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彙編15篇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彙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6W 次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彙編15篇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

這篇精讀課文通過介紹威尼斯小艇的樣子、船伕駕駛小艇的高超技術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爲我們展示了威尼斯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風光。在課前我準備了威尼斯風光的圖片也讓學生去搜集有關威尼斯的資料進行交流,學生在對威尼斯有一個初步的印象後再進行教學,這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形象的圖片也生動的.課文內容說明,學生很快就掌握了文章的內容,並且能背誦課文的3—4自然段。本文的"禱"字學生部首都寫錯了,教學的時候要提醒學生注意。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2

《一件運動衫》是第六組的一篇略讀課文,在教學設計時我便考慮到要把學習的自主權教給學生,引導學生用平時在講讀課文中採取的讀,思,交流的方法自主學習這篇課文。因此整堂課我抓住四個主要的問題做線索推進課堂的發展:(1)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2)這件運動衫第一次是怎樣得到的?又是怎樣失去的?再次又是如何得到的?(3)從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小男孩喜歡這件運動衫?(4)文中哪些地方讓你感動?爲什麼?隨着這些問題的逐個提出安排了四次快速默讀課文的環節,注意培養學生帶着問題讀書的好習慣,有讀必有思,提高“讀”的目的性。用比教快的速度讀課文是本組的一個訓練重點,通過多次的默讀,不斷加深學生對文本的自主理解,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美好的友誼,教學任務自然水到渠成。

其次我針對“習作”是語文教學中“老大難”的問題,提煉了文中指導“習作”的素材,力求讓閱讀教學能更好地爲“習作”教學服務,讓“閱讀”“習作”合二爲一,避免“習作”教學的空洞性、缺乏說服力。在教學設計時我依據本故事結局出乎意料,引導學生在今後的習作中要學習作者匠心獨運、構思新穎的習作技巧;文中花了大量的筆墨來表現小男孩十分喜歡這件運動衫,而是爲了表現小男孩關愛他人,抓住這點我又引導學生學會圍繞中心組織素材的重要表達方法;“小狗”一詞在文中出現兩次,從中引導學生學習作者“埋下伏筆”“前後照應”的習作技巧。設計意圖是希望通過聯繫每篇課文指導習作的方法,讓學生感到習作的具體而不抽象,有內容仿照而不空洞。

再次本着“新舊知識融會貫通”的理念在教學設計時我安排了兩次聯繫舊知識的環節,加強語文的應運性:1,文中前一次出現的小狗是爲後文埋伏筆,後一次出現的'小狗是和前一次相呼應,這樣的表達方法讓我們想到和第五組的哪篇文章相似?那篇文章又是怎樣埋伏筆、怎樣相呼應?2,小男孩和康威老先生之間的感情可以有我們積累運用中的哪些詞來形容?

接着在學習他人的教學中我深深的感到板書的重要性,它是文章的精華部分,起着提綱挈領的作用,因此我依據本課文章的主題:表現人與人之間的愛,體現人間真情。隨着課堂的層層深入最後伴隨音樂《愛的奉獻》的**部份(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呈現出一個完整的紅色之心!

設想總是美好的,但由於教學能力的侷限,在實際教學過程存中存在許多不夠完善的地方和問題:1,指導學生的朗讀(小男孩喜歡運動衫的句子)不到位。2,課堂上教師多餘的語言過多(特別是學生在默讀課文時,教師過多的語言會影響學生的默讀、理解。3,急於代替學生回答他們回答不出的問題,對學生的引導還不夠。4,還是存在着完成教學任務的痕跡,一些環節指導不夠具體,交給學生的時間不夠。(特別是看圖指導習作的部分)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3

教學反思:這是一篇略讀課文,饒有趣味地講述了泰國人與大象之間親密和諧的關係,展示了泰國獨特的地域文化。通過課前調查,我發現本班有個別學生去過泰國旅遊,於是我在課前就讓她來介紹自己在泰國的所見所聞,調兒童詩兩首仿寫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然後採用比較閱讀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發現本文與《威尼斯的.小艇》在寫法上的異同,再通過小組討論與全班交流逐步達成共識。這樣學生對文章的結構、條理都比較清楚,學習起來也比較容易,並且學習了課文的寫作方法。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4

