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必備】語文說課稿初中4篇大綱

【必備】語文說課稿初中4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6W 次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說課稿初中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必備】語文說課稿初中4篇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1

  一、關於教材

1、教材在本單元所處的位置及其特點。

《松樹金龜子》一文是蘇教版教材七年級下學期第四單元“動物世界”中的一篇說明文。本單元課文讓學生接觸動物世界,瞭解一些動物,激發起他們關愛、保護野生動物的感情。《松樹金龜子》一文通過準確的說明,生動、形象、細緻的描寫,向我們介紹了具有“音樂天賦”的松樹金龜子,使我們瞭解了金龜子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等,喚起我們對動物世界生存狀態的關注,激發我們關愛動物、保護動物的熱情。

2、教學目標

根據本文的特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有表情地朗讀課文,概括松樹金龜子的特點。

(2)學習本文抓住事物特徵進行觀察,瞭解松樹金龜子的發音原理。

(3)體會本文生動、傳神的語言。

(4)探究昆蟲界的有關知識,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3、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1)從觀察入手,抓住動物的形態、動作、習性來科學說明。

(2)一些生物學術語;本文的寫作特色。

4、教材教材處理

(1)課時安排:兩課時

(2)教學設想:

本文我主要採用多媒體教學。在第一課時中讓學生學會生字詞,瞭解作者,感知課文結構,熟悉松樹金龜子的外形特徵。第二課時利用課件,幫助學生理解松樹金龜子的生活習性,婚戀生活,發音原理的相關內容以及體會作者對金龜子的情感。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朗讀,體會本文說明語言的生動、形象,激發起他們關愛動物、保護動物的熱情。

 二、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的運用

爲了讓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有的放矢,我採用以下方法教學:

1、練習法。教學第二課時,我首先以習題練習形式,鞏固第一課時的學習成果。

2、討論法。學生限時速讀課文相應內容,初步把握課文內容,再進行小組討論,使全體學生積極參與並總結得出課文主要內容,再由小組推薦學生作答。

3、提問法。在學習課文第二部分關於松樹金龜子的發音原理的內容時,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自由提出問題,別人作答,激發起學生參與熱情,逐步引導,逐漸深入理解。

通過以上多種教法的採用,使學生對課文內容理解得透徹,只有對課文內容完全理解了,才能便於指導朗讀,朗讀時才能把握得有分寸,朗讀纔會有正確的語音、語速、音量,富有表情。多媒體的運用,也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的手段。力求通過課件的介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運用恰當的學習方法,完成學習目標。在教學中,課題、作者、金龜子的圖片,讀文後字音詞義及文學常識內容的檢測,我都以圖片加文字的形式出示。爲了幫助學生擴展知識面,插入大量圖片、動畫素材,使其認識文中所涉及昆蟲類更多的夥伴。這樣,運用圖片、文字、動畫、聲音等多種形式,從多個方面調動了學生的感官,使學生能夠投入到教師創設的情境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多媒體的運用,可以替代或補充傳統教學設備(如黑板)的不足,方便清晰地展示問題,板書或提示內容,給學習以深刻的印象。

 三、學法

根據本課的特點(動物世界中的昆蟲類),我採用讓學生“看看、讀讀、想想、說說”的方法學習本課。首先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出金龜子的實物圖片,讓學生看看,使學生對其外形有了初步印象。再通過提問法,討論法,朗讀法的教學,深入理解文中關於金龜子婚戀生活、發音原理等內容,最後上升到喚起學習對動物世界生存狀態的關注,並積極投身於保護野生動物的人羣中去,還可讓他們說說自己學習後的體會。

 四、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自學生字詞→閱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結構→瞭解松樹金龜子的外形特徵

第二課時:

檢查導入→熟悉新內容→深入理解新內容並能表情朗讀→總結全文結構,體會寫作特色→拓展性練習→佈置作業。

課文主要內容

松樹金龜子的生活習性,特別是婚戀生活及基發音原理。

寫作特色:

1、運用作比較的說明方法。

2、抓住事物特徵展開說明。

3、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

五、教學預期效果

希望學生通過學習這篇課文,能理解掌握並學習運用本文中幾種寫作特色,仔細觀察某一動物,注意它的形態、動作、習性等,寫一篇小短文。

 六、板書設計:

顏色

儀表堂堂色澤

一、外形特徵花紋

流蘇的作用—高敏度感覺器官

摺扇的作用—求偶的標誌(雄)

生活習性:夏至露面,像晚上樹

二、生活史婚戀生活

唱歌、發音大批量、唱歌的原因

死亡與繁衍

三、作者發出呼籲,別去打擾它。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2

  【說教材】

《我的叔叔于勒》選自短篇小說集《羊脂球》,作者莫泊桑是法國十九世際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善於從平凡瑣屑的事物中截取有典型意義的片斷,小中見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實。他的作品構思新穎,描寫生動,人物語言個性化,佈局謀篇獨具匠心。這篇小說講述了菲利普夫婦得知因亂花錢而被他們趕走的弟弟于勒在國外發了大財後,開始熱切地盼望他歸來,可當他們在遊船上邂逅了淪爲窮水手的于勒後卻視他爲災難,由盼轉爲害怕而急於躲避,以至改乘另一條船回家的故事。作者通過菲利普夫婦對親弟弟于勒態度的前後截然不同的變化,批判了勢利、冷酷、只認金錢不認人的醜惡靈魂,也揭露了金錢至上、人情如紙的不良社會現象。

  【說教學目標】

在速讀的基礎上精讀,體悟課文運用對比手法有效刻畫人物性格的寫法,理解小說表現的主題思想。

  【說教學重點難點】

體悟課文運用對比手法有效刻畫人物性格的寫法是教學重點。能力的遷移是難點。

  【設定原因】

1.對比手法的成功運用是這篇小說的一大特色。作者通過了菲利普夫婦對於勒態度的前後對比揭示了小說的主題。

2. 把這篇課文設置在八年級上速讀(三)的《“諾曼底”號遇難記》之後,是由於前一課通過先速讀後精讀的方式達成了讓學生通過人物語言把握人物形象的教學要求。而且補充了契訶夫的短篇小說《變色龍》的閱讀。文中的警官奧楚篾洛夫由於狗主人的變化而多次變色,從而鮮明地刻畫出一個沙皇俄國時期見風使舵、媚上欺下的小官員形象,揭示了當時權勢金錢籠罩下的社會狀況。而這一點與本文有着異曲同工之處。兩文都在人物自身語言的客觀體現和感情流露方面進行了前後對比,給以辛辣諷刺,刻畫了巧言厚顏的“這一個”。這就更有利於學生在學習中理解課文內容與把握其主題思想,也更容易體悟對比手法在刻畫人物方面的有效作用。

  【說教學環節】

(一)導入:

同學們還記得前不久剛學過的契訶夫的短篇小說《變色龍》嗎?文中的沙俄警官奧楚篾洛夫因狗主人的不同而前後數次變色,形象地刻畫出了一個沙俄時代見風使舵、媚上欺下的小官員形象。

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法國作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看看文中是否也有如此善變的人呢?

【說明】用《變色龍》引入課文是爲了讓學生在第一時間關注課文中主要人物“善變”的這一特點,抓住本文的綱,可以使學生對人物形象、情節結構和語言文字都有全方位的理解,有利於學生整體感知和整體把握課文。

(二)初讀課文,熟悉課文內容。

1. 默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2. 文中哪些人物也很善變?怎麼變?爲什麼變?

【說明】本環節的作用首先是引導學生通過抓住人物善變的特點來複述課文,既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又明確了本文的主要人物是善變的菲利普夫婦而非於勒叔叔。

(三)重點閱讀人物語言。

1. 散讀文中菲利普夫婦的語言,比較其前後內容、語氣的不同。

2. 分角色朗讀,讀出感情。

3. 通過前後截然不同的語言的對比,作者刻畫出了菲利普夫婦怎樣的性格特徵?

