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音樂說課稿必備

音樂說課稿必備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4W 次

作爲一名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音樂說課稿必備,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音樂說課稿必備

音樂說課稿必備1

一、說教材

根據《課程標準》要求,欣賞民歌的學習是音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欣賞不同風格、不同體裁的民歌,從而加深同學們對祖國的感恩,並擴大音樂視野,提高欣賞音樂的藝術能力。

二、說教材

1、教材分析:本課是高中《音樂鑑賞》第二單元〈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本單元內容旨在引導學生感受、體驗民歌的不同地域風格及不同的民族風格,認識民歌中常見的一些體裁形式,進而認識我國民歌是我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財富,是世界優秀音樂文化中的絢麗瑰寶。

本課將主要欣賞學習西北民歌最具代表性的花兒和信天游.《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兒,在全國各地頗具影響,聲譽極高。《腳伕調》是陝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表現腳伕的複雜心情。

2、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感受、體驗西北民歌的地方風格,認識花兒、信天游等民歌體裁。

2)引導學生探究有關民歌的基本知識,初步認識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徵。

3、教學重點、難點:

能按歌曲的旋律、節奏等特點分辨西北的民歌。

三、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我在學法的指導時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利用超級女聲這樣一種流行要素的導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聽歌曲的旋律、節奏等要素,讓學生去感知音樂,從而來分辨西北民族的民歌特點。

四、說教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配合學生的年齡特點,

小學語文教學視頻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具體、生動的畫面,使學生通過形象感受來理解音樂,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接受知識,教學過程中,創設愉悅和諧的情感氛圍,充分發揮以學生的主體,老師爲指導的作用,成功地達成教學目標。

五、說教學程序

本課主要是欣賞少數民族歌曲,瞭解歌曲的風格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我將採用目標教學模式進行。

1、前提測評

這環節中我運用創設情境,興趣引入法。

1)首先了解學生對我國民歌曲調的地域劃分知道多少?有沒有誰能說出各個地域的民歌風格?

2)然後我將會運用課件向學生展示超級女聲演唱民歌的視頻,從而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引起他們的有意注意及興趣。

2、認定目標

我將口述2個學習目標(略)

1)引導學生感受、體驗西北民歌的地方風格,認識花兒、信天游等民歌體裁。

2)引導學生探究有關民歌的基本知識,初步認識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徵。

3、導學達標

在這一環節中,我用感性到理性的教學法。

1)採用聽--想--觀看--討論的程序,讓他們聽三首歌曲的旋律片段,瞭解各首民歌的風格特點及表現情緒等。

閱覽歌曲簡介、欣賞歌曲、知識鏈接、互動鏈接

2)然後我將結合流行歌曲,給學生介紹西北民歌的風格特徵。

閱讀音樂知識,瞭解花兒、信天游,欣賞歌曲,互動鏈接

4、拓展探究

引導學生參與各種實踐活動,深入地感知、體驗、理解西北民歌的風格特徵。並結合流行樂滿足學生的審美需求,自然地導出下節課的內容。

六、總結

總的來說,這是一節注重培養學生自主的音樂感受能力和電腦多媒體課件運用的的音樂欣賞課。

通過多媒體課件的運用,節省了教師板書和傳統播放音樂進帶倒帶的時間,教學內容緊湊豐富,課堂氣氛生動有趣而富於吸引力。當然這種嘗試還存在着很多不足之處,今後將努力改進,取得好的效果。

音樂說課稿必備2

一、說教材:

《小老鼠和泡泡糖》這個活動的音樂選自外國集體舞音樂,樂曲分爲AB兩段,A段音樂表現的是小老鼠撿到了泡泡糖,B段音樂表現的是小老鼠拉泡泡糖,活動中讓幼兒用自己的現實經驗來解決問題,孩子們易於接受;其次,活動所表現的內容——環保,也是全世界面臨的重要問題。本次活動讓孩子通過對音樂的理解、擴展和表達,讓幼兒從內心出發,懂得保護環境應從自己身邊的小事做起。所以這個活動比較適合在中班進行。

二、說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導向作用。根據5——6歲幼兒的特點以及他們的表現慾望,根據中班幼兒藝術活動的目標,結合新《綱要》中藝術活動的目標,從而確立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初步學習合拍地做小老鼠走的動作和誇張地表現拉泡泡糖的動作。

2、做幅度較大的動作時,知道尋找空間律動,不與別人碰撞。

3、知道泡泡糖會給別人和環境帶來不方便,要愛護我們的環境。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和難點定位於:能合拍地做小老鼠走、誇張的表現出拉泡泡糖的動作。

三、說教法:

根據新《綱要》提出的:“幼兒的教育活動應是教師帶領幼兒、引導幼兒在輕鬆愉快的心理氛圍中,積極主動進行實踐、創造,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一種教育活動。”因此,在整個活動中都以幼兒的主動參與活動爲主,教師在活動中起一個引導者和支持者的作用。因此,我對幼兒作了知識和經驗的準備:事先讓幼兒玩過了泡泡糖,讓幼兒對泡泡糖的粘性有感性認識。

