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必備】語文說課稿集錦6篇

【必備】語文說課稿集錦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5W 次

【必備】語文說課稿集錦6篇

【必備】語文說課稿集錦6篇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語文說課稿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黃山奇鬆》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五組的第1篇課文。課文以生動的筆墨描寫了黃山奇鬆美不勝收的各種姿態,抒發了作者對它們的讚歎之情和對大自然的熱愛。文章的表達方式很有特色,它採用了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語言流暢,將黃山奇鬆的秀美描寫得淋漓盡致,令讀者賞心悅目、心馳神往、浮想聯翩。是一篇加強學生語言情感訓練的美文。

(新課標中對五六年級學段的閱讀要求是: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默讀有一定速度;能借助詞典閱讀,理解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恰當意義;體會作者思想情感,初步領悟文章基本表達方法;敢於提出自己看法。)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和初步的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語言的能力,(這爲本課的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學習基礎。)但受年齡限制,閱歷淺、實踐少,認知水平和能力仍有限,對黃山松樹的姿態缺乏感性認識。

結合本文特點和5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基礎,依據新課標對本學段的要求,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1.正確讀寫本課要求掌握的生字,理解新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黃山名鬆的“奇美”。

3.引導學生領悟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

4.培養審美情趣,激發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其中,教學重點是:整體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黃山名鬆的“奇美”。

難點是:引導學生領悟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

二、說教法和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於此,我採用的教法是話題設置法、指導閱讀法,媒體演示法,拓展遷移法。在使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的同時,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發現法、討論法、朗讀法和勾畫圈點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

三、說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四大板塊展開。分別是:

板塊1 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以“黃山四絕”的圖片引入課文,配以優雅的樂曲。

2、在出示圖片的同時,我提出導語:對於黃山,大家瞭解多少呢?“黃山四絕”是否有聽說過?黃山四絕聞名於世,而人們對“奇鬆”卻情有獨鍾,這是爲什麼呢?今天就讓我們在作者的帶領下一起來觀賞這些奇特的松樹吧!

這樣設計將思維由黃山引到黃山四絕再到黃山奇鬆,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與想象。

板塊2 初讀文本,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圈出不認識的字詞,藉助工具書理解。掃清文本障礙,同時體現語文學科工具性的特徵。

檢查學生的生字詞的識記情況,有針對性的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字詞進行指導。

字音易錯的字,如賓、臥。賓容易讀成bing,in和ing不分,臥由於即墨方言土語的特點學生容易將圓口O發成扁口。

字形易錯的字,如陡、臥。陡容易將雙耳旁寫成雙人旁。臥左邊部分的筆順易寫錯。

讓學生用鋼筆描紅,然後在練習本上寫一寫、練一練。

指名學生分段朗讀課文,其他學生認真聽,幫助糾正出錯字音,瞭解學生讀文情況。

學生默讀全文,思考:文章主要講了什麼?然後相互交流,整體把握文章內容。

板塊3 細讀探究,體悟情感

我分爲兩部分,分別出示主話題。

第一部分:

1、以多媒體出示主話題:“文章中具體寫了哪些松樹?它們都是什麼樣子的?”

2、學生帶着問題小聲朗讀第二自然段,交流討論。讓學生劃出描寫三種松樹的相關句子。

3、指名學生回答自己所劃句子,然後問學生“你喜歡哪種松樹?爲什麼呢?”學生用自己的話解釋或者動情地朗讀課文當中的句子,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4、使用多媒體展示黃山三鬆的圖片,讓學生對號入座,指出它們的名稱、特點,儘量複述。讓學生在對號入座這樣的小遊戲中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印象。

5、讓學生再美美地整體讀一遍這三部分句子,把喜愛之情讀出來。嘗試背誦它們。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

第二部分:

1、以多媒體出示主話題:“黃山上只有這三種松樹嗎?你從哪些地方能看出來?”

