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八年級語文上冊《蘆花蕩》教案大綱

八年級語文上冊《蘆花蕩》教案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4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八年級語文上冊《蘆花蕩》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八年級語文上冊《蘆花蕩》教案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識記重點詞語;

2、速讀全文,複述全文。

能力目標:

1、通過分析重點詞句,把握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徵;

2、感受品味孫犁作品的明麗清新的筆調,秀麗雋永的風格。

德育目標:

通過本文學習,讓學生對戰爭與英雄有更爲深刻全面的理解,樹立我們的人民是英雄的人民的信念。

  二、重點難點

領悟文中景物描寫的妙處;感知老頭子的英雄性格。

  三、教學媒體:

投影儀、錄音機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

(一)導入:(可讓學生講抗日戰爭時的故事,或教師講“平原游擊隊”“地道戰”的故事)歷史上,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你知道嗎?黃帝曾在河北一帶活動,三國時的張飛和宋太祖趙匡胤都是河北涿州人。近代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更有一些羣衆英雄,智鬥敵人,從容不迫。今天我們學習孫犁的小說《蘆花蕩》,講的就是一個老英雄智鬥敵人的故事。

(二)揭題解題,簡介作者

作者介紹:孫犁,現代小說家、散文家。河北省安平縣人。1913年4月6日生。1944年在延安,他發表了《荷花澱》、《蘆花蕩》等作品,以其清新的藝術風格引起了文藝界的注意。《白洋澱紀事》是作者最負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創作風格的一部小說與散文合集,其中《荷花澱》、《蘆花蕩》等作品,已成爲廣泛流傳的名篇,文藝界甚至視其爲現代文學的一種風格流派的標誌,視爲“荷花澱派”的主要代表作。

(三)識記重點字詞:

提防dī 竹篙gāo 葦塘wěi  瘧子yào  寒噤jìn  吆喝yāo he

一梭機槍suō 躥cuān  仄歪zè 趴pā 扒bā 颯sà  轉彎抹角mò

(四)整體感知:

1、放錄音,學生跟讀全文,複述故事內容

故事發生的時間:抗日戰爭時期;

地點:白洋澱地區;

故事的主人公:老頭兒——交通員性格:過於自信與自尊

事情的起因、經過與結果

2、感悟老頭子的英雄性格:強烈的愛國抗日熱情,老當益壯的氣概;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智勇雙全的英雄行爲;過於自信自尊。

(五)思考品味,具體分析老頭子的英雄性格

1、愛國。老頭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現在他愛國抗日的熱情,老當益壯的氣概上。

A、老頭子將近六十歲了,“渾身沒有多少肉,乾瘦得像老了的魚鷹”。按說應該在後方安度晚年,但他卻像英勇的交通員。“那曬得幹黑的臉,短短的花白鬍子卻特別精神,那一對深陷的眼睛卻特別明亮”,這是一個抗日老英雄的形象。

B、他說“你什麼也靠給我”,這是他的豪言壯語,可見,爲民族抗戰他甘願盡心竭力,而且充滿自信,他的愛國熱情是如此高漲。

C、“編算着使自己高興也使別人高興的事情”,他勇敢悠閒,這不僅因爲他熟悉白洋澱的地理環境,有高超的“水上的能耐”,更是因爲他具有愛國精神和英雄氣概,藐視敵人,無所畏懼。老頭子能夠衝破敵人的封鎖,對於葦塘裏面的隊伍堅持鬥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2、愛憎分明。老頭子的英雄性格,還表現在他具有強烈的愛憎分明的感情。對鄉土、對同胞,對抗日隊伍,他如此深情,對敵人則滿懷仇恨。他對大菱說:“他們打傷了你,流了這麼多血,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愛得深切熱烈,恨得咬牙切齒,血債要血來還,而且要叫鬼子用十倍的血來償還。在老頭子的意識中,咱中國人是白洋澱的主人,他對鄉土充滿感情,對侵略者充滿仇恨。

3、討論:課文中哪些內容表現了老頭子“過於自信和自尊”的性格?這句話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老頭子“過於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課文中貫穿始終。

他對葦塘裏的負責同志說:“你什麼也靠給我,我什麼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這句話充分表現他“過於自信和自尊”。

