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教學設計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4W 次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教學設計
k 第二單元 5 翠鳥 教學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翠鳥、葦稈、腹部、襯衫、透亮、泡泡、又尖又長、清脆、一眨眼、逃脫、飼養、漁翁、石壁、打消、念頭”等詞語,摘抄描寫翠鳥外形和動作特點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感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培養學生保護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 4、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和說明的,以及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 抓住描寫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特點的詞句,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的觀察順序和觀察方法。
教學設計思路:
本文在描寫翠鳥外形和動作特點的同時,表達了人們對它的喜愛之情。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圍繞這兩個方面展開。本文語言淺顯、生動,學生初讀課文,大致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細讀課文,找出相關語句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翠鳥的特點、怎樣將 其表達清楚的。這一問題可以分爲以下幾個層次:第一,首先是翠鳥外形上的特點。第二,翠鳥動作上的特點。翠鳥在外形和動作上的特點關係密切,正是由於翠鳥在外形上具有上述的特點,它在抓魚時纔會如此的敏捷、迅速。這一點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格外注意。作者之所以將翠鳥的特點寫得如此細緻,是與其日常的認真觀察分不開的,進而引導學生養成留心觀察的習慣。作者在仔細認真的觀察基礎之上,運用生動、形象、活潑的語言描寫翠鳥的特點,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把朗讀和理解結合起來,在正確領會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通過朗讀表達出作者的感情,通過朗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教師準備:相關課件 學生準備:蒐集有關翠鳥的資料。 板書設計: 翠鳥 爪子----------小、紅
   頭-------橄欖色、翠綠色
   翠鳥羽毛背-------淺綠色顏色鮮豔
   腹-------赤褐色小巧玲瓏
   眼睛-------------透亮靈活
   嘴巴-------------尖、長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導入激趣
 1.這節課老師要帶同學們去認識一種非常可愛的小鳥,它的名字叫翠鳥,又叫叼魚郎。(板書課題)從鳥的名字中同學們能發現它的一些特點嗎?
  2.補充介紹:翠鳥的羽毛鮮豔亮澤,非常美麗;翠鳥的動作十分敏捷,它是叼魚的高手,能深入水中一米多深去追魚,小魚如果被它發現,定難逃命。
  3.除了這些,同學們還想知道什麼?
1、學生回答問題。 2、學生聽老師做介紹。 3、學生提問。
二、理清順序
  1.默讀課文第一段,想想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翠鳥外形的,邊讀邊用鉛筆在書上勾畫。
  2.指名按課文中敘述的順序說一說作者先寫什麼,再寫什麼,然後寫什麼,最後寫什麼。(學生說的同時,教師操作CAI課件依次畫出翠鳥各部分的輪廓。)
  3.說說從總體上看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的?(從下到上)寫羽毛的部分呢?(先總說,再分說頭部、背部、腹部)
1、學生讀第一自然段,勾畫描寫翠鳥外形的句子。 2、學生序數。 3、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的描寫順序。
