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必備】語文說課稿錦集5篇大綱

【必備】語文說課稿錦集5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6W 次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說課稿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備】語文說課稿錦集5篇

語文說課稿 篇1

學情分析

《心願》是小學語文冀教版二年級第四冊第四單元生活哲理中的最後一課。文章通過一個充滿童趣的故事,表達了強強、苗苗以及槐樹媽媽的共同心願——希望槐樹籽在大西北的黃土高原上變成一片片樹林,每個人都在爲建設大西北做出自己的貢獻。

我計劃安排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是對生字、詞的掌握。第二課時即本課時是對課文的理解。在學了前面幾篇童話故事後,孩子們不僅在語言表達能力上有了一個進步,而且在情感方面也有了一些見解,本課時在理解課文的同時堅持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這也是本課時的教學目標之一。

教學目標

一、在知識目標方面涉及如下: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朗讀,圍繞“心願”理解課文

二、在情感目標方面涉及如下:

1、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初步懂得開發建設大西北的歷史意義。

2、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想象能力及產生對童話故事的喜愛之情。

教法、學法

因爲學生處於低年級階段,我用兒童熟悉的歌曲“種太陽”引起學生興趣,通過多媒體課件直觀地讓學生體會建設大西北,應是大家的事,人人有份,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朗讀品味課文,讓學生參與課本劇,結合小組討論及繪畫等方法來充分達到寓教寓樂的教學目的。在教學過程中理解槐樹媽媽、槐樹籽及強強和苗苗的心願——建設大西北,而孩子們對此並不熟悉,這也成爲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因此在教學中採用下列方法:

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激趣導入,以讀爲主。

複習生字、詞後,由“種太陽”導入,展開話題“我的小小心願”在學生積極“熱身”後,導入課文。在這裏主要以讀爲主,邊讀課文邊思考“課文講了哪些內容?”讓學生帶着問題有目的的朗讀,“疑”是探求知識的起點,也是啓發學生思維的支點。積極鼓勵學生髮表看法,接着讀課文,品味人物心理狀態,這裏我用到教師範讀、學生分角色朗讀,小組比賽朗讀,對於重點詞句要細細品味,如:“盼望”的心情很難體會恰恰朗讀在此發揮了作用,再如“您怎麼不送我們走呢?”“我們”語氣加重,要讀出焦急的心裏,還有“樹葉辛苦地幹了一春一夏,應該先送它們”反覆讀,既讀出槐樹的生長特點又體會到人性化的品質,朗讀是理解課文內容的重要途徑,這也是我本課時的重要教學手段之一。

二、突破重、難點,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接下來課文說了強強和苗苗兩個孩子的願望——綠化大西北,對於現代的孩子來說,開發大西北還是一個很陌生的話題,這是本課教學難點,在此,我製作了課件,通過直觀的刺激,讓孩子們直接看到大西北的面貌,並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說一說對大西北有了一個怎樣的瞭解,也更容易地瞭解到爲什麼要建設大西北,又結合朗讀課文、分析課文,通過強強和苗苗的行爲體會建設大西北的迫切性,讓孩子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從而情不自禁地去思維、去探索。在指導學生朗讀的同時一個轉折詞“可是”把學生的情緒帶入低谷,而兩個孩子積極想辦法,又讓學生們瞭解到強強和苗苗的願望很迫切,也隱含着開發大西北的迫切,這種迫切也是課文的難點之處,需反覆朗讀體會,因此前幾段的朗讀模式遠不能調動起孩子們情感,於是我讓孩子們參與課文劇,表演此部分的故事情節,去深入體會強強和苗苗的心理變化,既印象深刻又在愉悅的氛圍中感受知識的無窮魅力。

課文最後用槐樹媽媽的想像引申出建設大西北的迫切願望亦是本文的重點之處,在此我讓學生邊讀課文邊找出並勾畫出表現迫切實現願望的動詞,如:飛跑,抖動,跳(愉快)搖晃等,讓學生模仿快樂的場面,閉上眼睛想象當時的快樂情景。

三、感情昇華,能力拓展

在想像的同時進一步感情昇華,拓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假如你是強強和苗苗,你會怎麼爲大西北作貢獻呢?”小組討論,使學生更加融入故事,體會故事內涵。“你有什麼心願?爲什麼會有這樣的心願,爲了實現自己的心願,自己想怎樣做?”組織學生大膽發言,由課上引進生活,使語言教學更生活化。