針對這次活動的教學目標、教學設計和幼兒的實際情況,在整個活動過程中以嘗試法爲主,同時在各個不同的環節中還穿插運用發現法、問題法、開放法等,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

四、說學法:

在教學活動中我通過引導、提示,讓幼兒發揮想象力、創造力去創編動作,並指導幼兒根據音樂的節奏,用有節奏的語言和動作,幫助自己表演。

五、說教學程序:

第一部分:探索A段音樂,教師用故事導入,小老鼠出來玩啦,並有節奏地邊念歌詞邊做動作(小老鼠東跑跑 西 看看),小老鼠機靈幽默的形象一下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的表現慾望,然後引導幼兒用小手、小腳學小老鼠看一看的動作,接着引導幼兒根據音樂的快慢在座位上用小幅度的動作對幼兒進行提示。(這一環節在座位上讓幼兒在安靜的狀態下有節奏地做動作,把目標的難點之一解決掉)

第二部分:探索B段音樂拉泡泡糖的動作。在本環節中,我通過提問:“小老鼠把泡泡糖爛在地上,也可能爛在哪兒?”(頭上、屁股上、手臂上、腿上)“老師手裏也有一個泡泡糖爛了,誰來幫我拽下來?”激發幼兒探索的慾望,在B段開始處,我用語言進行提示,鼓勵幼兒運用自己已有的經驗進行動作創編,從而讓幼兒自主地參與活動,學習合拍地跟着音樂做拉泡泡糖的動作。這是本次活動的重點和難點,怎樣把幼兒的生活經驗動作用較誇張的律動動作,結合音樂的節奏變化進行表現,我就用語言引導,讓幼兒在創編和聆聽的結合點上有機整和,使本次活動的難點自然地得到了解決。

第三部分:完整表演。在此之前,我和幼兒玩遊戲兩遍。第一遍,我與幼兒一同聽音樂做動作,用教師的律動動作與幼兒的生活動作比較的方法來提醒幼兒注意到誇張。第二遍幼兒,我提醒幼兒注意,泡泡糖彈回來時可粘在身體的不同部位。激發幼兒創造性地表演,因爲幼兒藝術教育的就是培養幼兒創造能力的教育。爲鞏固反覆幼兒對音樂的感受、表現,我設計不同的情節,進行2——3次表演:小老鼠到草地上(樹林、公園)玩——小老鼠撿到泡泡糖——拉泡泡糖——小老鼠回家,對於中班幼兒來說,藉助音樂來詮釋意境,有一定難度,必須通過聽、感、做才能去感受它獨特的魅力,我創設遊戲的情景,用遊戲的語言,讓幼兒在趣味性和遊戲性濃郁的環境中,既享受了音樂活動的樂趣,又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音樂欣賞和表現能力,讓幼兒在表現音樂形象的同時,在心理上獲得了極大的宣泄的滿足。我在活動中,還注意孩子活動過程和參與表演活動的情感,注意提醒幼兒結交舞伴的空間變化,爲幼兒提供自由的活動機會,培養了幼兒共享空間的能力。

在最後的環節中,通過讓幼兒商量:泡泡糖拿下來容易嗎?你會把泡泡糖放到哪兒呢?你願意把它放哪兒呢?對幼兒進行了環保教育。活動雖然結束了,但從中還可以延伸出更多具體的環保主題,生成更有價值的系列活動。

音樂說課稿必備3

說教材

我選的內容是第四單元《神州大地——遼闊的草原》

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各地不同的地形地貌、風土人情孕育出千姿百態的音樂文化,成爲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居住在我國北方草原上的蒙古人民,他們的.歌聲像遼闊的草原和天空一樣嘹亮明淨,舞蹈藝術更是豐富多彩,表達了蒙古人民對草原、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弘揚民族文化,培養學生的民族情結是我們音樂教育者的責任和使命。

根據教學設計,結合課標“感受、鑑賞、創造、探索”精神,本節課安排了以下內容:

①學唱蒙古民歌《牧歌》。

②欣賞無伴奏合唱《牧歌》,馬頭琴獨奏《萬馬奔騰》、《讚歌》。

教學目標

1、通過唱歌和欣賞教學,使學生了解蒙古音樂的風格特徵和基本常識;瞭解音樂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係。

2、培養學生熱愛美好生活和熱愛民族藝術的情感;培養學生對民族音樂藝術的想像力、鑑賞力和探索興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通過學唱歌曲《牧歌》和欣賞教學使學生了解蒙古音樂的風格和特徵,培養學生對民族藝術豐富的想像力和鑑賞力。

教學準備

鋼琴、音響資料、課件。

說教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目標,我主要採用了視覺圖像法、設置疑問法、啓發引導法、評價激勵法。