三、抓住特點
  1.學生分小組再次認真朗讀課文,討論並記住翠鳥各部分的特點。
  2.指名按順序說說翠鳥各部分的特點。(學生說的同時,教師操作CAI課件依次給翠鳥的各部分塗上相應顏色。)
3.指名從整體上說一說這隻翠鳥的特點。(小巧玲瓏、顏色鮮豔)
  4.理解“小巧玲瓏”的意思。(從三方面進行引導:①補充介紹:翠鳥體形很小,身長只有15釐米,相當於大人的拳頭那麼大;②結合翠鳥停的地方--葦稈的特點進行體會。③觀察CAI課件中的翠鳥圖進行體會。)
5.學生看CAI課件中的彩色翠鳥圖,練習按一定的順序向大家介紹翠鳥的外形。
1、學生分小組閱讀、討論。 2、學生口述翠鳥外形特點。 3、學生敘述。 4、學生聽老師做介紹。 5、學生看圖做介紹,進行語言訓練。
五、欣賞總結
 1.課文第一段從爪子、羽毛、眼睛、嘴巴四個方面把翠鳥描寫得栩栩如生、活潑可愛。你們認爲哪些句子寫得最精彩?引導學生鑑賞、朗讀。
 2.思考作者爲什麼能把翠鳥的外形寫得如此精彩?(①作者認真地進行了觀察並且對翠鳥有着深深的喜愛之情;②寫作時,按一定的順序抓住了翠鳥的特點。)
3.指導學生進行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課文第一段。
  ①學生分小組練習有感情朗讀。
  ②指名朗讀,師生共同評價,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
  ③師配樂有感情朗誦。
  ④學生進行配樂有感情朗讀、背誦。
1、學生討論、欣賞。 2、學生思考討論。 3、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
二、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 、齊讀課文二、三自然段,思考主要寫了什麼?(翠鳥的活動特點)
 2 、學習第二自然段
  自讀,理解每句話寫了翠鳥哪些活動特點。
  第一句:動作敏捷
  (1 )“貼着水面疾飛”說明翠鳥飛得低而快。重點理解“貼”和“疾”。
  (2 )“一眨眼,又輕輕地停在葦稈上了。”說明翠鳥停得急而輕。在停與飛的對比中感受翠鳥的動作敏捷。
第二句:專心機警
  抓重點詞體會,如:“一動不動”“注視”“等待”
  通過比較“看着水面”與“注視着水面”而理解“注視”(集中注意力看)。
  播放翠鳥飛與停的慢鏡頭,讓學生具體感知。
1、學生齊讀課文二、三自然段。 2、學習第二自然段,理解、體會翠鳥活動的特點。
3 、學習第三自然段
  播放翠鳥捉魚的過程,學生自讀課文,思考這段寫了什麼?(翠鳥捉魚的過程)
  提示學生從翠鳥捉魚的過程中找出翠鳥活動的兩個特點。
3、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第1 、2 句:銳利的眼睛
  抓住“悄悄”“露”“儘管……還是……”體會。並理解“銳利”(尖銳鋒利,指感覺靈敏)
第3 、4 句:行動迅速敏捷
  勾出捉魚的動作:“蹬開”“像箭一樣飛過去”“叼起”“貼着”“飛走”。從捉魚過程中體會到(1 )翠鳥的動作熟練連貫,不猶豫不落空。(2 )動作在一瞬間完成,連機靈的小魚也沒反應過來。可見翠鳥行動迅速敏捷。
“只有葦稈還在搖晃,水波還在盪漾。”葦稈爲什麼搖晃?(翠鳥蹬開葦稈去叼魚)水波爲什麼盪漾?(魚兒被翠鳥叼出水面)
  提示:“搖晃”和“盪漾”的時間都不可能太長,而翠鳥卻完成了離開葦稈到叼起小魚飛走的一連串動作,這說明(翠鳥的迅速敏捷)。這是作者從側面寫出了翠鳥的迅速敏捷。
 4、、討論:翠鳥捉魚的本領與它的外形有什麼關係?
  啓發:(1 )翠鳥爲什麼能停在葦稈上“一動不動地注視着泛着微波的水面”?(因爲它有一雙能“緊緊抓住葦稈”的小爪子。)(2 )翠鳥爲什麼目光“銳利”,能發現機靈的小魚?(因爲它有一雙“透亮靈活”的眼睛。)(3 )翠鳥爲什麼能在疾飛中叼起水中的小魚?(因爲它有一張“又尖又長”的嘴。)(4 )翠鳥的羽毛以綠色爲主,這對它悄悄等待捉魚有什麼作用?(與草、樹的顏色相近而有掩護的作用,不易被發現。)
4、學生就相關問題進行討論。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複習 1、朗讀第1 ——3 自然段
2、指名簡要概述已學內容
1、學生朗讀課文1——3自然段。 2、學生概括已學內容。
二、學習第四自然段
1 、在欣賞了翠鳥美麗的外形和捉魚的精彩表演之後,你會產生什麼想法呢?引入學習第一句。
  “真想捉一隻翠鳥來飼養”強調“真想”,感受那種非常喜愛、迫不及待的心情。
  2 、但這種想法可能嗎?引入學習第2 ——6 句
  理解“陡峭”,板書“打消想法”。
  3 、導讀:於是,我們只能……
  從“遠遠地看着”“希望它……多停一會兒”中感受對翠鳥的喜愛。板書“希望”。
1、將學生引入課文描寫的情境中。 2、學生理解詞語。
4 、進行愛鳥、護鳥教育。
  思考討論:假如你有機會接近甚至捉到了翠鳥,你該怎麼辦?