有的學生會從第一自然段中的“處處”看出來,有的學生會從第三自然段的“千姿百態”看出黃山松樹的姿態之多,還有的學生會從標點省略號中看出來還有很多種姿態的松樹作者沒有寫。

2、讓學生用讚歎的語氣自讀第一和第三自然段。深入感受黃山松樹的奇美。

板塊4 賞讀積累,拓展延伸

1、學生試擴展第三自然段省略號省略的內容,發揮學生的想象與創造性。

2、學生自讀課文,體味作者語言,說說作者是怎麼將三鬆的奇美寫出來的?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積累這樣的方法,課後查閱資料,瞭解另外“三絕”,試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寫寫其中一絕。字數不限。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讓學生在積累中共鳴,整合中深化。同時,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啓迪,進而解決教學難點。

語文說課稿 篇2

老師們,下午好。我今天說課的課題是古詩誦讀《秋思》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秋思》是小學語文鄂教版第九冊中的古詩誦讀。是由唐代詩人張籍所寫的一首思鄉詩。全詩圍繞“家書”,因景敘事,因事而思,通過詩人的思想活動和行動細節,細膩地表達了詩人對家鄉、親人的深切思念。

  2、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着五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引導學生理解詩詞內容,體會《秋思》的意境,感受作者對家鄉親人的深切思念,

  3、重難點:

我把教學重點放在了從字裏行間感受作者對家鄉的思念,體會作者思緒綿長而心緒紛亂的情感,體會意境,這也是這首詩的難點所在。

  二、說教法

  1、情境教學法:

爲了突破重難點我採用的主要教法是情境教學法,張籍的秋思寓情於景,寓情於事,教學中,我運用音樂、畫面將情境交融,讓學生走進詩的意境中,自然而然地體會詩人的情感。

  2、品味誦讀法:

爲了完成秋思的教學,我採用不同要求,不同層次的誦讀來展開教學。

第一次採用自由讀,個別讀,齊讀,讀正確,讀流利以至於熟讀成誦。

第二次採用讀重點詞和詩句,體會詩句含義。

第三次採用有感情地朗讀讀出詩的意境,讀出情感體驗。

  三、說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上課後我首先出示PPT,“同學們,請觀察大屏幕,你能否用自己的語言將所看到的畫面描述出來呢?自己考慮後自由發言。”學生很容易說出:“一輪明月嵌在藍藍的天空中。”我接着提出第二個問題:“在此情此景下,你能想起我們學過的那些古詩?”此時學生自然想到了《靜夜思》《泊船瓜洲》。“這兩首詩表達了一種什麼感情?”學生異口同聲回答:“思念家鄉”。好,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思鄉詩,是由唐朝詩人張籍所寫的一首七言絕句──《秋思》。接着板書課題。【設計意圖:教學倡導循序漸進,溫故而知新,此環節,我以明月爲引,通過學生的聯想而引出思鄉主題,回顧所舉例詩的寫作手法,爲學生初步感知新授課的教學重難點打下了伏筆】

  (二)新課講授

1、解詩題,知詩人。

爲了順利完成教學目標一,我讓學生課下查閱關於張籍的資料。此環節首先讓學生分別介紹了有關張籍的資料,最後我總結:張籍的老家是吳郡,也就是現在的江蘇蘇州。幼時家境貧寒,10歲的時候就離家外出,成年後考取功名,開始四處遊歷做官,創作這首詩的時候,他正獨自一人居住在洛陽。又是一年秋風至,望着蕭瑟的秋風,詩人不禁感慨萬分,揮筆寫下了這首《秋思》。(出示課件)【設計意圖:這個環節,學生蒐集的資料,我的總結、使學生充分了解了張籍寫《秋思》時的背景,爲講解古詩做好了鋪墊。】

2、抓字眼,明詩意。

在“初讀質疑”這個環節,我首先讓學生朗讀詩題──《秋思》並把詩題的意思給大家作了解釋。接下來引導學生思考:把你認爲最能表達思鄉之情的詩句抄寫下來,你能從詩中哪些詞語中體會出作者對故鄉的思念?再讀一讀:試着聯繫註釋等方法,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大意。【設計意圖:此環節我將詩人思鄉之情的詩句、詞語,這一問題拋給大家,讓學生帶着思考與疑惑去感知文本,這種帶有強烈目的指向性的閱讀體驗,再配以明晰的自讀要求,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求知慾,學生對於文本的感知效果遠遠好於以往傳統流程。而這一帶有統領全文的問題,使學生在課程的伊始就初步感知了本節課的重點。】

