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必備】語文說課稿範文彙總六篇

【必備】語文說課稿範文彙總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2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語文說課稿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必備】語文說課稿範文彙總六篇

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一)說教材特點和編排意圖

評:以上標題似可不必,用了此標題,反而與下面的內容顯得有些不十分統一,因爲下面的內容,除說了教材特點和編排意圖外,還有文章的出處和中心等。

《少年閏土》一文節選自魯迅的小說《故鄉》,‖課文通過“我”的回憶描述了一個知識豐富而又活潑可愛、聰明

評:這裏先介紹教材出處

能幹的農家少年形象,反映了“我”和他兒時有過短暫而

接着述說教材的主要內容、中心、結構和重點

真誠的友誼,表達了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全文以“憶——盼——見——佩——思”爲線索分爲五段,其中第四段是全文的重點段。‖本課在寫作上有三個特點:

(1)採用倒敘的手法:(2)文中有許多含義深刻的語

然後分析文章寫作上的特點

語句,較好地表達了作者的感情;(3)通過人物的外貌和言行來反映人物特點。|本篇課文是落實本單元重點訓練項目:聯繫上下文或已有的知識經驗理解含義深刻句子的

再說所授課在教材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篇課文。

說教材是說課最基礎的內容,以上李華老師說教材的局部,內容全面系統、理解正確、到位,顯示了說課者理解教材的深刻性和透徹性,也爲下面科學、合理地處置教材奠定了重要基礎。

根據教材的地位、特點和同學的實際情況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評:這裏的教學目標已無必要重現,完全可以省略。

1.繼續學習聯繫上下文或已有的知識經驗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2.學習9個生字、2個多音字,理解“無端、稀奇、如許”等局部詞語的意思。

3.瞭解閏土是個機智勇敢、聰明能幹、活潑可愛、見多識廣的農家少年,感受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評: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動身點和歸宿,也是評價說課者課堂教學效果的規範,此處的教學目標明確、具體、全面,並能聯繫教材的實際和教學的實際。

  (三)教學重點

1.學習四件稀奇事,揣測人物語言、動作,體會人物的特點。

2.繼續進行理解含義深刻句子的訓練。

  (四)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的第16自然段。

評:教學的重、難點定得準,是教材、教學的客觀反映,說課時如能結合說說確定重、難點的理由和依據,當有更好的效果。

評:從理論上講,說教材不但要說出教材的主要內容、中心、特色和重、難點以外,還應概括說說教材中的哪一局部內容,將作爲教學的中心詳講或再作進一步的發揮,哪一局部內容將簡略處置,以和這樣做的理由,這裏大概也是出於說課時間偏短的限制,略去了。不過從總體上講,以上說教材的這局部還是相當不錯的。

  二、說教學設想(學法與教法滲透在每一教學環節中)

評:什麼是教學設想?教學設想指的即是怎樣教的計劃。在分析完教材,說了教材的內容、特點和重點、難點以後,轉入說怎樣教的計劃,是順理成章的,至於教法和學法滲透在教學過程中自然是可以的,而問題是即使不在教材分析後,不把教法和學法作爲一個單獨的內容,在說完教學過程以後,也還需要再概括地點一點。但這裏的說課,未能這樣,這就使得說課中的說理成分有些被削弱了。

葉老先生說:“大凡讀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緊的事。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纔乾透徹。”葉老的這個教學思想,揭示了閱讀教學中抓文章思路的重要性。爲此,我在摸清作者思路的基礎上,根據教材的特點、重點和難點,遵循同學認識事物的規律,合理設計自身的教學程序,引導同學由淺入深,由表和裏地探究課文,使教路、學路、文路和諧統一,同步進行,達到“入境始與親,句句悟其神”最佳境界,培養同學多方面的語文能力,發展同學的智力。

評:李老師這一塊內容,顯然是在向聽者介紹自身將如何處置教材,以和爲什麼這樣處置的理論依據和這樣處置的作用。觀點明確,理由充分,有一定的說服力,但因爲沒有說“怎樣處置”的具體內容。如“合理設計教學程序”,那麼,具體的教學程序是什麼?“由淺入深,由表和裏地探究課文”又是一個怎麼樣的“由淺入深”、“由表和裏”法?所以有些空洞了。好一點的做法是談和這局部內容時,舉若干例子,還可以用“至於具體的怎樣由淺入深”、“由表和裏”,“請大家注意我的課堂教學,在此因時間關係,暫不展開”的話作個彌補性的交代。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勝利的一半。”因此上課伊始,我就採用邊看圖,邊配樂介紹的方法把同學帶入神奇而美麗的月下看瓜的情景。導情入境,引出課題,激起同學積極參與學習的慾望。

