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集合15篇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集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7W 次

作爲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集合15篇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

本文作者爲我們展示了一幅如詩如畫的美景,寫出了小橋流水人家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意境,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綿綿不絕的眷戀和思念。

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熟讀課文,並提問讀了課文之後,覺得作者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當學生回答表達了熱愛,懷念家鄉的思想感情時,再請學生說出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到的。指名朗讀課文,然後交流:課文哪幾個自然段着重寫"小橋流水",哪幾個自然段着重寫"人家"從而引導學生體會文中的的優美景色和小橋流水人家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並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領會每句話所表達的情感。

學習完後交流:作者表達的是思鄉之情,他是怎樣表達思鄉之情的應到學生體會到作者通過對故鄉的具體的人,事,景,物的描寫來表達的,再讀一讀有關的句子。進一步體會這樣寫的好處,使文章不空洞,更真實,更感人。讓學生走進文章,與作者產生共鳴。這樣的教學過程學生樂於接受,效果很好。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2

本節課的教學讓我認識到一些距離,學生比較遠的課文內容,我們應該藉助多媒體教學比較好,因爲它能克服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產生良好的視聽效果,對學生產生一定強度的刺激,引起學生的注意,引起學生的'濃厚興趣,激發學生強烈的情感,從中獲得直接、生動、形象的知識。在今後的授課過程中,應恰當、適時採用多媒體教學,加快知識信息的傳遞,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3

本文作者以飽滿的熱情,描述了非洲的驕陽藍天、花草樹木、動物世界、人們的日常生活以及藝術風采,從多個方面展示了非洲的自然風光和異域文化,突出表現了作者的真切感受──"非洲真是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讓人讀後大開眼界,十分嚮往。由於本文篇幅較長,所以教學時我要把朗讀、默讀、速讀結合起來,把個人自讀與小組合作研讀結合起來,在讀的目的`、層次、形式上下功夫,以求得實實在在的教學效果。這篇課文在篇章佈局、語言表達上的特色十分鮮明。結構上採兒童詩兩首教案用了先概述再分述最後又概括總結全文的方法。教學的時候我引導學生從文章的結構入手,瞭解文章的主要內容,指導學生運用到平時的寫作中。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4

事不可小看,細節彰顯魅力,細節成就完美。當我們工作時,我們要集中精力做好工作崗位上的每一件小事,以認真負責的心態對待每個細節。這樣才能讓自己的工作更趨完美。就拿上課來說,我們的每一節課都是一次與學生共同完成教與學的的過程,每一節課都有該完成的教學目標,只有每節課都達到應有的效果,才能切實完成好教學任務。正因爲如此,在課堂上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手段,從細處着手提高教學效果,對教師來說尤爲重要。

《梅花魂》是第二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梅花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的愈精神,愈秀氣。她是最有品格、最有靈魂、最有骨氣的”。她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梅花魂》這篇課文以梅花爲線索,講了有關外祖父的五件事,表現了這位老人對梅花的摯愛,表達了身在異國的華僑眷戀祖國的思想感情。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領會梅花魂的本質含義,體會外祖父的愛國思鄉之情。

《梅花魂》這篇課文的第二課時,我在設計之初就始終堅持以文本爲依託,希望引導學生對課文展開深入學習,從而使學生逐步明瞭課文中“梅花魂”的意義所在。

在執教的'過程中我圍繞課文展開了一層層教學,學生們基本上能隨着課程的進展逐步深入課文理解梅花的“品格”、“靈魂”、“骨氣”,從整體上,我的教學設計還是比較合理的,可是細節的處理不足使課堂效果有所減弱。

不足一:朗讀不夠充分。

在進入課文學習時我出示了閱讀要求,讓同學們圍繞要求展開朗讀。同學們很認真地開始了學習,可是由於我急於讓孩子們進入下一環節,當我讓學生停止學習時,同學們有一小半還未自學完。學生學習時間不夠充分就削弱了孩子們學習的效果。

