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必備】語文說課稿合集六篇

【必備】語文說課稿合集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8W 次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認真擬定說課稿,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說課稿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必備】語文說課稿合集六篇

語文說課稿 篇1

[說教材]

《觀潮》一課是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課文通過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向讀者介紹了自古以來被稱爲“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文章思路清晰,語言生動,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是一篇進行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教育,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習慣的好教材。

[說學生]

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樂於表達,樂於與人交流,但他們的生活經驗畢竟有限,對文中描繪的錢塘江大潮的雄偉景象,僅憑想象難以深刻感受,需教師提供直觀的圖象幫助理解。

[說目標]

依據大綱的要求,教材特點及學生實際,制定以下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體會錢塘江大潮的壯觀與雄奇,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強烈的情感。

2、激發學生讀書的熱情,提高學生品味詞句的能力。

3、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教學重點是理解“潮來之時”的記敘。

教學難點是體會錢塘江大潮的雄壯的磅礴的氣勢。

[說教學]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爲基礎,讓學生在讀、悟、議這種寬鬆民主中的氛圍中學習。作爲教師,要做的是幫助學生架設生活與教材的橋樑,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並參與其中,推動學生去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學設計如下:

一、運用電教媒體,直觀感受,激發情感和興趣。

1、導入:在我國,有許多奇特的自然景觀,錢塘江大潮就是其中一處,有誰知道錢塘江大潮?見過嗎?

2、放錄像,直接感受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和壯觀。

3、請學生談觀看錢塘江大潮後的感受。

運用電教媒體,讓學生直接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磅礴雄壯的氣勢,學生的激情馬上被調動起來,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利於學生理解詞句。

二、初讀課文,理清課文的順序

課文脈絡非常清楚,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能很快理清文章的順序,在此基礎上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後的順序組織教學。

三、創設情境,體會觀潮人的感受

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設身處地的體會到觀潮人的急切、激動的心情。因此,我設計這麼幾個問題:如果你就是觀察人中的一員,想到就要見到大潮了,你心情如何?你會怎麼做?觀潮的人羣又是怎麼做的呢?

四、通過“讀、悟、議、賞、再讀”,重點體會潮來時壯觀景象。

潮來時雄偉壯觀的景象這一部分是課文的重點。抓住重點詞句品味是難點。學習這一部分時,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充分讀,體會,並發動學生相互評議、補充,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礎上得到提高。因此,我設計如下環節:

1、讀。學生自由讀潮來時這一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地方讀,在閱讀教學中以讀爲本,把時間和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

2、悟。讀中感悟,說說自己的體會,學生在讀書時聯繫已有生活經歷,體會感悟,能更深入地理解課文。

3、議。即教師給學生足夠多的時間討論交流,讓學生能夠充分發展自己的見解,允許有不同意見,並鼓勵創新,圍繞“哪些景象最吸引你,說說。

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人教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以演講和書信爲主題,“分析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是與閱讀部分相照應的,主題內容是“演講:微笑着面對生活”。

《課標》在“分析性學習”部分提出“能自主組織文學活動,在辦刊、演出、討論等活動過程中,體驗合作與成功的喜悅”。

在“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部分又明確提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的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根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及本課的主題內容,確定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學會選擇恰當的話題演講,觀點鮮明,邏輯嚴密,事例典型,具有號召力和鼓動性。2、培養與人溝通、合作的能力,能夠有理有力有節地說服他人。

(二)過程與方法

1、學會選擇熟悉而引人注意的演講主題,有話可說,以理服人。

2、選擇其中的一個話題,寫一篇演說稿,在班內進列演講比賽。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樂觀的生活態度,正確對待生活中的挫折和勝利。

二、說教法

寓教於樂,利用繪畫、音樂,讓學生理解微笑的意義,培養樂觀、友善、善於合作的生活態度。

採取實踐活動的課堂形式,讓學生參與演講稿的評分,讓他們寫演講稿、上臺演講,在實踐中培養他們評分、寫稿、演講的能力。

三、說課前預備

1、按志願的原則,全班學生分成六大組,每組選出一名組長。

2、抽籤決定每個小組負責一個專題的材料收集整理工作、演講稿的寫作和演講的演練工作。

3、推選兩名組員演講,口齒清晰、條理清楚,其他組員參與評價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議。

四、說活動過程

[活動序言]目的:創設情景,渲染課堂氣氛

1、歌曲大合唱《歌聲與微笑》。

2、欣賞《蒙娜麗莎》。

3、朗讀欣賞散文詩《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謠》。

[訓練寫作]