評:一般說來,從這裏開始,說課者應使用教學語言爲主,需直接而不是以第三者的身份間接介紹教學活動,可以這樣說:“我的第一個教學環節是創設情景,導入新課。上課一開課,我就讓同學邊看課文掛圖,邊聽我的配樂介紹:這是一個幽靜的夜晚,一輪金黃的圓月……(詳見教學設計)。我這樣處置,有情有景,可以很快地把同學引入課文所描述的特定的情境當中,從而激起同學積極參與學習的願望……。”

  (二)初讀課文,直奔中心。

評:這個教學環節與教學設計中的不符,教學設計中的第二個教學環節是“簡介作者和出處”。說課應與課堂教學相統一,特別是教學過程中大的教學鏈,更應該一致。

初讀課文後,我引導同學從“我”與閏土之間是什麼關係入手,抓住“他們只僅僅相處了短短的一個月的時間,爲什麼三十年了,閏土留給‘我’的印象還是那樣深刻”爲疑點,引發同學捕獲文章的中心句,抓住中心。

評:對照教學設計,這裏還有“按要求自由讀課文”和“檢查自學情況”兩個教學過程沒有說,這似乎不妥,因爲第一,它使說課與課堂教學變得不統一;第二,假如沒有了這個環節,那麼教學目標中的第二點又如何去落實?切勿以爲只要課堂教學中有,說課時就可說可不說,要清楚嚴格意義上的說課評價是就說課評說課,而不是根據課堂教學來評說課。

  (三)緊扣中心,重點探究,讀中悟情。

評:從這裏開始,這份說課設計中的教學過程與教學設計中的教學過程就有較大差別了。這就牽涉到如何認識教學設計與說課設計兩者之間的關係問題。對上課前說的課來說,教學設計是說課的基礎、憑藉和原始資料。其中的教學過程,雖然不要求一一照搬,但原則上應當一致,這是由“說課與課堂教學相統一”和“理論聯繫實際、理論爲實際服務”的說課基本要求決定的。假如不顧和這條要求,就會割裂說課與課堂教學的聯繫,削弱理論對於實踐的指導作用,響說課對於改進課堂教學的實際意義,所以,對說課設計與教學設計不統一的現象,擬引起重視、(李華老師說課設計中的教學過程與教學設計中的教學過程,有些僅是敘述方式的不同,所以,還不是大問題。這裏只是爲了藉此展開來說說這個問題,所以多說了幾句。)

“啊!閏土的心裏有無窮無盡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這句話既是文章的內容的樞鈕,又是“我”情感的樞鈕,教學中,我把它作爲突破口,引導同學探幽覽勝,漸入佳境,這局部的教學我是分兩個層面展開的:

1.抓中心句,以讀爲本,學習四件稀奇事,體會人物特點。

找出中心句後,我從“稀奇”一詞入手,讓同學速讀課文,歸納四件稀奇事,再理出哪一件事留給“我”的印象最深,接着圍繞“這件事件你覺得閏土是個怎樣的農村少年?你是從哪些詞句體會出來的?”這兩個問題,引導同學去讀書,去考慮,組織同學討論,品析詞句,體會閏土的機智勇敢。|這樣從具體到概括再回到具體,符合同學認知規律,既對同學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又發展了同學的思維。

評:說明“這樣教”的理論依據和作用,簡潔、概括,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最後,我讓同學運用學法,舉一反三,學習其它三件稀奇事,體會人物特點。

再具體說“怎樣教”

這樣,以教師爲主導,以同學爲主體,以訓練爲主線的教學體現了葉老提出的“教是爲了不教”的教學思想。

語文說課稿 篇2

一、教材解讀

1、內容概述:

《生日禮物》是西師大版一年級語文第二冊第三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篇課文短小活潑,意思簡明。課文寫生日那天,媽媽送給“我”一隻美麗、可愛的小鳥,而“我”卻把自己十分喜歡的小鳥放回了大自然。這篇課文比較貼近兒童的生活和感知特徵,更有利於孩子們感受閱讀的樂趣。識字和寫字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本課設計了11個要求學生認識的字,其中8個要求會寫。爲了突出生字,課文中每個生字的拼音都用紅色標出,起到加強和提示的作用。

2、地位作用

本單元有六篇課文,通過愛護動物、種草植樹、綠化荒山、節約用水等內容,樹立熱愛自然、關注環境的意識。本篇課文以生日那天爲特殊的時間情景;以“媽媽送給我的一份特殊的禮物---小鳥”作爲大自然的一個縮影;以“我放飛小鳥”這一行動,引導兒童瞭解人與自然的關係,對加深兒童認識自然,熱愛自然,關注環境,愛護環境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以“清新、鮮明”的圖片刺激孩子們的視覺,更容易激發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口語表達的願望。

二、說教學目標

依據課標三維目標,結合教材內容及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確定瞭如下教目標:1、認識本課11個生字,會寫8個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3、通過學習,使孩子們能夠把愛鳥與熱愛大自然和保護生態環境聯繫起來,增強環保意識。本課的重點是課文的最後一段,特別是“我想了想,打開鳥籠,放出小鳥。”這一句話,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要結合課後題充分拓展學生思維,讓學生大膽想象,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理解。

三、說課前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觀察、瞭解自己周圍有哪些鳥,喜歡它們嗎?爲什麼?