情感教學中的推波助瀾

沒有情感的教學是索然無味的教學,是低效的教學,也是失敗的教學。特別對語文課教學來說,文章內容本身就蘊涵豐富的情感資源。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人的成就的大小與情感 因素所起的作用要比智商對此所起的作用要大的多,情感可以鼓勵思維,使思維能力獲得超常發揮,教師只有認真把握情感教育的尺度,才能使學生的情感在教學中推波助瀾。 如何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如何激發學生的內在情感,在《一件運動衫》教學中我進行了實踐。

首先,教學目標的反思

《一件運動衫》這篇略讀課文通過“我”買運動衫、買鞋及康威先生用小狗給“我”換運動衫過程的描寫,體現了“我”與康威先生之間的真誠與友誼,讚美了人與人之間美好 的 情感。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是:繼續培養用比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的能力,瞭解課文大意,體會人與人之間的真誠與友誼,從中受到啓發和教育。這是一個感人的故事, 我在教學本課前已經被這個故事深深地感動了,在不斷地朗讀當中,從字裏行間感受到故事中蘊含的真情,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關愛,帶着自己的情感體驗,深情導入,把學生 帶到這個美好的故事情境當中,用自己的姿態語言去感染學生,影響學生,本課的教學目標是: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與人之間的真誠與友誼。2用比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 瞭解課文大意。3體會課文重點內容在表達上的效果。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人與人之間的真誠與友誼。教學難點是體會課文重點內容在表達上的效果。整課 的教學中我把重點目標作爲主導性教學目標,作爲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輻射,從課中同學們的積極發言和課後同學們寫的小詩來看,目標定位準確。

其次,教學導入的反思

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教學導入牽扯到整節課的情感輻射,是情感點燃的切入點。所以,課伊始,我說:"愛是人類永恆的話題,今天,老師要送給你們一件飽含愛的禮物,是 什麼呢?”我觀察到學生們面面相覷,不知道老師葫蘆裏賣的是什麼藥,當大屏幕顯示出一件大角麋鹿的運動衫時,學生的情感匣門一下子被打開了,疑問也多了:老師爲什麼要給我 們一件運動杉?這是一件怎樣的運動衫?要向我們講述一個怎樣動人心絃的故事呢? 教師用名言引路,清晰、簡短,再用設疑的方式激發小學生的情感中認知的需求,讓他們好奇 的心裏裝滿了小問號,這種求知慾望的點燃,同時也是學生情感的投入,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唯有他們對課文內容發生了強烈的興趣,調動了積極的情感,進一步的學習就水到 渠成了。

第三,教學方法的反思

情境教學法是我在本課教學中採用的辦法,讓學生入情入境,教師先用充滿深情的言語把學生帶到故事情境裏,創設情境一:通過多媒體顯示畫面,再現故事情節的**迭起,讓學生通過默讀,尋找本課中體現“得而復失,失而復得”的句子,配上音樂品讀文本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細細體味故事帶給同學們的思索。創設情境二:教師用自己的情感的投入,《愛的奉獻》的歌聲渲染,一件運動衫的圖片,立足學生的情感,點撥、推動學生的思維層層深入,達到超越文本。

蘇霍姆林斯基曾把學生的情感比做土地,把學生的智力比作種籽,他說:“只關心種籽而忘了耕地等於撒下種籽喂麻雀。”時時刻刻光注學生的情感變化,是我在教學《一件運動衫》中的一條明朗的線索。

情感的調動,除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教材的挖掘,還要情感的媒介物,比如板書的設計,我在教學這一課時就在板書上作了文章。