接下來,在“再讀解意”環節,我安排了小組合作,探究“最能表達思鄉之情的詩句或詞語,體會作者的意境”。第一組學生站起來說,我從“洛陽城裏見秋風” 感受到因爲作者看見了秋風,看見了被風吹落的樹葉,就思念自己的家鄉了孩子們,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幅圖,PPT想一想,那時,詩人佇立在街頭,看見漫天飛舞的黃葉,他的內心會怎樣?你能用一個詞來表現詩人的心情嗎?學生回答說,他的內心是孤單、寂寞的,(板書:見秋風)詩人佇立在瑟瑟秋風裏見到了許許多多,可此時他“見不着”的是什麼?有的學生說是家鄉的明月,有的說是親人,有的說是作者的母親。是呀,在這洛陽城裏,詩人見不到家鄉的紅柑樹、白藕花,他感受到的只是冷冷的秋風,。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我緊扣一個“見”字。引導學生說說詩人見到的是什麼?見不到的又是什麼?在一次次“見”與“不見”的對比中,以具體的景來感知內心的情,以有形的物來映襯無形的思。在一遍遍朗讀中,將學生帶入了古詩的`意境。第二組學生說,我從“意萬重”這個詞感覺到詩人思緒萬千,有許多話想對家裏人說。恩,那你能讀一下這一句嗎?假如你就是張籍,你會有哪些話想要對家人說呢?學生回答:“張籍可能會說我很想念你們,你們想我嗎?”“他可能說你們過得好不好?要保重身體。”“他可能會說這麼多年在外漂泊,已經感到很疲憊了,想和家人團聚”“他可能會問家人銀子夠不夠用,要不要寄銀子回來?”。我一聽,學生們體會到了作者的意境,緊接着讓學生通過朗讀把自己的感受抒發出來。這一環節我運用多媒體,悽婉的背景音樂,讓一個飄滿離愁別緒的意境在課堂緩緩流淌,流淌進學生的心田。讀後第三組學生站起來說,因爲“意萬重”,所以“說不盡”,因爲“說不盡”,所以“又開封”。是呀,這封飽含着意萬重,價值抵千金的家書,作者怎能輕易地就把它發走啊。在發走之前,他又怎能不開封呢!

3、悟詩情,入詩境。

這一環節,我請同學們閉上雙眼,跟着老師一起走進詩人張籍的思鄉情懷。(師配樂範讀。生閉目感受。)

請同學們睜開雙眼,你們是否感受到詩人那濃濃的思鄉情懷?誰感受到了,就用你的朗讀告訴老師。(生配樂朗讀。)這時學生們都沉浸在了這濃濃的思鄉情裏,很明顯我的第二個教學目標也順利完成了。接着,在學生背誦的基礎上,我安排了背誦。大部分同學都能夠背誦,也進一步深化了主題,這種從“悟”到“誦”進而從“誦”到“悟”的方法不僅可以感受到古詩的音律之美,詩文意境之美,形象之美,還可以積累語言,受到薰陶感染。最後總結:同學們,在這首詩裏,抒發的是什麼情?學生回答:思鄉情。

4、尋詩律,悟詩律。

這一環節,我扣住“思鄉”由古至今,讓學生感悟千古思鄉情。

首先體會古人的思鄉情。

(1)、教師引讀:

同學們,這思鄉懷親的,何止張籍,古時候山遙路遠,交通不便,離別容易相聚難啊!離鄉的人們只好把滿腔的思念化作文字,寫進詩中。你們看!

(2)、課件呈現:古人思鄉名句。

A、師:在思鄉人的眼中,故鄉的月亮是最明亮的!難怪杜甫說——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

B、師:四處飄泊的遊子再苦再累也只是默默承受,只因爲不願讓家人擔心。就像岑參說——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岑參(cén shēn)

C、師:夕陽西下,鳥兒回巢,船兒歸港,但詩人的故鄉在何方?李覯不由得長嘆——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李覯(gòu)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讓學生明白古人思鄉不是個體行爲,而是羣體現象。以前面《秋思》學習爲基礎,通過教師的導讀,背景音樂《思鄉曲》的渲染,讓學生在品讀這些思鄉名句中融入一種思鄉悲愁的詩境中。】

感受今人的思鄉情。

(1)、導語。

師:同學們,古人思念家鄉,今天的人們遠離家鄉又何嘗不思念?你們聽:

(2)、配樂欣賞:余光中《鄉愁》。

【設計意圖:引入余光中先生的《鄉愁》,教師配樂範讀,使全課意境統一,讓學生懂得張籍思鄉,古人思鄉,今人思鄉。】

  四、說反思

這節課,學生的思維時刻在跳躍着,大腦在不停地思索着,同時配以悽婉的背景音樂,有感情的誦讀深化體會,使得這節課舒緩有致,跌宕起伏。我比較滿意的地方是:我用一組楓葉落葉圖充分調動起了學生的想象力,從而很快的走進了作者的心田。而將思鄉的情懷,思鄉的詩句,由古至今通過PPT演示娓娓道來,彷彿引領學生穿越時空,感悟千古思鄉情。