1、閱讀課文,明確演講稿的要求

第一、選好話題,有真情實感和獨到見解。(40分)

第二、觀點明確,事例典型,條理清楚,嚴密有說服力。(30分)

第三、運用表達技巧。遣詞造句簡明精確,設問發人深省,比喻生動形象,排比富有氣勢。(30分)

2、朗讀精品。感受演講的魅力。

教師範讀已經預備好的幾篇演講稿,要求學生體會不同演講稿的語言風格、情感態度及演講稿所展示出來的力量。

3、結合主題,組織學生討論。結合語文活動中的三個主題,組織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形成初步構思。

4、總結小組意見,交流短評。

5、師生共同制訂演講稿評分表(參考訓練寫作相關條款)。

6、評講結束後,請學生參考評分表,利用網絡圖書室搜尋材料,也可以通過採訪調查等方式蒐集生活中的材料,小組交流討論後寫作演講稿。寫好演講稿後給本人的演講稿打一個合理的分數。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照着評價表,搜尋材料、梳理材料,寫演講稿。並能夠對本人演講稿的優缺點進列評價,給出一個合理的分數,從而培養他們的自我評價能力。)

[訓練演講]

1、制定這次演講的評分標準(小組討論,由小組長執筆,擬定並公開評分標準和分值。表略)

2、組內演講小比賽,本組同學和老師作評委。

3、每組選派兩名同學登臺演講,同學在下面評分。演講結束後,進列小組討論,分析幾位同學的優缺點,給每個演講者取一個平均的分值,選出“演講小明星”。

4、每個同學把本人的課桌想象成觀衆,進列演講練習。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參與制定演講的評分標準,反覆演練後再讓他們上臺演講。學生可以在反覆的實踐中思考,在反覆的思考中實踐,瞭解演講,最終學會演講。)

[小結]齊唱《陽光總在風雨後》,活動結束。

五、總結

新課標主張“分析性學習主要體現爲語文知識的分析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在本次活動中,我力求讓學生主動參與和互相學習,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強調讀說寫演練學習習慣的養成,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發展性、創造性,從而達到激發興趣、陶冶情操、啓迪心智、感悟積澱的四重境界。

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課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課文第一部分第4課《哪座房子最漂亮》。本課是一首詩歌,共四句話。第一、二句採用數數歌的形式,講改革開放以來農村面貌的可喜變化:新房多,新房高大寬敞,房前屋後還有花草樹木。三、四兩句一問一答,指出小學校的房子最漂亮,能激起學生的自豪感。課文內容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其中疊詞和數字的運用,使詩句富有節奏感,整首詩歌押ang韻,富有韻律,讀起來琅琅上口。

鑑於對教材的理解,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12個生字,會寫4個字。認識“橫撇”、“彎鉤”兩個筆畫和“廣字頭”、“穴字頭”兩個偏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瞭解課文內容,感受農村的新變化。

其中第1、2個目標是本課的重點。第3個目標是本課的難點。

二、說設計理念:

在這堂課中,我想着力體現:以讀爲本,培養語言這一教學理念。語感訓練是語文新課標賦予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在新課標中,把“培養語感”、“發展語感”、“形成良好的語感”等納入了“語文素養”的範疇,並且有計劃地分解、落實到各個階段中。語文是母語課程,重在實踐與運用,這就要求學生對語言有一種特殊的敏銳的感受力,能根據漢語言的特點,準確把握語言的形象、意蘊、情趣,這樣才能達成“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這一總體目標。培養和發展語感,重要的方法和途徑就是閱讀實踐,讓學生在大量的有效的閱讀實踐中,感觸、感受語言材料,準確地理解和體味語言,從而形成良好的語感。

三、說教學設計:

基於以上教學理念,我在本課的教學設計將通過“啓讀引趣——初讀入境——品讀感悟——熟讀積累——借讀促寫”這五個教學環節來提高學生對語言的感受、領悟與表達能力,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

第一環節:啓讀引趣

第一步:讓學生看關於駱駝風景的短片

第二步:讓學生自由說說你看到的家鄉是個什麼樣

第三步:適時引導學生走入課文。我這樣過渡:小朋友們,今天老師想和大家分享一首非常有意思的小詩,讓我們去看看詩中的小朋友的家鄉有什麼新變化,好不好?出示課題。

第四步:讀課題。指導讀準字音“哪、座、房”,以及輕聲詞“漂亮”

【說課設計意圖】對於這一環節的設計,我旨在激發學生的'閱讀慾望,使閱讀成爲學生的一種自我需要,是一種快樂的來源而不是單純的任務。這樣有助於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藉助生活經驗來理解、領悟課文內容。

第二環節:初讀入境

第一步:請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

1、圈出生字、讀準字音、藉助拼音讀通課文。

2、讀完以後想一想,你從課文中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發現了什麼?