不足二:課件使用不夠充分。

爲了讓學生對“梅花”及“梅花魂”有一個直觀的瞭解,我在導入課文學習時我就播放了用多幅梅花的圖片配以古色古香的民樂的課件,同學們在驚歎梅花的美麗之時,對梅花開放時的環境狀況有了一個清晰的印象。但我的課件使用還不夠完善,課後,我反思到應在課的後半段應再用一次圖片展示,也就是同學們理解了梅花魂是什麼時再一次演示課件,讓孩子們在優美的樂曲聲和美麗的梅花圖的氛圍中對“梅花魂”有一次感情的昇華,使他們再一次理解爲什麼中國人對梅花情有獨鍾,爲什麼身處異國的外公會對梅花念念不忘,倍加珍惜。

從這堂課的教學過程,讓我有一個深刻的感受就是,也許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的設計很精巧,手段很先進,但我們的教學過程總會有許多不足,要想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效果更好,就必須時時從細處着眼,從小事着手,才能使課堂教學呈現更加完美的境界。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5

《開國大典》這一課主要描述了開國大典的盛況,讓學生體會當時人們的思想感情,認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偉大意義,可以說這節課我精心的準備設計。課前收集了許多相關的文字材料,準備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體會這一盛況,感受人們的思想感情。可是由於孩子小,與1949年那個年代又很久遠,課文的內容又不是那種他們感興趣的,所以整個課堂效果並不是很好,儘管我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也顯得很枯燥無味。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6

這篇精讀課文通過介紹威尼斯小艇的樣子、船伕駕駛小艇的高超技術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爲我們展示了威尼斯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風光。在課前我準備了威尼斯風光的圖片也讓學生去搜集有關威尼斯的資料進行交流,學生在對威尼斯有一個初步的印象後再進行教學,這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形象的圖片也生動的課文內容說明,學生很快就掌握了文章的內容,並且能背誦課文的3—4自然段。本文的"禱"字學生部首都寫錯了,教學的時候要提醒學生注意。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7

爲了上《地震中的父與子》,我搜集了優秀的教案,觀看了優秀視頻,甚至記錄了精彩的過程,又針對自己的能力,本班的學生特點,採取了王校長對中高年級語文教學提出的思路,針對本課的第一課時設計了這樣的思路,針對課題質疑,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順句子。檢查新詞,通過讀準字音、讀出停頓、讀出感情掌握新詞,解質疑:這是一場怎樣的地震?用課文中的句子說。出示洛杉磯地震圖片進一步瞭解地震的大。在讀課文,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由於課文比較長,我顯得耐心不夠,沒有進一步耐心引導學生概括課文。走進了不起的父親,讓學生默讀,用筆寫出自己的`點滴感悟,學生能找出句子,通過讀、想象、說、寫,學生能揣摩出父親的內心世界,感悟到父親的了不起。透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在拓展延伸中,聯繫汶川地震中的感人瞬間,讓學生體會到父愛的無私,接着回顧父親關愛自己的點滴,感受無痕博大的父愛,自己也有一位了不起的父親。學生能夠體會到語言文字蘊含的情感,能夠讀出,能夠表達出自己的感受。但在上課時,我有時缺乏教學機智,有些地方自己說得較多,課堂情感的醞釀沒有達到高潮。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8

教學反思:這是一篇略讀課文,饒有趣味地講述了泰國人與大象之間親密和諧的關係,展示了泰國獨特的`地域文化。通過課前調查,我發現本班有個別學生去過泰國旅遊,於是我在課前就讓她來介紹自己在泰國的所見所聞,調兒童詩兩首仿寫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然後採用比較閱讀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發現本文與《威尼斯的小艇》在寫法上的異同,再通過小組討論與全班交流逐步達成共識。這樣學生對文章的結構、條理都比較清楚,學習起來也比較容易,並且學習了課文的寫作方法。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9

《鯨》這篇課文是一篇說明文,課文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知識,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瞭解課文介紹的鯨的知識,體會所運用的多種說明方法。鯨的進化過程是學生理解的難點。經過精心的準備,我信心十足地上了《鯨》這篇課文。可是上完課之後,還是漏洞百出。下面是上完課之後的一些反思。