通過敵人封鎖線,非常危險,而老頭子“每天夜裏,在敵人緊緊封鎖的水面上,就像一個沒事人,他按照早出晚歸捕魚撒網那股悠閒的心情撐着船,編算着使自己高興也使別人高興的事情”,這樣的悠然自得也充分表現他“過於自信和自尊”。送兩個女孩進葦塘,老頭子以爲萬無一失,什麼事也沒有了,安心睡一覺吧。小女孩洗臉,老頭子讓她洗,鬼子的小火輪探照燈射來,他還是“不怕”,以爲“照不見我們”。鬼子掃射機槍,他還是“不怕”,以爲“他打不着我們”,不能不說他有點大意,這是過於自信了。大女孩子受了傷,流了血,這一次任務沒有完成,他覺得丟人現眼,沒臉見人,不好意思去見部隊,他是過於自尊了。

老頭子發狠要爲大女孩討回血債,他向兩個女孩子打了包票,他玩鬼子於掌股之間,誘鬼子上鉤,舉起篙來狠狠地敲打鬼子腦袋,叫鬼子頭破血流,討回了血債,討回了自尊,這場英雄行爲表明他是始終非常自信、非常自尊的。

“過於自信和自尊”這句話點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這句話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過分、自尊過分的意思。全文情節,老英雄的全部功過,都是由這一點生髮出來的。

2、體會老頭形象的現實意義(戰爭的人民性問題)

老頭子實際上成千上萬的抗日軍民的一個典型的代表,他的形象意義在於表明中國人民是英雄的人民,中國人民是不可以被征服的。

(六)教師小結

(七)作業練習

1、鞏固字詞

2、閱讀課文,進一步體會

3、課後練習預習

  第二課時

  一、複習檢查

1、檢查字詞

2、文中的老頭子的英雄性格:

3、作者用了什麼方法來刻畫這個人物的?請從文中找出相應的例子加以說明。

明確: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

  二、賞析課文中的景物描寫,進一步體會本文的藝術特色

分組討論討論:小說的三要素分別是:人物、情節、環境,其中人物是最主要的要素?小說創作最大的目的就是塑造人物形象,而編織故事情節、渲染環境描寫的目的則是爲更好地表現人物形象而服務的。那本文的環境描寫有哪些呢?這樣描寫有什麼好處?請舉例。

明確:(1)小說一開頭一段的景物描寫:“夜晚,敵人從炮樓的小窗裏,呆望着這陰森黑暗的大葦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裏,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到這樣的深夜,葦塘裏纔有水鳥飛動和唱歌的聲音,白天它們是緊緊藏到窩裏躲避炮火去了。葦子還是那麼狠狠地往上鑽,目標好像就是天上。”(第1段)

【分析】A、“敵人”“炮樓”,點明瞭環境的氣氛;而“星星也像浸在水裏”,像“要滴落下來的樣子”渲染了澱水的晶瑩明澈;星星倒映在澱水裏,隨着微風的輕拂激起層層漣漪,使得星星也閃爍不定起來,因而給人以“要滴落下來”的幻覺。這樣優美的自然環境,是多麼令人賞心悅目啊!

B、可是,敵人侵佔着我們的大片國土,在這美麗的葦塘四周,敵人的炮樓林立,封鎖和監視着這片革命根據地。白天,這裏一片死寂,連水鳥也“緊緊藏到窩裏躲避”了,只有到深夜,才能聽到它們“飛動和唱歌的聲音”。字裏行間,流露出多麼鮮明的愛憎感情!

C、接下去寫“葦子還是那麼狠狠地往上鑽”。把白洋澱人民在那種殘酷的戰爭環境裏頑強生存的姿態烘托了出來,充滿了意志和力量。

這段景物描寫得很富於生活實感,把讀者引到一個特定的環境和氣氛之中,很自然地成了後邊故事的鋪墊,藝術上融情人景,寄寓着作者沉沉的情懷。

(2)小說寫兩個女孩在革命隊伍裏逐漸成長的過程,也穿插不少景物描繪:

“這是冀中區的女孩們,大的不過十五,小的才十三。她們在家鄉的道路上行軍,眼望着天邊的北斗。她們看着初夏的`小麥黃梢,看着中秋的高粱曬米。雁在她們的頭頂往南飛去,不久又向北飛來。她們長大成人了。”(第13段)