第二步:請學生把自己認爲讀得最好的詞語,句子讀給大家聽,請小朋友來評一評。相機指導讀準拼音。其中三拼音節:9個,輕聲音節:4個。

第三步:生字檢查。步驟一,開火車讀帶拼音的詞語。步驟二,以小組擂臺的方式讀去拼音的詞語。步驟三,課件出示“我爲家鄉添美麗”的遊戲,檢查生字的讀音,讀正確的可以爲家鄉加上一處美麗的風景。步驟四,交流記住這些生字的方法,並用比較法等方法記住新認識的偏旁。

第四步:請學生說說剛纔你在讀課文時候的發現。讓學生結合自己實際說出自己的感受、體會發現,讓學生相互描述、補充,從而進入文章的情景中。

【說課設計意圖】初讀重在感知,重在入境。在這一環節中,我想把閱讀體驗的機會留給學生自己,讓學生在“自讀”中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自主地進入語言情境,獲得初步的體驗和感受。從而達成第一個教學目標,爲達成第二個教學目標做好鋪墊。

第三環節:品讀感悟

在這個環節中,我打算分“細讀自悟”和“品讀體情”兩個層次進行教學。

第一個層次:細讀自悟。語文新課標指出:評價學生的朗讀,還應考察學生對內容的理解和文體的把握,由此可見,對內容的理解和探究也是“讀”要達成的目標之一。因此,這一層次我打算主要解決學生對語言是否能夠準確理解的問題,提高學生對詞語的準確理解和體悟能力。

第一步:請學生再讀課文,想一想,小詩中的房子都有什麼特點?

第二步:請學生自由交流。預設學生會找到以下兩處:

A處:青青的瓦,白白的牆,寬寬的門,大大的窗。

此處先請學生自己說說對瓦、牆、門、窗的理解,我趁機演示課件讓詞組青青的瓦、白白的牆、寬寬的門,大大的窗與事物相聯繫,幫助學生認識事物。再換詞讀詩句,請學生通過讀來體味,青的和青青的,白的和白白的等的區別通過比較初步體會疊詞的用法。(如果不重疊,你讀了有什麼感覺?)。最後指導朗讀,我這樣引導:這麼美麗寬敞的房子,誰能用朗讀來誇誇他?指導顏色的詞讀得美,形狀的詞讀得大、讀得寬。

B處:房前花果香,屋後樹成行。

此處我先請學生在插圖上指出房前、屋後的位置。再請學生說說房子周圍的環境美嗎?美在哪裏?,學生可以課文裏的話說,也可以將課文裏的話化成自己的語言說,我趁機用課件將花果香、樹成行圖詞對應連線。接着請學生想象一年四季這“房前、屋後”會有什麼美麗的變化。最後師生結合想象進行朗讀。

第三步:請學生理解在小朋友的眼中是哪座房子最漂亮呢?我這樣引導:那麼你覺得在小朋友的眼裏哪座房子最漂亮呢?能說說爲什麼嗎?

第四步:指導朗讀第三四句。通過指名分別讀三四句,引導學生比較、評價、領悟問句和答句的讀法。

第二個層次:品讀體情。語言本身的情趣和美感,需要“品讀”才能準確體味和把握。因此,在這個層次,我打算進一步讓學生在讀中體味,在讀中欣賞,在讀中產生情感的共鳴。

第一步:播放《哪座房子最漂亮》的情境演示,讓學生親自感受一下,新農村發生的巨大變化。

第二步:我提出問題:看了畫面,你最想說什麼?讓學生說出自己獨特的感悟和體驗。

第三步:我引導:是啊,新農村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它變得這麼的美麗,這麼的具有生命力,讓我們一起美美地讀一讀這首小詩吧,表達我們對它的讚美之情。學生聲情並茂地讀課文。

第四步:我進一步啓發:你覺得那些話寫得特別美?誰用你的表情,你的動作來告訴我們?讓學生運用體態語言表達情感,閱讀與表演結合,生動地表現語言的情趣和美感。

【說課設計意圖】相信通過這一環節的設計一定能紮實有效地完成第2。3兩個教學目標。

第四環節:熟讀積累

第一步:用填空的方式,請學生根據課件的提示試着背背課文

第二步:在學生能夠背下來之後,可以請學生伴着歌曲《哪座房子最漂亮》的旋律,把自己當作是寫這首小詩的小朋友,一起有感情地朗讀或背誦這一段。

【說課設計意圖】在這一環節,我遵循學生學習語文的基本規律,把語言的習得和積累落實在了閱讀教學的全過程,努力爲學生語感的形成打下堅實的基礎。進一步達成第二個教學目標。

第五環節:借讀促寫

第一步:轉換學生的思維,從讀過渡到寫。我這樣引導:我們已經會讀而且讀懂了這首小詩,要是會寫小詩裏面的字就更好了,那就是既能吟又能寫的小小文學家了,你們想試試寫這幾個字嗎?