四、說學情分析

這篇課文比較貼近學生的生活,理解起來並不那麼困難,只要能拼讀拼音,就可以讀懂課文。但是,課文最後說“這是我送給大自然的禮物”比較難懂,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前後聯繫體會:媽媽愛‘我’送小鳥給‘我’,‘我’愛大自然和小鳥,才把小鳥放回大自然,這是‘我’愛護環境,保護大自然的見證。

五、說教法學法

新課程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促進者。所以,我的教法設計以引導爲主,適當穿插談話法。學生的學法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爲主,兼顧對行爲習慣地培養,如學會合作、交流、傾聽,保持良好的坐姿和讀書方法等。

六、說教學流程

這首兒歌短小精悍,蘊涵感情豐富深厚,我打算以“自主識字---合作交流----拓展延伸”爲主線設計教學,按照這一思路我設計了以下五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三、再讀課文,合作交流。

四、深讀課文,理解品味。

五、精讀課文,拓展延伸。

低年級孩子的無意注意效果較好,爲了營造輕鬆的學習氛圍,我打算創設一個過生日的情景。課始,課件播放《生日快樂》歌,並顯示課文中的兩幅插圖,告訴同學們今天是圖中小朋友的生日,請小朋友們認真觀察,然後根據自己的理解,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說下來。播放小朋友們熟悉的歌曲旋律,一開始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利用孩子們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來感知課文,讓他們很快融入到課堂中來。等學生交流完畢,教師再提出“現在,你對這兩幅圖有什麼小問號嗎?”初步激起學生探究,質疑的慾望,然後導入課題,水到渠成。

爲了培養孩子們自主識字的能力,在教學的第二環節,我要用“識字寶貝”的遊戲,鼓勵學生利用拼音自瀆課文,畫出生字娃娃多讀幾遍,從而掃清閱讀障礙,並且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記要學習的生字。如:加一加、減一減、合一合、換一換和編字謎等。學生充分學習後,課件出示小鳥生字圖,每一隻小鳥的嘴裏都叼着一張帶有生字的卡片。第一次逐一出示帶有拼音的生字,告訴學生喜歡哪個字就讀得響亮些;第二次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示意學生只要會讀就站起來搶讀;第三次出示所有的生字,先讓男、女同學輪讀,再比賽讀,看看誰站得端,讀得準,聲音更自信。然後是自我評價,能全部認讀下來的同學成爲本節課的“識字寶貝”,在認讀生字時,通過這樣多種形式的讀,可以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展示的機會和享受參與的機會。我的醉翁之意在於讓孩子們不再機械的張口,而是興味盎然地讀和記憶。

《課程標準》指出,讓學生學會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第三個環節,我打算讓學生自主閱讀,在讀懂的地方畫上笑臉娃娃,在不懂的地方畫上“?”,然後在小組內交流解決。因爲學生的認知和理解不盡相同,這樣設計,可以讓他們各盡其才,能理解多少就理解多少,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差異。然後把問題拿到小組內解決,經過討論,不但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也培養了學生傾聽和交流的習慣。揚長避短,避免出現“弱的吃不了,強的吃不飽,或者吃了不消化”的課堂頑疾。活動結束,哪個小組對自己的交流滿意,就可以在課文裏面畫一顆“閱讀合作星”。通過自評和互評,讓每一位學生都能信心十足地進入到下面的學習當中。

“在知識的大廈中,最重要的是教會學生自己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擺在第一位的不是記住別人的思想,而是讓學生本人進行思考。所以,當學生對課文有了深入理解之後,按照課文順序在班內交流他們自己對文本的思考。重點是通過最後一段,“我想了想,打開鳥籠,放出小鳥”讓學生充分想象“我可能想了什麼?想的結果會怎樣?”爲了拓展學生思維,課件播放歌曲《小鳥,小鳥》,在優美的音樂聲中,讓小朋友們感知小鳥在大自然中的自由和歡樂。從而鼓勵和別人說的不一樣的學生,深入體會“我”之所以放飛小鳥,是因爲愛護小鳥,更體現了“我”對大自然的愛,揭示課文的德育意義所在。