4、學生討論。
三、識字、寫字 1、出示字卡,引導學生識記生字: 2、“稈、腹、襯、衫、泛、泡、飼、陡”都屬於左右結構,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其結構上的特點,然後把重點放在部件比例的大小上,指導臨寫。 指導“翠、翁”“稈、透”時,要注意它們之間的聯繫,它們分別“羽”“禾”的部件,但書寫時是有區別的,要注意到具體筆畫、筆形和結構上的特點,落實到位。 1、學生識記生字。 2、學生觀察字形。
3、教師範寫。 3、學生臨寫
4、教師巡視指導。 4、學生練寫。
課外資料: 翠鳥 許多人都認爲,翠鳥是生活在河流沿岸的淡水鳥類。其實,翠鳥的家族成員衆多。有些翠鳥就是在海邊生活的。束帶翠鳥和斑點翠鳥就是典型的海鳥。
束帶翠鳥分佈在北美洲和南美洲北部的沿岸地區。束帶翠鳥經常生活在岸邊的灌木叢和樹頂上。束帶翠鳥的菜譜很豐富,鮭魚、蝦和蟹都是它的美味佳餚。束帶翠鳥在捕獵之前總是在水面上不停地盤旋,尋找水下的獵物。一旦找到獵物,它就會悄無聲息迅速地潛下水去,抓住獵物。束帶翠鳥是遷徙性的候鳥。每年八月,它們開始遷徙。四、五月份的時候再返回故鄉。束帶翠鳥棲息在海岸邊的地洞裏。地洞一般深達2.4米。地下洞穴是雌鳥和雄鳥共同挖掘的。一切準備就緒後,雌鳥產下的卵大約有5到7枚,剛好放在洞穴底部。經過23天左右的時間,小翠鳥就可以出世了。
斑點翠鳥生活在亞洲和非洲的南部地區。雄鳥的全身以黑色爲主。脖子上有一圈寬寬的白色羽毛。尾部和翅膀上也有白色的羽毛。翅膀的下側也是白色的。雌鳥的顏色與雄鳥十分相似。只是雌鳥脖子上的白色羽毛不是一圈,而只是胸前的一撮白毛。雌鳥還有一個顯著的特徵,就是它們的脖子和腿都是黑色的。斑點翠鳥也有挖洞產卵的習性。不過,它們的地洞沒有束帶翠鳥那麼深。斑點翠鳥挖掘的地洞一般只有30釐米深。隧道的頂端就是雌鳥的產房。斑點翠鳥一窩可以產下2到6枚卵。孵卵和餵養幼鳥的工作由雌鳥和雄鳥共同完成。
第二單元 6、 《燕子專列》 教學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歐洲、瑞士、舒適、空調、啓程、特殊、長途、驟降、疲勞、飢寒交迫、溫暖、政府、救護、車廂、致謝”等詞語,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3、體會惡劣氣候、環境與人們奉獻愛心的關係,感受這樣寫的表達效果。 4、感受貫穿全文的愛心,增強保護環境、愛護鳥類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體會惡劣氣候、環境與人們奉獻愛心的關係,感受這樣寫的表達效果。 設計理念:
  《燕子專列》是一篇人文情驚較濃的文章,因此本設計力圖體現“以情爲基點、以讀爲主線、以悟爲手段”的新課程理念,讓學生在步步推移的多種讀式之中,以具體的語言爲載體,深層感悟課文所蘊含的人文精神,體會人們保護動物的博大愛心。 教師準備: 準備相關圖片、音樂 學生準備: 蒐集有關瑞士的資料。 板書設計: 政府 呼籲、專列運送 燕子專列 市民 搶救 站臺送別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情境導入 1、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條重要新聞,你們聽(放錄音)“聽衆朋友們,瑞士廣播電臺向大家播報一條重要新聞,現在成千上萬的燕子生命垂危,大家快快行動起來,救救燕子!”
2、可愛的小燕子們到底遇到了什麼災難?請同學們快快打開書22頁,齊讀標題《燕子專列》 學生齊讀課題,書空課題。
二、初讀課文 1、同學們自由地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用你們喜歡的方式解決,可以藉助拼音,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請教老師或同組同學。看誰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1、學生初讀課文,小組內交流識字方法。
2、四人小組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 2、四人小組內訂正、檢查課文朗讀。
三、交流 1、指名讀課文,相機指導朗讀。 1、指名學生讀課文。
2、指名認讀生字。強調“殊、驟”的正確讀音。 2、學生認讀生字。
3、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人們爲燕子做了什麼?引導學生從兩個方面去想:一是政府方面(做決定、呼籲人們、燕子專列)二是人們紛紛走出家門,竭盡全力尋找、專程送行。 3、學生交流。
四、品讀 1、字詞我們都掌握了,課文的內容我們也都瞭解了。下面自己再仔細地讀一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中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可以寫出來,小組內先討論解決,解決不了的問老師。 1、學生讀文,小組交流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2、全班交流。 2、學生全班交流。
(引導學生解決提出問題。 預設問題:(1)字詞的理解:啓程、特殊、跋涉、瀕臨、呼籲、料峭
(2)課文內容的理解。
3、 質疑、探究。 將難度較大的問題提出,學生以小組爲單位探究解答。
(1)什麼是專列?燕子專列是什麼意思?你還能說出哪些專列? (1)學生回答。
(2)爲拯救燕子?瑞士政府做了哪些努力? (引導學生從政府決定用專列運送燕子,呼籲人們去尋找燕子兩個方面體會) (2)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子體會瑞士政府關心保護燕子。
(3)爲拯救燕子,人們又是怎麼做的呢? (引導學生從人們專程去站臺送燕子、冒着嚴寒去尋找燕子體會人們對燕子的關愛。) (3)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紛紛、冒着、頂着、踏着)、重點句子體會普通市民對燕子的關愛。
4、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4、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複習 1、 認讀生字詞。 2、 指名學生分段朗讀課文。 1、 學生認讀生字詞。 2、 學生朗讀課文。