最後, 教學過程的反思

《一件運動衫》是一篇外國文學作品,中外文化的差異,字裏行間的信息,對於學生都比較難理解,每篇文章都有顯性和隱性的言語,這篇故事的以“我”幫助康威先生在城裏修鞋爲起因,寫了“我”喜歡小男孩的運動衫,按樣子買了一件運動衫。當康威先生的鞋不能再修的時候,“我”就用“運動衫”和康威先生的一元四角五分錢給康威先生買了一雙皮鞋。當我把皮鞋送給康威先生的時候,出乎意料的事情發生了,原來康威先生見我喜歡這件運動衫,就用小狗換了小男孩的運動衫給我,故事就這樣出人意料地結束了。教參要求完成三步任務。第一步,思考的問題:抓住提示中“得而復失,失而復得”八個字,瞭解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第二步,思考的問題:你在讀課文的過程中,料到故事的結局了嗎?思考這個問題,其意義在於增強文章對學生的衝擊力,讓學生從這個出人意料的結局中不僅產生新奇感,而且爲人與人之間的真誠友誼而深感震撼。第三步,思考的問題:課文用了不少的筆墨寫了“我”對運動衫的喜愛和購買過程,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這篇課文在結構安排上用了兩條並行的線索,一明一暗。“我”買運動衫、買鞋是明線,康威先生用小狗換運動衫是暗線,最後結尾時兩條線交織在一起,形成了出人意料的結局 。教師可引導學生體會這種表達方法的好處。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5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是一篇略讀課文,是一名小學生對季老的訪談錄,也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的一種文體。不過,全文內容較淺顯,沒有過多深奧的詞句。課上,我沒有對文章進行瑣碎的分析,而是對教材進行了合理裁剪,大膽地進行取捨,拋出幾個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討論交流。學習完課文以後,我安排了學生對愛好讀書的同學或新來的實習老師進行採訪活動,並且寫了訪談錄。學生對訪談錄的格式掌握得很好,但是,採訪的`問題準備得不是很充分,有的侷限於一問一答的形式,雙方交流的話題不是很深入,上下文之間的銜接也不夠自然。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6

《蛇與莊稼》是著名散文家秦牧撰寫的一篇文章。這篇文章是通過因果、連鎖、相承、分合等邏輯關係來構思組篇,表情達意,從而揭示事物之間的聯繫規律。全文寄意於物,寓理於事,想象豐富,結構嚴密,說理形象深刻,邏輯性很強,既是一篇優秀的哲理性散文,也是一篇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認識事物能力的範文。在閱讀教學中,應針對教材這一特點,緊扣語言文字之間的內在聯繫,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發展智力,提高讀寫能力。

一、抓住因果關係,培養判斷能力

世界上的萬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聯繫着的。課文第一段主要寫蛇與莊稼之間的複雜聯繫。這種複雜聯繫實際上是一種複雜的因果關係,而這種因果關係是通過四個層次之間和句子之間的內在聯繫來表達的。這四層是:1.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起因。2.洪水過後,發生了奇怪的事。3.老農想出了一個奇怪的方法。4.老農說穿了其中的奧祕。教學時,要抓住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關鍵詞、重點句,來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掌握作者思路。如抓住中心詞“奇怪”,讓學生邊讀邊思邊議:第一個“奇怪”指的是什麼是什麼事使“大家覺得很奇怪”爲什麼洪水過後連續幾年莊稼總得不到好收成呢老農想出一個什麼樣的奇怪辦法爲什麼蛇放到田裏,莊稼就獲得了大豐收在讀和議的過程中,學生就會發現第一段的第3、4句和第9、10、11句,第6、7句和第12句之間都是倒裝因果關係。其中第10句和第11句之間,以及第11句的幾個分句之間也都是因果關係。作者從正反兩方面,講述句與句、句與句羣、句羣與句羣之間的因果關係:因爲蛇能吃田鼠,因此就使莊稼避免了糟蹋;因爲沒有田鼠糟蹋莊稼,所以莊稼長得好,於是蛇就保證了莊稼的豐收。田鼠與莊稼是直接聯繫,蛇是通過田鼠而與莊稼產生間接聯繫,因而是一種複雜聯繫。而這種複雜聯繫的決定因素是蛇。讓學生根據特定的條件,判斷出事物的.必然結果,即田裏有蛇,就能判斷莊稼豐收;田裏無蛇,就能判斷莊稼歉收。

