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必備】說課稿四篇大綱

【必備】說課稿四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W 次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說課稿4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備】說課稿四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本文記敘的是我國古代偉大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李時珍不顧年歲大,爲修好《本草》住破廟、吃乾糧,以及在月光下認真記載尋訪所得的事蹟,表現了李時珍不怕吃苦的可貴精神和嚴謹踏實的認真作風。

二、說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語言材料,瞭解李時珍爲了編寫《本草綱目》進行艱苦的調查訪問的過程,體會李時珍爲編寫好《本草》而不怕吃苦,一心爲病人着想的可貴精神和嚴謹踏實的工作作風。

2、指導抓住重點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在學習課文中滲透通過典型事例表現人物特點的寫法。

其中,我將通過具體的語言材料讓學生感受李時珍的品質作爲了教學的重點。

三、教學程序

下面我談談自己的教學設想。

設想一:版塊式教學,理清思路

《李時珍夜宿古寺》這個故事是發生在李時珍撰寫《本草》中的一個故事,通過這個故事反映了李時珍的可貴精神。文章明是寫事,實則寫人,因此在教學中我設想爲達到教學目標3滲透通過典型事例表現人物特點的寫法,我將整堂課設置成三大版塊,即通過環境描寫感受人物甘於吃苦的精神,通過語言描寫體會人物苦中作樂的品質,以及通過抓動作品悟人物嚴謹踏實的作風。這樣的設計不僅使教學條理清晰,更向學生滲透了要寫好一個人,可以通過一件事,並抓住環境、語言。動作等要素的描寫達到使文字更生動,使人物形象更豐滿的目的,爲學生平時的寫作打基礎。

設想二:抓重點字詞,感悟課文

1、 在環境這一版塊教學中,我重點抓的是直接描寫古寺破敗的這一段,抓住“到處是灰塵”和“厚厚的蜘蛛網”讓學生體會這是一座荒涼的古寺,這裏沒有人來打掃,更沒有人居住。抓住“長滿了青苔”讓學生品悟到古寺的陰暗潮溼。而對“斷垣殘壁”的處理則先讓學生聯想古寺的樣子,然後出示一幅圖讓學生直觀地感受,通過這些品讀,感悟到古寺的破敗,由此牽一髮而動全身,在文中找到其他環境描寫的句子,感受條件之差,在此生活之苦。而李時珍要住在這裏,就是不怕苦,用個詞語來說就是“甘於吃苦”。

2、 抓人物語言這一版塊中,我主要抓了李時珍說的“嗯,長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廟裏過夜,比住在家裏苦多了。但我們修訂好《本草綱目》,萬民得福,吃點苦也是值得的。”這句話中的“吃點苦”那是怎樣的苦?聯繫課文得出(住破廟、啃乾糧、以磚爲桌椅、月光下記載,飢餐渴飲,曉行夜宿等等),而這樣的苦從時間上來說又是“長年累月”的,這又是苦上加苦,對於“長年累月”的理解我是以補充資料的形式讓學生理解李時珍如今快50歲的人了,這樣長期在外奔波的日子已經快15年了,那是多少個日日夜夜啊!

那麼在這一版塊中又怎樣凸顯人物品質呢?我於是抓了一個“笑”字,這是李時珍說話時的神態,通過這個字的點到爲止,學生就能理解李時珍長年累月在外奔波很苦,但他卻能笑對這一切,說明他能“苦中作樂”。

3、 動作版塊中,抓住“端詳”、“扯”、“嚼嚼”這三個動作,學生就能體會到李時珍做事非常認真,爲了弄清藥草的藥性,不考慮自己的生命去品嚐草藥,這又是一種一絲不苟、嚴謹踏實的作風。

設想三:情景的創設,豐富聯想

情景創設的環節我放在了李時珍說的“我們修訂號《本草綱目》萬民得福,吃點苦也是值得的”這裏,李時珍察訪藥材很吃苦,爲什麼是值得的?爲什麼這樣心甘情願?因爲修訂好《本草綱目》本身是件爲民造福的好事,所以值得,所以吃再多的苦李時珍也能笑着面對。這種情況下,我一次又一次創設情景,就能使李時珍的品質更顯高尚,形象更顯高大。