第二步:認讀生字“了、子、門、月”請學生說說在什麼地方見過這些生字?

第三步:分析字形,記住新筆畫:“橫鉤、豎鉤”,並用比較法區別“了、子”;用說筆順法記憶“門、月”。

第四步:指導書寫。先請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後我範寫,接着請學生在輕柔的音樂中練寫,最後採用師評、生生互評、自評等方式展評。

【說課設計意圖】寫字也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我希望能讓學生在熱鬧的課堂中靜下心來認真書寫,感受到不但讀書很快樂,寫字也是一種樂趣,努力爲以後的寫字打下紮實的基礎。進一步達成第一個教學目標。

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我教的這門課程是根據國家高職高專教育發展的要求,從目前高職高專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精選國內外的文學名篇,爲學生提供閱讀欣賞並進行素質教育,鍛鍊學生的讀、寫能力,增強高職高專的綜合人文素養,提高我校學生的實際語文能力。

第一是適用性

當下的大學語文教材,有的過於簡單,重複學習高三的語文課程;有的則拔得太高,是一種脫離課堂教學具體情況的課外閱讀。針對這兩種情況,我們優選了這本教材,在選錄方面,側重於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促進高職語文教育的良性發展,優選具有高職特色的文章。做到選文經典、古今結合、中外兼顧。 第二是創新性

前六個單元一改以往的“以史爲線”或“以文體爲線”,而是“以主題” 爲線索,按照篇章的主題思想進行章節的劃分,主要圍繞語言的應用,對生命的思考、對理想的探索、對社會的反思、真情的流露及智慧的整合。既富有廣度和深度,又注重文章內容和社會生活相貼近,提高學生的素質、陶冶學生的情操。高職大學語文不能像普通高校大學語文那樣,較爲全面的學習教材中的知識,所以我們對教材進行了刪減,選擇與職業院校學生聯繫密切的課文,如《我的母親》與《我們因你而驕傲》這兩篇課文,針對現在的九零後一代不懂得感恩,我們就從兒子對母親的感情與父親對孩子的感情兩個方面入手,學生通過學習改變了自己的情感維度。同時我們選拔了一些好的篇章,提供給學生,讓其閱讀。我們都知道一定的閱讀是必須的,它雖不能改變命運,但是卻能改變一個人的性格、豐富思想、提高認識。這門課就從這幾個方面入手,全面提高我們職業院校學生的素質和能力。

  二、說教學目標

大學語文課程是人文社會科學類課程綜合性最強的課程,許多篇目集文、史、哲及藝術於一身。因此,大學語文理所當然地成爲大學生文化素質培養的基礎課程和重點課程。針對職業類院校的特點,我們改變以往大學語文作爲輔助性工具的地位,而將我們的知識體系與專業課融合在一起,全面培養學生的素質,從而使我們學校的學生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工作崗位,都能成爲第一流的人才。

(一)注重知識的傳播(知識目標)

我們的學生在高中都極爲系統的學過語文課,在語文課中識字、語法、詞彙、修辭、與相應的文學知識都接觸過,故在我們開設的這門語文課中,我們協助學生學習相應的古文、現當代文,以及教育意義極強的新篇章,讓學生從人文角度 掌握新的語文知識,在舊知識的基礎上吸取新的養分。從人文素養進行單元劃分,這顯然無論是理解還是記憶都比大篇幅的學習詩歌、戲劇、現代文及按文學史進行梳理的方式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注重各種能力的培養(能力目標)

首先就鑑賞教學而言, “大學語文”絕不是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繼續。從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來講,必須注重鑑賞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學習理論的最終目的是爲了運用。讓學生將課堂中學到的語文知識自動自覺的應用到社會實踐中,應用到生活中。

其次從寫作能力的提高來看,高職大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未必是欣賞類文章的創作,而是指針對專業、工作、生活需要的各種寫作實踐,如應用寫作。寫作能力是當今人才必須亟待加強的,大學寫作應以立足於學生已基本具備的寫作知識和寫作能力,進一步拓展學生的寫作理論知識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強化思維訓練,提高學生對寫作材料的蒐集、處理能力;並從文體學角度把握不同文體特徵,以具備常用實用文章的寫作能力。大學生的寫作能力,應體現在具有文體感的文章的寫作上。