因爲說明文比較枯燥無味,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以鯨的圖片引入課堂,讓學生回憶上節課學到的知識,學生的積極性還蠻不錯,個個都很踊躍,在上課過程中我也注意到了讓學生用各種方法來讀課文,如:自由讀,指名讀,齊讀等。首先我通過看圖片指導學生學習課文的第一自然段,理解鯨的形體特點,體會文章的說明方法。在學習鯨的進化過程時讓學生以鯨的身份講述自己的進化過程。這個方法很好,但在教學鯨的生活習性時,我尊重了學生的選擇,以小組學習的形式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讀。通過小組學習來理解課文,只是在這個環節花了太多的時間,學生彙報時,沒有注意到學生的傾聽情況,這個環節應該要在指名彙報的基礎上,讓其他同學來評價,這樣才能達到全班同學共同進步的目的。

在評價方面,我還缺少對學生的評價。如:我讓學生彙報自己的學習收穫時我班的李祖宇同學在彙報鯨的吃食方面的特點時說到他是抓住鯨吃食時的動作來學習的,並且把一個個動詞都找出來了。而我卻未加評價,只是單純的按照自己的'思路來教學。

由於時間掌握的不好,課上到後面發現時間不夠就含糊帶過。所以課堂上時間的把握也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板書應該把說明方法寫出來,因爲學習說明方法是本單元的一個重點。

通過這次教學評優活動,我既有收穫也有啓發,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要多向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學習,不僅能帶動課堂氣氛,而且教學方法靈活,教態親和感人,在這次鍛鍊中,我找到了許多有待改進的地方。

1、鍛造自己的語言。在課堂用語上還不夠簡單、明瞭,尤其是缺乏抑揚頓挫。特別是語言上的錯誤,要學會避免犯錯。

2、繼續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磨鍊自己的意志。我想,教師應該像穀穗那樣,要想讓自己的果實達到真正的成熟,你就必須將根伸向土壤的更深處,好不斷的吸收更多的水分和營養以補充自己的能量爲結出粒粒飽滿的果實而聚集精華。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0

《新型玻璃》是人教版第九冊的一篇說明文。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將繼續引導學生了解說明文的表達方法,學習作者準確地用詞、形象地表達;二是讓學生通過了解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用途,瞭解迅速發展的科學技術成就及其在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激發學生勤奮學習的自覺性。這篇課文語言淺顯,通俗易懂,較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那麼,怎樣做到既讓學生掌握必要的知識,又能提高其語文素質呢?我在設計時,主要體現學生的“自讀自悟”,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在理解中內化語言,學習並運用作者的表達方法。

在課前,我精心製作了課件,其中有一幅“玻璃摩天大廈”圖。一上課,學生就被眼前的玻璃大廈給吸引住了。這時,我讓學生觀察這棟大廈的外觀特點,學生興趣濃厚,語言表達富有個性。由此,教師導入新課,水到渠成,爲下面的學習做了鋪墊,做到了“課伊始,趣已生。”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可事實並非如此。爲什麼備課時,我對教材進行了深入的研讀,精心設計了教學設計,可課堂教學效果卻沒有預期的理想?這不禁引起了我的反思。現就教學實施情況,做以下分析:

(一)教師缺乏教育機智,不善於調整教學

在讓學生默讀課文,畫出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並填入表格時,學生花費了大量的時間,但收到的效果是低微的。這是我始料不及的。因此,當學生出現學習困難時,我一時慌了手腳,對學生的問題缺乏有效性的點撥,造成“高耗低效”的結果。造成這種結果的主要原因是教師缺乏教育機智,沒能從容應對突發事件。

(二)學情分析錯誤,造成課堂低效

在備課時,我認爲學生通過預習,對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可以理解並掌握,於是,教學環節的設計更多的是考慮自己怎麼教,而不是考慮學生怎麼學。課前,教師對學生的`預習情況沒有深入瞭解,高估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但從課堂教學來看,學生的預習並不充分,否則,在填寫表格這一環節時,就不會耗費長時間而影響了正常的教學進度。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將作爲一個重點,使預習真正做到紮實、有效,而不是流於形式。鑑於此,教師在佈置學生的預習時,可提出明確的預習任務,比如在預習本課時,可讓學生完成以下幾個要求:1、熟讀課文,不懂的字詞要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來理解。2、瞭解課文講了哪些新型玻璃?每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是什麼?3、收集課外介紹的新型玻璃的名稱、特點和用途。預習目標明確後,學生纔能有爭對性地學習,自學能力也能得到提高。經過一段時間,學生已經知道要怎樣來預習一篇課文時,教師可放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制訂預習提綱進行預習。

