日日夜夜,山村流動起來了。

夜航船,山村孩子心中的船,破殘的農村求援的船,青年冒險家下賭注的船,文化細流浚通的船。

船頭畫着兩隻大大的虎眼,犁破狹小的河道,濺起潑刺刺的水聲。

這下可以回過頭來說說張岱的《夜航船》了。

這位大學者顯然是夜航船中的常客。他如此博學多才,不可能長踞一隅。在明代,他廣泛的遊歷和交往,不能不經常依靠夜航船。次數一多,他開始對夜航船中的小世界品味起來。

船客都是萍水相逢,無法作切己的深談。可是船中的時日緩慢又無聊,只能以閒談消遣。當時遠非信息社會,沒有多少轟動一時的新聞可以隨意評說,談來談去, 以歷史文化知識最爲相宜。中國歷史漫長,文物典章繁複,談資甚多。稍稍有點文化的人,正可藉此比賽和炫示學問。一來二去,獲得一點暫時的滿足。

張岱是紹興人,當時紹興府管轄八縣,我的家鄉餘姚正屬其中。照張岱說法,紹興八縣中數餘姚文化氣息最濃,後生小子都得讀書,結果那裏各行各業的人對於歷 史文物典章,知之甚多,一旦聚在夜航船中,談起來機鋒頗健,十分熱鬧。因此,這一帶的夜航船,一下去就像進入一個文化賽場。

他在《夜航船序》裏記下了一個有趣的故事:

昔有一僧人,與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談闊論,僧畏懾,舉足而寢。僧人聽其語有破綻,乃日:“請問相公,澹臺滅明是一個人、兩個人?”士子曰:“是兩 個人。”僧曰:“這等堯舜是一個人、兩個人?”士子曰:“自然是一個人!”僧乃笑曰:“這等說起來,且待小僧伸伸腳。”

你看,知識的優勢轉眼 間就成了佔據鋪位的優勢。這個士子也實在是丟了吾鄉的臉,不知道“澹臺”是複姓倒也罷了,把堯、舜說成一個人是不可原諒的。讓他縮頭縮腳地蜷曲着睡,正是 活該。但是,夜航船中也有不少真正的難題目,很難全然對答如流而不被人掩口恥笑。所以連張岱都說:“天下學問,唯夜航船中最難對付。”

於是,他決心編一部初級小百科,列述一般中國文化常識,使士子們不要在類似於夜航船這樣的場合頻頻露醜。他把這部小百科名之曰《夜航船》,當然只是一個瀟灑幽默的舉動,此書的實際效用遠在閒談場合之上。

但是,張岱的勞作,還是讓我們看到了一種有趣的“夜航船文化”。這又是中國文化的一個可感嘆之處。

在緩慢的航行進程中,細細品嚐着已逝的陳跡,哪怕是一些瑣碎的知識。不惜爲千百年前的細枝末節爭得臉紅耳赤,反正有的是時間。中國文化的進程,正像這艘夜航船。

船頭的浪,設不進來;船外的風,吹不進來;航行的路程,早已預定。談知識,無關眼下;談歷史,拒絕反思。十年寒窗,竟在談笑爭勝間消耗。把船櫓託付給老 大,士子的天地只在船艙。一番譏刺,一番炫耀,一番假惺惺的欽佩,一番自命不凡的陶醉,到頭來,爭得稍大一點的一個鋪位,倒頭便睡,換得個夢中微笑。

第二天,依然是這般喧鬧,依然是這般無聊。船一程程行去,歲月一片片消逝,永遠是喧鬧的無聊,無聊的喧鬧。

我一次次撫摩過的船櫓,竟是劃出了這樣一條水路?我夢中的亮晶晶的水路,竟會這般黯然?

