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必備】說課稿集合5篇

【必備】說課稿集合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1W 次

【必備】說課稿集合5篇

【必備】說課稿集合5篇

作爲一名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說課稿 篇1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一箇中國孩子的呼聲》。我的說課分爲以下幾個部分:

一、文本理解:

本文記敘的是一箇中國維和觀察員的兒子給聯合國前祕書長加利先生寫的一封信。本文作者雷利的父親雷潤民於1994年犧牲在遙遠的異國他鄉(赴伊拉克—科威特作爲軍事觀察員)。作者用飽蘸血淚的筆觸回憶了遠赴異國的父親與家人的最後見面的情形,也以極其痛苦的語言描述了爸爸回來後的場景:“現在這頂藍盔回來了,但它是釘在爸爸的靈柩上回來的。我們如約捧着鮮花,接到的卻是爸爸覆蓋着國旗的遺體,鮮血染紅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錶浸滿了凝固的血……”作爲兒子,父親的逝去讓其刻骨銘心的痛苦,也萌生了對和平的強烈渴望。於是,作者由此及彼,聯繫現實:在懷念父親的同時也深刻地指出世界的不太平,戰爭還在時刻威脅、蹂躪着這個美好世界。爲此,作者以一箇中國孩子的視角,致信加利先生,強烈表達中國孩子的呼聲——“救救孩子們,要和平不要戰爭!”

本文語言懇切,字字充滿血淚。但是本文的敘述中充溢着較多的“官方語言”,對於一個12歲的孩子來說,似乎顯得過於老成持重。不管怎樣,但是文本中透露出的對父親的“真情”卻是純粹的,也讓每一位讀者爲之動容的。

二、設計理念:

語文的性質決定語文不純粹是人文的,如何體現語文“本體”,要切實注意文本語言,給予學生語言的滋養。語言與精神的發展同等重要,不可偏廢某一方面。本文的特性是情感濃烈、飽滿,主題極爲鮮明,教學中須恰當地把握情感的“度”,否則很容易濃了情感,荒了語言。如果一味地起“高調子”,極易滑向思想道德“說教”的泥沼。爲此,“虛心涵泳、切己體察”是本課教學的主要策略,教學中要緊扣語言,引領學生入情、悟情、抒情、融情,讓學生在情感與語言的和諧共振中詮釋“和平”的內涵,建構“有意義的課堂”。

就這篇課文而言,文字就極具感染力,很多老師在範讀課文的時候都會熱淚盈眶。但是要在沒有生活經驗和生活積累的小學四年級孩子內心能產生強烈的震撼,必須要藉助恰當的媒體渲染。,是否使用血腥的場面,有過猶豫。因爲現在的孩子裏戰爭太遙遠,讓他們瞭解戰爭是一件難事。用上這樣就能激發大家對戰爭的仇恨,從而對作者失去父親的悲痛有更深的體會。但這篇文章的主旨是對和平的嚮往,讓學生接觸過多的血腥場面,難免造成負面的影響。

三、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理解“凱旋、卓越、瀰漫”等詞語的意思。

2、瞭解聯合國維和的背景,在身同感受、切己體察中體會“我”失去父親的悲痛,知道“和平”的來之不易,從而更深層次地理解“要和平,不要戰爭”的內涵。

3、能邊讀邊體會作者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說教材:

我結合教材本身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理解信的主要內容,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在讀中感悟課文內容,在讀中領悟作者的感情,在讀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瞭解信的主要內容,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所失去親人的悲憤和對和平無比渴望的真摯情感。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引導學生從小放眼世界,關注國際局勢,樹立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信念。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信中“我”的呼籲,體會“我”對父親的深切懷念、對和平的無比渴望。

教學難點是認識“世界並不太平,不少地區還瀰漫着戰爭的硝煙,罪惡的子彈還威脅着嬌嫩的‘和平之花’”,樹立維護和平的觀念。

五、說教學準備。

由於四年級學齡段的孩子接觸事物直觀、具體,喜歡通過自己的觀察去發現生活,本文內容距離學生的現實生活較遠。學生自主感悟和平與戰爭兩個對峙性強的概念還缺乏一定的感性基礎。因此,在上課前,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佈置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瞭解國內外大事,關心國際動態,瞭解維和部隊的使命及工作狀況。