(三)心情影響學情

上課結束後,一個同事對我說:“你怎麼搞的,平時談話風聲的你怎麼在課堂上一臉嚴肅?”“是啊,我這是怎麼了?”我試問着自己。另一個同事說:“昨天你到我們班上課多好啊,笑容可親切了,我們班學生都被你收服了,還嚷着讓你再來上呢。”是的,我這是怎麼了?我在心裏再次問自己!

開學一個多月了,我接這個班級也有一個多月了。回想這一個多月來,除了開學第一天給學生上的第一節課,我的笑容始終掛着,那種笑很甜,很美。直到今天,我對學生笑過幾次?笑容還那麼甜美嗎?哦,那第一節課應該是我笑得最燦爛的,也是學生學得最開心的一堂課。學生在週記上表達了對我這個新班主任的接納、認可,甚至還道出了希望成爲我特別關注的對象……也許是因爲新接班,對這個新的班級寄予了一個班主任新的希望、新的企盼,所以我以最佳的心態走進了這個大家庭。然而,隨着與學生的接觸、瞭解,學生的一些不良習慣在我面前展露無疑,我漸漸收起了笑容,更多的是板着面孔的說教。在我的“苦口婆心”下,學生似乎收斂了一些。然而,我卻發現課堂上聽不到學生的個性話語言,看不到那曾熟悉的爲某個問題而爭得面紅耳赤的場面,我着急,我無奈。噢,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一個板着面孔上課的老師怎麼可能用智慧啓迪學生的智慧?怎麼可能讓思想放射出耀人的火花?怎麼可能讓孩子的個性得以張揚?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1

《蛇與莊稼》是著名散文家秦牧撰寫的一篇文章。這篇文章是通過因果、連鎖、相承、分合等邏輯關係來構思組篇,表情達意,從而揭示事物之間的聯繫規律。全文寄意於物,寓理於事,想象豐富,結構嚴密,說理形象深刻,邏輯性很強,既是一篇優秀的哲理性散文,也是一篇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認識事物能力的範文。在閱讀教學中,應針對教材這一特點,緊扣語言文字之間的內在聯繫,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發展智力,提高讀寫能力。

一、抓住因果關係,培養判斷能力

世界上的萬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聯繫着的。課文第一段主要寫蛇與莊稼之間的複雜聯繫。這種複雜聯繫實際上是一種複雜的因果關係,而這種因果關係是通過四個層次之間和句子之間的內在聯繫來表達的。這四層是:1.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起因。2.洪水過後,發生了奇怪的事。3.老農想出了一個奇怪的方法。4.老農說穿了其中的奧祕。教學時,要抓住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關鍵詞、重點句,來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掌握作者思路。如抓住中心詞“奇怪”,讓學生邊讀邊思邊議:第一個“奇怪”指的是什麼是什麼事使“大家覺得很奇怪”爲什麼洪水過後連續幾年莊稼總得不到好收成呢老農想出一個什麼樣的奇怪辦法爲什麼蛇放到田裏,莊稼就獲得了大豐收在讀和議的過程中,學生就會發現第一段的第3、4句和第9、10、11句,第6、7句和第12句之間都是倒裝因果關係。其中第10句和第11句之間,以及第11句的幾個分句之間也都是因果關係。作者從正反兩方面,講述句與句、句與句羣、句羣與句羣之間的因果關係:因爲蛇能吃田鼠,因此就使莊稼避免了糟蹋;因爲沒有田鼠糟蹋莊稼,所以莊稼長得好,於是蛇就保證了莊稼的豐收。田鼠與莊稼是直接聯繫,蛇是通過田鼠而與莊稼產生間接聯繫,因而是一種複雜聯繫。而這種複雜聯繫的決定因素是蛇。讓學生根據特定的條件,判斷出事物的必然結果,即田裏有蛇,就能判斷莊稼豐收;田裏無蛇,就能判斷莊稼歉收。