幸好,夜航船終於慢吞吞地走到了現代。吾鄉的水路有了一點好的徵兆:幾位大師上船了。

我彷彿記得曾坐小船經過山陰道,兩岸邊的烏柏,新禾,野花,雞,狗,叢樹和枯樹,茅屋,塔,伽藍,農夫和村婦,村女,曬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雲, 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隨着每一打槳,各各夾帶了閃爍的日光,並水裏的萍藻游魚,一同盪漾。諸影諸物,無不解散,而且搖動,擴大,互相融和;剛一 融和,卻又退縮,復近於原形。邊緣都參差如夏雲頭,鑲着日光,發出水銀色焰。

——這是魯迅在船上。

夜間睡在艙中,聽水聲櫓聲,來往船隻的招呼聲,以及鄉間的犬吠雞鳴,也都很有意思。僱一隻船到鄉下去看廟戲,可以瞭解中國舊戲的真趣味,而且在船上行動自如,要看就看,要睡就睡,要喝酒就喝酒,我覺得也可以算是理想的行樂法。

——這是周作人在船上。他不會再要高談闊論的旅伴,只求個人的清靜自由。

早春晚秋,船價很便宜,學生的經濟力也頗能勝任。每逢星期日,出三四毛錢僱一隻船,載着二三同學,數冊書,一壺茶,幾包花生米,與幾個饅頭,便可優遊湖中,盡一日之長。……隨時隨地可以吟詩作畫。“野航恰受兩三人。”“恰受”兩字的狀態,在這種船上最充分地表出着。

——這是豐子愷在船上。他的船又熱鬧了,但全是同學少年,優遊於藝術境界。

這些現代中國的航船雖然還是比較平緩、狹小,卻終於有了明代所不可能有的色澤和氣氛。

仍然想起張岱。他的驚人的博學使他以一人之力編出了一部百科全書式的《夜航船》,在他死後24年,遠在千里之外的法國誕生了狄德羅,另一部百科全書將在 這個人手上編成。這部百科全書,不是談資的聚合,而是一種啓蒙和挺進。從此,法國精神文化的航船最終擺脫了封建社會的黑夜,進入了一條新的河道。張岱做不 到這地步,過錯不在他。

說到底,他的書名還是準確的:《夜航船》。

我,難道真的被夜航船的篤篤聲敲醒過嗎?它的聲響有多大呢?我疑惑了。

記得有一天深夜,幼小的我與祖母爭執過:我說這篤篤聲是航船,她說這篤篤聲是木魚。究竟是什麼呢?都是?都不是?抑或兩者本是同一件事?

祖母早已亡故。也許,我將以一輩子,索解這個謎。

  餘秋雨散文八大招數教你寫高考文化散文

一、傳經覓道的主題先行

文學創作是意爲氣先,還是氣爲意先,是個因人而異的問題,有人是有了情感傾瀉的慾望,引發了創作的衝動,也有人是想通過創作傾吐心中的“塊壘”,闡述思想或疑惑。餘秋雨的寫作目標很明確,是意在氣先。他在創作《文化苦旅》時,先有一個矇矓的主旨:遠祖廢墟,當代愁慮;一已筆觸,世間話語。他要在歷史轉型的時刻,帶着當代人的愁慮,走向春秋戰國,走向魏晉,走向漢唐,走向蘇東坡,走向十萬進士。一句話,他要勾通古今中外,他要吞吐萬里河山,他要梳理中國文化的脈絡,他要重建廢墟上的文明。

如果說在文化苦旅中還不十分明顯,還保留了一些真摯樸實的情感,平易近人的作風,而到《山居筆記》中,主題先行更明確更突出了,尋根覓道的味道更重了。餘在自傳中說,“我借東北的流放者來討論中國文化的生存災難;借蘇東坡的遭遇來討論社會災難與羣體生命的關糸;借嶽麓書院來討論文化應該如何來救助愚昧的災難。”《山居筆記》就是探討中國文化與社會災難的文化論文集,只不過用文學着意地包裝,精心地打扮。

他後來寫《千年一嘆》和《行者無疆》更直言不諱,考察人類各大文明的遺址,比較中華文明與古代其它文明的異同。對於歐亞文明的考察,使他得出了關於中華文明之所以千年不蓑的八點感想。

但在文學創作中,主題先行也會在作品創作中帶來困惑,留下遺憾。餘秋雨從學術跳到文學創作時,也有過深深的困惑與苦惱,“好的文學作品是一個充滿質感的感覺糸統,因此必需避免邏輯結論。”“在散文寫作中,邏輯結論就像鐵柵欄,把世界的無限春色都關在外邊了。”餘秋雨把學術引進散文,把散文寫成論文,雖然是個不錯的開拓,但過多的書脂氣破壞了天然平易的散文意境,刻意地藉助文學的手段去宣揚某種思想,推行某種文化或價值觀,必定會損壞散文的文學本質。他的後幾部作品的成就都沒有達到《文化苦旅》的水平,這恐怕是個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