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五年級下冊語文《半截蠟燭》教學反思

五年級下冊語文《半截蠟燭》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W 次

 【教學反思一】

五年級下冊語文《半截蠟燭》教學反思

《半截蠟燭》一文生動的記敘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參與祕密情報傳遞工作的伯諾德夫人母子三人與突然闖進的德國軍官鬥智鬥勇,巧妙周旋,並最終保全了情報站的事,讚揚了母子三人的機智勇敢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全文以半截蠟燭爲敘事線索,細膩地刻畫了伯諾德夫人母子三人的語言、動作、神態和心理活動,情節生動緊湊,環環相扣,引人入勝,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

所以整堂課我設計以學生誦讀爲主線,以讀促講讓學生通過讀去領悟課文的內涵,挖掘人物的性格。上課伊始,先讓學生速讀課文,瞭解故事的大意,在概括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再讓學生身臨其境的讀,使其感受伯諾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鬥爭時的機智、勇敢,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的精神。如:課上將伯諾德夫人與德軍周旋的一句話作爲“抓手”,切實指導學生讀好這句話,讀出個人感受,讀後有所想,體會到她的鎮定和機智。但是由於我對五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認識不足,其次由於對略讀課課型教學,課堂上少講、精講,多注重拓展延伸和寫作訓練的特點,沒有把握好,教學過程中對這節課的重難點把握不夠準確,把體會人物特點的朗讀過程指導的過於細緻,沒有抓住傑奎琳這個重點進行朗讀指導,所以浪費了好多寶貴的時間,到最後致使這節課的教學任務沒有按時完成。

另外,教學過程中一些細節處理不到位。如:一個學生在讀“伯諾德夫人”時讀成了“伯若德夫人”,我只是強調了“若”和“諾”的讀音,沒有及時的對文中幾個難讀的外國人名如:“伯諾德夫人”、“傑奎琳”進行正音,所以在後來回答問題過程中一些學生讀這些人名時還結結巴巴。

每次反思課堂,我都要爲自己對學生的特點、教材把握不到位而愧疚。雖然我也聽了高老師、李老師等幾位老師的課,課下也抽時間看了教科書、教參等書。可能是我這個人太愚笨了,還是沒有學到她們的十分之一。我知道這樣下去後果將十分嚴重,不過我有信心在以後的時間裏,抓緊時間學習,虛心求教,認真聽課,讓自己跟上同事的步伐。

 【教學反思二】

《半截蠟燭》描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的一個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在危急關頭和敵人作鬥爭的事,讚揚了伯諾德夫人及其女兒的機智勇敢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仔細解讀文本時我備課之前已定要做的,本文圍繞三個主人公的三個情節展開,這三個環節是緊緊相連,密不可分的,緊張氣氛也越來越厲害。我覺得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應緊緊抓住描寫緊張氛圍的文字進行渲染,通過朗讀,既讓學生感受到這半截蠟燭繼續燃燒下去的危險,帶領學生走進此情此境,也能結合上下文,通過品讀人物的動作、語言和神態,體會到他們的鎮定和機智,表達情感,欣賞人物的人格魅力。

但在教學設計時,如果採用相同的教學方法,學生學得會十分枯燥。“由扶到放”指導思想浮現在我腦海中,於是備課時,我對三個情節採用了三種不同的教學方法,第一情節教學採用“以述促讀” 的方式,指導深入研讀課文,瞭解伯諾德夫人的爲人;對於第二情節啓發學生用學習上節的方法來談談對傑克的認識;第三情節,我則是在將重點落在傑奎琳的語言上,通過種種朗讀,讓學生自覺地體會感悟傑奎琳這個女孩的機智勇敢。方法不同,教學手段也不同,從實施整個教學得效果來看,效果還是不錯的,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

整堂課以學生誦讀原文的練習爲主線,用多種方式聯繫學生的原有知識和經驗,去領悟課文的內涵。在讀對、讀順、讀好的基礎上,讓學生身臨其境地讀,使其感受伯諾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關頭與敵作鬥爭時的機智、勇敢,熱愛祖國的精神也隨之流露出來。我特別關注伯諾德夫人與德軍周旋的那句話,作爲“抓手”切實指導學生讀好這句話,讀出個人感受,讀後有所想,有所爲,體會到她的鎮定和機智。

依據文本,加強指導也作爲這節課的一個訓練重點。課文最後一句話:“正當她踏上最後一級樓梯時,蠟燭熄滅了。”此時大家那懸到嗓子眼的一顆心終於落了地。伯諾德夫人一家三口化險爲夷,僥倖躲過一劫。我覺得這應該是這節課的高潮,於是我設計了這樣一個說話練習:“望着這盞在最後一級樓梯熄滅的蠟燭,他們的心情怎樣?”啓發學生想象此時伯諾德夫人、傑克和傑奎琳分別會想些什麼,以及他們的神態和動作等。合理的想象是訓練的重點,語言的表達更是作爲訓練的要點。因爲課堂上的品味與感悟,加上我的點撥與指導的到位,學生的說話訓練時高效的。課後再請學生把這一內容續寫下來,最後一個自然段爲引子,創作《半截蠟燭》續篇,學生的寫作慾望極其強烈。

  【教學反思三】

《半截蠟燭》這篇課文講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一家母子三人機智勇敢的保護藏有情報的半截蠟燭的事蹟,歌頌了法國人民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課文緊緊圍繞一根小小的蠟燭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故事。課文情節扣人心絃,跌宕多姿。

課前,考慮到課文故事發生在離學生生活時代比較遙遠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學生對當時的戰爭背景知之甚少,會影響到他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因此,備課時, 我提前佈置學生預習瞭解,同時自己也特意上網蒐集了一些關於二戰的資料,數據,上課時介紹給學生,使學生了解了當時的背景,知道法國人民進行的是一場保衛家園的正義之戰,爲他們很好的理解課文內容作了鋪墊。

課上,我着重突出兩點:一是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體會"蠟燭燃到鐵管處就會自動熄滅,同時也意味着他們一家三口的生命將告結束"這句話,感受蠟燭與一家三口的生命息息相關。第二,我在課堂上突出了文中描寫伯瑙德夫人一家三口與敵人巧妙周旋的句段,採用說話練習:"當 ( )的時候,( )心想( ),於是就( )。可以看出( )。" 通過抓重點詞,有感情朗讀等形式,加深學生的感悟,使他們深刻的領悟到母子三人在危急時刻表現出來的鎮靜從容,機智勇敢,並在他們感悟之後進一步引導他們明確中心,母子三人在敵人面前之所以會有如此出色的表現,完全是出自於他們那顆崇高的愛國之心。

在本課最後,我採用"頒獎"的形式,讓學生思考:如果你要給這次戰爭勝利者頒獎,你認爲誰的功勞最大 你最欣賞誰 同學們經過積極的交流討論,認識到一家三口都功不可沒,體會他們在整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所起的積極作用,從而使文章更爲完整,是整堂課更加縝密。

課後,我進行了反思,覺得整堂課學生的感悟,理解及朗讀都很到位,只是整個課堂仍是學生在教師的牽引下完成了一個個環節的學習任務,課堂上仍是以老師爲主導。其次,由於前面環節進行的不太緊湊,致使到朗讀傑奎琳一部分時非常倉促,時間的把握上還需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