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精華】高考作文合集四篇

【精華】高考作文合集四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7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考作文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華】高考作文合集四篇

高考作文 篇1

細雨閒花皆寂寞 文人英雄應如是?

北京考生?

寂寞是一根斷了的紅線,有心人緊緊抓着它,默默等待另一頭的牽線人,即使那人早已遠去

“細雨溼衣看不見,閒花落地聽無聲。”每每讀起這句詩,不禁感嘆細雨與閒花的寂寞。當那迷濛的小雨,一點一滴打落在羅衫之上,誰說這感情不滂沱?不然怎的浸溼了整件衣裳?當那柔美的花朵,飛舞旋轉飄落在青石路上,誰說這感情不壯烈?不然怎的鋪滿了整條幽徑?然而它們卻是“看不見”“聽無聲”

每個人都在心靈深處有一處花冢,埋藏着那些滂沱悽美卻不爲外人道的情感。而這座花冢,被寂寞上了一道鎖

納蘭是寂寞的。他的好友曾嘆:“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無疑,他是相國公子,御前侍衛,人人歆羨。然而,在他的內心深處,卻埋着深深的寂寞。他在小院中拾得翠翹,卻“何恨不能言”,只能嘆一聲“已經十年蹤跡十年心”。他嚮往平淡與樸實,然而這願望在世人眼中便如那細雨,任是將自己打得全身冰冷,也只是無聲而已矣。納蘭的寂寞是一個人的悲傷。

李煜也是寂寞的。王國維說他“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那些打小便坐在龍椅上的孩子們,往往是沒有朋友的。即使生身紙醉金迷,終日燈紅酒綠,也抵不過夜深人靜時無人訴衷腸的寂寞。尤其南唐滅亡之後,家國之恨降臨在這個還不成熟的皇帝身上,更是加了一抹寂寞的灰色在他心頭。他的寂寞也是無聲的,但卻不是無形的。他以自己的真性將那一片片寂寞的花瓣鋪在宣紙之上,將其化爲“一江春水”,化爲“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人間詞話》中有批語:“詞至李後主,遂變伶工之詞爲士大夫之詞。”李煜的寂寞是那個動盪年代的悲傷,但卻開啓了詞的新時代

陸游在沈園寫下“紅酥手,黃縢酒……”將寂寞定格在唐婉的記憶之中。王維在嘆“遍插茱萸少一人”時,將寂寞注入知音好友心中。元稹以陽剛之手寫下“白頭宮女在,閒坐話玄宗”,道出了那紅牆深院裏,一個個寂寞靈魂的心聲。詩人手中那根紅線,另一端繫着筆。巨大的情感沉澱後,化爲無聲,也化爲揮筆的動力,讓細雨的閒花,變得鏗鏘有力,永不磨滅

其實,還有一些人的寂寞,甚至不止於文學上的作用。林則徐被貶伊犁,他的寂寞豈是常人能及,但他卻高唱“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造福了一方百姓。韓愈被髮配潮州,愛女死於途中。他的寂寞悲嘆卻化爲了治國的動力,他在那個邊遠小城興教育,修水利,受到所有百姓的擁戴,那潮州的山水竟盡姓了韓

他們的細雨不止於沾溼了衣裳,更落在了厚重的土地上,滋潤了一方水土;他們的閒花也不止於鋪滿路面,更深嵌土地,“化作春泥更護花”。他們的紅線那端,是蒼生百姓!他們將寂寞化爲動力,去“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

一個人的寂寞可以被印在書上,刻在碑上,這寂寞是美麗的,是供人欣賞的。但沒有哪一座碑可以永恆過山水,韓愈的故事告訴我們,那些英雄的寂寞是奉獻,我們應該恭敬地去仰望

高考作文 篇2

生活中總是有人報怨自己沒有什麼,殊不知去珍惜自己擁有的東西,沒鞋的老報怨自己窮,然而卻忽視了擁有腳的珍貴。讓我們學會珍惜吧,珍惜所擁有的一切。

崔顯仁,南陽市桐城縣的普通百姓。20xx年12月11日與中國科研的《方政協字體》簽署了合同,從此“方正字體”便納入了中國字體的一種。從此,誕生了一種“顯仁字體”爲中國文化事業創造了輝煌的一筆。在1993年時,一場意外的火災突然降臨,將方顯仁燒得面目全非,雙手只有食指和中指能夠活動,幾乎使他喪失了勞動力,但他並沒有抱怨自己,沒有氣餒,沒有放棄,當別人問他想擁有什麼的時候,他說:“至於擁有什麼,我什麼都沒有想過,我只珍惜此時此刻我擁有的生命,這就是我最好的擁有。”從此,他便用石頭在地上寫字。後來用粉筆寫字在街頭賣藝,他寫的多了,自然而然就寫出了自己的風格。20xx年10月11日,他一手秀麗的粉筆字驚動了網友,於是網上瘋傳崔顯仁字體,並稱他爲“粉筆奇人”,終於,他用他擁有的生命加之頑強的意志,得到了意外的收穫。“粉筆奇人”不正是因爲珍惜擁有的生命,讓生命散發出光和熱的光芒嗎?