2、準備多媒體課件,增強教學的直觀性。

六、說教學程序及教學理念。

崔巒老師曾經說過:“閱讀教學的過程,是每個學生潛心讀書,獲得個人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是學生、教師、文本對話、思維碰撞、情感交流的過程。”因此,我認爲在教學中,只有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用心靈感受,實現思想與思想的碰撞,情感與情感的交融,心靈與心靈的接納,課堂才能在對話中充滿活力,才能呈現出生動活潑、主動的“生命狀態”。基於這樣的想法,我設計了這節課。

第一個教學環節,藉助多媒體課件,情景導入新課。

由於我們的學生生活在中國這片和平的聖土上,對於戰爭,他們缺乏深入的瞭解。無論是時間、空間,距離學生的實際都很遠。這樣,在學生與文本的對話之間就會產生一定的障礙。爲此,我利用下載的圖片資源,經過選擇,整和、加工後再現情景,讓學生形象感知戰爭的殘酷,從內心深處先喚起他們對戰爭的憤恨和對和平的無比渴望之情,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氛圍。接着我讓學生談感受引出了課題。導入新課。

第二個教學環節,學生質疑。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引出了:雷利發出了怎樣的呼聲?他爲什麼發出這樣的呼聲?(相機板書:和平)體會作者表達的真摯情感。

第三個環節,自主探究解決問題。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解決問題,學上彙報解決問題的情況。

第四個教學環節品讀感悟痛失父親。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這是本節課教學的一個最重要的環節。我首先圍繞雷利之所以發出了這樣的呼聲是因爲他失去了父親,那他的父親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呢?讓學生自由讀書,找出相關的句子,並且勾畫出來,根據學生的發言相機板書:愛家庭、有知識、愛和平。然後再讓學生根據老師的板書的用一句話自豪地介紹爸爸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即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加深了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擁有這樣的爸爸是如此的令人驕傲與自豪。接着我又讓學生想象假如爸爸凱旋歸來時的幸福與快樂,與爸爸的靈柩歸來時的傷心形成鮮明的對比。閱讀的過程,是學生由不會到會;由迷惘到頓悟;由“山重水複”到“柳暗花明”的過程,與文本對話的過程,角色的換位突出了教學的重點。在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的環節,爸爸的回來,你會想些什麼?說些什麼?”使學生把自己擺進去,與文中角色合而爲一,與作者一起懷念父親,一起悲憤,一起渴望,一起呼籲。不知不覺中游歷於文本之中,真正走入人物的內心世界,感受作者情感跳動的脈搏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再一次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痛恨戰爭,渴望和平。引領學生“以讀爲主,讀出個性;讀中悟情,以情動人。”把握“巨大的悲痛,深切的緬懷,無限的渴望”這一感情基調,讀出體會,讀出感情,讀出渴望,與小作者一起傾訴,懷念,同悲,同恨。在原原本本地讀中把握文章的主旨,在平心靜氣地讀中感悟父親的崇高與偉大,在整體聯繫的讀中理解呼籲的重要。比如,理課文的第三個自然段時,採取了創設情景朗讀的方法,老師和學生一起呼籲,爸爸的嘴張着,彷彿在呼喚着什麼。啊,我聽見了,他呼喚的是和平;媽媽聽見了,他呼喚的是和平;在場的叔叔阿姨聽見了,他呼喚的是和平;全世界都聽見了,他呼喚的是和平和平和平。在引領學生一次次的呼喚中,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讀出感情,體會作者表達的真摯情感。