這樣通過兩個關鍵詞“奇怪”理出一段文章裏的層次與次序,再抓住句與句、句羣與句羣之間的內在因果關係,讓學生分析、判斷蛇與莊稼的因果關係,學生不僅領悟了語言文字中所傳授的“道”(事理),而且運用概念判斷事情的能力也得到了訓練。

二、抓住連鎖關係,培養推理能力

課文第二段主要描寫貓和苜蓿的複雜聯繫。這種複雜聯繫是通過兩個層次和句子之間的連鎖關係來反映的。第一層寫貓和莊稼的故事;第二層說明貓和莊稼關係密切的道理。這段課文中“密切”一詞是統領全段、揭示段落中心的關鍵詞。教學時可抓住“密切”一詞來打開學生思維的閘門,然後引導他們逐步探索其間的道理。如:貓和苜蓿之間有什麼聯繫爲什麼貓和苜蓿之間有着密切的關係作者從正反兩方面,運用假言推理的形式,來加以說明。第3句是從反面假設推理的:要是貓養得少,地裏田鼠就會多;“地裏田鼠太多,蜜蜂活動就會受到影響,就不能很好地傳播花粉,不能很好地傳播花粉,苜蓿就長不好。”第4句是從下面假設推理的:如果貓養得多,田鼠就不可能猖獗,田鼠不能猖獗,蜜蜂就能正常地傳播花粉,苜蓿就能長得好。通過上面的正反對比,層層推理,最後水到渠成得出結論:“貓的多少和苜蓿的收穫有密切的關係。”

從推理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第二段第3、4句兩個複句裏的幾個分句之間,都是層遞式的連鎖關係。環環相扣,步步逼進,層層推理,逐層深入,深刻地闡明瞭貓、田鼠、蜜蜂、苜蓿四者之間的聯繫:貓和田鼠、田鼠和蜜蜂、蜜蜂和苜蓿之間都是直接聯繫,而貓是通過田鼠、蜜蜂與苜蓿構成間接聯繫,因而貓和苜蓿之間是一種相當複雜的關係。教師應抓住重點句內部的多層連鎖關係,引導學生按照正確的思維形式逐層推理,使學生學會推理的方法和規律,從而不斷提高邏輯推理能力。

三、抓住相承關係,培養分析能力

字詞句篇的內在關係是多種多樣的,其中相承(連貫)的關係尤爲居多。它包括時間上的相承、空間上的相承、事件上的相承等。教師要善於抓住那些起承接作用的,或“紅線穿珠”的句子,來啓發學生抓住線索,順藤摸瓜,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課文第三段是通過一些具體事例寫事物之間的簡單聯繫和複雜聯繫,並點明文章的中心。這段第三句是一個多重複句,這個多重複句是一個承上啓下的句子。抓住這個過渡句與上下句羣相承的關係講讀,就能清晰地理出這段文章的思路和線索。如這段課文主要寫了什麼第3句跟上下句有什麼聯繫哪些是簡單聯繫(第1、2 句)哪些是複雜聯繫(第4、5句)爲什麼人與病人之間是複雜的聯繫呢再抓住“也許……甚至……”這一句包括相承遞進關係的句子,讓學生理解一口痰可能使許多人得病,甚至會使人染上嚴重的病(肺結核病)。這就是說人和病人之間是通過一口痰而發生間接聯繫的,不是一下子能看清楚的。隨着學生思維的逐步深化,教師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問學生:你能舉出事物間有着簡單聯繫和複雜聯繫的例子嗎這樣抓住詞句之間相承、遞進等邏輯關係,來誘導學生分析事物之間的聯繫,再讓學生結合生活中的實際,進一步分析推理,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就能逐步提高學生分析事物的能力。