這樣通過兩個關鍵詞“奇怪”理出一段文章裏的層次與次序,再抓住句與句、句羣與句羣之間的內在因果關係,讓學生分析、判斷蛇與莊稼的因果關係,學生不僅領悟了語言文字中所傳授的“道”(事理),而且運用概念判斷事情的能力也得到了訓練。

二、抓住連鎖關係,培養推理能力

課文第二段主要描寫貓和苜蓿的複雜聯繫。這種複雜聯繫是通過兩個層次和句子之間的連鎖關係來反映的。第一層寫貓和莊稼的故事;第二層說明貓和莊稼關係密切的道理。這段課文中“密切”一詞是統領全段、揭示段落中心的關鍵詞。教學時可抓住“密切”一詞來打開學生思維的閘門,然後引導他們逐步探索其間的道理。如:貓和苜蓿之間有什麼聯繫爲什麼貓和苜蓿之間有着密切的關係作者從正反兩方面,運用假言推理的形式,來加以說明。第3句是從反面假設推理的:要是貓養得少,地裏田鼠就會多;“地裏田鼠太多,蜜蜂活動就會受到影響,就不能很好地傳播花粉,不能很好地傳播花粉,苜蓿就長不好。”第4句是從下面假設推理的:如果貓養得多,田鼠就不可能猖獗,田鼠不能猖獗,蜜蜂就能正常地傳播花粉,苜蓿就能長得好。通過上面的正反對比,層層推理,最後水到渠成得出結論:“貓的多少和苜蓿的收穫有密切的關係。”

從推理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第二段第3、4句兩個複句裏的幾個分句之間,都是層遞式的連鎖關係。環環相扣,步步逼進,層層推理,逐層深入,深刻地闡明瞭貓、田鼠、蜜蜂、苜蓿四者之間的聯繫:貓和田鼠、田鼠和蜜蜂、蜜蜂和苜蓿之間都是直接聯繫,而貓是通過田鼠、蜜蜂與苜蓿構成間接聯繫,因而貓和苜蓿之間是一種相當複雜的關係。教師應抓住重點句內部的多層連鎖關係,引導學生按照正確的思維形式逐層推理,使學生學會推理的方法和規律,從而不斷提高邏輯推理能力。

三、抓住相承關係,培養分析能力

字詞句篇的內在關係是多種多樣的,其中相承(連貫)的關係尤爲居多。它包括時間上的相承、空間上的相承、事件上的相承等。教師要善於抓住那些起承接作用的,或“紅線穿珠”的句子,來啓發學生抓住線索,順藤摸瓜,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課文第三段是通過一些具體事例寫事物之間的簡單聯繫和複雜聯繫,並點明文章的中心。這段第三句是一個多重複句,這個多重複句是一個承上啓下的句子。抓住這個過渡句與上下句羣相承的關係講讀,就能清晰地理出這段文章的思路和線索。如這段課文主要寫了什麼第3句跟上下句有什麼聯繫哪些是簡單聯繫(第1、2 句)哪些是複雜聯繫(第4、5句)爲什麼人與病人之間是複雜的聯繫呢再抓住“也許……甚至……”這一句包括相承遞進關係的句子,讓學生理解一口痰可能使許多人得病,甚至會使人染上嚴重的病(肺結核病)。這就是說人和病人之間是通過一口痰而發生間接聯繫的,不是一下子能看清楚的。隨着學生思維的逐步深化,教師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問學生:你能舉出事物間有着簡單聯繫和複雜聯繫的例子嗎這樣抓住詞句之間相承、遞進等邏輯關係,來誘導學生分析事物之間的聯繫,再讓學生結合生活中的實際,進一步分析推理,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就能逐步提高學生分析事物的能力。

四、抓住分合關係,培養概括能力

概括是指人們把事物感知獲得的信息,通過分析、綜合、比較、抽象,將其內部特徵或本質屬性歸結爲精要概念的邏輯思維過程。人們在進行這一思維過程中的智力水平,則概括爲能力。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從普遍現象中概括出規律性的東西,即能從句羣的`聯繫中概括段意.從整篇文章段與段的聯繫中概括主要內容,進而概括中心思想和寫作方法。