有句廣告語“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用在我們的課堂上其實也是相通的,“給學生多大的空間,學生就有多大的創新空間。”我希望我的古詩教學課堂上學生會閃現出更多智慧的火花。

語文說課稿 篇3

教材分析:

《詹天佑》是九年義務教育五年制小學語文第十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文章主要寫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蹟——主持修築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京張鐵路,表現了詹天佑的愛國精神和卓越的才能,反映了中國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根據教材建議和學生實際,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如下: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詹天佑的愛國熱情和創新精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引導學生利用專題網頁進行自主探究和協作學習,培養學生利用網絡蒐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目標

既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

設計理念:

理論依據

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要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發揮信息技術優勢,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

2、《語文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重視感悟和體驗。

3、建構主義理論作爲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以及新課改的重要理論,特別強調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認知體驗,重建自己的認知結構。

教學思想

基於以上教學理論,設計本課教學時我力求突出創新:一方面整合拓展課程資源,課前教師爲學生製作專題性頁,改變傳統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提供學生個性化學習條件;另一方面組織學生積極進行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專題網頁的自主學習,協作探究,討論交流,師生互動,真正理解課文爲什麼說“詹天佑是一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從而達到獲取知識,激發情感,培養能力的教學目的。

資源整合說明:

爲了有效地整合資源,提高學習效率,課前,我除了要求學生上網查找有關詹天佑和當時社會歷史背景資料外,自己結合課文的重難點和有關資料,爲學生製作了本課專題性頁課件,內容包括:詹天佑的個人資料、歷史背景、讀讀畫畫、難點突破、課外拓展五個模塊,爲學生搭建了一個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信息資源平臺。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新課伊始,我出示詹天佑銅像課件,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同學們,當我們坐火車去八達嶺,途中路過青龍橋車站時,會看到這樣一座銅像,他正視前方,目光炯炯,神情剛毅自若,你們知道他是誰嗎?”這樣導入新課,直入課題,又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爲了檢查學生對詹天佑的瞭解情況,我讓學生把課前查找的資料製作成精美的幻燈片,進行彙報交流。這樣學生不僅要學會蒐集信息,而且要學會把網絡中繁多的信息進行篩選、整理,爲自己所學所用。

二、合作交流,共享收穫。

體會詹天佑的愛國熱情和創新精神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怎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如果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沒有直接的體驗和感受。爲了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創新精神。我緊緊圍繞課文的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抓住關鍵詞“愛國”、“傑出”,提出本節課探究的主要目標,然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分爲感受愛國精神和感受傑出才幹兩大組進行小組協作學習。

在感悟“愛國”方面,學生根據課前上網查找有關詹天佑的資料,結合網頁課件中教師補充的詹天佑的個人資料和當時的社會歷史背景資料(出示網頁課件),通過讀課文抓重點詞句,感受詹天佑受命於危難之際的壯舉,體會他強烈的愛國熱情。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信息素養,而且使學生學會學習。

詹天佑的“傑出”主要表現在“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三個方面。而創造性地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是本課的難點,我在網頁課件中設計了“讀讀畫畫”、“難點突破”兩個欄目(出示網頁課件),學生通過邊讀課文邊畫示意圖,再結合“難點突破”中的三個小動畫來自主學習(出示網頁課件)、動手操作,小組交流,感悟詹天佑因地制宜,大膽實踐,勇於創新的精神。

三、拓展延伸,深化主題。

最後,我設計了“拓展延伸”,爲學生提供相關網站(出示網頁課件),使學生進一步瞭解我國百年鐵路的發展狀況,感受祖國鐵路建設翻天覆地的變化,爲學生打開更爲廣闊的窗口,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查閱信息、處理積累信息的能力,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

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烏鴉喝水》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通俗易懂,以“喝水”爲線索,採用簡潔生動的語言,描繪出烏鴉機靈、智慧的形象,說明任何事情只要開動腦筋想辦法,就能克服困難。課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文中插圖形象鮮豔。

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低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認識“烏、鴉”等9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能正確流利的讀課文。

2、自己運用已學過的學習方法認讀生字。通過正確、流利地朗讀,探究式地學習,理解課文。

3、培養學生遇到困難時要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好習慣。

“烏鴉是怎樣喝到水的?”這既是本文的教學重點,又是教學的難點,運用實驗等直觀教學化靜爲動,使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其中的奧妙,避免了抽象煩瑣的講解。在識字教學中“喝”與“渴”字,形近,音似,區分這兩個字成了本課的難點。

二、說教法。

在教學方法上,因爲學齡初期兒童活潑,富於想象的心理特點,根據教材的特點,我擬定以下教法:

學生在課前預習時能借助拼音進行生字學習,並在文中找出本課的生字、畫上圈。課中生字教學我設計如下:

1、師問:課文中哪些生字是我們今天要學的?學生找出課文中的生字,師相機點擊課件,相應的生字變爲紅色,引起注意。字娃娃調皮地從兒歌中的字跳下排成兩列。

2、同桌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扮演小老師的角色,互相糾音、互助學習。

3、老師請一名小老師指着字娃娃帶領全班再讀生字,小老師教得很投入,底下的學生也學得認真。

4、開火車抽讀生字卡片,比一比哪列火車開得又好又快,檢查字音並糾正。如生字“渴、喝”給學生編成順口溜:“一個人被困在屋子裏,一天(日)連三滴水都喝不到。(這是渴),後來,一個人送了一杯水(這就是喝)”

讓學生在遊戲的同時,又進行了語言訓練。枯燥的生字變爲學生遊戲的夥伴。學生在積極、快樂的參與中,調動起自己的眼、耳、口、腦去完成遊戲中的各個要求,不僅使他們學得主動,而且享受到學習的樂趣。

根據高萬同老師在《談談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的閱讀教學》中指出,起步階段的閱讀教學要把培養閱讀興趣放在首位。應激發他們圍繞課文內容,產生真切的情感體驗,不讓一個學生成爲無動於衷的旁觀者,當一個有口無心的假讀書郎。多媒體在自主探究中發揮着優勢。我製作了豐富多彩的課件。我首先以第1 自然段爲引子,使學生了解到“烏鴉喝不到水”這一情況,多媒體動畫演示烏鴉的着急心情,然後就讓他們圍繞課題,大膽猜想事情的最後結果,從而找出矛盾焦點,產生好奇心、求知慾,激起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朗讀課文,領會課文潛在的思想內涵,是本課教學的主要目標。依據課改理念,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讀通、讀懂、讀好課文。一個巧妙的追問:“你最想對烏鴉說些什麼?”挖掘了課文的思想內涵,表現了課程重視提高學生品德修養的課改思想。

課本劇表演讓學生在情境中打開了記憶的倉庫,激活了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學生憑藉這些“背景知識“展開豐富的想象,在頭腦中盡情描繪課文語言所描寫的 情景,再通過語言,動作,神態,把平面的文字變成了立體的活生生的形象。運用自己的閱讀感受,完成了對課文的“再創造”。同時讓學生通過多媒體課件和生活中的直觀的東西、表情、動作來記住字形,理解字義。體驗法。通過烏鴉動作,心情的體驗使得學生的朗讀更有感情。此外還有以讀代講法,讀中感悟法等。

三、說學法。

學習方法是學習活動規律的理性總結。爲了充分體現“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這節課主要引導學生用比較法、發現法與探究法的學習方式來學習,通過學法指導讓學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觀察、思考、學習。

四、說教學過程。

1、謎語導課:

我認爲富有情趣的導語,就像師生之間駕起一座溝通心距的橋。通過橋樑,師生的心拉近了。

(1)《烏鴉喝水》的這一課我採用了謎語激趣導入:“身穿黑袍子,長個醜樣子,懂得愛媽媽,是個好孩子。打一種鳥。”

如此激趣導入新課,學生的聽覺、思維與想象都被調動起來,“多頻道”地運作,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也便使孩子在輕鬆的猜謎活動中感受到老師更像一個共同學習的夥伴。

(1)出示“烏鴉”問,誰能有禮貌地跟烏鴉打個招呼?

通過打招呼拉近孩子與烏鴉的距離,彷彿這個故事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同時也使孩子學着禮貌、熱情地與人打招呼。

(3) 揭示題目《烏鴉喝水》,讓學生想辦法記住“喝”字。思考:你有什麼問題想問問烏鴉的嗎?

通過前面的鋪墊,孩子們覺得烏鴉就在我們的當中,又通過剛纔的問題“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的興趣被激發,問題匣子打開了,從提問中也可看出孩子對烏鴉的關心,通過激發,孩子就能積極、主動地投入自學。

2、分層識字:

(1)由於這是一年級第二學期,在這之前學生已經學過幾篇短小、有趣的課文了,其中還有不注音的文章。因此學生已有了許多對不認識的字,讀不通課文的解決辦法,所以在自學要求時,只要教師稍作點撥就可以了,而在識字、認字方面學生也已懂得加一加、減一減等方法來解決生字。

(2)反饋鞏固:

生字學習中我採用認──帶──找三步。認:拿出生字卡片與大家一起再認生字;帶:你是用什麼好辦法記住這個字的?一個學生的方法變爲大家共享的 方法;找:老師準備字謎,如:水車千斤重(漸),拿出實物如:瓶子,石子,教

學(瓶、石),做喝的動作(喝),渴的表情(渴),邊做以遊戲讓學生尋找到手裏的生字卡片舉起來,“喝”和“渴”是形近字,難記,也可讓同桌一起合作自由編順口溜的方法加強記憶:喝水要用口,口渴需要水。

3、初讀課文:

(1)讀課文時,抽四個小朋友分段朗讀,並讓聽的同學與朗讀的同學互提要求與建議,使孩子明確自己在讀或聽時該注意些什麼。

(2)讓學生評價學生。學生之間正確、公正、激勵性的評價與建議可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

4、讀文感悟:

(1)通過剛纔的自學,你已解決了哪些問題?學生交流。通過這一環節讓孩子懂得自主、探究式地去解決遇到的困難。再問:那麼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再讓學生互相交流。

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創新和進取的精神,對課文的質疑可以使學生懂得在思考中學習,在問題中學習。

(2)朗讀課文第一段,思考:烏鴉是怎麼找水喝的?這一環節中可抓住“到處”這一關鍵詞啓發學生想象烏鴉四處找水的情景。(想一想烏鴉會到哪些地方找 水,邊找還邊說着什麼,想一想,說一說,再來演一演)體會烏鴉口渴難耐的焦急心情。並指導朗讀第一句。

通過學生的聽說演把學生帶入課文情景,從局外人變成局內人。併爲指導課本劇表演埋下伏筆。

(3)正當烏鴉高興的時候,它又碰到了什麼困難呢?引導學生從文章中找到這個句子劃出來,並充分利用課本資源,對照文字旁邊鮮豔、生動的插圖來進行討論、分析,得出“水不多,口小,嘴大”等原因。

面對這些困難,這時教師的引導顯得尤爲重要了。可採用激將法:算了,算了,喝不着,還是走吧!

這時激起了學生許多智慧與情感的火花。“不行,不行,烏鴉已經很渴了。”“烏鴉到處都找遍了,才發現的。”“你瞧圖上的烏鴉多累啊!”“小烏鴉 還要去照顧媽媽呢!”這時孩子和文中烏鴉一樣處於兩難的境地,再讓孩子反覆朗讀:怎麼辦呢?這裏的感情激發,就十分的水到渠成了。

(4)實物演示,突破難點:

通過實驗,演示烏鴉怎樣把小石子放進瓶裏,水又是怎樣升高的?讓學生觀察(一個一個,漸漸)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通過實驗,化靜爲動,突 破教學難點,使學生認識事物間的聯繫。另外,一個巧妙的追問,挖掘了課文的思想內涵,表現了語文課程重視提高學生品德修養的課改理念。

孩子們通過矛盾的鬥爭,也很自然的想到幫助烏鴉,用麥管吸,加石子,請大象幫忙等十分多的辦法也就產生了。這一環節既激發了學生熱心關愛,幫助別人,又發展了思維,訓練了表達。也爲下一課時的體會烏鴉的善於觀察與聰明作了鋪墊。

5、指導朗讀:

由於有了前面的情感體驗,孩子的朗讀更有感情、更自然了,而且還可個別、集體加上動作、表情,等多種形式朗讀,並藉助板書來加上動作來演一演等鞏固朗讀。

語文說課稿 篇5

[教學目標]

1。領悟"美"的內涵,體味文中深厚的思想感情和深刻的哲理。

2。學習散文寓情於景和運用對比增強表達效果的寫法。

3。初步掌握鑑賞散文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1。重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習寓情於景和對比手法的運用。

2。難點:領悟文中蘊藏的深刻哲理。

[教學設想]

1。教學程序:導入—誦讀—賞析—質疑—討論—拓展。

2。教學方法:引導,點撥,質疑,討論和比較鑑賞法。

3。輔助手段:多媒體計算機,大屏幕投影儀。

4,教學時數: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二。討論什麼是"美"

三。賞析《世間最美的墳墓》

1。作者簡介

2。教師範讀課文,並請學生動筆勾畫出托爾斯泰墓的環境和形狀的語句。

3。討論托爾斯泰墓的特點:

問題一:文中幾處寫到托爾斯墓的環境和形狀 (三處)

問題二:托爾斯泰墓有何特點 (逼人的樸素)