四、抓住分合關係,培養概括能力

概括是指人們把事物感知獲得的信息,通過分析、綜合、比較、抽象,將其內部特徵或本質屬性歸結爲精要概念的邏輯思維過程。人們在進行這一思維過程中的智力水平,則概括爲能力。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從普遍現象中概括出規律性的東西,即能從句羣的聯繫中概括段意.從整篇文章段與段的聯繫中概括主要內容,進而概括中心思想和寫作方法。

課文最後兩句是全文中心所在,是由前三段所舉的事實而得出的必然結論。這個結論和全文的關係是分合關係,即先分述後總結。教學時,要抓住全文思路,步步引導分析、概括。可這樣進行:

1.簡要複述各段段意,說說蛇與莊稼、貓與苜蓿、人與病人之間有什麼聯繫。

2.這三個例子講的事物之間的聯繫有哪些相同之處學生分析、比較,找出三段段意中的共同因素,概括出結論。

(根據)1.蛇和莊稼之間有複雜的聯繫

2.貓和苜蓿之間有複雜的聯繫

3.人和病人之間有複雜的聯繫

(結論)“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繫本來是非常複雜的。”

(推論)“所以……必須……研究……掌握……規律。”

(再推論)“這樣……才能……才能……”

3.正因爲事物之間的聯繫是複雜的,所以我們應該怎樣學生根據結論進行推論:“所以我們必須不怕麻煩,研究它們,掌握它們的規律。”

4.爲什麼要掌握它們的規律呢引導學生再根據剛纔得出的結論進一步推論:因爲只有掌握它們的規律,這樣,看事情才能看得準些,做事情才能做得好些。最後再讓學生反覆讀讀想想,以領悟其間蘊含的哲理。

由於抓住文末兩個中心句與段篇之間的分合關係,引導學生由此及彼,從現象到本質,從個性到共性,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徵與屬性,概括出文章的基本內容和中心思想,因而學生不但能深刻懂得文中所闡明的事理,而且學到了正確思維的方法與規律,使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得到了綜合訓練。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7

本課作爲訪談錄,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到的文體,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我注意引導學生體會這一老一小兩個書蟲說話的語氣,把握住人物對話的基調,要讀得自然,不做作纔好。這篇課文,我採用大討論的方式,放手讓學生圍繞主題,結合課文來討論:閒書閒嗎?這個問題,課堂氣氛活躍,效果也不錯,學生都能結合小苗與季先生的對話,說出自己對於問題的.看法。不夠的地方是對古文積累這一塊,對談話內容未作出恰當的引導,從學生的表情中,依然可以看出對這個超難任務有點無奈。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8

《鯨》這篇課文是一篇說明文,課文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知識,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瞭解課文介紹的鯨的知識,體會所運用的多種說明方法。鯨的進化過程是學生理解的難點。經過精心的準備,我信心十足地上了《鯨》這篇課文。可是上完課之後,還是漏洞百出。下面是上完課之後的一些反思。

因爲說明文比較枯燥無味,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以鯨的圖片引入課堂,讓學生回憶上節課學到的知識,學生的積極性還蠻不錯,個個都很踊躍,在上課過程中我也注意到了讓學生用各種方法來讀課文,如:自由讀,指名讀,齊讀等。首先我通過看圖片指導學生學習課文的第一自然段,理解鯨的形體特點,體會文章的說明方法。在學習鯨的進化過程時讓學生以鯨的身份講述自己的進化過程。這個方法很好,但在教學鯨的生活習性時,我尊重了學生的`選擇,以小組學習的形式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讀。通過小組學習來理解課文,只是在這個環節花了太多的時間,學生彙報時,沒有注意到學生的傾聽情況,這個環節應該要在指名彙報的基礎上,讓其他同學來評價,這樣才能達到全班同學共同進步的目的。

在評價方面,我還缺少對學生的評價。如:我讓學生彙報自己的學習收穫時我班的李祖宇同學在彙報鯨的吃食方面的特點時說到他是抓住鯨吃食時的動作來學習的,並且把一個個動詞都找出來了。而我卻未加評價,只是單純的按照自己的思路來教學。