課文最後兩句是全文中心所在,是由前三段所舉的事實而得出的必然結論。這個結論和全文的關係是分合關係,即先分述後總結。教學時,要抓住全文思路,步步引導分析、概括。可這樣進行:

1.簡要複述各段段意,說說蛇與莊稼、貓與苜蓿、人與病人之間有什麼聯繫。

2.這三個例子講的事物之間的聯繫有哪些相同之處學生分析、比較,找出三段段意中的共同因素,概括出結論。

(根據)1.蛇和莊稼之間有複雜的聯繫

2.貓和苜蓿之間有複雜的聯繫

3.人和病人之間有複雜的聯繫

(結論)“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繫本來是非常複雜的。”

(推論)“所以……必須……研究……掌握……規律。”

(再推論)“這樣……才能……才能……”

3.正因爲事物之間的聯繫是複雜的,所以我們應該怎樣學生根據結論進行推論:“所以我們必須不怕麻煩,研究它們,掌握它們的規律。”

4.爲什麼要掌握它們的規律呢引導學生再根據剛纔得出的結論進一步推論:因爲只有掌握它們的規律,這樣,看事情才能看得準些,做事情才能做得好些。最後再讓學生反覆讀讀想想,以領悟其間蘊含的哲理。

由於抓住文末兩個中心句與段篇之間的分合關係,引導學生由此及彼,從現象到本質,從個性到共性,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徵與屬性,概括出文章的基本內容和中心思想,因而學生不但能深刻懂得文中所闡明的事理,而且學到了正確思維的方法與規律,使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得到了綜合訓練。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2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是一篇略讀課文,是一名小學生對季老的訪談錄,也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的一種文體。不過,全文內容較淺顯,沒有過多深奧的詞句。課上,我沒有對文章進行瑣碎的分析,而是對教材進行了合理裁剪,大膽地進行取捨,拋出幾個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討論交流。學習完課文以後,我安排了學生對愛好讀書的同學或新來的實習老師進行採訪活動,並且寫了訪談錄。學生對訪談錄的格式掌握得很好,但是,採訪的問題準備得不是很充分,有的.侷限於一問一答的形式,雙方交流的話題不是很深入,上下文之間的銜接也不夠自然。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3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饒有趣味地講述了泰國人與大象之間親密和諧的關係,展示了泰國獨特的地域文化。通過課前調查,我發現本班有個別學生去過泰國旅遊,於是我在課前就讓她來介紹自己在泰國的所見所聞,調兒童詩兩首仿寫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然後採用比較閱讀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發現本文與《威尼斯的'小艇》在寫法上的異同,再通過小組討論與全班交流逐步達成共識。這樣學生對文章的結構、條理都比較清楚,學習起來也比較容易,並且學習了課文的寫作方法。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4

《一件運動衫》是第六組的一篇略讀課文,在教學設計時我便考慮到要把學習的自主權教給學生,引導學生用平時在講讀課文中採取的讀,思,交流的方法自主學習這篇課文。因此整堂課我抓住四個主要的問題做線索推進課堂的發展:(1)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2)這件運動衫第一次是怎樣得到的?又是怎樣失去的?再次又是如何得到的?(3)從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小男孩喜歡這件運動衫?(4)文中哪些地方讓你感動?爲什麼?隨着這些問題的逐個提出安排了四次快速默讀課文的環節,注意培養學生帶着問題讀書的好習慣,有讀必有思,提高“讀”的目的性。用比教快的速度讀課文是本組的一個訓練重點,通過多次的默讀,不斷加深學生對文本的自主理解,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美好的友誼,教學任務自然水到渠成。