在此基礎上,老師又提出了一個問題:爸爸雖然犧牲了,但他還掛念着和平。但世界就會因此而太平了嗎?由此引出本課的難點問題,讓學生認識世界並不太平,不少地區還瀰漫着戰爭的硝煙,罪惡的子彈還威脅着嬌嫩的和平之花,體會這句話的深刻含義。爲了便於學生理解,昇華學生的情感,我給學生補充了大量的事實資料,又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再現了戰爭的場面,學更具體的感受罪惡的子彈還威脅着嬌嫩的和平之花,更激發了學生與作者達到情感的共鳴,幫助學生解決這一疑難問題,體會句子的深刻含義,從而正確認識當今世界局勢,樹立維和觀念。在此基礎上,老師又讓想象着戰爭中兒童的殘象,向發起戰爭的人發出了和平的呼籲。體現了以讀爲本,讀中悟情的教學方法。並相機板書:和平和平。

第五個教學環節昇華情感,拓展延伸

在朗讀體會雷利的呼聲後,我問到:作爲新世紀的兒童,爲了讓世界充滿愛,維護和平,制止戰爭,你們想做點什麼呢?讓學生融入文本,進一步昇華情感。接着又播放了全世界人們爲維護和平而努力的媒體資料,讓學生體會到“制止戰爭,維護和平”不僅僅是雷利一個人的呼聲,而是全世界人民的呼聲,讓學生體會到在不遠的將來,和平之花一定會開滿全球,明天的世界一定會成爲充滿陽光、鮮花和愛的人類家園。

說課稿 篇2

1、學生討論:利用討論讓學生領悟化學反應中什麼粒子一定改變?什麼粒子一定不變?元素種類是否發生變化?

教師總結:在化學反應中分子發生改變,而原子只是進行重新組合,沒有發生變化;元素的種類也沒有發生變化。

2、學生討論:爲什麼元素只講種類,不能講個數。

教師總結:元素是組成物質的基本成分,是同一類原子的總稱,是宏觀概念。而原子是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既可以講種類也可以講個數。

舉例: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不能講成水是由2個氫元素和1個氧元素組成的。

3、學生討論:化學反應中什麼粒子一定改變?什麼粒子一定不變?元素種類是否發生變化?

教師總結:在化學反應中分子發生改變,而原子只是進行重新組合,沒有發生變化;元素的種類也沒有發生變化。

學生通過自學和討論(包括教師的點撥),初步找到了解決這一類問題的規律和方法,然後運用這一規律和方法進一步理解和分析教材,完善和鞏固學習的知識和方法。結合本節課特點,我通過默記、朗讀、背誦、限時練習,搶答、討論等形式安排練習,使學生對知識應用延伸。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飲酒》組詩是陶淵明詩歌的代表作,而今天我所教學的這一首《飲酒》又是20首《飲酒》詩中的佼佼之作。這首《飲酒》是北師大版語文教材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詩詞九首》之第一首。本單元的主題是“天人對話”,就是在自然中感悟人生。

這首詩所表現的是陶淵明忘懷得失、親近自然、不慕名利、超凡脫俗的精神境界。陶淵明這個詩人比較特別,他寫詩一般不激動,似乎沒什麼激情。這首詩也不例外,語言樸素,貌似平淡,其實意味深長、意在言外,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又因爲這是九首詩詞中的第一首,教學這首詩實際上也是爲後面的教學鋪平道路。因此,我計劃用一節課的時間教學這首詩。

二、說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能力

通過查閱資料瞭解陶淵明,陳述出字、號等重要信息;識記、積累“廬、爾”等文言詞語;正確地翻譯詩歌,有感情地朗誦詩歌,感悟詩歌意境,反覆吟讀,直至成誦,增強語感。

(二)過程和方法

把教學過程變成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互動交流的過程;自主探究與合作探究相結合的過程;思維活動與情感體驗相結合的過程。並在此過程中滲透傳授翻譯詩歌的方法、抓詩眼解古詩的方法;運用質疑、討論、解疑的方法組織教學。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培養質疑精神、愛詩情趣;正確理解陶淵明不慕名利、超凡脫俗的志趣,批判地繼承,培養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三、說教學重點:

譯詩歌、解詩旨。翻譯是理解的基礎,把握關鍵字詞又是翻譯的基礎。

四、說教學難點:

理解陶淵明不慕名利、超凡脫俗的志趣。感悟詩歌意境。陶詩大多貌似平淡,其實意味深長、意在言外。如不細究,往往失之膚淺。又因爲它是詩歌,其中妙處難以盡言,只有反覆讀、展開想象以領會之。