有人說“好的語言是98℅的文字+1℅的聲音+1℅的形”。在最後的拓展環節,教師不但要用極富感情的文字和聲音,還要利用自己積極的肢體語言感染學生,提出拓展話題“假如你是那隻小鳥,你可能會飛到哪裏?你想對‘我’說些什麼?”恩格斯曾把“思維着的精神”說成是“地球上最美麗的花朵”,教師的重要任務,就是要研究這朵“美麗的花”怎樣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逐漸展開而至絢麗多彩。設計這樣的拓展題,不但可以激起孩子們思維的火花,而且讓他們利用角色互換,從內心體會對小鳥的關心和愛所帶來的濃濃深情。達到“言已盡而意無窮,課已結而情尤在”的良好效果。

七、說板書設計

對於低年級兒童來說,板書不僅要體現課文內涵,更要適合兒童特點。因此,我的板書以簡明、活潑爲主。在交流的過程中,抓住“媽媽送給我一隻小鳥”和“我把小鳥放回大自然”這兩句,先板書本課的兩個主要人物“媽媽”、“我”,再板書兩個關鍵詞“送”和“放”,然後圍繞這四個字畫出小鳥的翅膀。此時教師總結,“我有了媽媽的愛可以茁壯的成長,小鳥有了我的愛能夠自由的飛翔,趁機板書“愛”和“大自然”,然後畫成一隻小鳥。整個板書是一隻自由飛翔的小鳥,不但體現了課文的主要內容,而且提示學生,大自然有了小鳥的身影纔會更加美麗,把“保護環境,熱愛大自然”的意識根植於孩子們稚嫩的心田,伴隨着他們一起成長。

八、說後反思

理論是行動的先導,有什麼樣的理念,就可以指導出什麼樣的課堂。但是,再好的理論不付諸實踐,可能會成爲空談。所以,在今後的工作和學習中,我一定要把課改理念運用到實際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完善,伴隨着課程改革一起成長!

語文說課稿 篇3

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第9單元:字與拼音(二)漢語拼音教學,也是聲母教學的《g k h》(第一課時)。我首先依據課標來說一說教材。

一、依據課標說教材

北師大版的拼音教材每課都配有精美而傳神的情境圖。在漢語拼音的編寫上,強調拼音的實用價值,強調貼近學生的生活,確立了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原則。本課共有四個部分的內容:第一部分是情境圖,用以引出g k h,幫助學生讀準它們的發音。第二部分是g k h 3個聲母與韻母的拼讀音節,用以幫助學生掌握運用3個聲母的讀音拼讀音節。第三部分是g k h與韻母拼讀的四聲。第四部分是g k h在漢語拼音四線格中的書寫,用以指導正確描紅。

二、以學定教說目標

本課時教學目標我分爲三個方面來制定。

在知識與技能方面:學會“g k h”3個聲母,能夠讀準音,認清形,並且能正確書寫。

在過程與方法上:增加趣味性,引導學生自主觀察,採用“以趣促學”“先扶後放”的方法,鼓勵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去自主探究新知識。

在情感態度價值觀上:激發學生學習拼音的熱情,在具體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說話能力與良好的書寫習慣以及愛護小動物的美德。

本課教學的重難點主關鍵:能讀準g k h的音,認清形,並能正確書寫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本課教學的關鍵我放在如何區分g k h的發音上。

三、整合資源說策略

《語文課程標準》“實施建議”中指出:“漢語拼音教學儘可能趣味性,宜以活動和遊戲爲主。”低年級學生大都活潑,大膽且好表現,他們對新學的知識非常感興趣,對形象直觀的事物很感興趣,經過前面的學習,他們對課文的學習方法也已掌握了不少,並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特別喜歡老師的表揚,以及師生之間的遊戲、表演。但他們的自制能力差,思維形象具體化,無意注意又佔據優勢。只有注重教學內容的具體化和直觀性,才能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採取以下策略:

(1)創設趣味情境策略;

(2)先扶後放策略;

(3)教學生活化策略。由這三個策略來實現教學“授之予漁”的目的。

四、多向互動說過程

依據課堂教學靈性化、情感化的理念,本課的教學流程大致分爲五個環節。

(一)課前激情誘發,複習奠基學習方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獲取知識、培養創造思維的巨大推動力。我班學生較好勝好強好新奇。所以上課伊始,我根據他們的這一心理,以一個小熊貓笑臉印章來誘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專注性,同時規範好課堂紀律。在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專注性被調動起來以後,我便讓學生通過複習來鞏固學過的知識和方法,由此奠基了新課的學習方法。

(二)創設情境引聲母

兒童認識事物總是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的。拼音字母是抽象的表音符號,缺乏具體的內容,學起來枯燥無味,兒童往往會產生厭倦情緒。因此,拼音教學必須遵循兒童認識事物的規律,要善於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景,採用多種活潑生動的形式,使枯燥的內容形象化,激起學生興趣。針對這一特點,我以學生朋友的身份與學生在談話中親近了師生關係。接着讓學生仔細觀察圖畫後各抒已見,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說話能力。然後出示語境歌與學生一起依節奏擊掌讀,引出聲母g k h。我的這一環節通過情境和語境歌營造學習聲母g k h的氛圍,並相機進行保護環境、愛護小動物的教育,這樣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情緒和濃厚興趣,讓生一種積極主動的狀態下學習。