二、爭當“最佳小記者” 現在我們評選出最佳小記者,誰的新聞報道得具體、準確,情感動人,就能獲得冠軍。(每小組推薦一名,可參考老師的提示) 學生小組交流,小組再推薦,全班交流。
板書:時間——地點——誰——遇到了什麼事——哪些新聞煤體——播報了什麼行動——人們怎樣行動的——最後結果怎樣)
三、拓展訓練 1、同學們,你們看,“燕子專列”開過來了,(放課件)你們聽,唧唧喳喳的小燕子們在說什麼呢? 1、學生自由想象回答,在學生回答的時候,對學生進行保護動物、愛護家園的教育。
2、列車載着獲救的小燕子,也載着人們對小燕子的關愛之情,駛向溫暖的遠方。你讀了這個故事,想對貝蒂說什麼呢? 2、學生課堂組織語言,課後完成寫作。
(可以是對貝蒂行爲的讚賞,可以表達對貝蒂是否在惡劣天氣中被凍壞的關心,也可以是自己從貝蒂身上得到的啓示,還可以請貝蒂介紹當時拯救燕子時的想法和所見所聞。)
四、書寫。 1、出示生字卡片認讀生字。
2、“歐、洲、瑞、舒、殊、驟、涉、踏、救”都屬於左右結構,“啓、疲、載”都屬於半包圍結構,指導臨寫,注意結構比例。 “舒”不要將“予”寫成“矛”;“涉”的右半部分“步”不要多寫一點;注意“載”的筆順。 4、教師巡視指導。 2、學生觀察字形,臨寫。 3、學生練寫。
課外資料:
瑞士:歐洲中部內陸國家,和法國、意大利、奧地利、列支敦士登、德國接壤。面積413萬平方公里。人口704萬(1995年),日耳曼人佔84%,其他的是法蘭西人、意大利人。居民多數信基督教或天主教。城市綠化率約61%。首都在伯爾尼。瑞士由山地和高原組成,西北有侏羅山脈,中部、南部有阿爾卑斯山脈。瑞士境內湖泊很多,萊茵河、羅訥河等發源於此。山間谷地氣候溫和,高山比較寒冷。水力豐富,有少量煤、鐵、石油和鈾礦。瑞士經濟發達,人均國民收入居世界前列。工業、金融業、旅遊業發達,爲經濟三大支柱。鐘錶業歷史悠產 量居世界前列,譽稱:鐘錶王國。1950年9月與我國建交。 第二單元 7、《一個小村莊的故事》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讀通課文內容,瞭解一個小村莊被洪水捲走的原因,受到保護生態環境的教育。
2、幫助學生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3、幫助學生聯繫上下文,說出有關句子的意思。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受到熱愛自然、合理地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的教育。
教學難點: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理解環境保護對於人類的重要性,懂得生態平衡的意義。
教學設計思路:
本文篇幅短小,語言樸實,然而其隱含的道理卻非常深刻,因此,“言簡意深”是本文的主要特點。本篇課文語言淺顯、樸實,可以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初讀課文的要求有以下幾點:一是藉助拼音和同學之間的合作,掃清文字的障礙,將書讀正確、流利;二是在讀書過程中思考,那個“美麗的小村莊”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變化的原因是 什麼。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教師繼續引導學生細讀課文,領會和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這裏的兩個“誰”值得特別注意,“誰”不作爲疑問代詞,是“任指”,表示沒有例外,兩個“誰”字連用,表明這裏的人們沒有任何的約束和限制,去山上砍樹非常隨便,因此,森林被破壞也就順理成章了,森林遭到過度的砍伐也就有了一個前提——沒有人管。“拎”字,從字面上與“拿、帶”一致,但爲什麼不可以換成後兩者呢?這個“拎”字表達了人們的一種非常隨意的心態,它把人們那種把砍樹沒當作一回事的心態淋漓盡致地勾畫了出來。“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木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這句裏有兩個“不斷”,它們表明了對森林的破壞還在繼續。最後的省略號意味深長,它雖然省掉了文字的說明,但是比文字的說明更有韻味——對森林的破壞仍在繼續。這裏的兩個“不斷”和一個省略號,動態地、含蓄地表明瞭“過度”砍伐是如何一步一步形成的。上述的含義深刻的詞句,可以引導學生討論、思考。 課前準備:學生收集有關環境保護的資料。
教學課時:兩課時 板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故事導入。 1、教師播放村莊的畫面。 1、學生觀看畫面。
2、同學們,老師想給大家講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在山谷中,有一個小村莊。 2、學生齊讀課題。
那裏的森林鬱鬱蔥蔥村前河水清澈見底,天空湛藍深遠,空氣清新甜潤,這裏住着幾十戶人家,靠着周圍豐富的自然資源,用斧頭砍下樹木,蓋成房子,造成各種工具。日子過得還都不錯,(課件出示。)你覺得這個小村莊怎麼樣?(板書。)那麼這個美麗的小村莊現在怎麼樣了呢?請同學們齊讀(出示“什麼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爲什麼會這樣呢?今天我們來學習第7課《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板書課題)。
二、自讀 1、從大家的眼神可以看出大家很想了解這個小村莊的故事,不用着急,咱們先得把課文讀通,把文中的字詞讀準了,這樣才能更清楚的瞭解故事的來龍去脈。現在請同學們認真讀一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
2、老師發現大家讀書時很認真,下面老師出示詞語,請大家讀出來。 2、學生齊讀詞語。
3、出示字詞,指名學生朗讀,開火車賽讀。(注意:斧、造、棟、柴、洪、裸露等讀音。) 3、學生讀詞語。
4、大家剛纔讀字詞時,準確、流利,那你們能不能也準確、流利地把課文讀出來呢? 4、指名逐段朗讀,並說說讀後收穫。
5、課文圍繞小村莊講了怎樣的一個故事呢?誰來給大家說一說。 5、學生複述課文。
三、學習第五自然段。 過渡:課文哪個自然段描寫了小村莊遭遇兇猛的洪水?