4. 小結:作者通過把菲利普夫婦前後截然不同的語言進行對照比較,從而突出地反映了他們的自私、冷酷、勢利、愛慕虛榮、金錢至上的性格特徵。可見,對比手法的運用對於刻畫人物是十分有效的。除了語言對比,還有行爲對比、肖像對比等等,也可以是人物與人物間的對比。

【說明】首先,本環節通過採用個人朗讀爲主、分角色朗讀爲輔的方法,讓學生通過朗讀來感受人物的情感變化。引領學生體會課文通過菲利普夫婦前後截然不同的語言描寫形象地塑造出一對自私、冷酷、勢利、愛慕虛榮、金錢至上的形象人物。體悟語言對比對於人物形象塑造的有效作用。

(四)再讀課文,找出其他運用對比之處,談談其作用。

再次默讀課文,小組討論,選代表發言。

【說明】本環節旨在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通過討論來自行找出文中運用對比的地方,並體會其作用。是上一環節的再現,但難度有所提高。在本文中除了運用了人物的語言對比之外,還有人物的行爲的對比,也有惜墨如今的環境對比。特別是文中的“我”處處顯露出對叔叔的同情,“我”的善良與富含親情與菲利普夫婦巧妙對比,使善者更善、惡者更惡,取得了巨大的藝術效果。

(五)小說主題的探討。

【說明】人物形象的塑造的背後是作品的主題思想。作者的情節設置、人物塑造、技巧的運用都離不開作者的寫作目的。所以,必須要引導學生在閱讀作品後感知課文主題。

(六)總結:

運用對比手法寫人,在文學作品中很普遍。無論是同一人物的言行對比,還是不同人物的間的對比都是塑造人物形象的有效手法,它的運用可以使人物形象更鮮明、更突出。同學們如果在閱讀中能注意到這一點將有利於我們把握人物形象,如果在平時作文中也能有意識地運用這一技巧,將會使文章增色不少。

【說明】再次強調對比手法的作用,並明確教學目的。

(七)作業:

課外閱讀契訶夫的《胖子與瘦子》,選擇完成一項作業。

A、通過列表簡略說明瘦子對胖子的稱呼、態度發生了那些變化,並分析其好處。

B、從對比手法的運用方面寫讀書感受。

【說明】這篇文章中作者通過兩位昔日同窗的偶遇後,瘦子得知對方身份前後的不同表現的對比,成功塑造了瘦子阿諛奉承、趨炎附勢的醜惡形象。這一閱讀作業是課堂學習的極好再現,也是能力的遷移。A作業的設置僅要求學生能找出文中的對比之處,並思考其作用。能再次體悟對比手法的運用對人物形象的塑造有着突出作用。而B作業的設置是文章賞析的嘗試,難度更高一些。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3

尊敬的各位評委:

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篇目是《橋之美》,下面我將從以下方面來陳述我的教學設想。

一、 說教材

1、 教材地位分析

《橋之美》選自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它是一篇具有隨感式的說明文,以優美的語言,親切的語氣,向我們展示了橋的魅力。文章通過描寫生活中各類橋,品味各類橋傳遞出的情味,啓發我們只要用心欣賞,就一定能體會到橋的魅力多彩。學習本文要特別注意引導同學們體驗生活,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爲感官靈敏,感受豐富的人。

在寫作上,作者描寫橋從常見的俗語寫起,由橋的詩境美引出橋在繪畫上的形式美。文章結構新穎別緻,作者不像慣常行文那樣從外形到內部結構,而是別出心裁的與你拉家長,從而把我們帶進了神氣美妙的橋的世界。在語言技巧上,文章語言優美形象、富有詩意,打破了傳統說明文語言乏味的現象,從而激活了讀者的情感體驗。