問題三:這樣的墳墓爲什麼是世間最美的 (裏面埋葬着偉大的人物托爾斯泰)

4。介紹托爾斯泰

5。引導學生分析課文第一段中托爾斯泰的遺願。

6。引導學生找出描寫人們瞻仰托爾斯泰墓的語句,想象當時的情景。

7。鑑賞景物描寫和對比手法的運用:

①課文第二段中有一個句子對墓地景物進行了動態描寫,請找出來。這個景物描寫的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

②課文最後,作者將托爾斯泰墓與拿破崙,歌德,莎士比亞的墳墓進行對比,這樣寫有何作用

8。文中作者爲什麼說這是一個"特殊的日子" (這是托爾斯泰誕辰100週年的日子)

第二課時

[教學步驟]

一。賞析《冬天之美》

1。作者簡介

2。學生齊讀全文。

3。賞析,討論下列問題:

①"我從來熱愛鄉村的冬天"這句話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統攝全文,是文眼)

②第1段的內容從什麼角度說明"我從來熱愛鄉村的冬天" (對比的角度。"我"與富翁們對比,城市與鄉村對比)

③讓學生把第2段中描寫景物的句子畫出來,體會鄉村冬天之美。問:鄉村冬天的景物有何特點 (靜謐,溫馨,豔麗,充滿生機和活力)

④課文結尾一句用了什麼修辭方法 表達了作者什麼思想感情 在結構上有何作用 (反問。表達了作者厭惡污濁的城市生活,嚮往農村田園風光,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與開頭相呼應,使全文結構緊湊)

二。兩篇散文比較鑑賞

相同點:

1。兩文都寫到了"美",都表達了深厚的思想感情,都蘊藏了深刻的哲理。

2。兩文都運用了對比反襯的手法。

3。兩文都短小精悍,開篇點題,首尾呼應,結構嚴謹。

不同點:

1。表現美的角度不同:《世間最美的墳墓》寫的是人文景觀,《冬天之美》寫的是田園風光。

2。表達的思想感情不同:《世間最美的墳墓》表達的是作者對托爾斯泰的無限崇敬,基調是深沉,醇厚的;《冬天之美》抒發的是作者厭惡城市生活,嚮往田園風光的思想感情,基調是亮麗,溫馨的。

3。蘊含的哲理不同:《世間最美的墳墓》——最平凡的也是最偉大的,最樸素的也是最華麗的。《冬天之美》——最美的景色不在城市而在鄉村。

三。拓展閱讀

1。俄國作家屠格涅夫的《村》。

2。法國作家雨果的《悼念喬治桑》。

語文說課稿 篇6

[設計理念] 《跑進家來的松鼠》是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較長,要繼續讓學生練習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在教學中,可讓學生根據“閱讀提示”,自擬學習提綱,通過自學和交流完成學習任務,這樣設計旨在將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

一、說教材

動物是我們親密的朋友,《跑進家來的松鼠》這篇課文,作者從兒童的視角觀察,用充滿童趣的筆觸描寫了跑進家來的松鼠在我家所做的儲備冬糧、晾曬蘑菇、給自己墊窩的趣事。課文語言清新,自然生動有趣,松鼠在我家所作所爲在一般人的眼裏,是那樣淘氣頑皮,但在作者一家人的眼裏,松鼠是那麼可愛。細細讀來,課文的字裏行間,充滿着我的一家人對松鼠的喜愛。

二、說教學目標、重難點

根據《課標》要求及本組教材的編寫意圖,結合高年級學生特徵,我預設下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讀記記“儲備、不甘落後、千方百計”等詞語。

3、感情朗讀課文,體會作者一家人對松鼠的喜愛之情,激發學生愛動物、愛大自然的情感。

(二)重難點

1、感受松鼠的可愛,領悟作者一家人對松鼠的喜愛之情。

2、領悟作者通過具體事例,表達喜愛之情的方法。

三、說教法、學法

根據本課制定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結合《新課標》對閱讀教學的要求:“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我計劃用一課時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在教學中,我採用了自讀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實踐創新等學習方式,引領學生認真研讀課文中描寫松鼠和我們一家人相處中的一些重點語言、心理、動作等句子,體會松鼠的可愛以及我們一家對松鼠的喜愛之情,感悟人與動物之間的和諧與美好,更好地落實本課的教學目標。

四、說教學過程

根據以上分析,我設計了激趣導入→自主設疑探究→昇華感情→拓展延伸這幾個教學環節。

(一)情境激趣

1、導入新課

(1)、激情導入,感受松鼠(播放鬆鼠在森林裏活動的錄像)。同學們,看,這個在森林裏跳上跳下的小精靈是什麼?談到松鼠我不由得想起了我們在五年級學過的《松鼠》這篇課文,誰來談一談你印象中的松鼠呢?