四、教學評價的意義

學習的最大樂趣在於經過艱苦努力而獲得成功。在教學中,我會積極表揚每一位回答問題的學生,把孩子們喜歡的卡通漫畫貼畫送給他們,對於沒有來得及回答的學生,給予精神上的肯定,鼓勵他們不要氣餒再接再勵,從而進一步激發他們在正確的道德行爲中尋找積極的一面,最終使學生在他的道德探索中得到真理。

板書設計

15 心願

作業的設計

作業是對學習的一個鞏固加深的印象,但枯燥乏味的作業大大降低孩子們的自主性,因此,我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安排學生較感興趣的作業:

選擇一個你比較喜歡的作業:

1、畫一幅你想像的未來大西北的畫,講給大家聽。

2、續寫課文最後一段“槐樹籽娃娃已經在大西北的黃土高原上……”

3、大西北的小朋友們收到強強和苗苗這些遠方的小朋友寄來的樹種和草籽後,會怎樣寫信來感謝他們呢?

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設疑導入: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幅畫像,想看嗎?看着這幅畫像,你想知道什麼?

生:我想知道他是誰?

生:我想知道他是哪個年代的人?

師:這個人啊,是北宋時期的一位著名歷史學家和文學家。是誰呢?老師把他的名字寫下來:司馬光。(板書)誰來讀一下?

生讀。

師:你知道司馬光姓什麼嗎?

生:姓“司”。師:他姓司馬,這是個複姓。誰來說說你對司馬光有哪些瞭解呢?

生:我聽過司馬光砸缸的故事。

師:關於司馬光的故事很多很多,今天,我們就來讀司馬光砸缸的故事。請大家翻開課本82頁,以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課文。二、初讀課文,認識字詞。

師:讀完課文了嗎?課文裏調皮的字寶寶們要出來和我們見面了。瞧!(出示投影片)認識他們嗎?如果你覺得哪個字寶寶難記,可以問問周圍的同學有沒有好辦法。好趕緊讀一讀,等會老師可要去掉拼音了!

生自主讀生字。

師:去掉了拼音,你還認識嗎?誰願意當小老師領讀。

小老師讀。

師:還有誰願意?這麼多同學呀!我們來做個擊鼓傳花的遊戲,花傳到誰那,誰就來當小老師,好嗎?

(擊鼓傳花)

師:認識了生字,我們來猜字謎好嗎?(出示投影片)。

這個同學真馬虎,“同”字丟掉一小豎。(同)一個三框面朝東,一塊石頭背後撐,一條毛巾藏肚中。(砸)

師:還想猜嗎?好,出示課件,這裏有三個字,假、缸、破,老師來指,一個同學背過臉去猜老師指的是哪個字?你們可以舉手給他提示,好嗎?

(做猜字遊戲)

師:還想做識字遊戲嗎?下面,我們來個組詞比賽,出示字:別、慌、嚇、叫、塊、使、勁、救,這裏有8個字,按順序每排一個字來組詞,看哪排給這個字組的詞多,哪排就贏了!先自己準備一下。(做組詞遊戲)

師:認識了字,同學們再讀課文,肯定會有更多收穫。

  二、生讀課文。

  三、入情入境,深入體會

師:同學們讀課文讀得很投入。下面,我們來看一幅畫。

課件出示圖片。

誰來說說你看到了什麼?

生:我看到一口大缸。

生:我看到裝滿了水的大缸。

師:大缸在哪兒?

生:在假山下。

師:一口很大的裝滿了水的缸,放在假山下面,而且有小朋友在假山上玩,這就有可能出危險。下面,請同學們讀一下課文的第2自然段,想想哪些詞該重讀。生讀。

師:誰來讀一下這段?

師:誰聽出來他哪些詞重讀了?

生:“大”和“裝滿”重讀了。師:你能說說你爲什麼重讀嗎?

生:……師:正是因爲大缸裏裝滿了水,所以纔可能發生後面的事情,所以,這裏應把這兩個詞重點強調一下。我們一起試着再讀一下這一段。(集體讀)

師:接下來,發生了什麼危險的事呢?請同學們找一找。誰來說?

生:一個孩子不小心掉進大缸裏了。

師:掉進缸裏的孩子會怎樣?

生:他會大聲喊“救命”。生:他會在水裏掙扎。

師:如果你看到了,心情怎樣?

生:害怕、緊張。

師:你們緊張嗎?請同學們讀課文的第3自然段,讀出你緊張的心情來。(指名2-3個同學讀)師:你覺得誰讀得最好?哪個地方讀得好?