2、 學情分析

八年級同學們經過七學年的學習,對於理清課文脈絡,感知課文主旨還是有一定基礎的。但是對於語言的品味和鑑賞方面卻有一些欠缺,常常忽視周圍事物的美,對傳統文化的體會也不深。

3、 教學目標的設計

《新課標》對閱讀能力培養的重點是:1、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的意義和作用2、對文章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3、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應當說新課標更突出了對同學們心靈的品味和個性解讀。綜合以上要求,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知識目標:積累一些雅詞妙局,瞭解課文脈絡,品味文中優美活潑、形象詩意的語言。

能力目標:訓練同學們的朗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同學們的想象能力和語言感悟能力。

情感目標:體驗生活,學會審美,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爲感官靈敏、感受豐富的人。

4、 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品味文中優美活潑、形象詩意的語言。體驗生活,學會審美,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爲感官靈敏、感受豐富的人。

二、 說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學習必須培養同學們自主學習的習慣和意識,爲同學們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爲了促進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與創造性,本課的教學方法可採用:

1、 朗讀教學法。本文語言優美形象富有詩意,很適合十幾歲的同學們朗讀,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激發同學們興趣,在朗讀中理解課文含義,品味文章語言的精美,爲全方位的品評鑑賞奠定基礎。

2、 點撥引導法。在新課標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組織要求下,教師組織同學們自主合作學習,教師只是點撥引導。這樣能培養同學們主動學習的自覺性,思維活動的靈活性,使他們由接受性學習向探究性學習、由從書本中學習向生活中學習。

3、 美點尋綜法。同學們是課堂的主人,閱讀的主體,進入文章情境中去欣賞文中的美點,和作者產生共鳴,並用自己的語言談談其獨特的美。

三、說學法

同學們是課堂的主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同學們具有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適應這一原則,本課的學法可採用朗讀、跳讀、研讀、精讀等讀書法,以及欣賞法、交流法等。

四、 說教學程序

爲了較好地完成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在教學程序的設置上,要特別注意課堂教學的民主性,教師是以平等對話的方式進行教學,要注重課堂自然動態生成,因勢利導,使同學們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具體設計如下:

〈一〉激情引趣

我準備這樣導入新課:多媒體展示各類名橋圖片,讓同學們欣賞並談感受。這樣設計能激起同學們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引起他們強烈的閱讀期待心理,從而拉近同學們與文本的距離。

〈二〉聽讀課文,感受體驗。

教師配樂朗讀,同學們用心傾聽,感受課文的美。並出示閱讀目標:文中描寫了哪些橋?展示了哪幾幅畫面?談談聽後的感受。這樣設計能營造出一種輕鬆活潑的教學氣氛。

〈三〉朗讀課文,感知文意

1、 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從而感知文意。

2、 要求同學們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找出在作者的眼中橋美在哪裏。

3、 同學們自由發言,暢談自己的感悟。對同學們的發言言之有理就應給予表揚。

〈四〉研讀課文,美點尋綜

設計這一環節,是爲了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具體設計如下:

1、 同學們採用跳讀、研讀等方式研讀課文,並說說文章最吸引你的是什麼?

2、 同學們自由發言,教師歸納總結,引導同學們品評文章的美。

〈1〉 語言美。教師提問:文章哪些語言美,美在哪裏?

〈2〉 結構美。文章結尾生髮拓展,點出橋的內涵美。

〈3〉 意蘊美。文章將橋自身的'結構美與它的構圖美作對比,強調了橋之美在構圖。

3、 在以上基礎上,教師歸納文章在寫作的不凡之處,並形成板書。

——以美寫橋

——以情寫橋

——以形寫橋

——以橋寫橋

〈五〉、用心欣賞,用心感受。

1、多媒體展示各類橋,讓同學們用心欣賞,並把感受形成文字寫下來。這一設計對同學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自己的感受體驗化。