首先,民族藝術是從勞動人民的生活勞動中來,反映人們的思想情緒,要了解一個民族的音樂語言,首先要了解本民族的風土人情,所以,我選了一部分有關蒙古人民生活場景和精美畫面在導課時播放,既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又豐富了學生的人文歷史知識,開拓學生的視野。

其次,根據學生好奇愛動,愛展示自我的特點,我採用了設置疑問,啓發引導和評價激勵的方法,以“老師爲主導、學習爲主體”,讓學生動靜交替、熱情活潑的氛圍中增長知識,得到美的薰陶。

說學法

聆聽法、小組活動法。

首先,音樂是聲音的藝術,聽是我們感知音樂、理解音樂的基礎。培養學生用心聆聽音樂是培養學生表現和創造音樂的重要手段。

其次,利用小組活動法,讓學生在互相交流中探索新知識,不僅培養學生的團體協作精神,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創造優良的課堂氣氛。

說教學過程

一、導課

首先播放短片

播完後上題目:選擇與本片內容相符的項

A、蒙古族生活在我國北方蒙古草原上

B、被稱爲“馬背上的民族”

C、有敬水、敬火的習俗

D、回族

E、成吉思汗

設置意圖:通過觀看聲像具備的短片,可以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注意力,並通過討論,師生交流引發學生聯想,豐富學生有關草原人文歷史方面的知識。

在這環節中,老師要做好引導工作,讓學生了解地理環境與人們的生活習俗及音樂文化之間的關係。如寬廣的草原是蒙古人民生活的搖籃,人們熱愛草原就像熱愛自己的生命一樣。寬廣的草原賦予人民寬闊的胸襟和豪爽熱情的性格。蒙古人民的歌聲像遼闊草原和天空一樣嘹亮明淨,舞蹈更是豐富多彩,有表現生活場景的“盅碗舞”、“擠奶舞”等。下面欣賞合唱《牧歌》。

二、新課

(一)欣賞無伴奏合唱《牧歌》

欣賞前,把學生分組,讓他們用蒙古風景或歷史人物爲自己命名,如:“草原英雄隊”、“千里鐵騎隊”、“成吉思汗隊”、“呼倫貝爾”。

提出問題:歌曲用什麼聲音,塑造了什麼音樂形象?

[播放樂曲]

聽後討論問題,在這個環節,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老師適當引導激發學生想象。僻如:歌曲純粹用人的聲音,用不同的音色組合,不同的力度變化,展示出草原美麗遼闊的景象。引起人們無限的遐想,讓學生一起朗誦書上《牧歌》的歌詞,共同回味合唱帶來的美好回憶和聯想。並讓學生了解無伴奏合唱的知識。

(二)學唱歌曲《牧歌》

首先,老師有感情地範唱一遍。

提出問題,歌曲旋律有什麼特點?

寬廣、悠長、深情,表現大草原的遼闊美麗及人們無限的熱愛之情。

2、學唱歌曲

1)跟老師學唱譜子,並找出樂譜中旋律相近的小節,這樣有助於學生對旋律與節奏更準確地把握。

2)跟琴唱歌詞

要求學生輕聲唱,唱出歌曲的意境和情感。

3)學完後,採用小組比賽的形式跟伴奏唱,鼓勵學生創造不同的演唱形式,如“男女生合唱”、“女生唱男生哼鳴附和”等,這樣既練習了歌曲,培養了學生的表現力和創造力。

在此環節,補充蒙古歌分長調和短調知識。

三、欣賞馬頭琴獨奏《萬馬奔騰》

介紹馬頭琴是蒙古族比較有特色的樂器,因琴頭上雕刻馬頭而著稱,演奏時像二胡,但音色像大提琴。

[播放樂曲]

找學生簡單談一談樂曲表現的內容:萬馬奔騰的壯觀場面。此環節只作欣賞了解。

四、創作與探索

播放背寫音樂草原歌曲《讚歌》

在這個環節,鼓勵學生大膽運用各種藝術形式來表現蒙古草原的美麗遼闊與生活習俗。比如唱歌、舞踏、美術、朗誦、模仿表演摔跤、賽馬等,老師要行當地指導。

用小組比賽的形式表演,以調動學生積極性,此環節占課時比較長,約十五分鐘左右。

五、結束語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蒙古草原豐富的自然資源是蒙古人民賴以生存的基礎,人們熱愛草原,像熱愛自己的生命一樣,蒙古草原豐富多彩的音樂藝術表達了蒙古人們對美好生活無限的熱愛之情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請學生收集有關蒙古草原的信息。

省心聲明:

1、本網站所刊載的各類形式(包括但不僅限於文字、圖片、圖表)的作品全部來自互聯網、百度和由網友提供,如您(單位或個人)認爲本網站某部分內容有侵權嫌疑,敬請立即通知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予以更改或刪除。

2、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覈實相關內容。

3、本站所提供的一切資料均共交流參考使用,如有其它用途,請與作者本人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