1、默讀課文第五自然段。思考:當時的情況怎樣?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 1、學生默讀課文,回答問題。
2、從哪些句子看出雨下得很厲害?用“——”畫出來。(同時向學生展示下大雨的畫面。)“大雨沒喘氣”看到這幾個字,你腦海中出現了怎樣的 一幅畫面? 2、學生讀課文,畫句子,想象畫面。
3、指導朗讀:讀出暴雨又猛又急的氣勢。 3、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4、在暴雨中,小村莊的命運如何呢? 4、學生在文中找出答案。
5、什麼原因導致山清水秀的小村莊變成了這樣的命運呢?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複習 1、複習課文,指名朗讀課文,檢查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1、學生朗讀課文。
2、複習生字詞,開火車讀生字、詞語。 2、學生開火車讀詞語。
二、學習課文第二、三自然段。 1、上節課我們說小村莊被洪水捲走了,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一切的發生呢?我們一起去找找答案吧。 1、學生讀課文找答案。
2、誰來給我們說說他找到的答案? 2、學生回答問題。
3、山上的樹木被人們用來做了什麼?人們在砍伐樹木做傢俱的時候,心裏是怎麼想的?通過兩個“誰”通過動詞“拎”你們能體會出人們的這種心態嗎? 3、學生讀課文找答案。
4、隨着山上樹木的不斷減少,山坡有了怎樣的變化?(觀看樹木不斷減少,土地不斷裸露的動畫)結合畫面理解“裸露”的意思。 4、學生讀文找出答案並觀看動畫。
5、“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木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什麼在不斷減少?什麼在不斷擴大?通過詞語“不斷”和這句話後邊的省略號,你體會到了什麼?
6、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地球媽媽給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有的是可再生的,比如水資源。有的是非可再生的,比如煤炭,比如森林資源,靠着砍伐樹木,村民們在相當長的時間裏生活還算過的不錯,但前一節課我們也知道了小村莊的下場,同學們,當這些村民們高舉斧頭對着樹木砍伐的時候,他們有沒有想過小村莊的 未來呢?你們想對他們說些什麼呢? 6、學生各抒己見,回答問題。
三、學習課文第六自然段。 1、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村民們靠着斧頭,不停的砍樹,斧頭在給他們帶來財富的同時也給他們帶來了災難。兇猛的洪水,讓小村莊變成什麼樣了呢? 1、學生齊讀第六自然段。
2、引導學生理解這句話:“洪水過後,什麼都沒有了”。對於小村莊的毀滅性災難,課文只用了這一句話就一筆帶過,同學們,能發揮你們的想象,將洪水到來時的情景向我們詳細的描述出來嗎? 2、分組討論,學生結合課文和畫面理解。
3、一場大雨,美麗的小村莊不復存在,播放兩幅對比圖片,同學們看了這兩幅圖,心情怎樣?
4、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女生讀第一自然段(愉快),男生讀第六自然段(沉痛) 4、男女生帶着感情分段朗讀。
5、小村莊被洪水捲走了,我們的心情格外沉痛,如果村民們早點警醒,亡羊補牢,也許這樣的悲劇就不會發生了。同學們,讓我們回到悲劇發生前,如果你是一位記者,瞭解到了這個小村莊濫砍濫伐樹木的行爲,現在你準備怎樣勸阻村民,並幫助他們使悲劇不再上演呢。 5、學生四人小組討論,答案可以是論文總結形式,可以是表演形式,可以是故事敘述形式。
四、拓展延伸 1、設計一句環保公益廣告詞。
2、以小組爲單位,合作出一份“保護綠色家園”小報。
 2.分析、識記字形。
 “犁”上下結構,下邊是年“牛”字,不要寫成“木”字。
 “棟”左右結構,注意“棟”和“煉”的右半部分。
“具”中間是三橫,不要寫成兩橫。
“冒”這個字是上寬下窄,上扁下長;“冒”字的上部分不是“曰”字,第三、四筆的“橫”與兩邊是不相連的,可和下部分裏邊的“橫”做比較。
2、學生練寫。
3、教師巡視指導。
課外資料 詞語理解:  斧頭:也叫“斧子”。砍竹、木等用的金屬工具,頭呈楔形,裝有木柄。
造犁:製作翻土用的傢俱。
不斷:連續不間斷。 拎起:用手提起。
裸露:沒有東西遮蓋。
一棟棟:一座座。
應有盡有:應該有的全都有了,表示一切齊備。
鋒利:(工具、武器等)頭尖或刃薄,容易刺入或切入物體。
黎明:天快要亮或剛亮的時候。
咆哮:形容水流的奔騰轟鳴,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本文指洪水來勢迅猛,勢不可擋。
何處:什麼地方。
包括:包含(或列舉各部分或着重指出某一部分)。 奇多:出人意料的多,或罕見、少有得多。