人生,短短的幾十年,不要老是盯住自己沒有的東西,學會珍惜擁有的,纔會過得更幸福。

黑龍江大慶的拆除工毛玉峯每天在高48米,寬24釐米的臺上工作,每天都堅持着,強烈的太陽已經曬黑了他的皮膚,他全身黝黑,當記者問他:“這麼辛苦,想過得到什麼嗎?”他說:“我這一輩子什麼都不奢求,因爲我有一個妻子兒子就夠了。”多麼令人感動啊,因爲擁有幸福的家庭足以讓他努力工作,努力拼搏,他只珍惜身邊擁有的.,便是最大的幸福。

不管是崔顯仁還是拆除工毛玉峯,他們都知道珍惜身邊擁有的,一個人活在世間,不可能擁有全部,也不可能十全十美,不要太貪婪,珍惜身邊擁有的,纔是真正的幸福,讓我們學會珍惜吧!

高考作文 篇3

廣袤的天地間有着各種語言的奏鳴。巨浪隆隆是海的呼號,松濤陣陣是樹林的沉吟;唧唧如訴是秋蟲的私語,厲厲如怨是子規的哀詞。然而這些各式的奏鳴終究沒能融合成一種高級的和諧來,只有我們人類,才懂得用語言溝通萬籟,讓話語之河匯成心靈之海。

您看,我們學會了外族的語言,使我們告別了老死不相往來的歲月;國際性語言英文讓黑人白人情同手足;一個聰明的波蘭人更發明了世界語,交流中使人們感覺到,我們的心竟這麼近。

然而,有的時候我們也無奈地發現:心靈之河會凝滯了,語言之橋會冰封。天然的隔閡雖給了我們話語的多彩,但也給我們出了這樣的難題:無數種的顏色如何交輝一統?

語言與溝通的問題,首先便是一個文化包容與交匯的問題。我們不止一次地見到過一方人操着方言斥另一方人的方言是“鳥語”,我們也不止一次地目睹過一方人用彈孔般的眼睛打量口音不同的另一方人。事實上,對於一個民族乃至一種文化,語言便是其傳承與保持的第一要素,尊重並接納一種語言,往往是真誠溝通的起點,是包容和接納一種文化或一個羣體的前提。倘若我們不分青紅皁白地扼殺掉藏語,便不會有漢藏情深的和美;普魯士人在法蘭西推行德語霸權,換來的只是法國民衆來自心靈與情感深處的拒絕。

溝通,講究和而不同,在乎開誠見心,兩情相悅。而語言的多樣性,不會成爲溝通的籬笆牆,卻必然是溝通最本真的源泉。隨英語泊來的不僅僅是ABCD國際音標,更有莎士比亞、雪萊的情采斐然和劍橋、牛津的懿範彬彬;隨漢語走出的也絕不僅僅是方塊字和平仄律,還有屈陶李杜的麗藻風華,唐詩宋詞的美意朦朧……而當兩種語言,這兩種迷人的樂音交相奏鳴時,更動聽的是漢英文化的交互拓展,漢英人民的心手相接。

溝通,由語言而始,因語言的不同而凝滯,56個民族,上千種方言;190餘個國家,難以計數的語種……難道,這些只意味着面面相覷的尷尬與不歡而散的無奈?當我們放開視界,敞開心靈,以大同、包容與有容乃大之心吸取他人語言精華,又弘揚自我文學之神韻,我們會發現:每一種語言都是一顆星,共同連綴起了諒解、寬厚、交融的心靈星空。

高考作文 篇4

通訊與散文

最近一位網友批評我的一篇散文爲四不像,因爲我散文中結尾牽涉到議論,說記敘文最忌諱議論,而議論文裏又不允許記敘。不知道我是怎麼亂寫的,如果給他(她)打分,就是不及格。我分析這位網友一定是位小學作文老師,他(她)在把我的作品與他(她)教的學生作文對號入座。似乎我是在作文起步,所以說我的作品是“四不像”。

如果站在他(她)的角度,這句話是對的。這倒讓我想起了讀書時代,小學語文和作文,記得體裁有三種吧,一種是記敘文,一種是議論文(論說文),還有一種叫說明文。而到中學時代,對文體又多了認識,開始接觸到小說、散文、故事、詩歌、通訊、特寫等,當然還有雜文、論文、小品、報告文學、戲劇等,這大概就是我們學生時代對於文章體裁逐步升級的認識。

