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一年級教案 > 一上語文《人有兩個寶》課後反思

一上語文《人有兩個寶》課後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7W 次

  《人有兩個寶》課後反思之一

《人有兩個寶》這首兒歌是根據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手腦相長歌》改寫的,主要講了雙手和大腦的重要性,指出只有手腦相長,纔能有所發明創造。課文語言通俗,寓意豐富。選擇上這篇課文是因爲他是第一篇課文,給大家提供一個研究的課例,也是拋磚引玉。下面是我對這節課的一些反思。

一上語文《人有兩個寶》課後反思

一.把識字寫字教學落到實處

本課時教學是識字寫字、朗讀理解有機結合、相互統一的過程,其中以識字教學爲主線。

1.讓學生整體感知,寓識於讀。讓學生自己讀一讀全文,並提出明確要求:讀準字音,遇到生字多讀幾遍。使學生對課文內容及本課生字的音、形、義有個大概全面的瞭解。

2.不斷地復現,讓學生與生字娃娃交上朋友。鞏固識字最好的方法就是復現。這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成朋友”。教學生字時,我首先出示的是帶拼音的生字,然後過渡到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最後再把這些詞語放入課文句子中,讓學生找出來。這樣不僅體現了識字教學的層次性,而且以不同的方式讓學生與生字碰了幾回面,學生基本上都能認識這些字了

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沒有過多的講解,我用自己的語言引導學生去思考、去分析,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自主學習,使學生在讀中發現問題,在交流中解決問題,在研讀課文中發現問題,在交流中解決問題。

讀課題後,我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我想問我們有那兩個寶”“爲什麼是我們的寶貝呢”“這兩個寶有什麼用呢”。他們真有一雙慧眼,馬上就發現了關鍵問題。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讓學生同座合作學習,互相學習對方的優點,發現對方的不足並提醒對方;讓學生自己觀察生字的結構特點,書寫的要點。學生有了更多的自由思考的空間,也學得更有勁。

例:

出示“人、個、大”讓學生討論三個字的結構。

師:同學們你們發現,這三個字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嗎?

生:他們都由一個人字。

師: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人在三個字中不通過得位置。

生:我看到,人在箇中變小了,而且還跑到田字格的上面去了。

生:我發現,大中的人變瘦了,人的頭上面變長了。

師:你們真是火眼金金呀!

學生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同學們在生生互動中發展自己的注意力和思維能力,他們能夠融入集體,悅納別人,悅納自己,學生在學習一些生字時,通過小組學習交流,展示了集體的思維和智慧,他們可以把生字編成兒歌小故事,用加幾加減減等多種方法來學習,提高了學習效率,避免死記硬背和老師“獨角戲”式的講解,讓枯燥的學習變的有趣。

三、低年級學生的養成教育

陶行知先生說:“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只有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 偉大的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也告戒教育者:“請別忽視――學生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與否,關係到教育者的教育成敗。”對於低年級來說,這種養成教育就更爲重要。學習方法的掌握,良好學習習慣養成,都不容忽視。

例一:

“老師要告訴大家一個讀好課文的`小祕密,請注意聽哦!我們讀書時,可以用筆劃出難讀或者不會字,把他們多讀幾遍,這樣我們就能把書讀通順了。我的話音未落,有些孩子就迫不及待的翻書,於是我停下來,“在老師的要求沒有說完的時候不要翻書,這樣你會聽不明白的。”孩子們聽了我的話慢慢把書合上,我開心的說 “對,很好,我就喜歡這樣!”孩子們聽了老師的話,都把小手放在腿上,希望作一個老師喜歡的孩子。

例二:

“要想背好書也是有訣竅的。我們可以邊讀邊背,遇到不會的可以看一眼;可以看着圖背;還可以大腦裏像放電影一樣,一遍想一遍背。這樣我們就能把課文又快又好的背下來了。”低年級孩子很多學習方法的掌握,就是在平時學習中一點一滴的積累的,掌握了正確的方法,學習纔會事半功倍。

四、教師對課堂生成問題的把握

當我問“小朋友你們的小手可以作什麼呢?”我希望通過這個題,把課文和孩子的現實生活相聯繫。孩子們把小手舉得高高,“我的手會寫字,會畫畫”“我的手會打球”“我的手會作手工”。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在此基礎上,增加一定得難度,出示句型,讓學生口頭說一說。

教學的美在與他是有缺憾的,因爲有了不足,我纔會不斷的追求,不斷的進步,感謝各位來聽課的老師,因爲有你們我才能進步。

  《人有兩個寶》課後反思之二

《人有兩個寶》是我們一年級上冊教材中的第一篇課文,這是一首根據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手腦相長歌》改寫的兒歌,主要講了雙手和大腦的重要性,指出只有手腦相長,纔能有所發明創造。課文語言通俗,寓意豐富。第一句先講了人有哪兩個寶;第二句講了這兩個寶的作用;第三句說明只有把這兩個寶結合起來,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課文配有兩幅插圖,幫助兒童理解兒歌內容,形象易懂。第一幅圖是幾個小朋友高舉雙手,一位小朋友十分珍愛地注視着自己的雙手,另一個小朋友託着大腦袋正在思考問題。它形象地反映了課文第一句的內容。另一幅圖畫的是小朋友們積極參與豐富多彩的活動的情景,具體展示了用手又用腦,纔能有創造的含義。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始終以一個組織,引導者的身份,引導學生在讀中質疑,在讀中釋疑,讓學生主動發現,積極探究。在揭示課題後,我圍繞課題引導學生進行質疑"人到底有哪兩寶呢 ",吸引學生進入文本尋找答案,學生讀了第一句後很快就找到了答案:雙手和大腦,一下子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很是興奮,學習熱情高漲。 於是我趁熱打鐵,層層推進"爲什麼說它們是寶 ","我們怎樣用這兩個寶 ",學生有了前一問的經驗,帶着強烈的探究慾望認真地自讀課文。學生在尋求問題的解答中,漸次將課堂教學推向深入。

一年級學生尚處於直觀思維階段,易於接受,理解具體,形象,直觀的東西,針對這一特點,在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時,將課文與直觀形象的插圖相聯繫,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繫,便於學生理解,也加強了語文與生活的溝通。如在引導學生理解"雙手會做工"中的"做工"時,我讓學生仔細觀察課本中的插圖,用一句完整的話說說"xx會(在)用雙手做什麼" 從而理解"做工"是用手做事的意思。進而聯繫學生的生活,讓學生說說"我的雙手會……"除了爲自己做事,你的雙手還能爲別人做什麼事培養學生心中有他人的良好品德。在教學中我還引導學生思考 "自己做事時大腦會想些什麼 ","自己曾經創造了什麼新東西 "這幾個問題都以學生的主體經驗爲基本點,強調學生主體的感受與體驗,幫學生具體化,個性化地來理解感悟課文,既促進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內化,又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使一年級學生從學課文伊始就感覺到語文課文易學,有趣,從而產生樂學,愛學的情感。

當然本節課的教學,我仍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如沒有注意到充分挖掘生字的內涵來幫助識字。例如,學生學習"人"這個字時,我可以充分利用它的演變圖,讓學生認識它的演變過程,使學生對字形和字義的感知結合在一起。學生通過識字,不僅會認識這個字,而且還會了解中國文字的演變知識和造字規律,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