2、交流。先小組交流,再由小組代表向全班交流。這樣能培養同學們的團隊意識、合作精神與創新精神。

〈六〉拓展延伸

把本文與〈〈中國石拱橋〉〉從內容和寫法上進行比較。設計這一環節是使同學們加深對課文的感悟,引導他們以新的審美視角來欣賞事物。

〈七〉課外學習自助餐

1、課外觀察自己身邊的橋,把對橋的感悟寫成文字。

2、從古詩詞或文學作品中搜集描寫橋的佳句做一個專題積累。

設計這兩個問題,是爲了鞏固課堂所學內容,使同學們的感受體驗化。

附板書: 橋之美

——以美寫橋

——以情寫橋

——以形寫橋

——以橋寫橋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4

一、說教材

《木蘭詩》是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首古詩,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北朝的一首長篇敘事民歌,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沙場,凱旋迴朝,辭官還家的故事,充滿傳奇色彩。木蘭這一巾幗英雄的形象可以說婦孺皆知,學生應該有所瞭解。本單元的選文都是愛國注意題材,旨在使學生了解戰爭的殘酷,英雄們的壯舉,增強正義感,珍惜幸福生活。所以,本課在設計時,也將圍繞這一單元目標展開。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1.單元目標:反覆朗讀,整體感知課文的思想內容,培養崇高的愛國主義情操,揣摩精彩段落和關鍵詞句,學習語言運用的技巧。

2.圍繞階段目標和單元目標,本節課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①感受花木蘭的女兒情,英雄氣,瞭解她的智慧,膽略和才能。

②學習本文敘事詳略得當的寫法,體會其效果。

③初步瞭解民歌的特點。瞭解"互文"等修辭的作用。

教學重點:分析人物形象、學習本詩詳略相宜的寫法。

三、教學方法

①誦讀法。②複述法。③品讀法,在教師的引導下,鑑賞本文豐滿的人物形象。④點撥法,學習詳略得當的結構安排及對本詩主題的理解。

四、教學過程

擬用2課時完成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第一環節:導入

由豫劇《花木蘭》選段,讓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有關花木蘭的圖片、資料,談一下對木蘭這一人物及其故事的瞭解。然後導入新課。

第二環節:朗讀詩歌,感受詩歌的美

首先師示範朗讀,要求聽準字音,讀完之後糾正字音。初步感知詩意。(投影顯示易讀錯字)機杼 可汗 燕山 鞍韉 鳴濺濺 撲朔迷離 金柝

接着,讓學生齊讀詩歌。這一環節主要通過朗讀課文體會詩歌節奏明快的語言特點,並初步感悟花木蘭的英雄氣概。

教師點名朗讀或學生自薦,要求其餘學生注意體會朗讀的語氣、語調、語速、節奏。比如用較慢的語速讀出開篇的憂愁,歡快的節奏讀出歸家喜悅。

第三環節:掃清文字障礙,理解詩意

學生小組合作,疏通文意。教師帶領學生掌握幾個重點詞的解釋,培養學生自學簡易文言文的能力。需要砸實的重點語句: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第四環節:複述詩歌,整體把握故事情節

新課標要求"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這首詩情節具有傳奇性,用"講故事"的方式再現,比較符合初一學生的心理特點。

先小組內講講,讓學生有點準備時間,再小組推薦選同學複述本詩的故事情節。其餘同學或補充或評點。這個過程的最低要求是流暢、完整;我們期待學生在這一過程中能放飛想象力,加上合理的想象。

第五環節:賞析人物形象

請同學用一句話"我從_____中看出木蘭是一個______的人"來概括木蘭的形象,並且要求學生從課文中找依據。這一環節採用集體討論的方法,然後舉手發言。這樣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而要求學生從課文中找依據,主要是培養學生深入文本、感悟文本的能力和習慣。