其次我針對“習作”是語文教學中“老大難”的問題,提煉了文中指導“習作”的素材,力求讓閱讀教學能更好地爲“習作”教學服務,讓“閱讀”“習作”合二爲一,避免“習作”教學的空洞性、缺乏說服力。在教學設計時我依據本故事結局出乎意料,引導學生在今後的習作中要學習作者匠心獨運、構思新穎的習作技巧;文中花了大量的筆墨來表現小男孩十分喜歡這件運動衫,而是爲了表現小男孩關愛他人,抓住這點我又引導學生學會圍繞中心組織素材的重要表達方法;“小狗”一詞在文中出現兩次,從中引導學生學習作者“埋下伏筆”“前後照應”的習作技巧。設計意圖是希望通過聯繫每篇課文指導習作的方法,讓學生感到習作的具體而不抽象,有內容仿照而不空洞。

再次本着“新舊知識融會貫通”的理念在教學設計時我安排了兩次聯繫舊知識的環節,加強語文的應運性:1,文中前一次出現的小狗是爲後文埋伏筆,後一次出現的小狗是和前一次相呼應,這樣的表達方法讓我們想到和第五組的哪篇文章相似?那篇文章又是怎樣埋伏筆、怎樣相呼應?2,小男孩和康威老先生之間的感情可以有我們積累運用中的哪些詞來形容?

接着在學習他人的教學中我深深的感到板書的重要性,它是文章的精華部分,起着提綱挈領的作用,因此我依據本課文章的主題:表現人與人之間的愛,體現人間真情。隨着課堂的層層深入最後伴隨音樂《愛的奉獻》的**部份(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呈現出一個完整的紅色之心!

設想總是美好的',但由於教學能力的侷限,在實際教學過程存中存在許多不夠完善的地方和問題:1,指導學生的朗讀(小男孩喜歡運動衫的句子)不到位。2,課堂上教師多餘的語言過多(特別是學生在默讀課文時,教師過多的語言會影響學生的默讀、理解。3,急於代替學生回答他們回答不出的問題,對學生的引導還不夠。4,還是存在着完成教學任務的痕跡,一些環節指導不夠具體,交給學生的時間不夠。(特別是看圖指導習作的部分)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5

《桂花雨》的作者是琦君,她寫的這篇文章的確非常優美。初捧這篇文章,我便愛不釋手地讀起來,如淋浴在一場香香的桂花雨中。在那濃郁而迷人的香氣中,感受着琦君那如雨般的思鄉之情。不過,雖然文章充滿着琦君的這份濃濃的思鄉之情,可也正如那“得仔細地從綠葉叢裏找細花”一樣得從字裏行間細品方見。所以一定要將自己全身心放入文章當中,你才能真正體會作者的那番思鄉情,童年樂。下面就是我今天在課堂上的小小的體會:

“搖桂花”這一段既是課文內容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重點。這部分教學我注意了讀中感悟,引導學生深入地體會了“搖桂花”時的快樂心情。教學時我先讓學生初讀課文,並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然後從課文插圖入手,讓學生說說圖畫上的內容,再從文中找出描寫圖畫內容的`相關段落,讓學生朗讀後劃出重點語句,然後步步深入,漸入佳境。對於作者盼望“搖桂花”的迫切心情和“搖桂花”的快樂,我引導學生閱讀文字,從領會對話和動詞入手,用分角色朗讀和讓學生說說這樣讀的理由,在閱讀中體驗和感悟作者的急切和快樂之情。對於“桂花雨”的感受,我引導學生結合淋雨的生活經驗來體驗其舒服的感覺,然後又讓學生直接來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體驗喊時的心情,然後帶着這種感悟和體驗再次進入文字,讀出了其中的感情。最後,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的童年生活,說說難以忘懷的人和事,進行情感和能力的遷移。

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對於像我這樣普普通通的一線教師來說,更是遺憾多多。前半堂課課堂很沉悶,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我想,主要原因在於當學生劃出了描寫香氣的句子談感受時,脫離了文本具體的語言環境,孤零零地那麼幾個句子,確實很難入情入境。讓學生自讀4、8小節,在語境中感受體會,或許情況就不同了。我感覺教師牽得痕跡太濃,略讀的味道沒上出來。但具體如何放,我不知道,這方面只有以後多關注,在教學實踐中爭取摸索出一點教學略讀課文的方法來。

通過這次上課,我發現了自身存在很多不足之處。或許,有些不是一朝一夕能改正過來的,但學習無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