植樹造林好處多 爲了把“植樹造林,綠化祖國”這件造福人類、造福子孫的大事搞好,我國把3月12日定爲“植樹節”。爲植樹而定個節日,足以說明植樹造林的重要。那麼植樹造林究竟對我們有什麼好外呢? 首先,植樹造林爲人們的生活和工農業生產提供了許多有用的原料和用品。如在吃的方面,有各種香甜鮮美的水果;有芳香四溢的茶葉;還有滋補身體的冬青樹上的女貞子,鮮美可口、清肺平喘的銀杏等珍貴藥材。在用的方面,搞建築,開採煤炭,交通運輸,製造車輛、船舶、尺機,修建橋樑、碼頭,造紙等都需要木材。比如,修建1000平方米混合結構的房屋需要木材130立方米;開採1000噸煤,需要22立方米的坑木。在農業生產中,我們使用的大量農具也離不開木材。 木材加工產品更受到人們的喜愛。鋸末水解可得葡萄糖、灑精等物質。50公斤鋸末可提取糖槳37公斤或結晶葡萄糖10公斤,食用或藥用均可。每1立方米幹鋸末,可提取酒精70公斤,飼料酵酶18公斤, 醛4.2公斤,乾冰18公斤,木素板33平方米。每百斤樺樹皮可提煉樺皮焦油15公斤~30公斤,它可用來配製木材防腐劑,或加工提取汽油等物質。用1立方米木材,能製成150多公斤的人造絲或人造毛,相當於7.5畝棉田的年產量或20只~30只羊的年產毛量。還有用於房屋建築、傢俱等用的膠合板、纖維板大都是森林採伐和木材加工剩餘的“廢物”製成的。至於車輛上的輪胎,大家肯定知道是從橡膠樹上“脫胎”而來的。 其次,植樹造林可爲人類提供氧氣,淨化空氣,美化環境,有利於生態環境的保護。我們知道人每天吸入氧氣,吸出二氧化碳,樹正好相反,它的葉子在陽光照耀下不斷進行光合作用——吸入二氧化碳,釋放出氧氣。據統計,一畝樹林每天能吸收67公斤二氧化碳,釋放出49公斤氧氣,足可供65個成年人呼吸用。由於森林具有遮蔭避風、樹木呼吸和蒸騰作用,因此有成片樹林的地方冬暖夏涼,可以避暑療養。樹木能粘附空氣中的塵埃而使空氣清潔、新鮮。科學測試表明:一畝樹林一個月可吸收有毒氣體二氧化硫4公斤,一年可吸收塵埃20噸~60噸。此外,,樹木在呼吸過程中,產生大量特殊空氣,能治療一些疾病,對人體有良好作用,比如,樺樹、楊樹、檜樹等能分泌出植物雜菌素,可以殺死白喉、肺結核、傷寒、痢疾等病原菌。道路兩旁栽樹可以降低噪音,多種多樣的樹型、花果和翠綠的枝葉可以美化環境,爲人們學習、工作和生活提供理想化環境。 再次,植樹造林能夠使水土得到保持,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我國許多地方植被覆蓋率低,水土流失嚴重。特別是黃河流域,由於土質鬆散,每到雨季,雨水沖刷,大量泥沙流入黃河,致使河水變渾,河牀增高,給防洪防汛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困難。而多植樹,就可以控制水土的流失。因爲樹木有龐大的根系,這些根系像一隻只巨手牢牢抓住了土壤。土壤中的水分,就被樹根吸收畜存。據統計,一畝樹林比無林地區多蓄水20噸。要控制沙漠,最有效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植樹造林。因爲“沙漠向人類進攻的主要武器是風和沙”(竺可楨語),大量植樹造林,就可以形成一道道防護林,減少風的速度和力量,固定沙丘,起到控制風沙的作用。 植樹造林的好處實在多。願我們每個人都盡其所能多植樹,植好樹。
第二單元 8 《路旁的橡樹》 教學目標: 1、 藉助拼音,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 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從築路工人的行動中受到啓示,增強自覺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3、 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教學重難點: 1、 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從築路工人的行動中受到啓示,增強自覺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2、 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教學設計思路:
對於理解“這條筆直的公路爲什麼在一個地方彎曲成馬蹄形”這個問題,學生都能用一句話回答出來。但是,這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只有用心體會,用情體驗,自覺自動地感悟,與教材產生共鳴,纔能有效地增進學生的發展。本課生字不多,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藉助 拼音認讀,可在檢查學生朗讀時糾正讀音。教學這篇略讀課文,可以通過學生自主閱讀領會文章的主要內容,瞭解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並就自己讀後的感受與同學進行交流。對於主要內容的把握,學生不會遇到太大的困難,但要注意體會人們在處理這棵橡樹與路時的心情和開始時不同的態度。 教師準備:蒐集橡樹圖片。 學生準備:有關橡樹知識。 板書設計: 粗壯 工人 橡樹 結實 工程師 挺拔 愛護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導入新課 1、爲了眼前的利益,整座山的樹木幾乎被一個小村莊的人們砍光,現在有一棵長在路旁的橡樹,人們又是怎麼對待它的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今天的課文。
2、板書課題:8 路旁的橡樹2、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畫出不理解的詞語,查字典或結合上下文理解詞義。 教前預設,理解詞語:延伸、挺拔、沉重、責備、高尚、沉默不語、楔子 3.提出自己的疑問。 教前預設:這條筆直的公路爲什麼在一個地方彎曲成馬蹄形?工程師和工人們都不說話,他們心裏想什麼?文中出現兩次嘆氣,各是什麼意思?爲什麼人們讚歎築路人有一顆高尚的心……
 1、學生自讀課文。 2、讀課文,勾畫詞語,查字典或同桌討論,理解詞語意思。 3、學生讀課文,提出問題。
二、指導閱讀第二至七自然段。
1.自讀課文第二至七自然段,思考:這條筆直的公路爲什麼在一個地方彎曲成馬蹄形?。
2.畫出描寫橡樹的句子,讀一讀。
 (這條路應該延伸過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樹。它是那麼粗壯、結實、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樣。)
1、學生自讀課文。 2、讀課文,畫句子。
 3.看到這樣一棵高高的橡樹,築路人有什麼反應呢?