生:我覺得謝培同學讀得好。她讀得聲音響亮、有感情。

生:我覺得她“一不小心”讀得很好。師:因爲事情發生的很突然,所以,“一不小心”要讀得略微快些。哪位同學再想試着讀一下?如果是你看到了,這時你會怎麼辦?生:我會跑去找大人。

師:孩子們是怎麼做的呢?請大家看圖,誰來說說。

生:有一個孩子嚇哭了,有一個孩子在喊大人,還有一個孩子跑了。

師:孩子們本來玩得那麼高興,突然發生這種事情都慌了,害怕極了。請同學們讀一下課文的第4自然段,讀出孩子們的慌張、急切。師:誰來讀?

指名2-3名同學讀。師:司馬光是怎麼做的呢?請同學們讀讀課文。

師:誰來說說司馬光當時是怎麼想的?

生:他想我要救他,否則他就沒命了。

生:他想我要想個辦法。

生:他想跑去找大人來不及了,要趕快救出他。

師:他是怎麼做的?誰來給大家讀一下第5自然段。其他同學邊聽邊畫出描寫司馬光救小夥伴的表示的詞。師:你們畫出了哪些動詞呢?

生:我畫的是“舉起”“使勁砸”。師:從這兩個詞你看出了什麼?

生:我看出石頭很重,司馬光很着急。

師:現在,請同學們把自己當成司馬光,用鎮定的語氣來讀一下這一段。

指名讀。集體讀。

師:缸砸破了,水就流出來了,孩子就得救了。司馬光用自己的機智化險爲夷了!還緊張嗎?不緊張就是什麼?用一個詞來表達?

生:放鬆。

生:輕鬆。

師:請同學們帶着輕鬆的語氣來讀一下課文的最後一段。

師:請同學們帶着輕鬆的語氣來讀一下課文的最後一段。

師:想一想,得救的孩子會對司馬光說什麼?司馬光又會說什麼?請同桌倆練習表演一下。

生表演。

師:你們喜歡司馬光嗎?用一句話誇誇司馬光。

生:司馬光你真勇敢。

生:司馬光你真聰明。

生:司馬光我佩服你!

師:還想對司馬光說什麼?

生:我以後要向你學習。

生:遇到危險,要像司馬光那樣動腦筋。

師:喜歡這個故事嗎?想不想把它講給別的小朋友聽?下面,我們先來聽叔叔講一講這個故事,自己可以跟着小聲講。

(播放falsh《司馬光》)師:課後請同學們把這篇課文背下來,然後講給爸爸、媽媽聽聽。喜歡這樣的小故事嗎?請同學們蒐集一下,我們開個小小故事會。

語文說課稿 篇3

今天我說的是課文《雨中》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及其分析,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闡述:

  一、學習目標的分析與定位(主要基於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

《雨中》是浙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七冊第三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語文課程標準》對這一學段的閱讀教學提出:聯繫上下文和生活積累理解詞句,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與他人交流閱讀感受,積累文中的優美詞句、精彩句段。等要求。

課文描寫了一位年輕的姑娘在陰雨的傍晚拉車運貨,車子一歪,一籮筐的蘋果翻倒在馬路上,過路的人主動幫她拾蘋果的故事。文章融繪景、敘事、抒情、寫人於一體,通過故事體現了社會主義國家人與人之間應有的互助精神。

編排這篇課文旨在讓學生從人們的言行中去體會人與人之間互幫互助的美好風尚。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很強的獨立識字的能力,閱讀能力也日漸提高,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也初步養成了與他人交流閱讀感受的習慣。

我準備用兩課時來教學本文,下面我闡述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思路。首先,結合課標的學段要求和教材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學習狀況,從知識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緯度考慮,我把這課時的教學目標預設爲:

1、學會8個生字,能準確讀寫“浮動、籮筐”等12個詞語,理解他們的意思。

2、知道描述性詞語的一種重疊形式(ABB式),會用“彷彿”寫句子。

3、初步學會按事情的起因、過程、結果的先後順序給課文分段,並能簡要說說各段的意思。

4、有感情的朗讀1、2自然段,瞭解事情的起因,積累精彩語句。

根據教材的編排特點和學生的認知基礎,本課時的教學重點和難點都是是引導學生按事情的起因、過程和結果的先後順序給課文分段,並說出各段的主要意思。

課標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針對本課教學,如何引領孩子們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與文本對話,感受、理解、欣賞、評價語言呢?我主要採用以啓發式、以讀爲本的教學方法爲主,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爲主體,教師的啓發爲主線,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活動,互相啓發,互相學習,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結合以上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下面我詳細的闡述這一課時的設計理念與教學思路。