由於已經不是第一次學習聲母,因此在聲母g k h學習中,我主要讓學生自主找出g的發音技巧,鼓勵學生以主人翁的態度對待學習,把主動權交給學生,這樣會讓學生更好地學會下面的聲母,並讓學生通過不同的方式去讀去感受,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及自主學習的習慣。而對於k h的學習,我便讓學生根據學習g的方法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此外,兒童學習漢語拼音是一個從言語實踐中來,又回到言語實踐中去的過程,是一個將已有的生活經驗與學習對象建立起新的聯繫的過程。對於剛入學的兒童來說,漢語拼音字母標識的語音,其實是在兒童口語中經常出現的。因此,教學中要利用情境圖,語境歌並利用組詞進行發音練習,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漢語拼音並不難,很有趣。

(三)遊戲互動固新學,先扶一放記音形。

一年級學生擅長於形象思維,所以在記憶g k h形狀這一環節時,我鼓勵學生根據g k h的形狀大膽地想象,通過自己想象的事物來記住g k h的形狀,鼓勵學生掌握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記憶方法,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拓寬學生的思維。

一年級學生又比較好動,而漢語拼音的學習很容易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課標》指出激發低年級學生學習興趣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寓學習於遊戲和活動中”,根據“寓學於玩”這一基本理念,本環節主要以保持學生學習興趣爲主,分三步進行:首先讓學生開火車讀,“火車”在哪兒開得不順,哪位同學就要表演一個節目做爲“懲罰”;接着師生一起玩轉身找、讀g k h的遊戲,以調動全班同學更高的學習激情;最後出示一首兒歌讓學生找出帶有聲母g k h的音節,或在生活中找帶g k h的音節。由此既能讓學生找到學習的樂趣,又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豐富了學生的知識積累。

(四)自主觀察仿書寫

讀和寫是低年級學生要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識要點,本環節主要實現的是學會書寫的目標,前面的學習,學生已認識了四線格,並掌握了基本的書寫規則,因而這一環節的學習就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上進行學習,首先我讓學生合作觀察書本中字母的筆畫筆順,然後我在黑板上範寫,學生觀察g k h的書寫位置,接着便讓學生自由描紅、書寫,並讓書寫比較快的同學當小老師幫助我教其他學習接受能力不強的學生,從而突顯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互助。

(五)評價表揚保興趣

所謂“善始要善終”,爲了將興趣進行到底,我在本課的學習結束之後慎重地爲認真學習的學生將小紅花印章印在他們的課本上,同時鼓勵提示其他學生在往後的學習中積極爭取,以此保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渴求度,爲後面的學習做好了基奠,由此也增加了老師在學生心中說話的可信度,同時在無形中教與學生養成“說到要做到”的良好品質。

五、綜合學情說板書

我的板書主要採用貼畫配聲母的“圖文式”板書,此板書圖文並茂,色彩鮮豔,又突出了課文的重點,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直觀地理清了學生認知、書寫的思路。

整堂課教學,我始終把時間教給學生,讓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讓學生在一個快樂、輕鬆的氛圍中學會口讀、腦想、手書空的三結合方式學習。在學習中,輔以多形式的讀,多方位的想象,講實際的表揚評價等手段來培養他們的能力,激發他們的情感,讓學生在情的推動中進行學習,並以興趣爲根基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合作性,讓他們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學習語文,從中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更喜歡學習語文。

語文說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評委專家,你們好!

今天我要進行說課的題目是《鼎湖山聽泉》。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情、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六個方面來談談我的課堂教學設想:

一、教材分析與處理

(一)、說教材內容:

《鼎湖山聽泉》是蘇教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上)第一單元以“寫景爲主題”的開篇課文。課文以遊蹤爲線索,記敘了在景區的所見、所聞、所感,以寫在鼎湖山聽泉的感受爲中心,語言優美,詞彙豐富,表達了作者對鼎湖山泉水的喜愛,對大自然的熱愛。學習本文可使學生提高朗讀技巧,積累語言,明白遊記散文的寫法,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二)、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本單元的目標是要學生學會吟哦諷誦的讀書方法,而《鼎湖山聽泉 》又是本單元的第一篇課文,爲此教學本文時把通過吟哦諷誦來品味精彩段落作爲教學的重點,理解作者寄寓的人生哲理作爲教學的難點。特擬定以下目標:

1、品讀語言文字,感受鼎湖山泉聲變幻莫測,悅耳動聽,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親近自然的美好感情。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第四自然段。

3、理解課文第4自然段作者是怎樣具體寫出泉水變幻莫測、悅耳動聽的。爲鼎湖山風景區寫廣告詞。

教學重點:感悟泉聲變幻莫測、悅耳動聽。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第4自然段作者是怎樣具體寫出泉水變幻莫測、悅耳動聽的。

二、說學生

初三的學生對語言文字有一定的感悟、理解能力,富於想象,喜歡朗讀語言優美的寫景文章。本課語言生動易懂,學生可以在讀中領略鼎湖山泉聲的美妙。

三.說教法

根據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心理特徵,我採取的教學方法是:合作探究法、辯論法、誦讀法、幻燈片展示法、講授法等。

四、說學法

我遵循“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活動爲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指導,注重學生的知識、學習的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方面共同發展。

學法具體如下:

(1)誦讀法-熟悉文本,自主感知。

(2)圈點法-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3)探究法-學生實踐,鞏固提高。

(4)討論法-合作研究,深入挖掘。

五、說教學過程:

(一)比較激趣,自然導入

鼎湖山可寫的景物很多,但是作者精心取材,把視線集中在山泉上;而且寫景的角度也很獨特,從“聽”字入手。因此,本文教學的起點,也從“聽”字入手。

組織學生背誦《望廬山瀑布》一詩,提問:這首詩是從哪個感官角度來寫的?從詩題上哪個字就知道?(視覺 —— “望”)

明確:通常寫景以目賞爲主,聽覺的心處於次要的地位,然而謝大光在賞泉時卻來個顛倒,主要從聽覺來寫,讓人們在想象中去捉摸泉之形,去品味泉之美,顯得空靈多姿。下面我們就跟隨着作者一起去遊覽鼎湖山,一起去聆聽鼎湖山美妙的泉聲吧。

(二)自讀思考,整體感知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強化初讀,拿成塊的時間讓學生沉下心來讀書,讓學生對文章有整體的感悟。因此我通過:

1、初讀課文,通過自由放聲讀,讓學生字音讀準,句子讀通順;

標出文中四次聽泉的有關語句,並完成下表:

時段泉聲特點產生聯想

第一次近黃昏、過了寒翠橋

第二次進山後

第三次補山亭

第四次入夜、寺旁客房

2、組織學生朗讀課文後,進行圈點勾畫。

3、交流填表,評價朗讀。(重點朗讀前三次)

(本環節以“聽”字爲抓手,通過找出四次聽泉的地點、泉聲的特點和產生的感受來初步感知課文的內容,進而理清全文的思路。)

(三)品味精彩段落 感悟人生哲理

四次聽泉,有詳有略,作者重點描寫了第四次聽泉,請同學自由地有感情的朗讀第8節,要求: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段內容。

2、作者是如何來描寫泉聲的?請結合具體的語句來品味。

投影打出例句:①泉聲浸着月光聽來格外清晰。

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叢中淌過的小溪。

賞析:這句話用了比喻的修辭,把草叢中淌過的小溪聲比作提琴聲,寫出了聽到的泉聲柔曼的特點,這是作者深夜聽泉聽到的第一個層次。

3、將“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叢中淌過的小溪。”改爲“草叢中淌過的小溪如提琴般柔曼者。” 仿照上句改寫後面的.三個句子。說說作者爲何先寫喻體後寫本體。

4、作者從聽泉中悟出了哪些道理?請結合課文說說你是如何理解的。

組織學生讀後先在書上做批註,後小小組交流,然後全班交流。

(由四次聽泉直接切入到精彩段落的研讀,讓學生品味時教師可以給出例句,引導學生從關鍵詞、修辭、結構等不同角度來賞析寫泉聲的語句的精妙之處,教給學生賞析的方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然後在此基礎上來理解作者感悟到的人生道理。)

(四)創意朗誦:

1.這麼美妙的泉聲,這麼深刻的道理,這麼精美的文字,一定引起你的共鳴,請以小小組爲單位,有感情地來朗讀第8節,朗讀時可以進行創新,形式由各小組自己設計,比一比哪一小組的設計最新穎。

2.組織教學: 朗讀準備:四人小小組自行設計。

請二到三個小小組朗讀 其他同學評點(評點依據:設計是否科學、新穎,朗讀是否有感情。)

3.全班齊讀。

4. 學生背誦比賽。

(單元目標就是“學會讀書——吟哦諷誦而後得之”,如何開展“吟哦諷誦”,要有具體的步驟,其實從整體感知時的自由朗讀,到研讀精彩片段時的大聲朗讀,到品味時的品讀,吟哦諷誦是一以貫之的,在此基礎上再來個“花樣朗誦”,就能極大地激起學生的興趣,課堂氣氛掀起一個高潮。)