(①工人們停了下來,把排水管放在地上。②工程師向工人們走來,他什麼話也沒對工人們說。工人們也沉默不語。)
4.對上面的第二句話進行提問:工程師心裏在想什麼?工人們心裏又在想什麼?學生分組討論。
   3、學生讀文,找出答案。 4、學生根據課文感悟回答。
5.出示句子。
工程師爲——嘆了口氣。
工人們爲——嘆着氣。
6.體會工程師的話:現在誰也不會責備我們了”的意思。
5、體會工程師和工人嘆氣的不同含義。 6、學生句子含義。
三、指導閱讀第八、九自然段。 1.默讀課文第八、九自然段。
2.思考:人們爲什麼讚歎築這條路的人一定有一顆高尚的心? 1、 學生默讀課文。 2、學生思考回答。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拓展延伸 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及蒐集到的資料,交流人們是怎樣保護環境的。
第二單元 語文園地二 教學目標:
   1、培養口語交際能力,增強保護環境的意識。
   2、寫出綜合性實踐活動中的見聞或想象。練習修改習作。
   3、能發現比喻句的特點,體會怎樣才能把句子寫形象。
   4、積累意思相反的幾組詞及優美的詩句。會認7個生字。
   5、積極參加綜合實踐活動成果展示。 教學重難點:  1、培養口語交際能力,增強保護環境的意識。
   2、寫出綜合性實踐活動中的見聞或想象。練習修改習作。
教學設計思路:
口語交際:圍繞本組的專題,安排了以“我們能做點什麼”爲話題的口語交際訓練。有關這次訓練,教材在本組的導語、綜合性學習提示中已經作了相關的說明。這次口語交際的目的,意在使學生將學習本組課文所獲得的知識和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有效遷移,結合自己在綜合性學習中的收穫、體會,與同學就家鄉的環境保護進 行探討和交流。
習作:本次習作,是綜合性學習的一部分。要求學生結合前面的綜合性學習來寫,範圍比較廣泛,可以寫自己調查瞭解到的情況,可以寫幾年後家鄉環境的變化,也可以寫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發生的有 趣的事情。本次習作,可重點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指導。
1激發習作興趣。承接前面的綜合性學習巧妙導入,如,大家圍繞“環境保護”做了很多調查研究工作,是否願意結合這次綜合性學習,寫一寫自己瞭解到的情況、感受或想法;大家在口語交際課上交流了自己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的收穫、體會,是否願意把交流的內容 寫下來。
2選擇習作內容。引導學生回憶在口語交際中哪些同學(包括自己)的哪些內容表達得具體,給自己留下的印象深,然後幫助學生結 合自己的實際從中選擇習作內容。
3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引導學生由說到寫,把在口語交際中交流的內容寫下來。學生可以借鑑本組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比如《翠鳥》抓住了所描寫對象的特點、《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語言樸實,敘事生動清晰,揭示的道理深刻。引導學生使用平時積累 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語句。在習作之後,可以引導學生交換習作,互相修改
我的發現:教材中列舉了兩組句子,學生在讀完每一組句子之後,都會有所發現,但是,所發現的內容會因學生不同存在着差異。最簡單的是每一組的第二句比第一句詞句多;二是每組的第二句是比喻句,這是從修辭的角度來發現;三是每組的第二句比第一句表達得更 具體形象。在教學中,逐步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進行發現,使其感受到祖國語言的豐富、表達方式的多樣,不斷鼓勵、啓發學生運用這些規律,試着使用有新鮮感的詞句,使自己的語言表達更加豐富多樣。教學中不必給學生講有關修辭知識。