四、總結

縱觀我的課堂教學,儘管我的本意是如此的,但課堂上又是靈動的,因此我的教學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敬請大家提出寶貴意見。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氧化還原反應”是人教版高一化學新教材第二章第三節的內容。對於氧化氧化還原反應,在中學新課程體系中是分三階段完成的:在初中階段從得氧失氧的角度分析理解;在化學必修1中要求在初中化學的基礎上,能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來初步理解氧化還原反應以及瞭解常見的氧化劑和還原劑即可;通過後續課程如金屬及其化合物及非金屬及其化合物的學習,對氧化還原反應有了更多更具體的認識後再要求學生深入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有關知識。本節課的教學處於第二階段,既複習了初中的基本類型反應及氧化反應、還原反應的重要知識並以此爲鋪墊展開對氧化還原反應的較深層次的學習,還將是今後聯繫元素化合物知識的重要紐帶。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是高中化學的重要理論知識,不僅是本章的教學重點,也是整個高中化學的教學重點。

2.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的編排意圖及高一學生的特點我擬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初步掌握根據化合價的變化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氧化還原反應的方法;學會用化合價的變化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判斷氧化還原反應;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

過程方法目標:體驗氧化還原反應從得氧失氧的原始特徵到化合價升降的表面現象再到電子轉移的本質原因層層推、,逐步深入的發展過程,通過對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徵和本質的分析,學習由表及裏以及邏輯推理的抽象思維方法。

情感態度目標:通過氧化和還原這一對典型矛盾,它們既相反又相互依存的關係的認識,深刻體會對立統一規律在自然現象中的體現,樹立用正確的觀點和方法學習化學知識。

3.教學重難點

氧化還原反應從得氧失氧的原始特徵到化合價升降的表面現象再到電子轉移的本質原因層層推進、逐步深入的發展過程是對氧化還原反應概念認識的一次質的飛躍,是一個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過程,對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方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認識氧化還原反應的過程和方法是本節課的重點,又因爲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過程,跨度比較大,尤其學生對物質結構的知識瞭解不多,有關共用電子對偏移的知識比較陌生,分析氧化還原反應中的電子轉移(尤其是偏移)會有一定的困難。所以這一過程和方法也是本節課的難點。

  二、說教學方法法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難度大、跨度大,必須精心設計教法,力求深入淺出,而且還要調動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才能深刻地體驗知識的形成和發展的過程。所以我採用“問題解決法”教學,通過設計富有驅動性的、環環相扣的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歸納,並輔以多媒體教學手段展示微觀過程化抽象爲形象化微觀爲宏觀,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逐步將學生的認識引向深入。

  三、說教學過程:

[問題一]我們在初中學過哪些基本反應類型,你能否各舉一例來說明?

這一問題設置的目的主要是喚起學生的已有知識,爲下面的學習作好鋪墊。學生通過思考能夠回憶出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和複分解反應。我接着提問:

[問題二] 用四種基本反應類型分類屬於哪一種反應?

學生通過觀察很容易發現這一反應不屬於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中的任何一種,很自然地引起一種認知矛盾,很顯然四種基本反應類型的分類並不能包括所有的化學反應,問題也油然而生:那它屬於哪一種化學反應呢?我順勢提問:

[問題三]我們在初中還學過哪些化學類型,其分類標準是什麼?你能舉出一些例子嗎?

學生能夠回憶出初中學過的氧化反應、還原反應,並能舉出一些典型的例子,如:C+O2=CO2,CuO+H2=Cu+H2O等。但初中學習時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是分別介紹的,所以我接着讓學生討論:

[問題四]以CuO+H2=Cu+H2O爲例,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是分別獨立進行的嗎?