媒體出示課文句子改寫成的詩(伴古箏曲《高尚流水》),引導學生朗讀。

那/像小提琴一樣/輕柔的,

是/在草叢中流淌的/小溪的聲音;

那/像琵琶一樣/清脆的,

是/在石縫間跌落的/澗水的聲音;

那/像大提琴一樣/厚重回響的,

是/無數道細流/匯聚於空谷的聲音;

那/像銅管齊鳴一樣/雄渾磅礴的,

是/飛瀑急流/跌入深潭的聲音。

還有一些泉聲/遠近高低/輕重緩急,

是/泉水繞過樹根,

是/清流拍打着卵石

(五)對聯小結:

1、根據課文內容請你修改老師創作一副來贊贊鼎湖山泉的對聯,更歡迎創作一副新對聯。

泉聲泠泠淙淙滋潤萬物 泉水隱約洗滌心靈

2、指導:老師明確對聯的特點,如不僅字數相同,且詞性要一致,動詞對動詞,名詞對名詞,結構要一致等。提示根據課文內容上聯可寫泉水,下聯可從泉聲方面對。

3、組織學生修改和創新,小組交流推薦,被推薦到的同學把下聯寫在黑板上,全班同學評價,評選出優秀對聯。

(六)佈置作業:

以“聽雨”爲題寫一片斷,要求仿照第8節“此時卻能分出許多層次……匯成一曲奇妙的交響樂”一段,用比喻的修辭從各個角度來寫雨聲,寫出雨聲的層次感。

  六、說板書設計

孕育生機

鼎湖山聽泉 變幻莫測 熱愛

悅耳動聽

以上,我從教材,教法,學法、學情、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這六方面對本課課堂教學設想進行了說明。其中一定有不到之處敬請批評指正,我滿意接受。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專家給我這個機會。

語文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小鹿的玫瑰花》是新課程(人教版)實驗教材中,一篇能夠引起學生思考而又有所感悟的童話故事。其主要內容是:在美好的春天裏,小鹿種上的一叢玫瑰,它爲了種好玫瑰不怕吃苦,精心管理“他常常去鬆土、澆水。”可當玫瑰開花的時候,小鹿卻跌傷了腳不能走動而沒有看到玫瑰花,鹿弟弟替哥哥惋惜。當又聽到黃鶯和微風對玫瑰花的讚美後,鹿弟弟又高興的說:“哥哥的玫瑰花沒有白栽”。課文從“白栽”到“沒有白栽”這兩句話中引發學生對課文深刻含意的思考。

這篇童話故事從表層看文章的思路是:“由憧憬到失望;由惋惜到高興。”在故事的巧合中表現出了濃厚的情味,進而啓發學生讀書的興趣。故事的深層卻蘊含着“美化環境及其爲他人創造幸福的過程中自己也體驗到了幸福和快樂”的深遠意義。促使學生懂得“一人種花,飄香萬家”的道理。

二、設計理念

新課標把喜歡閱讀作爲低年級閱讀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要在閱讀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能力。爲此,我們在閱讀教學中要啓發學生的讀書慾望,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採用靈活多樣的手段讓每一位學生都喜歡讀書,主動讀書,自能讀書。在輕鬆愉快地閱讀實踐中,讀文、識字、理意,全面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能力。

三、設計特色

讀中有思,思中感悟,多維互動,主動發展。

四、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分角色有表情的朗讀課文,表演課文。

3.會認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積累課後“我會讀”中的詞語,逐步養成積累運用詞語的興趣和習慣。

4.體會文章的含意,體會美化環境的價值,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

五、教學流程

第一環節,自主學習,自能讀書,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意思。

1.激發學生讀書的慾望,使學生喜歡讀書,樂於讀書。讀書的方法要靈活多樣,學生喜歡怎樣讀就怎樣讀,可朗讀,可默讀,可分角色讀,可分小組相互評讀。

2.提出讀書要求,學會讀書方法。

(1)讀通句子,讀誰字音,對文中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語,先用紅筆圈起來,再查字典解決後批註在書上。

(2)要求讀準字音認識的生字有:

玫瑰骨終瘸拐鶯

(3)理解的詞語有:

常常漸漸惋惜

3.讀讀數數這篇課文一共有多少個自然段,在每個自然段的前面標上序號,並說說自己最愛讀哪些段。

4.按要求,標劃句子

(1)用“”標出表示時間的語詞的句子。

(2)用“”標出小鹿心情變化的句子。

5.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篇課文的主要意思。

第二環節:學生自學,教師導引,分組探究,師生共同解決疑難問題。

1.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師生合作探究解決疑難問題。

進行這一環節,是在第一環節的基礎上,讓學生讀懂讀熟課文,初步理解課文,搞好學習彙報,培養口頭表達能力。彙報要點即:

(1)我學會了哪些問題?