學生可能分析木蘭的形象:勤勞、智慧、勇敢、堅強、不貪圖利祿、愛國愛家等。用學生分析的詞語生成板書。

可以在學生說不出的時候給個示例導一下,不在一開始就示範。學生回答程度好的話,不必提。

示例:我從"願爲市鞍馬,從此替爺徵"中看出木蘭是一個勇敢、孝順的人,她不怕戰場上的兇險環境,這也是她愛國精神的體現。她也很體貼父親,否則不會承擔父親的責任。

賞析之後請學生試讀。比如示例就應讀得果敢堅決,體現出木蘭的勇敢。

總之這一環節,引導學生討論、賞析、品讀結合,在讀中深入理解人物形象,有效解決教學重點。

第六環節:競背。選擇你喜歡的段落,在3分鐘內看誰背的最快最準。

第七環節:佈置作業-----背誦《木蘭詩》。

【第二課時】

第一環節:複習齊背這首詩,回憶:你能不能用一句話概括一下木蘭在你心中的形象?

意在複習人物形象與鍛鍊概括能力。

第二環節:學習本詩中結構安排的詳略、繁簡,運用點撥法,使學生在無疑處生疑,並能理解這樣安排的用意。

看一段趙薇版的《花木蘭》的視頻,一分鐘。其中多是宏大戰爭場面的渲染。這個視頻承接上節課的形象分析,又可由此生髮出詳略的安排問題。

①《木蘭詩》裏有沒有刀光劍影的戰爭場景?寫的是什麼?

明確: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寫木蘭奔赴戰場,速度極快,像飛一樣的。用了誇張的修辭。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寫的是邊疆的夜景。這裏有很大想象空間。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寫的是戰爭的殘酷,徵人歸來。

②爲什麼刻畫一個戰鬥英雄,卻沒有戰場上的詳細描寫,詳寫的是什麼內容呢?學生討論

學生可能提到的有:跟父母的對話、出發前的準備、木蘭歸來的情形。

總之,着墨較多的卻是生活場景和兒女情態,富有生活氣息。

點撥:繁簡詳略跟作品要表現的形象,表現的主題有關。

給學生時間思考討論發言。

師總結:這首詩不是要塑造一個雄赳赳的武夫形象,而是要突出她身上種種優秀品質。她勤勞善良又堅毅勇敢,淳厚質樸又機敏活潑,熱愛親人又報效國家,不慕高官厚祿而熱愛和平生活。木蘭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幗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矯健的勇士又是嬌美的女兒。

學習寫作手法,不僅是爲了研究本詩的佈局謀篇,也是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

第三環節:瞭解本詩作爲民歌的語言特色。

我設計的過渡是:這首詩能流傳千古,一方面是因爲木蘭這個形象惹人喜愛,另一個原因也不容忽視就是它的語言特色。

詩中以人物問答來刻畫人物心理,生動細緻;以衆多的鋪陳排比來描述行爲情態,神氣躍然;以風趣的比喻來收束全詩。問答、排比、重疊等形式的運用,都與民歌大致相同。語言豐富多彩,有口語,有整齊的律句,句型有長有短,讀起來節奏明快,聲韻鏗鏘,富有音樂感。教師適時舉例說明。

然後完成課後題"互文""排比""頂針"的用法

第四環節:比較閱讀

提供一段同題材的散文,初步培養學生的比較閱讀能力

木蘭者,古時一民間女子也。少習騎,長少而益精。值可汗點兵,其父名在軍書,與同裏諸少年皆次當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蘭乃易男裝,市鞍馬,代父從軍,溯黃河,度黑山,轉戰驅馳凡十有二年,數建奇功。嘻!男子可爲之事女子未必不可爲,餘觀夫木蘭從軍之事因益信。

①《木蘭詩》中與上文"溯黃河,度黑山,轉戰驅馳凡十有二年"意思大致相同的幾句是:

②文中表明主旨的句子是

第五環節:佈置作業

1.以木蘭的口吻給父母寫家書。

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寫作能力,感受文本後木蘭細膩的女兒情感。

2.默寫《木蘭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