【分析】把女孩們的逐漸成長描述得多麼富有生活韻味。莊稼的自然成熟,雁羣的南飛北迴,詩意盎然地暗喻着時光的流逝。在生活的道路上,由於“眼望着天邊的北斗”,所以永遠不會迷失方向。“北斗”,既是實在的景物,因爲是在敵人的封鎖下,所以多半是夜行軍,但同時,它又是一種暗喻:黨的光輝的指引。

(3)月明風輕的夜晚,人們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見有一隻小船從葦塘裏撐出來,在澱裏,像一片葦葉,奔着東南去了。

(4)彎彎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樣的天上。

(5)月亮落了,半夜以後的葦塘,有些颯颯的風響。

(6)第二天,中午的時候,非常悶熱。一輪紅日當天,水面上浮着一層煙氣。

(7)水澱裏沒有一個人影,只有一團白綢子樣的水鳥,也躲開鬼子往北飛去,落到大荷葉下面歇涼去了。

(8)這裏的水卻是鏡子一樣,藍天一般清,拉長的水草在水底輕輕地浮動。

(9)在那裏,鮮嫩地蘆花,一片展開地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撒。

總之:從這篇小說的景物描寫可以看出,孫犁筆下的景物,不單純是一種點綴,而是蘊涵了深遠的寄寓在內的。在他的小說裏,景物描寫起到了點染環境氣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強抒情韻味的作用,因而,它們決不是即可遊離的珍珠,而是作品內在氣質的結晶。(《蘆花蕩》的景物描寫,處處與戰爭環境和人物的心境相諧,不僅渲染了故事的氣氛,也給作品增添了一種戰鬥的詩情畫意,構成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提高作品的感染力。)

  三、探究置疑

1、人物描寫藝術探究:這篇小說怎樣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

(1)作者用強烈的反差來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一方面寫條件,敵人的監視封鎖非常嚴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體非常乾瘦,而且不帶一枝槍。另一方面,寫老英雄的精神與業績。精神,是那麼悠閒自得,。異常自信;業績,是使敵人的封鎖全然落空,保證了葦塘裏的隊伍得到充足的給養。兩個方面巨大的反差,使老英雄顯得非常了不起,富有傳奇色彩。

2、課文着重寫一場“英雄的行爲”,更有點傳奇色彩。作者主要用兩個方法加以渲染?

A、先是用女孩的懷疑來反襯:第48—50段對話描寫,老頭子說“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後來又說“等到天明,你們看吧”,他是胸有成竹的,女孩卻一再表示懷疑,先是沒有答話,以爲老頭子不過發發狠,說說罷了,再用小女孩的話表懷疑:“你這麼大年紀了,還能打仗?”寫懷疑有襯托作用,顯出了老頭子英雄行爲之奇。

B、再是在敘述過程中只寫其然,不寫其所以然,讓讀者回味其所以然,使傳奇色彩顯得更爲濃郁:

老英雄是設好圈套讓鬼子往裏鑽。他事先繫好了鉤子,又想出用蓮蓬引誘鬼子,又掌握了鬼子的活動規律。作者不寫這些,只從鬼子洗澡寫起,寫老頭子船上放着一大捆蓮蓬,只顧剝着蓮蓬吃,也不寫他的用意,寫小船衝着鬼子這裏來,又轉了一個圓圈回去,也不寫老頭子的船爲什麼這樣劃來劃去,其實是誘使鬼子進入圈套,這層意思要回味起來才能明白。進了有木樁的水域,先不說樁子上有無數鉤子,只寫小船繞着鬼子轉,鬼子們像是玩着捉迷藏,下面才寫鬼子這麼亂轉,一個個都被鉤子咬住了。待到明白過來,越回味越感覺這場英雄行爲富有傳奇色彩。一個乾瘦的老頭,手無寸鐵,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幾個鬼子於掌股之間,置他們於死地,真可以說是一位傳奇式的英雄。

2、敵人嚴密監視着葦塘,然而,第8段寫道:“每到傍晚,葦塘裏的歌聲還是那麼響”,這響亮的歌聲喚起你怎樣的聯想和想像?你還能想到其他文藝作品中的戰鬥歌聲嗎?

  四、作業練習

1、本文在結尾處寫道:“有一個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葦葉遮掩着身子,看着這場英雄的行爲。”你能想象出當時二菱目睹老頭兒英雄行爲時的心理活動嗎?補寫出來。

2、閱讀課外閱讀上本文的姊妹篇《荷花澱》,分析兩文的異同。

3、把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抄出來,仔細品味,細心揣摩,在仿寫幾句家鄉的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