(三)注重高職大學語文的道德教育(情感目標)

高職院校是培養的人才,不是機械的只懂得課本知識,而不會實踐操作的大學畢業生。 我們這門課程具有無可替代的人文精神的傳佈、道德薰陶與思想教育的功能,這種功能不能靠空洞的說教,而要使學生在各個經典文章的感染教育下,促成思想境界的昇華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培養其愛國情感與高尚的道德情操。在課程中,這種功能從實現的途徑來看有三種情況:第一是通過大學語文教材的

內容以及在語文課程與教學中對它們做出的闡釋、評價,或者說,是閱讀什麼、寫什麼、聽什麼、說什麼中的“什麼”來進行的。第二是通過語言本身,語言就是對“人的精神教育”,文即是道,語言本身內蘊着思想、人文、德育、態度。第三,技能中也包含着“德育”、“思想”、“人文”、“態度”。對於他人的作品,哪怕主張和自己相反,也能按照原意,公正無誤地理解,養成這種包容的態度,就是國語教育中的思想教育。”

總之,大學語文課程所灌輸的人文精神,所培養的各種能力都體現了職業教育對學生素養與能力培養的要求。

  三、說課程實施

我主要從兩大方面來講解:

一是教法,由於高校的課程內容多,涉及面廣,僅靠在有限的課時內學好語文是件困難的事,所以我在授課時注重因材施教。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應該根據教學大綱和教材的要求,在同一個班內針對不同類型學生的接受能力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法,提出不同程度的學習要求,給予各類學生不同形式的輔導,從而使各類學生分別在各自的起點上選擇不同的速度,獲取數量,層次不同的知識信息.(學情) 在教學中,我力求徹底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打破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從某種意義上把“接受型教法”轉變爲“自主合作探究型學習”。密切聯繫實際生活,做到課堂中有生活,生活中有語文,從而真正落實語文即是生活的新理念。我校學生大部分都屬於思維比較活躍的類型,枯燥無味的課堂只會讓他們感到厭煩,老師一味的向他們灌輸知識,往往會適得其反。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必須根據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精神,再結合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能引起學生興趣的教學方法。爲此,我重點設置了以下幾種教法:

情景設置法—激發興趣,逐漸深入。

提問法—逐步引導第一文庫網,逐漸深入。

點撥法—展開聯想,拓展思路。

其中點撥法是最基本的方法。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在關鍵處,進行恰到好處的啓發引導,讓學生展開聯想,拓展思路,把問題引向深入,高質量的完成課堂教學任務。

二是說學法: “一個差的老師只會奉獻,而好的老師則教會學生髮現真理。”

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已經成爲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學生獲得知識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教學中我很重視讓學生主動參與和互相學習,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與學習過程,強調一些學習習慣的養成,在兼容並舉中力求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發展性和創造性,從而達到激發興趣、理解陶情、啓迪心智、感悟沉澱的四種境界。在學法上重點採用了:

討論法—積極參與,總結規律

懸念法—帶着問題,鞏固提高

自主探究法—學生實踐,鞏固提高

其中,討論法很重要,討論的基本要求,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就教材的重點和疑難問題進行集體討論以求明確,解決疑難。這種教學方法的最大特點是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四、關於《孔子論修身》這節課的教學設計

接下來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說《孔子論修身》這篇課文的教學,一說教材,二說教學目標,三說教學重難點,四說這節課的教法與學法,五說教學過程。

(一)說教材

本節課是教材的第三單元的一節課,入選本單元的課文,大多講的是古今中外知名人士的博大理想與志趣以及他們積極向上的情操。從不同的體裁入手,有的文章簡潔而意味深長,有的文章則節選自文人的精品之作,情感真摯,催人向上。而《孔子論修身》這篇文章,作者總結了自己的對修身的不斷求索,要想修身,必要內省。又通過與小人的對比,說明君子所應具有的風範、氣度、胸懷和表現。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亦能借此自省,從而在人文素質方面嚴格的要求自己。

(二)教學目標

我將教學目標具體分爲三個

1.知識目標:整體把握文章內容,着重理解課文中關於修身養性的思想觀點。

2.人文目標:準確理解課文中孔子關於修身養性的基本觀點、主要內容和修身的方法,進一步瞭解孔子和儒家思想的精髓,加強自身在傳統文化方面的修養。

3.情感目標:瞭解、借鑑課文中“內省”“忠恕”“誠信”“恭敬”等儒家思想,感受孔子安貧樂道、信念堅定、胸懷坦蕩、注重自省的崇高風範,提高自我修養、道德完善的自覺性。