學生通過討論很容易發現還原反應與氧化反應是並存的,有得氧必有失氧,將一個反應中同時發生的兩個過程人爲地分割開,是不恰當的,也不能反映該類反應本質。所以我們要不斷完善,深化對各種問題的認識,以科學的態度來學習。通過這個問題不僅深化了學生的認識,滲透了辯證唯物主義教育,教師還可趁勢引入新課,從得氧失氧角度歸納出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

以上問題的設置可以說是爲引入新課作了堅實的鋪墊,學生在這些問題的解決的過程中既複習了初中知識,又將學生思維的興奮點調動起來,使得新課的學習既源於初中,又高於初中。

氧化還原反應概念從得氧、失氧到電子轉移的角度認識和理解,其跨度較大,學生較難接受,須架好“橋樑”讓學生順利過渡,這是突破難點所必須的。這座“橋”就是化學反應中物質所含元素的化合價及其變化。

[問題五]標出上述幾個反應的各元素的化合價,觀察化合價有無變化,變化有無規律?

學生通過練習、觀察不難發現凡物質所含元素化合價升高的反應是氧化反應,化合價降低的反應是還原反應。那麼我們可以把凡有元素化合價升降的化學反應定義爲氧化還原反應。緊接着讓學生分析:

[問題六] , 沒有得氧失氧,是否是氧化還原反應?

從分析中學生可以得知儘管沒有失氧和得氧的關係,但是發生了化合價的升降,因此也是氧化還原反應。由此可見,用化合價的升降來定義的氧化還原反應大大擴展了其內涵。

氧化還原反應及其有關概念從元素化合價的升降到電子轉移的過渡,是其概念的昇華和對其本質的認識過程,也是教和學的關鍵環節,也是教學的難點。我緊接着設問:

[問題七]是什麼原因引起了氧化還原反應中元素化合價的升降?也就是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屬性是什麼?

在這一過程的教學中我會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知識,複習和加深學生對化合價本質的認識,弄清化合價的數值和正負跟原子的電子得失之間的內在聯繫。在此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勢,把氯氣和金屬鈉的反應、氯氣和氫氣的反應制成課件,把氯化鈉和氯化氫的形成過程中電子的轉移加以形象化。這樣化抽象爲具體,化微觀爲宏觀,大大降低了學生理解和想象上的難度,也順利突破了難點。

至此,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基本已順利完成,爲了及時鞏固所學知識,教師可提出問題:

[問題八]氧化還原反應與四種基本反應類型有什麼關係?

這時可讓學生完成書上的習題2,通過練習不僅鞏固了新學的氧化還原反應,而且還可總結出氧化還原反應與四種基本反應類型的關係即:化合反應和分解分應有些是氧化還原反應,有些是非氧化還原反應,所有的置換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所有的複分解反應都是非氧化還原反應。這樣設計不僅在課的結尾加強了概念之間的內在聯繫,也讓學生的頭腦裏形成了結構化的知識。

  四、說學法指導

回顧本節課的教學,我通過環環相扣的八個問題把整個課堂串聯起來,學生在這些問題的思考、討論過程中多種感官同時合作,多項信息綜合運用,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體驗知識獲得的過程,學習抽象思維、邏輯推理的方法,其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充分貫徹了新課程的“一切爲了學生髮展”的理念。

  五、說板書計劃

第二章 化學物質及其變化

第三節 氧化還原反應

一、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

1.從得氧失氧的角度(原始特徵)

凡有得氧失氧發生的化學反應

2.從化合價升降的角度(表面現象)

凡有化合價升降的化學反應

3.從電子轉移的角度(本質原因)

凡有電子得失(或共用電子對偏移)的化學反應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我說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第二冊第三單元第9課《兩隻鳥蛋》,這首兒童敘事詩主要講一個小朋友從取下兩隻鳥蛋到送還鳥蛋的事。在這首清新流暢的小詩裏,我們能看到孩子在母親的啓發下,幼小的心靈裏萌生出的對小鳥的關愛,對生命的珍愛以及對大自然的熱愛。當孩子把目光投向高遠的藍天時,孩子看到了小鳥的明天,我們看到了人類的希望──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