日積月累:這部分包括“讀讀認認”和“讀讀背背”兩部分內容。“讀讀認認”,安排的是一組反義詞語,學生通過這一組內容的學習,既可以複習鞏固已經學過的生字,又可以藉助反義詞學習新的生字,同時積累反義詞語。可以先讓學生藉助拼音,自己認讀,同桌互相檢查,教師指名認讀字音和朗讀短文。注意“濁”讀翹舌音,“罪”讀平舌音、“廉、貪、偏”爲前鼻音韻母。引導學 生進行拓展,再列舉一些自己在平時的學習中積累的反義詞語。 “讀讀背背”,安排了古詩佳句,目的是積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五組詩句,只要求讀讀背背,詩句的意思一般可不講解。 教學準備:
   1、詞語卡片。
   2、學生用各種不同方式表現自己綜合性學習的成果。 課時安排: 3課時 板書設計: 語文園地二 讀讀認認: 清對濁 廉對貪 功對罪 正對偏 獎對罰 優對劣 善對惡 勤對懶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導入:
課前同學們已經積極行動起來,去了解我們家鄉的環境。大家都瞭解到了什麼呢?讓我們就來交流一下。(課前給每個小組設定了不同的主題)
學生拿出課前蒐集到的資料。
二、小組內交流 1、就同一主題小組成員交流自己瞭解到的情況。
2、小組成員整理本組材料。 1、小組內交流。 2、小組成員整理資料。
三、全班交流
小組成員就本組的調查主題進行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
四、總結、引導討論
1、根據學生的彙報交流,總結所掌握的情況。
2、引導討論:面對家鄉的環境情況,我們小學生能做些什麼呢?
  如:從我做起,不亂扔垃圾;遇到破壞環境行爲,予以制止;做父母及周圍人的工作,增強環保意識,爲樹林做廣告拍;親手種花種樹等。
3、評出合理化的建議。
1、進行總結。 2、學生討論,提出自己的建議。 3、學生評出合理化的、可行性的建議。
五、延伸拓展
希望同學們真正行動起來,做環保小衛士。並把今天我們交流的情況講給父母聽,看看他們還有什麼好的建議。
學生課下完成。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 導入 二、憶一憶
三、學一學 1、這一段時間,這個單元的課文讓我們的視線始終停留在保護環境、保護大自然上,通過調查,我們不僅瞭解了家鄉的環境狀況,也在思考我們能做些什麼?那麼,你一定有值得記下來的東西,或者你對未來也曾想象過,在綜合性學習中,沒準還發生了有趣的事情。想跟大家進一步交流嗎?
2、明確習作要求,欣賞範文。 1、學生分組回憶調查情況。 2、學生小組交流習作內容。 3、學生全班交流習作主題。 1、學習本組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2、《翠鳥》抓住了所描寫對象的特點,《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語言樸實,敘事生動清晰,揭示的道理深刻。 學生明確此次作文的要求。欣賞範文。 1、學生分小組交流。 2、學生交流習作主題,習作內容。 3、學生全班交流,打開作文思路。 學生體會所學課文在表達方面的特點。
寫一寫 提醒:把材料想完全,把想法說清楚或把事情的過程想仔細再寫。
師巡視個別指導。
學生動筆寫作。
修改習作
1、自讀習作,初步修改
(1)、請學生大聲朗讀自己的習作,發現問題,進行修改。
(2)、讀別人習作,幫助同學修改。
2、選擇不同內容習作,指名讀,師生評議。
評議要點:
(1)語言是否通順,用詞是否準確。
(2)是否把意思表達清楚。
3、再次自我修改。 1、學生修改文章。 2、師生共同評議,發現問題,修改文章。 3、學生修改作文。
第三課時 一、我的發現
1、出示課本里的兩句話,讓學生想一想發現了?
2、說說自己的發現。
3、說說你還積累了哪些這類的句子。
1、學生讀句子,思考問題。 2、學生說一說自己的發現。 3、學生互相交流。
二、讀讀認認
1、自己讀一讀,認一認。
2、指名讀,注意字音是否正確。
3、男女生對讀,看誰生字認得準,並說說用什麼辦法認識的。
4、組詞大列車。
1、學生讀正反義詞。 2、指名學生讀。 3、男女生對讀,交流識字方法。 4、用所學生字組詞。
三、讀讀背背
1、自己練習讀詩句。
2、指名讀
3、請學生介紹每句詩句的出處。 4、想一想:五組詩句有什麼特點?你發現了什麼?
(詩句都是寫景的,並且每句中都有動物)
5、男女生比賽讀
6、背誦詩句。   1、 學生自讀詩句。 2、 指名學生讀詩句。 3、 學生介紹詩句所描寫的情景,並介紹出處。4、 學生總結特點。 5、 男女生比賽讀。 6、 學生背誦詩句 。
四、展示臺 1、學生自讀展示臺中學習夥伴的話,瞭解展示內容。
2、展示自己想展示的內容。
(1)在小組內展示
(2)在全班展示
1、學生讀小夥伴的話。 2、展示自己的作品。
文 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