(三)爲了充分發揮本教材的優勢,教學重難點定爲:

重點理解課文中關於修身養性的思想觀點,感受作者崇高的人格和坦蕩的胸懷。將文言語句的翻譯、理解,孔子思想的深邃和歷史的侷限等等作爲本節課的難點。

(四)教法與學法

1.教法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過程中是學生精心讀書、獲得個性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不斷實現自我構建,學會閱讀,促進表達的過程,美國教育家杜威曾經說過,教育不是一種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個學生主動性建造的過程,爲此,我主要採納以下教法:(幻燈片) 朗讀探究法

抓住重點詞句品讀感悟法。

同時將創設情境法、指導學生自學法、運用遠程教育資源法及想象體驗法作爲輔助教學。

2.學法

我們的學生對古文的理解,已經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在閱讀過程中,我放手讓學生充分感知大學語文的培養目標,主要用了以下學法:(幻燈片) 質疑提問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朗讀理解法

四)教學過程

讓學生自己讀課文,品味、感悟,達到教是爲了不教的目的,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出難點,教學程序我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幻燈片)

1.激情導入,誘發興趣。

2.指導方法,協助理解。

3.討論交流,重在激勵。

4.直奔重點,集中理解。

5.品新內化,拓展延伸。

一是激情導入,誘發興趣。在深入主題之前,爲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做好知

識的銜接,我先給學生看一段有關孔子的短片,“看與思”相結合,提出問題:“能談談你對孔子的理解嗎?”從而自由進入學生討論,進入了課文,再順勢而導,“談談你對《論語》中的某句話的理解”,讓學生放開了講,我適當的加以引導、點撥、提示。

二是指導方法,協助理解。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學生這種需要尤爲強烈。爲此,在課堂上,我首先借助註釋和工具書閱讀課文,幫助學生疏通文句,初步理解課文內容,接着將進一步的翻譯與理解交給學生,在這裏,我只是輔助學生,把主動權教給學生。針對個別難理解的語句做重點的點撥。

三是討論交流,重在激勵。學生在初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系統的進行討論、交流,進一步理解孔子關於修身養性的思想觀點,引發學生的思考與感悟,提高完善個人道德的自覺性。這時教師參與其中,但不是直接告訴答案,而是重在激勵、喚醒。之後把不能解決的問題提交全班討論。這時老師要對問題做到心中有數,分步處理。

四是直奔重點,集中理解。在這個環節,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力,帶領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1.我將課文劃分爲四個小節,要求學生用簡短的語言概括每一節的主要內容,而概括主要內容可在若干同學發言的基礎上形成比較準確、比較一致的意見。重點突出修身的方法—內省。孔子十分強調自省。“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孔子以“仁”爲最高道德規範,那麼怎樣實現“仁”呢?孔子說“爲仁由己”。也就是說要實現“仁”,還得靠自己。修身的本質就是不斷進行內心反省的過程,孔子稱之爲“內自省”、“內自訟”、“躬自厚”、“求諸己”等。

2.接着我要求學生用白話的形式將內省部分表述出來,從讀到寫,從寫牽引,這樣讀寫牽引法的運用,讓學生對修身的方法理解的更加透徹了。

3.通過反覆閱讀挖掘修身的主要內容,這個層面師生共同交流,得出結論。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文,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時間,所以,一方面我鼓勵學生自主選擇教學內容,同時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讓學生自己讀課文,有深刻的體會,真正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而共同探討重點句子,如“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既有利於解

決重難點,也體現了互動性。

五是品新內化,擴展延伸。

既然是內化就要對文章加以吸收,既然是延伸就要延伸到我們的課堂之外,爲此,我設計瞭如下幾個方面:

1. 參照現代文中修身養性的描寫,結合這節課的內容,寫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談談你對加強個人修養的認識.