由於時間掌握的不好,課上到後面發現時間不夠就含糊帶過。所以課堂上時間的把握也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板書應該把說明方法寫出來,因爲學習說明方法是本單元的一個重點。

通過這次教學評優活動,我既有收穫也有啓發,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要多向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學習,不僅能帶動課堂氣氛,而且教學方法靈活,教態親和感人,在這次鍛鍊中,我找到了許多有待改進的地方。

1、鍛造自己的語言。在課堂用語上還不夠簡單、明瞭,尤其是缺乏抑揚頓挫。特別是語言上的錯誤,要學會避免犯錯。

2、繼續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磨鍊自己的意志。我想,教師應該像穀穗那樣,要想讓自己的果實達到真正的成熟,你就必須將根伸向土壤的更深處,好不斷的吸收更多的水分和營養以補充自己的能量爲結出粒粒飽滿的果實而聚集精華。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9

本文作者以飽滿的熱情,描述了非洲的驕陽藍天、花草樹木、動物世界、人們的日常生活以及藝術風采,從多個方面展示了非洲的自然風光和異域文化,突出表現了作者的真切感受──"非洲真是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讓人讀後大開眼界,十分嚮往。由於本文篇幅較長,所以教學時我要把朗讀、默讀、速讀結合起來,把個人自讀與小組合作研讀結合起來,在讀的目的、層次、形式上下功夫,以求得實實在在的教學效果。這篇課文在篇章佈局、語言表達上的特色十分鮮明。結構上採兒童詩兩首教案用了先概述再分述最後又概括總結全文的方法。教學的'時候我引導學生從文章的結構入手,瞭解文章的主要內容,指導學生運用到平時的寫作中。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0

教學時我注重以讀爲本,引導學生緊緊抓住珍珠鳥與作者情感變化這一主線,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讓學生在各種形式的對話過程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

教學一開始首先創設情境,首先播放珍珠鳥圖片,讓學生認識珍珠鳥,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然後品讀描寫珍珠鳥外形的句子,體會珍珠鳥的可愛。在此基礎上,緊扣課文的最後一句“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讓學生研讀課文,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探索珍珠鳥與作者情感變化的線索。

教學中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與文本對話、師生對話、學生與學生對話的過程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一是引導學生充分地讀文;二是讓充分發揮想象力,使學生與作者進行心靈的碰撞與交流。如在教學課文第 6 自然段時,讓學生邊想象鳥兒伏眠於作者肩頭的情景,邊有感情地朗讀。然後引導學生思考:“在作者眼裏,珍珠鳥太可愛了。小鳥是幸福的,作者也是幸福的,這是多麼美好的境界啊!這多像一幅畫啊,你能給這幅畫起個名字嗎?”在這種積極主動的思維與情感活動中,學生對“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句有了更深的感悟。

不足之處:

課上的提問過多,過碎,不利於學生對文章的品讀,教師不捨得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1

《一件運動衫》,是一篇選讀課文,課文通過“我”買運動衫,買鞋及康威老先生用小狗給“我”換運動衫過程的描寫,體現了“我”與康威老先生之間的真誠與友誼,讚美了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平日,我們比較忽略對於課後選讀課文的教學。其實,讀來,這類文章中所蘊含的人文內涵更不亞於精讀課文,甚至更接近孩子的的情感,讓他們更樂於接受。所以,本着“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的教學原則,通過此類文章的學習,以此來檢驗平時的教學效果。近而,更近一步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我對本課展開了精心的設計。力爭讓孩子們在課堂上運用所學知識,通過自主學習感悟,給他們充分體會和發揮的空間。而在鑽研教材的過程中,我覺得課文不僅僅是在讚揚小男孩與老人間的真情,還有媽媽對兒子的疼愛,有售貨員對老人的同情,還有老人對陌生人的幫助之情等這些側面反映出來的情感因素。所以,這一節課的外延被無限地放大了,真情也不僅僅限於這兩位主人公,而是感受到更多人與人之間的愛。所以,我在“情”字上做文章,力求達到以情感人、以情動人、以情育人,用心地設計了一個充滿溫情的“活”的課堂:

1、運用音樂,創設情境,以情感人。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教學導入牽扯到整節課的情感輻射,是情感點燃的切入點。所以,在本課導入環節我設計播放歌曲《愛的奉獻》,讓學生一邊欣賞一邊跟唱,這樣即創設了一種情感氛圍,又拉近了我和孩子們間的距離。同時,我利用煽情的導語激起學生讀文的興趣和自信,併爲本文的'感情基調埋下了伏筆,更爲學生們的感悟體會指明瞭方向。在教學結束時,我讓學生再一次聆聽《愛的奉獻》,再一次營造氛圍,立足學生的情感,點撥、推動學生的思維層層深入,達到超越文本。在音樂的情境中陶冶和提升感悟。

2、巧設疑問,牽一髮而動全身。課上,我通過問學生:你在讀課文的過程中,料到故事會是這樣的結局了嗎?來激發學生的共鳴:這個結局太出乎意料了。繼而引導:我想不僅是結局,包括在事情發生過程中,也有許多出乎我們意料之處。從而引出主線問題:文中哪些地方讓你意想不到?用“——”劃出相關語句,並談談你的體會。思考這個問題,其意義在於增強文章對學生的衝擊力,讓學生對這些出人意料的地方不僅產生新奇感和探索的慾望,而且爲人與人之間的真誠友誼而深感震撼。此問題一出,立即達到了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效果。因爲學生本身就帶着疑問和好奇。再加上這個問題並沒有將學生僅僅侷限於小男孩和老人之間的關係,而是給了學生們個性感悟的空間,讓他們從各個方面去體會。這樣,也充分地展現了孩子們的自主閱讀和個性化理解。

3、以讀爲主,讀中有方。語文教學離不開一個“讀”字,只有充分地讀,入情入境地讀,纔會真正體會到其中的內涵。所以課堂上,我以學生的自讀爲主,通過快速輕讀、快速默讀、小組讀、配樂讀、評價讀、齊讀等形式,讓學生們真正走進文本,感悟文本。同時,在讀的過程中,注重點撥方法,哪些關鍵詞該重讀,哪些地方該深情讀,相應指導。

4、注重點撥,總結方法。新課程標準要求:語文教學要體現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點撥學習方法。如:作者是如何通過抓住小男孩的動作、神態等來表達他的內心情感的。還有課文在佈局謀篇上獨具匠心,安排了這麼出乎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的結尾。在最後環節我還安排了一系列的延伸活動,如看圖想象二人當時會說些什麼,做些什麼。接着,在這件運動衫上題詞,學生都紛紛彙報自己的感想。從而實現了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

當然,這節課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有待我日後更加努力去完善。如:課堂上學生的指導朗讀還可以更深入些。最後還可以介紹相應的閱讀鏈接,如:《麥琪的禮物》,從而拓展學生的閱讀面。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2

《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散文,記敘了“我”在人生道路上兩次身陷困境、面臨挑戰時,是父親對“我”的教誨使“我”得到了“走另一條路試試”的靈感和勇氣,從而走出困境獲得成功的事實,讓人從中感悟到:成功是一種態度,只要帶着希望出發,成功就會越來越近。

在教學時,我先從“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這一問題設疑,要求學生通過閱讀、把握文章的內容,理清文章的敘事思路。

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按文章的敘事線索來品朗讀課文。

一、人生路上諄諄教誨。

在閱讀作者“小時候與父親在羅馬的一座教堂塔頂上看底下的道路”這件事時,先讓學生想象“登高望遠”的情景與感受,再聯繫課文中父親的教導談認識,再結合生活中自己看到或者聽到的一些現象發表看法。這樣,學生對文章所要闡述的道理進一步加深了理解。朗讀的指導:語調深沉,讀出語重心長,教導孩子的深情。