(2)用什麼方法學會的?

(3)我還有哪些問題不明白?教師要做好統計及時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逐步養成帶着問題去讀書,通過讀書解決問題的好習慣。

2.結合課文內容,感悟探究下列句子的意思。

(1)他(小鹿)常常去鬆土、澆水。

句子中的“常常”一詞說明了小鹿對種上的玫瑰態度怎樣?

(2)玫瑰枝頭長出了許多花骨朵。小鹿和弟弟一起數了數,總共有三十二個……

小鹿爲什麼數花骨朵,從小鹿數花骨朵,你從中感悟出了什麼?

(3)一天,一週,一個月……小鹿終於能下牀走路了,他一瘸一拐地來到門外。……一朵花也看不到了。

句子中“終於”一詞說明了什麼?這句體現出了小鹿什麼樣的心情?

(4)鹿弟弟惋惜地對哥哥說:“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沒看着。”

鹿弟弟“惋惜”的原因是什麼?讀這句話時應讀出什麼樣的語氣?你對“惋惜”一詞的理解是。

(5)鹿弟弟也高興地笑了,說:“看來,你的玫瑰沒有白栽!”

鹿弟弟爲什麼高興?爲什麼說小鹿的玫瑰沒有白栽?

3.分組探究,提出要求。

對一些疑難問題,學生可以自由結合成小組,共同探究解決,在學生分組討論時不要流於形式,要提出具體要求:(1)要求每位學生都發言。(2)對於疑難問題學生之間相互補充解決,對不同的意見可爭執,可辨析,最終達到統一。(3)每組推薦一名學生做好記錄,搞好小組彙報。

第三環節,體會感悟,扮演角色,進一步探究文章的深刻含意。

這是一篇能夠充分引起學生思考而又有所感悟的童話故事。教學時要針對這一特點,讓學生扮演角色朗讀、表演,在扮演角色時一定要讓學生深刻領悟各個角色的語言動作和表情、通過表演來感悟出文章內容的深刻含意。

1.扮演小鹿者,教師應注意指導。

(1)要創造性表演出小鹿一瘸一拐地來到門外,沒見到玫瑰花而失望的表情。從中感悟出“惋惜”一詞的含義。

(2)表演出小鹿聽了黃鶯和微風述說後高興的樣子,從中體會小鹿心情變化的特點。

2.扮演鹿弟弟者,教師應注意指導:

創造性表演出鹿弟弟替哥哥從憧憬到失望,從惋惜到高興的心理變化過程,進而探究出“玫瑰沒有白栽”這一文章的含意。

3.扮演黃鶯、微風者教師應注意指導:

表演者要帶有讚美的語氣,表演出來欣賞到玫瑰花時的幸福和快樂的愉悅心情。

通過扮演角色的朗讀、表演,大家再次反思課文內容就會自然而然體會到“一人栽花,飄香萬家”的道理,感悟出“小鹿種玫瑰雖沒看到花開而給他人帶來了幸福和快樂,當別人有了幸福和快樂,自己也深感高興”這一文章的含意,進而讓學生輕鬆愉快地解決了本文的重點問題,達到了“水到渠成”之目的。

語文說課稿 篇6

一、縱橫聯繫,說教材

《蒲公英》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第三組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選取了三個有趣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說明了一個道理,分別告訴學生怎樣正確認識自己,怎樣理智看待別人,怎樣拿出實際行動。《蒲公英》是一則寓言故事,全文采用擬人的手法,寫蒲公英的種子對太陽公公的囑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結果他們的命運也各有不同,從而揭示出了深刻的人生道理。

這篇課文在本單元中取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它對本組課文的學習方法起着示範作用,我在仔細對教材進行分析解讀基礎上,依據課文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本課教學目標:

1、方法性目標:

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和運用詞語;通過理解關鍵詞語來理解課文內容,讀好人物對話;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理解課文。

2、情感性目標:

通過課文的學習,明白做人要腳踏實地、實事求是,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同時也看到蒲公英種子的探索精神,但不提倡無謂的犧牲。

3、能力性目標:

以初讀、精讀、賞讀、活讀爲主線,在不同方式朗讀訓練的基礎上,讓學生在“多讀多想、讀懂課文,讀書感悟”的同時,提高自身的朗讀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學重點: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朗讀、感悟來理解課文,讀好課文。教學難點:深刻體會寓言的含義。

教學突破:採用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讀出理解,讀出感受,並創設情景讓學生敢想敢說。

二、靈活多樣,說教法

1、信息收集法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應“初步具備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課前,我讓學生多渠道多途徑蒐集有關蒲公英傳播種子、發芽生長等方面的資料進行閱讀了解,這既爲上課做好了準備,又培養了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2、情趣盎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