課前先準備好課中要用到的詞句的幻燈。

我是分以下幾個板塊進行教學的:

第一大板塊:創設懸疑,揭示課題。

(一堂新授課,導入的設計至關重要,所謂的萬事開頭難就是這個道理。)

這一環節中我是這樣設計的:

幻燈出事句子:那一籮筐的蘋果,經過了小小的旅行,又回到了姑娘的車上。

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讀句子,然後說說讀了句子有什麼想法或疑問。一旦學生提出:蘋果怎麼回去旅行呢?它是怎麼旅行的呢?就趁機設疑:是啊,蘋果怎麼會去旅行呢?今天我們就學習發生在雨中的蘋果旅行的故事。板書:雨中

(充滿懸疑的導入,激發了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在學生與文本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樑,拉近了學生與文本與老師的距離。並自然而然的引入下一板塊的初讀。)

  第二大板塊: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緊跟上一板塊的鋪墊,這一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

1、讓學生自由地讀課文,讀準生字詞。並在課文中找出三個字來說明蘋果旅行的過程。

2、在反饋生字學習情況時相機指名學生板演詞語,學生自己想寫哪一個就寫哪一個,寫好後說一說爲什麼會寫這個詞?說說理由。

在反饋到整體感知的時候根據學生的回答趁機板書聯繫全文的三個字:倒撿回

3、此時課文的主要脈絡已經呈現,接下來的環節就是讓學生用上這三個字分別說說故事發生的原因、經過和結果。並在課文中找出相應的段落,給課文分段。

(整個板塊中我設計了三個回合,讓學生帶着疑問通過充分的讀,興趣黯然的接觸文本,感知文本,理清文章的脈絡,熟悉課文內容,巧妙的讓教學目標1、3紮紮實實地落實下來。特別是生字教學的開放性處理,我把學習的主動權巧妙的交給了學生,採用移花接木的方法寫詞、說理由,其實就是這個詞是什麼意思的另外一種問法。經這樣的一引一導,學生很自然地談出自己對詞語的理解,在不知不覺中紮實地掌握生字。)

  第三大板塊:品讀課文,理解積累

緊扣學生找出的三個字,導出:多麼精煉的語言阿,三個字就點明瞭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課文的語言確實十分精彩,讓我們來仔細讀讀課文的第一部分吧。

(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因此這一環節我先讓學生默讀課文,找找自己認爲寫得好的詞語或者句子。然後進行反饋交流:在反饋中點撥引導學生積累運用語言,並適時進行朗讀的訓練。

重點點撥的有1、ABB重疊形式的詞語。學生先找出文中的重疊詞讀一讀,在讓學生說幾個。另外這一部分的語句寫的非常生動有趣,因此在反饋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抓住:拐彎車子一歪溼漉漉等詞語體會蘋果落地的原因;從蹦滾滿地都是來體會蘋果落地的情景。這部分還有一個重點就是抓住“彷彿”進行說話訓練。在學生說到帶“彷彿”的句子時,相繼出示句子,引導學生反覆讀,說說讀中感受到什麼?接着在學生有所體驗的基礎上,讓學生補充句子:馬路上溼漉漉的,彷彿。大蘋果在馬路上蹦跳着,彷彿。最後增加難度,引導學生用上“彷彿’一詞把自己看到的事物和自己想到的聯繫起來說一說。

(這一板塊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在自主品讀的過程中,找出自己喜歡的語句,主動積極的思考,參與語文實踐,豐富語言的積累。通過感情朗讀培養語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會,有所感悟和思考,同時在學生讀、說的實踐中積累和運用語言。)

最後一個板塊是:總結收穫,設置懸念。

這各環節就是讓學生說說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麼?老師進行補充:是啊,我們在這節課裏有積累了許多的好詞佳句,還學會了按事情發展的順序給課文分段,並且瞭解了事情的起因,那麼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呢,我們下節課來學習。

(通過總結讓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掌握學習方法,在以老師的總結設置懸念爲下一節課的學習做好鋪墊。)

語文說課稿 篇4

《荷花》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課文寫“我”在公園的荷花池邊觀賞荷花,被如詩如畫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聯翩,讚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麗。在這一節課中,郭老師執教時最大的特點是訓練了學生的語感,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環節中:

1、媒體激趣,觸發語感。葉老說過“作者胸有境,入境始於親”。課堂伊始,郭教師在板書課題後,伴隨着美妙的旋律,出示了一組靜態的荷花圖片及動態的池塘荷色,並引導學生或詞或句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既迅速地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又激起了他們親近文本的慾望,爲本節課的學習奠定情感基礎,讓學生快速地進入課堂教學中來。

2、充分誦讀,領悟語感。葉聖陶先生一向重視語文中的美讀,他說:“所謂美讀,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依我的理解,美讀就是讀者將作者文中當時的情感還原出來。要到位地還原,就要讀者沉入文中,體會文意,與作者的心靈相通。郭老師的課中,抓住作者寫荷花荷葉的精妙之筆,咬字嚼句,反覆品味,不僅讓學生欣賞作者遣詞造句的生動準確,而且通過遷移學習,訓練了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

運用個別讀、集體讀、想象讀、配樂讀等形式,實現了預定的訓練目的。在課堂上,通過多層次、多坡度的多元誦讀,以及通過對重點詞語的解讀,還原了語言形象,又通過教師適時的點撥,讓學生通過朗讀把自己的感受反饋了出來。

3、多元解讀,積澱語感。教學中,教師依據學生的學習反饋,適時引導學生對“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作出多元的解讀。

師:你覺得哪個句子寫得特別美?(指名讀說)

生1:我覺得這個句子寫得特別美:(朗讀)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

師:你們從這個句子聽出了什麼?

生2:我覺得這個“冒”字寫得特別美。

師:“冒”字還可以其它字嗎?

生:(長、鑽、伸、露、探、衝……)

師:體會一下,怎麼樣的長叫“冒”?

生:(使勁地、不停地、急切地、筆直地、爭先恐後地、生機勃勃地、興高采烈地、精神抖擻地、喜氣洋洋……)

教師在處理“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這個句子上,應該是相當自然,引導得水到渠成的。而學生們在課堂上的表現也是非常出色的。聽課過程中,我感覺到孩子們已經逐步掌握了一些有效的學習方法:他們對詞句的品讀和感悟有一定的深度,而且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尤其是對“挨挨擠擠”、“冒”等詞的體會,讓課堂實現了真正的“對話”。並且,學生能通過朗讀把自己的感受充分地表現出來,使得課堂裏時時出現精彩的誦讀聲,,給課堂帶來了生機。

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各位老師,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大班語言活動詩歌《雪地裏的小畫家》。詩歌朗誦一遍。這首詩歌具有奇妙別緻的想象,將小動物在雪中的腳印比喻成形狀優美的竹葉、梅花、楓葉和月牙,勾勒出了一幅活潑、生動、優美的畫面,既容易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又適合即將到來的有關冬天的主題活動

綱要》中提出

:“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大班上學期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我爲本次活動制定了以下幾個目標:

(1)初步學會詩歌內容,能大膽地在集體面前朗誦詩歌,發展口語表達能力。

(2)豐富幼兒的知識,引導幼兒大膽想象。

(3)樂於參與遊戲,並感受到遊戲的快樂。

其中重點是讓幼兒理解詩歌內容,能大膽地在集體面前朗誦詩歌,難點是引導幼兒進行仿編詩歌。

爲了更好地完成活動目標,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瞭解有關動物冬眠的知識;識別各種動物的腳印。

(2)製作電腦課件,將詩歌內容展現出動畫效果。

(3)小動物和小動物的腳印的圖片各半。

二、說教法

針對教材內容和幼兒的年齡特點,爲了更好地引起幼兒的注意及興趣,活動中我主要運用了直觀法、提問法、和遊戲法。

通過生動活潑的動畫幫助幼兒理解詩歌。

通過啓發性的提問引導幼兒有目的、仔細地觀察,並積極思維。

通過輕鬆愉快的遊戲,讓幼兒進一步感知各種動物的腳印,激發創編慾望。

三、說學法

活動中我充分利用“電教”這一現代化手段,以幼兒爲主體,讓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幼兒將運用觀察法、討論談話法和遊戲練習法等學習方法。

觀察法是幼兒通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幼兒通過觀看電腦課件直接獲得生動的印象。

討論法是幼兒最喜歡的方法,幼兒可以在討論、談話中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

四、說教學過程

根據大班幼兒學習語言和年齡的特點,結合幼兒園教學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以下幾環節:

1、音畫結合,引出詩歌。

活動一開始,我就打開電腦畫面,戰線出這樣一幅美麗的情景:天空中飄着朵朵雪花,優美的《雪絨花》音樂慢慢響起。這時,我對小朋友說:“你們看,天空裏下起了什麼?”這樣視聽結合,一下子就能調動起幼兒的興致。

2、動畫演示,理解詩歌。

首先我請小朋友觀看雪地上出現的的各種腳印,並以神祕的語氣問幼兒:“這些都是誰留下的腳印呢?”讓幼兒自由猜測,然後再播放小動物走過雪地的動畫,以此來驗證幼兒的猜測。接着我又讓幼兒充分發揮想象,自由地說一說:“這些小動物的腳印象什麼?”幼兒在與同伴的討論中能夠暢所欲言,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同時也能夠吸收到別人的知識,從而充分體現了幼兒的主體地位。在小朋友討論完以後,我又讓他們大膽地把自己的見解在集體中發表,並且加以肯定和鼓勵,培養了幼兒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同時,爲了將小朋友引入詩歌的主題中來,我直接說:“小朋友看,西歐啊動物在雪中留下的腳印就象一幅美麗的畫一樣,它們都是雪地裏的小畫家。我們平時畫畫都要用顏料和筆,可是小動物們畫畫是不用顏料不用筆的。你們說,它們的畫是怎樣畫出來的呢?”這樣通過簡單的幾句話,就讓幼兒理解了詩歌中的“不用顏料不用筆,幾步就成一幅畫。”這一句。在幫助幼兒理解詩歌最後一句的時候,我還是利用電腦畫面中“小貓奇怪地問:‘小青蛙怎麼沒來?’”這樣一個動畫來完成的。小朋友已經有了一些有關動物冬眠的知識,所以能很快地回答出來。

3、多種方法,學習詩歌。

在這一環節中,我分這樣幾步進行:(1)整體欣賞。我讓幼兒一邊看動畫一邊完整地欣賞詩歌。(2)分句教學。就是老師念一句,小朋友跟着念一句。老師唸的時候要有感情,注意語氣語調的變化。這樣利用自己的情感來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比如詩歌中的前兩句,我會這樣念:“下雪了,下雪了,雪地裏來了一羣小畫家 ”再如後兩句“不用顏料不用筆,幾步就成一幅畫”。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他們很快就能將老師的語氣、神態模仿的惟妙惟肖。(3)表演詩歌。在小朋友基本掌握詩歌的時候,我啓發幼兒爲詩歌加上合適的動作,可以分組表演,也可以分男女表演。這樣既幫助他們記憶,又增加了學習的興趣。至此,活動的重點就解決了。

4、發揮想象,創編詩歌。

這裏有兩個過程:(1)幼兒討論,演示動畫。“還有那些小動物會象小雞它們一樣可以在雪地裏畫畫呢?它們會畫些什麼呢?”讓幼兒分組展開討論,然後請小朋友將討論的結果在集體面前講述出來。沒說出一個動物以後,我就利用課件演示出這個小動物在雪地裏行走的畫面。第二個過程就是觀看畫面,創編詩歌。這裏我是這樣引導的:“小朋友相處的動物可真多,你們看,它們在雪地裏畫的畫也很美,我們能不能把它們也編進詩歌裏呢?誰願意來試一試?”有了上一個步驟做鋪墊,熱切幼兒對詩歌的語言形式已經掌握,所以基本上都能很快地開動腦筋,發揮想象,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編出新的詩歌來。他們可能會說“小熊畫面包,大象畫小船......”這裏可以讓個別幼兒示範仿編以後,再讓小朋友們互相編,讓每個幼兒都表現的自我的機會。這樣,活動的難點也就解決了。

5、遊戲《幫小畫家找畫》

這個環節主要是讓幼兒通過遊戲,進一步感知動物的腳印,同時增加活動的趣味性。我染個一半幼兒手拿畫有各種小動物腳印的圖片,另一半幼兒手拿畫有相應的小動物的圖片,然後讓小朋友一一對應幫手裏的“小畫家”找畫,看誰先找到。

最後,我對小朋友說:“小動物們一直站在雪地裏太冷了,他們要回家了。我們和這些‘雪地裏的小畫家’說再見吧!”同時,畫面上也出現小動物邊揮手邊踏步走的情景,以此來結束活動。

我們都知道,語言活動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本次活動中,我把大部分時間都留給了孩子,爲他們創設了一個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讓他們在“回答提問、自由討論、朗誦詩歌、表演詩歌”的過程中學習、理解和創編,從而達到本次活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