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試題中心 > 七年級試題 > 七年級語文上冊《蘆花蕩》教案

七年級語文上冊《蘆花蕩》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W 次

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編寫教案有利於教師弄通教材內容,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好的教案怎麼寫?以下僅供參考!

七年級語文上冊《蘆花蕩》教案

學習目標:

1.學習文學作品中的語言描寫、肖像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刻畫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2.體驗孫犁小說的風格,品味文中如詩如畫的景物描寫,理解景物描寫對於表現主題的作用,掌握基本描寫手法。

3.通過分析重點詞句,把握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徵;瞭解人物自尊和自信的性格特點,感受人物內心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

德育目標:

通過本文學習,讓學生對戰爭與英雄有更爲深刻全面的理解,樹立我們的人民是英雄的人民的信念。

重點難點:

領悟文中景物描寫的妙處;感知老頭子的英雄性格

教學媒體:投影儀、錄音機

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

一、檢查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詞注音:

提防dī 竹篙gāo 葦塘wěi 瘧子yào 寒噤jìn 吆喝yāo he

一梭機槍suō 躥cuān 仄歪zè 趴pā 扒bā 颯sà 轉彎抹角mò

2、掌握下列多音字

(1)提:提( )防 提( )綱

(2)瘧:瘧( )子 瘧( )疾

(3)喝:吆喝( ) 喝( )水

3、詞語積累:

(1)詩情畫意:富有詩和畫的意境。(2)自如:活動或操作不受阻礙。

(3)穿梭:像織布的梭子來回活動,形容來往頻繁。(4)膽寒:害怕。

(5)陰森:陰沉,害怕。 (6)提防:小心防備。

(7)尖利:尖銳;銳利。 (8)能耐:技能,本領。

(9)悠閒:閒適自得。 (10)央告:央求。

(11)陰慘:陰沉暗淡。 (12)水淋淋:形容物體上水往下滴的樣子。

(13)轉彎抹角:沿着彎彎曲曲的路走,比喻說話、做事不直截了當。

(14)抱怨:心中不滿,數說別人不對;埋怨。 (15)歇涼:乘涼。

(16)吆喝:大聲喊叫。 (17)遮掩:遮蔽,遮蓋。

(18)現眼:方言,出醜丟臉的意思。 (19)打牙跌嘴:方言,才誇口就出醜丟臉的意思。

二、導入新課

(結合白洋澱圖片和抗日戰爭圖片)在那富饒的齊魯大地上,在長長的鐵路沿線,游擊隊員們以非凡的智慧打擊了敵人,收穫了勝利。在遼闊的冀中平原,在美麗的白洋澱,抗日戰爭的洪流也鍛造出許許多多具有傳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大家想認識他們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現代小說家孫犁寫的一篇小說《蘆花蕩》,讓我們一起去感受這些傳奇人物吧。

1.作者介紹

孫犁,現代小說家、散文家。河北省安平縣人。1913年4月6日生。12歲在安國縣城上小學時,開始接觸五四新文學。魯迅和文學研究會對他有很大影響。他一直相信藝術爲人生的主張。1936年孫犁到河北安新縣的小學教書,在這裏他對白洋澱一帶人民羣衆的生活有了初步瞭解。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他主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冀中區從事革命文化工作, 1944年去延安,在魯迅藝術文學院工作和學習。在延安,他發表了《荷花澱》《蘆花蕩》等作品,以其清新的藝術風格引起了文藝界的注意。孫犁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創作結集爲《白洋澱紀事》(1958),是作者最負盛名和最能代表創作風格的一部小說與散文合集。它主要反映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區一帶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戰爭、土地改革、勞動生產、互助合作以及移風易俗的生活情景。作品從多方面勾勒了時代和社會的歷史風俗畫面,以明麗流暢的筆調,秀雅、雋永的風格和豐富的勞動者的鮮明形象,在讀者中間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其中《荷花澱》等作品,已成爲廣泛流傳的名篇,文藝界甚至以其爲現代文學的一種風格流派的標幟,視爲“荷花澱派”的主要代表作。

2.在教學之前,我們首先來複習一下與小說有關的知識:

小說的三要素:

(一) 人物要素:(包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小說的人物是虛構的,是作者把現實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徵加以綜合熔鑄而成的,因此比現實中的原型更爲典型。小說中刻畫人物的方法多種多樣,可以有肖像描寫、行動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也可以通過其他人物的反應和態度進行側面描寫等等。小說不僅勾勒人物的輪廓,刻畫其性格的一個或幾個側面,還要在情節的發展中表現人物性格的發展和變化。

(二) 情節要素:

小說的情節一般比較完整,往往有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有時前面有序幕,後面還有尾聲,能顯示生活中矛盾的發展過程。情節的巧妙安排對於刻畫人物和表現主題有着重要意義。

(三) 環境要素:

小說中要具體描寫環境。環境描寫包括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兩類。環境描寫是爲交代背景、襯托人物、發展情節、渲染氣氛服務的。自然環境描寫在小說中表現較多,主要是爲了表現人物的身份、地位、行動,表達人物心情,渲染當時的氣氛。

3.放錄音,學生跟讀全文,複述故事內容

明確:故事發生的時間:抗日戰爭時期;

地點:白洋澱地區;

故事的主人公:老頭子;次要人物:大菱、二菱。

環境:抗日戰爭中我軍抗日根據地的蘆花蕩。

情節:通過寫主人公夜送兩個女孩子進葦塘和第二天狠狠懲罰敵人、報仇雪恨的故事。

主旨:讚美了老艄公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英勇機智的革命精神。表現了根據地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英勇抗敵的愛國主義精神,表明中國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國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4.根據小說的情節特點,給課文劃分段落

明確:根據文章內容安排,可以把文章分爲兩部分。

第一部分(1~8段) 開頭至“敵人發了愁”,首先交代了故事發生的環境及人物介紹。

第二部分從“一天夜裏”至結尾,具體講述故事的過程。這一部分又可分爲三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