五、說教法:

主要採用“鼓勵質疑、問題引路、合作解疑、啓發誘導”的教法。以分組探究的方式使所有學生都獲得鍛鍊自己、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利用巡視機會,進行個別輔導,給學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和方法上的指點;設計誦詩、譯詩、辯論和對對聯四項活動,引入競賽、對抗機制,以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創造性;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營造良好教學氛圍,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六、說學法

在教師引導下,通過熟讀、質疑、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討論),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七、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以講“不爲五斗米折腰”故事的方式導入,目的一是激發興趣,爲展開教學創設良好氛圍。目的二是揭示寫作背景,爲理解這首詩打基礎。

(二)、簡介作者

像陶淵明這樣的文化名人,學生必須有所瞭解。在這一環節,我主要做的是梳理出重要信息,讓學生目標明確地去把握。

(三)、初讀體會

熟讀是詩歌教學的不二法門,因此我採取了範讀、齊讀、自由讀等

多種形勢,並有針對性地進行了朗讀指導。

(四)、合作譯詩

在此環節我先讓學生質疑問難,考慮到師生之間比較陌生,可能有許多學生不敢質疑、不願質疑,於是加上了教師質疑的環節,以求身先士卒地爲學生作出榜樣,藉以培養質疑精神,同時也使詩中一些比較重要的字詞得以重視。

至於學生譯詩之所以採取合作的形式,不是因爲這首詩很難,而是因爲我想讓學生獲得更多說話和展現自我的機會,同時在思維的相互碰撞中取長補短。

(五)、思考、探究、總結

“心遠地自偏”一句是這首詩的詩眼,理解了“心遠”,也就懂得了這首詩歌的“真意”。因此,我設計了爲什麼“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和“心遠地自偏”怎麼理解的提問,滲透傳授抓詩眼解古詩的方法。

(六)、拓展延伸活動:辯論會

語文課堂要給學生一個方向、一雙翅膀和一片天空,要培養人文精神,思辨精神,提出陶淵明該不該棄官歸隱?他的思想在當時有什麼積極意義和消極意義?就是爲了搭建這樣一個平臺。

(七)、語言訓練活動:緬懷先哲對對聯

沒有語言訓練的語文課堂是有缺憾的。對對聯是古老文化傳統,也是久經考驗的培養語言應用能力的極佳方式。學古詩、對對聯順理成章。設計此活動,一可以培養語言應用能力;二可以怡情。

(八)、唱詩活動、背誦、品意境。

通過唱、背誦激發興趣,培養愛詩情趣,既是提高語文素養的需要,也是陶冶情操、培養人文精神的需要。

佈置小作文:歸去?留下?則既是培養思辨精神、人文精神,又是爲了架通閱讀和寫作的橋樑,提高寫作能力。

本節課我的設計初衷是積極踐行新課程理念,以學生爲本,以活動爲載體,以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促進全體學生進步爲目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但因爲才疏學淺,疏漏之處在所難免,衷心希望各位專家不吝賜教。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說教材分析

我所說的課題《楓橋夜泊》是選自小學音樂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八單元《鐘聲》。本課是音樂與文化的自然結合,在充分挖掘音樂因素的基礎上,再通過古詩的欣賞增加對歌曲的感受,從而理解音樂所帶來的悠遠意境。

(2)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特點以及五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是這樣來設置的:

1、情感目標:啓發學生通過學唱歌曲《楓橋夜泊》感受音樂的古樸、悠遠所表現的意境。

2、能力目標:指導學生用優美的聲音來表達歌曲,並引導學生在二聲部合唱時注意音準和諧、音量均衡以及音色的統一。

3、知識目標:要求學生能用語言表現音樂所表現的意境,從歌詞的意境入手來掌握切分音的節奏。

(3)說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體會歌曲《楓橋夜泊》中的意境,學會用優美的聲音來演唱歌曲。

難點:引導學生在二聲部合唱時注意音準和諧、音量均衡以及音色的統一。

二、說教法、學法:

說教法:

許多美學家認爲音樂是最富有情感的藝術,同時又是最講究形式結構的藝術,音樂教學應努力創設一些美的情境,使兒童充分體驗情感的薰陶,所以在這節課中我運用的教法是引導法和情境法教學,教師創設情境,使學生在情境中陶冶了情操,體驗了音樂表現的意境,提高了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能力。同時以多媒體爲輔助教學手段。

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選擇方式是很重要的。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我在學法的指導時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主要通過:

1、創設情境:創設詩人孤身一人佇立船頭,在寂靜的夜晚,寒山寺敲響了鐘聲使詩人更加思鄉的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古詩的意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對音樂的探究願望。

2、角色扮演:在背景音樂下讓學生模仿詩人朗誦古詩的'模樣,爲學生創設了一個展示的舞臺。

三、說教學過程:

本課教學過程我安排了三個環節:

第一環節:情景導入

在這一環節,我以思鄉之情作爲本課的主線進入,讓學生朗誦課前自己準備的有關思鄉的古詩,一上課就調動學生自我主動的參與意識,接着我通過師生的對比,提問:請同學們靜靜聽,用怎樣的聲音、怎樣的速度更能表現這種思鄉之情呢?在我的引導下,學生能夠了解要用一種稍慢的速度與稍弱的力度來表達情感。這時,我及時出示古詩《楓橋夜泊》,讓學生用已知的處理方法來朗誦這首古詩,爲了更好地烘托古詩的意境,由我爲同學們演奏古箏獨奏曲《楓橋夜泊》,通過讓學生零距離感受中國民族樂器古箏的音色,發現音樂能更好地表現古樸、悠遠的意境。接下來我爲了引出創編的二聲部模仿鐘聲的音樂,我引導學生了解作者是在怎樣的環境下才勾起他對家鄉的濃濃思念,學生會根據古詩的意思談到例如:寂靜的夜晚、月亮落下、烏鴉的啼叫以及寒山寺的鐘聲,我馬上抓住鐘聲這一點展開,先引導學生模仿寒山寺的鐘聲,把學生帶入情境中,這時,我出示模仿鐘聲的二聲部旋律,在學唱二聲部當中,我採用簡單的手勢(演示),這樣能幫助學生更快地唱準二聲部旋律,爲後面的合唱作鋪墊,通過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更加深入地感受古詩的意境,通過音樂來模仿這種意境,由心而發,渲染情感。

第二環節:新歌學唱

這一環節我從聽賞音樂開始,第一遍由我帶領學生通過劃旋律線,完整的感受音樂,在初步感受音樂的基礎上讓學生欣賞第二遍音樂。我提問:聽聽歌曲中的旋律可以分成幾個樂段,並說出你這樣劃分的理由?在這兩遍試聽的基礎上,學生對於歌曲已有了初步的記憶,爲後面學生學唱做好了準備,整首歌曲我分成兩部分來進行教學,第一樂段的學習以學生爲主體,先採用模唱,再演唱歌詞,最後來學唱歌譜,由易到難逐步將學習的難度降低,這樣充分調動每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學生學唱會第一樂段後,爲了深入地渲染歌曲意境,我將前面所學的模仿鐘聲的音樂加入到第一樂段,進行二聲部合唱,這樣讓學生感受到加入後的音樂織體更豐富,聲音更飽滿。在二聲部教學時,我指導學生應注意音準和諧、音量均衡以及音色的統一。在二聲部合唱後,接下來進行第二樂段的教學,第二樂段是歌曲最具特色的部分,也是出現節奏難點的地方,在教學中我採用了聽唱與教唱相結合的方法,在老師的指引與幫助下學習第二樂段。由我先對第二樂段進行範唱,再請同學們隨琴伴奏用“wu”哼唱旋律,隨後讓學生分組討論找出他們學唱中的難點。學生的學唱難點與我的課前預想是一致的。切分音節奏的出現成爲學生學習中的最大障礙。由於第一樂段的“對愁”是一字一拍,而在第二樂段很容易和前面混淆也唱成一字一拍,我通過對比範唱讓學生找出第二樂段這句歌詞中哪個字更能表現詩人的思鄉之情,我及時引導學生在演唱這一樂句時在力度和時值上要突出這個“愁”字,從而掌握切分音這一知識點。當學生完整學唱會整首歌曲,我再次運用劃旋律線的方法,讓學生感受到兩個樂段在情緒上的對比與變化,引導學生在完整演唱全曲時的情感與聲音的變化。