到大學應該就更具體了,因爲專業不同,因此說法也就不同。文科裏分文學系和新聞系,文學是向着文學創作而去指導,新聞系則是培養記者之類的新聞工作者,這樣就有了經緯分明的楚河漢界,對文體的看法就不一致了。

記得學習魏巍的散文《誰是最可愛的人》和《年輕人讓你的青春更美麗吧》,老師說這種文章的體裁叫通訊。大概當時魏巍的身份只是一名戰地記者,屬於新聞工作者,他還不是作家,所以這體裁才叫通訊的。而到我認識散文作家時,魏巍、楊朔、劉白羽他們都是當代一流的散文大家,而魏巍的這兩篇文章又被界定爲散文經典了。

我想在這裏要談的還是通訊與散文的區別。不知我的粗淺理解對不對。確實記者與散文作家是兩種不同的職業概念。兩下的看法還是會有點撞車的。記者辦報紙搞新聞,講究的是真實,靠真實人和事的精神鼓舞人和感動人。而散文作家呢,他則是靠文筆的色彩和文學形象感動人,讓你受到作品的鼓舞和感動。所以通訊寫作多是搞新聞的記者所爲。當然散文作家你要規定他寫通訊,也可以寫出來,主要是侷限真人真事的報道,像人物通訊。而散文作家就顯得浪漫自由了,他在文章不一定描寫一個真實姓名的人,他作品中的人物只是一個文學形象,他可以把幾個人的優點集中表現到一個人身上,他可以把一個人物進行很個性化描寫,形成一個有故事的人。所以,與作家熟悉的人會把作家作品對號入座,但又有點模糊,說他作品中的人既像張三又像李四。

其實,人物通訊也要對人物形象進行細微地刻畫,但他離不開一個具體人的真實形象。人物通訊可以發表在新聞版面上,而散文卻不同,他不能做到貴賓席面上,只能發表在副刊版上,算是文學作品。所以記者和散文作家寫的東西很容易撞車。既然是文學,就要講究文采,而記者有時候卻認爲作家做事不誠實,會搞文學虛構。但各有各的道理。

基層工作,爲行政搞文字服務,有時候文學就行不通。記得我遇到一位黨委書記,當時黨委沒有祕書,要我替他寫報告,我是學文學的,就把他要講的內容進行了文學思維羅列,進行由淺入深層層推進,哪知被他一狠狠批評,這東西酸不酸鹹不鹹的。而後來的黨委書記看法就不同了,他認爲我的寫作路線很好,講上去順口成章,慢條斯理,把一些事情分析地透切,做報告人也看上去有修養和文化水平。這就叫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原來我有兩個文學朋友都是鄉鎮的黨委書記,一位在漣水縣,一位在淮陰區,我同他們開玩笑,我要做你們的祕書就好做了。他們說得好,你做我們的祕書就清閒了,我們自己的講話稿從來不要人寫,自己畫畫就可以了。這倒是真的,筆勤的人,幹嘛要找別人動手,別人的思路與自己總是不同,自己寫自己有數,說什麼寫什麼多自由。

大概也就是那些年無休止地應付公文寫作,嚴重地影響了我創作思維的拓展,侷限在公文寫作的怪圈裏,也挫傷了業餘文學創作的積極性,所以那麼多年沒有出一篇好的散文作品。其實筆也沒有閒住,那寫出來的東西都是一些臨時效應,爲了形勢和時政服務,儘管也經常在報紙上發一些豆腐塊的新聞報道、新聞消息之類,現在把它拿出來卻一點價值都沒有,總感到自己對不起自己,把自己的文學青春給荒蕪了,再等認識這一點已經遲暮了。就連現在再重操舊業,仍然顯得力不從心,因爲受那種時政寫作的影響,顯得謹小慎微,拓不開思路,靈動思維不敏捷,文采修養也差,要想寫出有一點突出影響的力作難也。

眼下網絡文學流行,我也經常參與友的交流,但網絡文學畢竟不是作家文學,文學底線平面還是較低的,但我可以通過折射透視的眼光探索它的深層次,所以遇到一些初學者的責難我就感到不奇怪了。我不需要同他們頂針,但有一條就是要理清新聞寫作與散文創作的關係,不能盲目地接受新聞寫作的導向,儘量離開通訊和新聞,刻苦鑽研我的鄉土文學、民歌文學,認定方向,力爭在有生之年取得較好的成績,爭取成爲一名第三代“荷花澱”或“山藥蛋”派鄉土文學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