2.結合實際談談,在當今這個時代,孔子有關人格修養的這些論述今天是否還有借鑑的意義?談談你會做些什麼,怎麼做,加深學生對《論語》修身思想的認識及其現代價值探討,從而讓學生真正在生活中學語文,真正在生活中用語文,爲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這節課的內容,板書設計上我力圖遵循:簡潔、美觀、實用的原則。突出修身養性的重要性,孔子所說的修身,就是學習做人的道理,要人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格物、致知、誠意和正心。修身爲第一要。孔子說: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平天下者,先治其國。而修身的先決條件是格物、致知、誠意和正心。要努力觀察和研究事物,探究事物的發展規律,不斷獲取高深的知識和智慧。有了高深的學問和智慧,就能心誠意實,言行一致,即使無人在時,也照常遵守道德準則,保持情緒平穩,平常心,沒有憂患,很好地修身。

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楊氏之子》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語文第十冊第三組的第一篇課文。本組的主題是“語言的藝術”,所選課文最大的特點是在人物語言上見功力。編排目的就是讓學生感受語言的魅力,從而更加熱愛祖國的語言。

《楊氏之子》選自《世說新語》。這是小學階段第一篇文言文。本文講述了樑國姓楊的一家中九歲男孩風趣幽默,機智巧妙地應答他人的故事。課文內容簡單,情節簡單,語言幽默,頗有趣味。通過本課學習,一是讓學生理解古文的意思,感受故鄉中人物語言的風趣機智,感受語言表達的藝術;二是讓學生對文言文有初步的認識,爲以後的學習奠基;三是通過課後蒐集妙言小故事,積累語言,豐富語言。

二、說教學目標:

1、會寫6個生字,會認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家禽”等詞語。

2、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做到正確、節奏停頓得當、抑揚頓挫。瞭解文言文的基本特點。

3、能根據課後註釋,疏通全文,瞭解故事內容。抓住重點詞,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和聰明機智。

4、交流課外蒐集的妙言小故事,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

三、說教學重難點:

本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古文,學生能否正確地斷句,流利地朗讀,是首先遇到的困難,因此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讓學生參考課後註釋讀懂意思,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並把沒寫出來的內容補充出來,應做爲難點來突破。抓住人物對話,感悟楊氏之子的聰惠,語言的精妙,也是本課重難點之一。

四、說教法:

閱讀教學的核心是讀,因此本課教學主要採取讀式教學法。談話導入——激勵興趣;初讀尋疑——自主學習;再讀釋疑——探究合作;細讀解析——合理創新;美讀品味——領悟鑑賞;熟讀成誦——增加積累;課外拓展延伸,意在拓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創新學習的精神精神。

五、說學法:

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讀,學習文言文的最好方法還是讀,因此學習本課的主要方法是朗讀。讓學生經歷初讀—再讀—細讀—美讀—熟讀—誦讀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讀思議相結合,讓學生經歷尋疑—釋疑—解析—入情—品味—成誦—拓展的過程,體現學生從提出問題到探究解決問題。

六、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楊氏之子》PPT

七、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引入。

二、出示課題,感受文言文。

三、自學課文。

課件出示自學要求

四、檢查自學生字、詞語情況。

五、質疑問難,背誦課文

1.默讀課文,說說意思,還有哪些有疑難?

2.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逐句理解,感情朗讀。

1、逐句理解(出示課件)。

2、感情朗讀。

二、結合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試着有感情的朗讀“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這兩句話,要讀出兩人不同的語氣。

三、深入理解,體會語言。

1、思考:你覺得楊氏之子的機智表現在哪裏?

(1)“應聲答曰”說明反映很快,不假思索。

(2)“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沒有正面說楊梅不是我們家的,而是巧妙的從“夫子家”說起,寓意孔雀不是你們家的禽,楊梅當然就不是我們家的。

2、討論:

(1)楊氏之子這樣的回答,你覺得好不好?好在什麼地方?

(2)生活中還有沒有這樣說話的例子,說一說。

提示:比如,別人請你幫忙,你的確沒有時間去幫忙,你是怎麼回答的?

四、拓展閱讀。

1、拓展閱讀一(出示課件)

2、拓展閱讀二(出示課件)

五、拓展延伸,綜合學習

閱讀“綜合性學習”,明確這次綜合性學習的活動要求。

蒐集積累在表達上很有特點的語言,比如:歇後語、諺語、幽默故事、古今笑話等。

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課文記敘了1935年紅軍長征期間,四川省蒼溪海外縣兒童團員們沿着紅軍走過的路,跋山涉水,風餐露宿,機警地躲過野獸的襲擊,頑強地戰勝了病痛的折磨,歷時3個月,行程1000多千米,克服了種種因難,終於趕上了紅軍大部隊的事蹟,表現了後代從小有志氣、有毅力、不怕困難的革命精神。

課文背景離現實的學生生活有些遙遠,所以很有必要讓學生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從而引導學生再去理解當時環境下的兒童團員們的行爲,從而對那種精神有學生自己的理解。

課文可分成三部分:

第一段(1、2段),寫兒童團員們因下鄉宣傳,回來時紅軍大部隊已經開走,他們就沿着紅軍走過的路,趕大部隊去。

第二段(3~6段),寫兒童團員們爲了趕大部隊,跋山涉水,風餐露宿,頑強、樂觀地戰勝種種困難。

第三段(7段),寫兒童團員們趕上了紅軍大部隊,婦女部長讚揚他們是革命的好後代,是黨教育出來的英雄少年。

(二)、說設計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學會9個生字,理解新詞的意思,會在具體的語境中熟練運用“春意盎然”、“心急如焚”、“跋山涉水”等詞語。

2、按事情發展順序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通過感受文章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詞句,體會兒童團員們有志氣、有毅力、勇於面對困難的精神,並能做到感情朗讀。

教學重點:

理清文章敘事的順序,並找到富有感情的詞句,體會其中的感情。

教學難點:

體會能反映兒童團員有志氣、有毅力、勇於面對困難的語句,體會詞句蘊含着的感情色彩。

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題鋪墊

1、師簡介:在中國的革命史上,曾有一個這樣的事件——1934年到1936年,中國百萬工農紅軍主力爲了躲避敵人的圍捕,過草地、爬雪山,歷經千辛萬苦,行走兩萬五千裏,這就是長征。今天,我們要來認識的是在長征的過程中,一羣兒童團員們的故事。

2、板書課題,齊讀

二、初讀

1、初讀課文,要求:(1)自由大聲讀,讀通、讀準(2)想一想,課文主要描寫了誰?

2、初讀感知

(1)課文主要描寫了誰幹什麼?把課題也說進去

課文描寫了一羣紅小鬼們(兒童團員)沿着紅軍走過的路趕大部隊。

解決:紅小鬼

(2)可以把課文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分一下段嗎?

分段並概括段落大意,訓練概括能力,指名答。

(3)二讀課文,自由讀。讀準、讀好。

指名分段讀課文。

三、重點突破,學習第二段。

1、“春意盎然”與“心急如焚”的對比,進行體會。

(1)師引:孩子們離開大部隊已經半個多月,於是他們決心沿着紅軍走過的路前進。雖然四月的川北,春意盎然,但是孩子們——(生)心急如焚,只顧趕路。

板書:心急如焚

(2)你從哪讀出了他們的“心急如焚”?

從“春意盎然”的環境與孩子們的行爲進行對比,理解對比的寫作方法。板書:春意盎然

(3)朗讀指導:注意對比的部分朗讀上的變化。

2、出示問題:他們在沿着紅軍走過的路前進時,遇見了哪些困難呢?(自學:默讀爲主,劃一劃,標一標)

3、交流:(板書)

累——壯膽睡大廟

怕——緊挨靠着坐

餓——吃供品饅頭

四、小結、作業

第二課時

一、複習檢查

說說紅小鬼們在前進時遇到了什麼困難?

二、研讀第二段,體會詞句的感情色彩

1、最使你感動的哪一點?請再讀一讀課文第二段

2、交流,說明理由,感情朗讀:

(1)夜宿神廟:着重體會環境的烘托作用

①說神廟可怕,理解“愈發”、“聳立”、“齜牙咧嘴”、“凶神惡煞”

②用自己的話說說神廟可怕

③談談自己的感受,或質疑,結合自己的生活體會

④感情朗讀

(2)朝食供品:體會以苦爲樂的樂觀精神

用換詞法領會“嚼”字的妙用

分角色朗讀

(3)點拔:進行困難描述時,都是先描寫遇見了什麼困難,再寫紅小鬼們是如何克服的,詞句間透露出紅小鬼們可貴的精神品質。

(4)感情朗讀:指名任選3~6的一節進行朗讀

三、交流昇華,完善人物品質

引語:他們的困難就這些嗎?還會有哪些?他們又是怎樣克服的?

指名答,引出第七自然段第一句

板書:跋山涉水 風餐露宿 機警 頑強

1、他們可能還會遇到哪些困難呢?(自由交流、討論)

2、指名說一說,引導學生有條理地說:先說遇到了什麼困難,再說紅小鬼們是如何解決的。說的過程中注意語句通順、用詞準確、有層次。

3、寫一寫:把剛纔的段落寫下來。

4、學到這裏,你有什麼話想對這些兒童團員們說的?

聯繫婦女部長的話:有志氣、有毅力……

聯繫“歷時3個月,行程1000千米”

四、解讀課題

師引:認識了這樣一羣兒童團員,讓我們再來讀一下這個課題:沿着紅軍走的路

你能說說孩子們是沿着紅軍走的是什麼路呢?

(現實中的路——紅軍的精神)

  五、朗讀訓練、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