第三環節:成果展示

展示環境也可以稱爲學生的小舞臺,學生分小組討論可以採用怎樣的形式來展示,學生可能會說朗誦、創設情境、角色扮演、師生合作等等方法,我通過師生的交流,綜合同學們的建議,採取了朗誦、領唱、合唱的形式來完整展現歌曲。(錄像)整節課就是在學生的完整展示中結束。

四、感悟與反思:

在這一節課中,由於能注重啓發式教學,重視發展學生思維和創造性,師生互動,環環相扣,既有音樂課的特色,又與其他方面的教育相結合,收到了預期的效果。今後,我還要在古詩吟唱教學中,通過種種方式引導學生學習古詩、品味古詩,探索其趣味,以激發興趣,培養學生美好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藝術審美素養。

隨着教改的深入和新課程標準的實施,通過音樂課的古詩詞吟唱,加強了學生古詩詞的積累和古文化的薰陶。

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主題是走進科技世界,本組課文文字生動,插圖精美,引人入勝。而《愛迪生救媽媽》是本單元的第2篇課文,課文講的是媽媽的病情十分嚴重,在切除闌尾炎手術時,昏暗的燈光急壞了爸爸和醫生,聰明的愛迪生急中生智,想出了辦法,救了媽媽的命。讀了文章,我們都會爲小愛迪生的聰明和智慧讚歎,同時也看到了科學就在我們身邊,只要肯動腦筋,善於觀察生活,一定會有所收穫。

二、設計理念:

新課程指出:閱讀是教師、文本、學生對話的過程。課堂教學應尊重學生的原有認知與經驗,自主的建構課堂教學,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策劃者,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學習方法的指導者,學習過程的參與者,尊重學生的學習方式和不同的體驗,鼓勵學生創造性思維。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使課堂教學成爲師生共同建構的動態的生成過程,注重課程資源的開發,注意聯繫生活學語文、用語文。

三、教學目標預設

1.會認11個生字,會讀生字組成的詞語,會寫“炎、團、檢查”這5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教學二三段,通過讀找劃圈體會媽媽病情之急,時間之急,大家之急。

4.初步感知愛迪生的聰明可愛。

四、教學重點難點:通過讀圈找劃體會媽媽病情之急,時間之急,情況危急。

五、教學準備:

教師:製作課件。

學生:查找資料瞭解愛迪生,讀讀課文,圈出生字。

六、教學過程預設

(一)課前談話

課前我們先做一個遊戲,猜猜他是誰?“他是美國人,文化程度不高,但他一生卻共有兩千多項創造發明,對人類的文化和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電燈就是他發明的,這個人是誰?(生搶答:愛迪生。)你是怎麼知道的?板書:愛迪生,學習“迪”。你能簡單來講講愛迪生嗎?

(二)激趣導入。

1.師:愛迪生多了不起啊!,他的一生有20xx多項發明,平均每15天就有一項發明,這在世界上是無與倫比的,因此我們說 “愛迪生是一位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之所以能成爲偉大的發明家就是因爲:出示(他從小就愛動腦筋,常常能想出一些好主意。)引讀。

2.有一次他還靠着自己的聰明救了媽媽的命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板書課題)指名讀,說說課題中哪個字給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齊讀。你還有什麼問題要提?(預設:愛迪生爲什麼救媽媽?愛迪生是怎麼救媽媽的?媽媽有沒有得救?等)

(三)初步感知 學習字詞

1.就讓我們帶着這些問題走進課文。大聲讀一讀,注意把生字讀正確,把句子讀通順,邊讀邊想,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2.剛纔小朋友在讀的時候,張老師發現有兩個句子好象有點難讀。