[設計意圖]葉聖陶先生說過:“入境始於親”在觀看一段動化錄像後,我設計了這段導語,既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又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達到了“課伊始,趣亦生”的境界。而後,一句看似不經意的話:“如果有一天小松鼠跑進我們家裏來,會是一番什麼情景呢?”一下拉近了學生與松鼠的情感距離,爲後面各環節的教學作好了情感鋪墊。

(二)自主設疑探究

1、板出課題,設置疑問。松鼠是生活在森林的小精靈,如果有一天它突然跑到我們家中來了,那將是一番怎樣的情景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22課——《跑進家來的松鼠》,再次認識小松鼠。(板書課題)

2、讀閱讀提示,自擬學習提綱。

過渡:本課是略讀課文,主要通過大家自學來完成,我們先來閱讀“閱讀提示”看看,本課的學習任務是什麼?

(1)讀提示明確學習任務:①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②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2)指導擬定自學提綱:現在目標已經明確了,大家想通過什麼方法來完成學習目標呢?(學生自擬定,老師相機指導。)

[設計意圖]在充分調動學生興趣的基礎上,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自己擬定學習方法,自讀自悟,並小組交流討論,互相啓發,體現了他們主體地位。同時學生對於自己擬定的提綱,學生更願主動去實施。

(三)閱讀文本體會情感

1、學生根據提綱自學課文,組內交流,組長記錄要點。

2、檢查自學情況全班交流。

①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老師隨機板書)

(讓學生按課文敘述的順序彙報,根據學生的回答,指導朗讀有關句子,引導學生抓住文中描寫松鼠動作靈活,討人喜歡的語句,讓學生感受松鼠的可愛。)

②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學生暢所欲言,交流體會)

(引導學生抓住我和家人的行爲和語言感受我們一家對松鼠的喜愛,並針對具體事例發表感想,然後再配樂指導感情朗讀重點語句。)

彙報採取以下方式:

從選擇每件事的學生中各選取一名學生彙報,其他學生補充,教師相機點拔、引導。

[設計理念]“以讀爲本”是語文教學的最基本的宗旨。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教學中,我力求把語言的學習、體會、感悟作爲重點,引導學生抓住我一家人的行爲,語言去感受我一家人對松鼠的喜愛之情,並通過感情朗讀達到訓練學生的語感。

(四)拓展延伸

1、複述深化文本

①選三名學生扮演松鼠的角色,針對課文中的三件事,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想象,說一說如果你是這一隻松鼠,跑到了人家裏,你會怎麼樣?你會怎麼和這家人相處。老師適時梳理,引導、點拔。

2、體會表達方法拓展運用

(1)鼓勵談話:如果哪天松鼠跑到了你家裏,在你家做了許多趣事,你會怎麼想?你會怎樣和它相處呢?

(2)讓學生再快速閱讀,找出自己認爲最能表達“我們”一家與松鼠感情的部分,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3)全班交流,引導明確作者的表達方法,通過寫松鼠在“我”家的幾件趣事來展現松鼠的可愛,通過爸爸的語言和作者的議論來反映一家人對松鼠的喜愛。

[設計意圖]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是高年級學生的一個重要的學習任務,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我通過引導學生想象,假如你是跑到人家裏的松鼠,在人家裏做着這些有趣的事,你會怎麼樣?你會和這家人怎麼相處?然後快速閱讀課文,找出你認爲最能表達我們一家與松鼠的感情的部分,分析作者的表達方法。設計這一環節的意圖是讓學生先體驗後感悟,達到訓練學生想象能力、語言的組織能力、口頭表達、能力以及理解感悟的能力。

(4)根據自己課前收集的資料,以及自己的觀察情況進行口語交際習作訓練。××與××的故事(可以是我與小動物,也可以是別人與動物之間發生的真情故事)。設置這一環節,目的在於使“略讀課”成爲課內、課外閱讀的橋樑,力求實現“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的目標。

總結:通過以上環節的教學,讓學生通過聽、說、讀、寫的訓練,提高語文綜合素質。也達到了高年級語文教學的要求。

(五)板書設計

儲備冬糧

跑進家來的松鼠 晾曬蘑菇 人人喜愛

給自己墊窩 和諧共處

[設計意圖]這是提綱式的板書,突出教學重點,揭示課文中心,起到提綱挈領,畫龍點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