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賣炭翁

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賣炭翁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3W 次

賣炭翁(節選)

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賣炭翁

教材說明

  〔解題〕

《賣炭翁》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寫的一首新樂府詩。

全詩較長,本課只選取前8句。後面的內容是: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飢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

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下邽(今陝西渭南縣)人。德宗貞元十五年中進士,曾作過翰林學士、左拾遺等官。白居易生活的時代,是唐王朝封建統治日趨沒落,社會矛盾十分尖銳的時代,白居易大膽揭露與批判社會現實,把現實主義詩歌創作推向高潮。現存白居易詩2806首,共集有75卷,是唐代詩人中存詩最多的。他的詩分四類:諷喻詩、閒適詩、感傷詩和雜律詩。《賣炭翁》屬於諷喻詩類。

中唐統治者,在剝削掠奪人民的做法上有許多“獨創”,宮市制度便是其中之一。統治者派出宦官,用極少的代價甚至不用代價到市場上去強奪民財,美其名曰“宮市”。這種“宮市”引起了廣大人民的強烈不滿,也引起一些封建士大夫的抗議。白居易在《賣炭翁》中,通過一個賣炭老漢的遭遇,以及賣炭翁與宮使的矛盾,揭露了“宮市”的本質是掠奪,給人民造成極大的痛苦,鞭撻了統治者對勞動人民的殘酷迫害。

  〔結構分析〕

本課選取《賣炭翁》的前8句。從內容上可分爲兩個層次。

第一層(第1~4句),寫賣炭翁的炭來之不易。前兩句寫老翁燒炭的地點,後兩句寫老翁燒炭的艱辛。

第二層(第5~8句),寫老翁賣炭是爲了養家餬口。第5、6句,指出老翁賣炭爲買糧食和衣服,最後兩句承接5、6句,寫出老翁家境貧寒,盼望炭能儘快賣出,多賣幾個錢,希望天氣再冷點。

  〔語意理解〕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薪”,可以砍伐了當柴燒的樹木。“伐薪”就是砍伐當柴燒的樹木,本詩指砍伐能燒炭的樹木。“炭”,木炭,是對木柴進行特殊燒製,使其發生變化而成的燃料。“南山”,指終南山,在陝西省西安市南。這兩句的意思是:賣炭的老漢,在終南山中砍柴燒炭。這句點明老翁燒炭的地點。“伐薪”“燒炭”,概括了複雜的工序和漫長的勞動過程。南山山高林密,荒無人煙,豺狼出沒,在這樣環境中燒炭該多麼艱苦。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蒼蒼”,黑白相間的顏色,本詩指老翁頭髮花白。這兩句的意思是:由於煙熏火燎,老翁已經滿面灰塵,兩鬢花白,十指變得黑黑的。這兩句畫出賣炭翁的肖像,也表現了賣炭翁勞動的艱辛。聯繫上兩句,我們可以想象出老翁燒炭的情景:他在惡劣危險的環境裏燒炭,披星戴月,凌霜冒雪,一斧一斧地伐薪,一窯一窯地燒炭,炭中滲透老翁的心血,炭中凝聚着老翁的希望。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營”,經營,謀求。“食”,指人吃的東西。這兩句的意思是:賣炭得到的錢做什麼用?賣炭的錢用來買穿的衣裳和吃的食物。詩人用一問一答的方式介紹了老翁賣炭的目的,使讀者清楚地看到老翁爲溫飽而辛勞,在貧困線上掙扎的處境。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憂”,擔憂,擔心。“炭賤”,炭的價格太低了,不值錢。“願”,心願,希望達到某種目的的想法。“寒”,寒冷,溫度很低。這兩句的意思是:可憐老翁的身上正穿着單薄的衣裳,但他卻擔心炭價錢太低,只盼望天氣再冷些。這兩句是膾炙人口的名句。“身上衣正單”,本該希望天暖。然而這位老翁卻不然,他把解決衣食問題的全部希望都寄託在“賣炭得錢”上,所以他“心憂炭賤願天寒”,在凍得發抖之時,還一心盼望天再冷一些,以便人們更需要炭取暖而儘快賣出炭,賣個大價錢。“可憐”表現了詩人對老翁深切的同情。

  〔寫作特點〕

1.用敘事的手法突顯主題。

這首詩寫了一個有頭有尾的小故事,情節完整。通過對事件的描述,以及對人物外形與內心的刻畫,塑造出一個勤勞、善良的賣炭老人的形象。詩中描述了老人伐薪燒炭的艱辛,細緻地刻畫了“心憂炭賤願天寒”的矛盾心理,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對統治階級與不合理制度的憤怒與抗議。這是本詩的主題。

2.通過形象來表現主題。

這首詩敘事簡潔,形象鮮明,結構完整。詩人沒有用“卒章顯其志”的手法來表達作者的愛憎,而是通過人物形象本身顯示立場。對老翁的極端窮困,詩人沒有出面向讀者作介紹,而是採用外貌刻畫的方式,讓人讀了後自然得出結論。

3.語言樸實、通通俗。

白居易詩歌大多語言樸實、通俗,有很強的音樂性。語句朗朗上口,便於誦讀,用詞平實無華,樸實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