出示句子:一天,媽媽突然肚子痛,疼得在牀上直打滾。

一檢查,媽媽得的是急性闌尾炎,需要馬上做手術。

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a生字 “闌”,猜字謎。b“撿”“檢”句子辨析。

3.出示生字卡片,看,生字寶寶從句子中鑽了出來,來,一起和他們打聲招呼吧。齊讀3遍。

4.剛纔我們小朋友認真地讀了課文,現在請你說說讀了課文,主要寫了什麼?(指名3個)先靜靜地思考一下。

5.你能不能用這樣一個句式,來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出示:愛迪生七歲的時候,媽媽 ,愛迪生 救了媽媽的命。先靜靜地思考一下。

指名說——說給同桌聽一聽。

(四)學習課文2、3段。

(1)細讀課文第二、三段,感受情況危急。

1.剛纔小朋友都提到了急性闌尾炎,那麼什麼叫急性闌尾炎?小朋友們知道嗎?讓我們來聽聽權威人士——醫生是怎麼說的吧!

2.不幸的是愛迪生的媽媽也得了急性闌尾炎,她生活的年代離我們現在有100多年,那時醫學比較落後,如果不及時治療,那麼等待她的只有兩個字——死亡。當時的情況是多麼危急啊!請小朋友讀讀課文第2、3自然段,找找哪些句子讓你感受到了危急?劃下來,好嗎?

預設1:一天,媽媽突然肚子痛,疼得在牀上直打滾。(課件出示)

(1)說說你的想法。你能不能想象一下,“直打滾”是什麼樣子的呀?你能把這種感受讀出來嗎?指名讀,齊讀。

(2)瞧,躺在牀上的媽媽,她感到越來越疼了,請你想象一下,媽媽會疼得 。

(3)當我們看到媽媽的痛苦,聽到媽媽的叫喊,我們的心裏急(指板書)得像一團火一樣。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句話。

預設2:醫生環顧四周,遲疑了片刻,說:“房間裏光線太暗,沒法做手術。”爸爸說:“那說多點幾盞油燈吧!” 醫生還是搖頭,連連說不行。大家急得團團轉。

(1)小朋友們,請你們也來讀讀這個句子,你從哪兒感受到了“急”?大家急得團團轉。誰急?爸爸急、醫生急、愛迪生急等。

(2)爸爸、醫生、愛迪生他們爲什麼急得團團轉?請小朋友用心地讀讀這個句子,思考一下。

(3)房間裏光線太暗,沒法做手術。那醫生有沒有想辦法呢?你從哪裏感受到的?隨機理解“環顧四周”和“遲疑片刻”,體會醫生的無奈和矛盾。

(4)還有嗎?大家爲什麼急得團團轉?(爸爸想的辦法不行)你從哪裏知道的?(醫生還是搖頭,連連說不行。)現在你就是醫生,你能不能來做一做“連連說不行”是怎樣的?

(5)醫生想不出辦法,爸爸好不容易想的辦法還是不行,那就趕快把媽媽送醫院吧!(不行)爲什麼不行?馬上讀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找一找。(來不及,馬上,幾十裏外)

(6)不做手術行不行?送醫院行不行?在房間裏做手術行不行?這可怎麼辦啊?大家急得——團團轉(生跟讀)

(7)此時此刻,醫生和爸爸束手無策,媽媽又危在旦夕,大家都非常着急,能不能通過你的讀來再現這一情景呢? 指名讀,師生合作讀。

(五)回顧板書,設置懸念。

同學們,剛纔我們學了二三自然段,這一切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媽媽疼得直打滾,送醫院又來不及,家裏光線太暗,大家急得團團轉,真是急!急!急!就在這十萬火急的時候,突然愛迪生卻一溜煙似的跑了出去。他要去幹什麼呢?他到底會怎麼救媽媽呢?我們下節課再學。

(六)複習生字。

出示生字,並能給它組個詞。

(七)寫字指導。

學寫三個字和一個詞:油 團 炎 檢查

30、愛 迪 生 救 媽 媽

急 !

直打滾 來不及 光線暗 團團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