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八年級下冊文言文原文及翻譯四篇

八年級下冊文言文原文及翻譯四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2W 次

八年級下冊文言文原文及翻譯【1】

八年級下冊文言文原文及翻譯四篇

《與朱元思書》吳均

原文: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裏,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峯。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欲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譯文:

沒有一絲兒風,煙霧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羣山是同樣的顏色。(小船)隨着江流飄行,時而偏東,時而偏西。從富陽到桐廬一百來裏(的水路上),奇山異水,獨一無二。 水都是蒼青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魚和細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還要快,那驚濤駭浪勢若奔馬。 江兩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長着蒼翠的樹,透出一派寒意。(重重疊疊的)山巒各仗着自己的地勢爭相向上,彷彿要互比高遠,看誰爬得最高,伸得最遠,由此而形成無數的山峯。(山間)的泉水衝擊着岩石,發出泠泠的響聲;美麗的鳥兒彼此嚶嚶地叫着,十分和諧。蟬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峯,那些極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熱衷於功名利祿的心;看到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於世俗事務的人就會流連忘返。樹枝縱橫交錯擋住了上面的天空,雖在白晝,林間仍顯得昏暗;在枝條稀疏的地方,有時還能見到陽光。

八年級下冊文言文原文及翻譯【2】

《五柳先生傳》陶淵明

原文: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爲號焉。閒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有言:“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翻譯: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麼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爲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就用它做了自己的號。/他安安靜靜的,很少說話,不羨慕榮華利祿。/喜歡讀書,不過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當對書中意旨有所領會的時候,就高興得連飯都忘了吃。/他有嗜酒的天性,因爲家裏窮,所以經常沒有酒喝。親戚朋友知道他有這種嗜好,有時擺了酒叫他來喝。/他一來就要把酒喝光,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並不裝模作樣,說走就走。/簡陋的居室裏冷冷清清,遮不住風和陽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很多補丁,飯籃子和瓢裏經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經常寫文章來消遣時光,從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他從不把得失放在心上,這樣過完自己的一生。

讚語說:黔婁的妻子曾經說過:“不爲貧賤而憂心忡忡,不熱衷於發財做官。”/從這句話看,他應該是五柳先生這類人吧?/一邊喝酒一邊吟詩,爲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無比快樂。/他大概是無懷氏時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吧?

八年級下冊文言文原文及翻譯【3】

《馬說》韓愈

原文: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翻譯:

世上有了伯樂,然後纔會有千里馬。千里馬是經常有的,可是伯樂卻不經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貴的馬,也只能在僕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馬)一起死在馬廄裏,不能獲得“千里馬”的稱號。

日行千里的馬,一頓或許能吃下一石糧食,餵馬的人不懂得要根據它日行千里的本領來餵養它。(所以)這樣的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本領,卻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質也就表現不出來。想要跟普通的馬一樣尚且辦不到,又怎麼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照正確的方法,餵養又不足以便宜它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聽它嘶叫卻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果真沒有千里馬嗎?其實是他們真不識得千里馬啊!

篇4《送東陽馬生序》宋濂

原文:

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餘因得遍觀羣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餘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餘則縕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豔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餘之勤且艱若此。

翻譯:

我小時就愛好讀書。家裏窮,沒有辦法得到書,就經常向有書的人家去借,親手用筆抄寫,計算着約定的日子按期歸還。天氣特別冷的時候,硯池裏的墨水結成堅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敢放鬆。抄寫完畢,趕快把書送還,不敢稍稍超過約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願意把書借給我,我也因此能夠看到各種各樣的書。成年以後,更加仰慕古代聖賢的學說,又擔心沒有與大師、名人交往。曾經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經書向同鄉有道德學問的前輩請教。前輩德高望重,向他求教的學生擠滿了屋子,他從不把言辭和表情放溫和些。我站在旁邊侍候着,提出疑難,詢問道理,彎着身子,側着耳朵,向他請教;有時遇到他斥責,我的表情更加恭順,禮節更加周到,一句話也不敢多說;等到他高興了,就又去請教。所以我雖然愚笨,但終於能夠有所收穫。

當我從師求學的時候,揹着書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裏,深冬季節,颳着猛烈的寒風,踏着幾尺深的積雪,腳上的皮膚凍裂了還不知道。到了客舍,四肢僵硬不能動彈,服侍的人拿來熱水給我洗手洗腳,用被子給我蓋上,很久才暖和過來。住在客舍裏,每天只吃兩頓飯,沒有新鮮肥美的東西可以享受。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學,都穿着華麗的衣服,戴着紅纓裝飾成的綴着珠寶的帽子,腰上繫着白玉環,左邊佩着刀,右邊掛着香袋,渾身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樣。我卻穿着破棉襖,舊衣衫,生活在他們當中,一點不羨慕他們,因爲心中有足以快樂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我求學時的勤奮和艱苦大概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