二、成功路上的歡喜憂愁,不懈的努力

課文中寫作者長大後的兩件遭遇挫折,由於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而最終取得成功的事例,通過事實進一步證實出“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這一道理。當作者另劈蹊徑取得訂貨商的信賴時,卻發現自己無法完成加工時裝的.任務。她突然發現“那幸福的雲消失了”,這時作者應該怎麼辦?學生通過閱讀發現出她具有迎難而上、積極進取的良好心態,最終她渴望成爲時裝設計師的夢想得以實現。後來,因爲另家時裝店老闆的挑撥,作者又遭遇了工人集體跳槽的沉重打擊,由於她積極面對困境,最後終於舉辦標新立異的不是成衣的時裝布樣展。

在教學中,我安排學生在閱讀中思考:作者現在的這種豁達樂觀心態與父親在她小時侯對她的教育薰陶有沒有巨大的影響?學生通過品味,感悟出:人只要有頑強的意志,就可以不斷戰勝困難。

三、父親的教導終身受益

父親的教導讓我一生受用不盡——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

在朗讀指導中要求讀出對父親的感激之情,重讀“受用不盡”“不止”。

四、談談收穫,體會成功

爲了加深並且拓展學生的思想認識,在品味課文的基礎上,我還有意讓學生談談:讓你成功的一件事。你是怎樣獲得成功的?讓學生對“條條道路通羅馬”這一道理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3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饒有趣味地講述了泰國人與大象之間親密和諧的關係,展示了泰國獨特的地域文化。通過課前調查,我發現本班有個別學生去過泰國旅遊,於是我在課前就讓她來介紹自己在泰國的所見所聞,調兒童詩兩首仿寫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然後採用比較閱讀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發現本文與《威尼斯的小艇》在寫法上的.異同,再通過小組討論與全班交流逐步達成共識。這樣學生對文章的結構、條理都比較清楚,學習起來也比較容易,並且學習了課文的寫作方法。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4

這是篇略讀課文,應該讓學生自讀自悟,以讀爲本,讀中思考,讀中領悟,在文本中讀出想象來。

教學前,我首先讓學生收集資料,瞭解作者,並做以下幾件事:

⑴自己通過求學網,解決課文中不認、不懂的字、詞;

⑵圍繞閱讀提示,通讀課文3—5遍,瞭解課文內容;

⑶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並試着自我解決;

⑷摘抄自己喜歡的好詞好句。

通過查閱孩子們的預習筆記,發現對閱讀提示中的“文中寫了作者讀書、寫作的哪幾件事”,分析的都比較到位,但孩子們又提出了許多新的問題。根據以上情況,我的教學思路改爲以學生問題爲主的教學方式。

教學時,首先在導入中以四大名著《西遊記》中的“長生果”爲話題,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接着,以解決學生的問題爲線,引導學生讀課文,理解課文。在此環節中,爲解決學生理解“讀書與作文”的關係,我讓學生閱讀了《讀書與作文》的文章,不僅能夠幫助孩子理解課文,同時還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使學生懂得了讀書與作文的關係,通過重點段的閱讀,讓學生明白:一個是要構思新穎,別出心裁;一個是要寫真情實感,在模仿借鑑後要進行嘔心瀝血的創造,才能夠打動人心,獲得成功。

通過本節棵的教學,我覺得要相信學生,學生中蘊藏着巨大的潛能。學生的頭腦不是容器,而是火把,教師要做的工作不是填充它,而是點燃它。只要教師引導點撥到位,就能煥發出燦爛奪目的光彩。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5

《開國大典》這一課主要描述了開國大典的盛況,讓學生體會當時人們的思想感情,認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偉大意義,可以說這節課我精心的準備設計。課前收集了許多相關的文字材料,準備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體會這一盛況,感受人們的思想感情。可是由於孩子小,與1949年那個年代又很久遠,課文的內容又不是那種他們感興趣的,所以整個課堂效果並不是很好,儘管我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也顯得很枯燥無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