詩歌語言優美流暢,學生以前也有過接觸,他們比較喜歡這種形式,我在讓學生進行反覆誦讀中,進一步體會詩歌的節奏美、音韻美和意境美,從而讓學生逐漸熟識詩歌。另外文中的字大多數學生已經認識,教師可放手讓學生自主交流識字經驗,激發他們識字的熱情。爲後面詩歌及識字的學習奠定好基礎。

二、說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我重視了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是語文實踐。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在設計兩隻鳥蛋這課時,我注意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教材,包括利用自讀、互讀、評讀、配樂讀來完成這一目的,我還通過想象、感受、課件展示等形式來達到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能力這一目的。

三、說教法

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途徑之一是設計合理的教法。根據教材及學生的特點,我主要採用啓發、引導式結合的教法,一年級學生主要依賴於直觀性的教具進行思維。動腦讓學生想象,動口讓學生說。因此,我將遵循直觀性、抽象性相結合的教學原則,在教學中採取課文和生字都半扶半放的教法,充分體現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雙主”活動。

四、說學法

在教學活動中,學習的主體始終是學生,爲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興趣,真正做到課堂教學面向全體學生,依據新的課程標準,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在自己學習的基礎上,開展小組合作交流活動,通過討論、交流完善自己的想法,學習識字方法。

2、在具體的情景中進行大膽合理想象,學習體會人物的想法。重點訓練學生的朗讀,自讀、指名讀等提高朗讀能力。並讀出感受,悟出文意。聯繫生活實際解理解人物語言,體驗對大自然的熱愛。

3、通過靈活,有趣的練習,如:利用轉動魔方和賽讀詞語鞏固識字;理解詞語“彷彿”,並進行說話練習。

五、說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1、教學目標

(1)認識“蛋、取”等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懂得鳥類是人類的朋友,有愛鳥的意識和情感。

2、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從“媽媽”的語言,“我”的神情動作中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

(2)識記生字,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六、說教學過程

一年級的學生的思維正處於形象思維爲主的階段,但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理解、比較、想象的能力。在興趣濃厚的狀態下,學生有較強的'自信心和強烈的表現慾望。根據此特點,我想通過五個環節來完成我的教學:

第一板塊利用聽音樂《百鳥朝鳳》切入主題,巧設情境,激發興趣。

第二板塊交流識字(採用小組合作互讀、轉動魔方認字、出示詞語賽讀)等方法鞏固字詞,提高識字效率。

第三板塊自讀自悟,充分想象,掌握課文內容。(主要是抓住重點詞語和句子訓練學生朗讀,運用多種形式讀,從讀中去感悟。同時,還引導學生從“媽媽”的語言,“我”的神情動作中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訓練學生髮揮想象,置身於課文中親身體驗與感受。)

第四板塊拓展思維,延伸課文內容,理解文本。第五板塊作業練習,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

總之,這節課的設計,我嘗試運用啓發引導、合作探究、教具以及多媒體課件輔助等教學策略,力圖營造一種和諧有真實情感體驗的的教學環境,更好地將學生的感受與理解,動口與動腦,學生的主體與教師的主導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通過教學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說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測量物體的質量》是八年級物理第六章第二節內容,本節主要教學內容是質量的初步概念、單位及實驗常用的托盤天平的正確使用方法。質量的概念是物理學中重要的基本概念,所以這節內容對以後的教學有很重要的作用。

2、說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1)、教材的重點: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

(2)、教材的難點: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初步認識質量的概念,知道質量的單位及換算。

(2)、瞭解天平的構造,會調節的平衡螺母,知道稱量原理,認識遊碼,並初步瞭解天平的使用。

(3)、對常見事物的質量形成較爲具體的量級觀念。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動手、比較,形成對質量概念的初步認識。

(2)、通過觀察和操作,學會調節托盤天平,並利用托盤天平測量質量。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對托盤天平的調節和使用,培養學生認真操作、自覺遵守操作規範的良好習慣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通過杆秤這一我國古代發明,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3)、通過了解質量的廣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三、說教法

1、說教具

演示:演示用托盤天平、砝碼

學生實驗:托盤天平、砝碼、燒杯、大頭針(一盒)、鹽、水、塑料瓶、 剪子

2、新的《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實驗稿)》再一次明確指出:"物理科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在義務教育階段應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體驗等方式,經歷科學探究過程,逐步學習物理規律,構建物理概念,學習科學方法,逐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所以,儘管物體質量的測量是我們經常接觸的,也要儘可能地創造條件與機會讓學生去實驗去感受。與此同時,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對物理現象的分析、比較運用他們已有的知識和技能去歸納解決問題,從而獲得成功的愉悅,並學習到這一研究方法。

四、說學法

實驗法。本節課教學的重點是托盤天平的調節和使用。學生只有通過親自動手才能更好地掌握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

五、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要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的新概念,要儘量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學生身邊的例子來說明物體是有物質組成的,如鐵桶和鐵製的文具盒都是由鐵這種物質組 成的,教室裏的木門和木椅子都是由木頭這種物質組成的。。。可以得出自然界的一切的物體都是又物質組成的結論。接着可以引導學生比較類似於大鐵桶和小鐵 釘,雖然都是由鐵組成的,但所含鐵的多少量不同的例子,以引入質量的概念。

(二)進行新課

1、質量的概念

在學生明白了物體所含的物質有多少後,直接引入質量的概念,不必做過多的講解,讓學生通過自己舉例的方式說明不同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不同,初步理解質量的概念、

對於質量是物體的一種屬性,可以讓學生通過主動參與來認識理解,讓學生課前準備一塊橡膠泥,上課前捏成各種形狀。設問:這塊橡膠泥的質量是否發生變 化,也可以讓一個學生將一塊橡膠泥從教室的後面傳到講臺,再設問:如果將這塊橡膠泥帶到月球上它的質量是否會發生變化?教師還可以舉出冰塊裝在容器裏化成 水的例子,讓學生思考質量是否變化?讓學生結合圖歸納出:物體的質量與物體的形狀、位置、狀態的變化無關。 2、物體的質量的測量

通過要比較兩個物體質量的大小就要確定質量的單位,直接給出質量的國際單位和常用的單位,對於1kg的大小,教師可以事先準備一個約1kg學生又比 較熟悉的例子,如20個雞蛋的質量約爲1kg,讓學生對1kg的大小形成具體的直觀的印象,然後通過閱讀表格”一些物體的質量的近似值”和動手掂一掂物理 課本的質量|,文具盒的質量,使學生對常見的物體的質量有較多的認識。

對物體質量的測量的儀器,可以讓學生舉出日常生活中見到過的實例,教師再以補充。對於桿秤的應用可以介紹是我過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發明,可以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也可以讓學生課外查找資料下節課在課堂上交流,這樣做可以鍛鍊學生查找資料的能力。

本節課的重點是托盤天平的正確使用方法,課堂上的大部分時間都放在這裏的教學上,先讓學生看書,然後讓學生自己說出天平的名稱,接着自己看天平的調 節方法和使用方法,這是可以選學生代表上講臺演示,其他同學在臺下評價,老師再給與補充,同時老師強調:天平在使用之前必須調節水平,加砝碼時應先估計物 體的質量,加砝碼是應加大的後加小的,物體的質量等於右盤中的砝碼的總質量數與遊碼上的讀數相加,接着讓學生親自動手測一些物體的質量,老師下去巡看,發 現問題及時解決,使學生能夠較爲熟練的正確使用天平的目的、最後可以讓學生思考,砝碼用完後不放回盒中,使用是不用鑷子直接用手拿砝碼行不行、我們吃的食 鹽,剛從水中取出的小鐵塊能否直接放左盤中去稱質量?讓學生自己發表看法,然後教師予以強調,這樣注意聯繫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又經過學生思考會理解得更深 刻、

本節課的小結可以讓學生自己去總結。

(三)課堂反饋

1、使用天平前,在調節橫樑平衡是將遊碼放在____位置調節平衡螺母。如果橫樑右臂偏高,則應將右邊的平衡螺母向____旋。

2、估計一下身邊的物品質量是多少,再稱一下,看看你的估計是否正確。 (四)板書設計

測量物體的質量

1、認識天平

2、調節天平

3、使用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