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教案設計

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教案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3W 次

六 雪

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教案設計

【教學思不路】

這是一篇意韻豐富的散文詩,在教學過程中,要着重朗讀指導,引導學生從體味詩歌感情基調的基礎上,控制好課文的語速、節奏與感情,以提高朗讀的質量。讓學生在課文的反覆誦讀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提高感悟課文的能力,在獲得美的享受的同時促進其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的養成。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

初步瞭解散文詩的特點--把詩的精練、音樂美和散文靈活多樣的表現力融爲一體;品味語言,理解本文語言中的寓意;培養閱讀和欣賞散文詩的能力,通過誦讀,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過程和方法目標:

① 通過多種方式的反覆朗讀,感知全文。

② 揣摩作者對南北兩地不同雪景的描繪,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③ 品味語言,理解本文關鍵性語句的寓意。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追求美好理想和敢於同困難作鬥爭、勇於拼搏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散文詩,以讀品詩。

②揣摩作者對南北兩地不同雪景的描繪,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誦讀法,討論法。

【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

【教學課時】兩課時

【課前準備】

教師--魯迅的散文詩集《野草》,有關江南和北方的雪的音像資料,做好相關課件。

學生--查找有關雪的文字、圖片、音像資料,蒐集有關散文詩的資料,初步瞭解散文詩,先自主學習課文,劃出疑難字、詞、句,查字詞典掃清語音、語義障礙,再與同學合作,解決疑難。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播放《塞北的雪》投影顯示雪的圖片)

這一首《塞北的雪》曾經傳唱祖國的大江南北,在今天聽來仍然分外動人,聽着歌曲,我們眼前彷彿出現了那飄飄灑灑的漫天飛雪,那雪是冬天的精靈,是春天的使者,更是一篇篇凝結情思的美文的源泉。1924年歲末北京的一場大雪,魯迅先生破例地在他日記裏寫下了大風吹雪盈空際這頗富詩情畫意的文字,十七天後,一篇明朗的題爲《雪》的優美散文便誕生了。今天,讓我們在先生情思凝結的美文當中,一起去賞雪景,悟雪情。(板書課題)

魯迅先生可以說是我們很熟悉的一位偉人,我們曾在他的文中感受過童年的活潑與可愛。今天,讓我們再來走近這位堅強而又對人生滿懷熱情的偉人。請同學們談談你對魯迅先生的瞭解。

二、介紹作者及作品:(學生回答,老師補充。)

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的散文、小說、雜文等文學作品,以徹底的、不妥協的、反帝反封建的戰鬥姿態,對反動腐朽的封建文化和帝國主義進行了英勇的鬥爭。代表作品有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今天我們所學習就是選自散文集《野草》的《雪》。

《雪》寫於1925年,正值不平靜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勢在蓬勃地發展,可謂春暖花開之際,然而,北方還卻處於一片寒冷之中,面對黑暗的現實和酷冷的季節,魯迅以徹底的革命民主主義戰士的姿態去尋找革新的破壞者,去爭取理想的春天。

三、整體感知:

1、這是一首散文詩,風格柔婉中又見剛健,美豔中更現壯美,我們要學好一首詩,首先得讀好它,在讀中品味詩歌,在讀中獲得美的享受。我們應當怎樣進行朗讀呢?(老師給大家範讀一段,再請學生互相交流聽後的感受,同時指導學生從語速、語氣、重音、節奏或思想感情入手談論,並在此簡單介紹散文詩的特點。)

(確定全文的朗讀基調:

江南:婉約、柔和、舒緩,又有雪後消融的無盡可惜。

朔方:慷慨激昂,富有氣勢,具有堅強的戰鬥力。)

2、再請學生尋找自己最感興趣的一段朗讀,讀出感情。(生自由讀書)

3、思考:①作者爲我們描繪了哪兩個地方的雪景?

明確: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

②讀了這篇文章後,你認爲最能體現文章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

明確: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四、研讀、賞析:

指名生讀課文的南方的雪的畫面,分小組探究相關問題:

(1)用文中的語句概括江南的雪的特點。

明確:江南的雪滋潤美豔之至。

(2)作者是如何表現江南雪景滋潤美豔特質的?(生從課文中找出句子,加以分析)

明確:(可提示學生由整體到局部,由面到點的品味這一幅江南雪景圖)作者首先概括描寫江南雪的特點--滋潤美豔,接着用兩個比喻讓我們既感受到朦朧的美景,又感受到這雪裏也孕育着生命;而在雪野中,一片銀白的背景下,居然點綴着血紅的寶珠山茶,白中隱青的單瓣梅花,深黃的臘梅,還有冷綠的雜草,這就是江南的雪,這又是多麼絢麗的雪啊!

(3)花叢中紛飛喧騰的蜜蜂給這幅雪景帶來了些什麼?

明確:幻想蜜蜂在雪野中忙碌地飛着,嗡嗡地鬧着。這一飛一鬧霎時使整個雪野活躍起來,呈現出一派生氣勃勃的景象。這裏,不僅使讀者看見爛漫的冬花,而且彷彿聽到吟唱的春蟲,感受到作者熱烈期待春天的心聲。X k b 新 課標 第 一網

(4)爲什麼要寫一羣活潑可愛的孩子塑雪羅漢的情景?

明確:爲了進一步擴展雪野的意境,使江南的雪富有生命力,作者用樸素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兒童塑雪羅漢的水墨畫,通過呵、偷、訪問、拍手、點頭、嘻笑這些充滿活力的詞,刻畫了兒童特有的動作與神情,反映了他們天真活潑、純潔的心靈,真切、傳神、熱鬧、有趣。然而孩子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塑成的雪羅漢,由於寒夜的襲擊,終於褪盡了胭脂,成爲不知道算什麼。這裏,通過雪羅漢被淡忘、消釋的描寫,抒發了作者對美好事物迅即消逝的惋惜、感慨與苦悶的心情,喊出了對黑暗現實的抗議。

(5)江南的雪蘊蓄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確:這一部分作者滿懷對美好事物的憧憬,回憶江南的雪的自然美景。雖是回憶,卻是展望;雖是冬天,卻已聽到春天的腳步聲。作者特別回憶兒時的生活,因爲兒童是人類的春天,寫兒童不怕嚴冬,朝氣蓬勃,更加表現了作者對春天的殷切期待與熱烈呼喚。行文雖未免流露寂寞的心情,但卻閃爍着理想的光芒。

板書:南方的雪 美豔 有生機 有活力

五、小結。

六、佈置作業:

1、識記字詞,完成讀一讀,寫一寫。

2、思考研討與練習一。

3、挑選《野草》中描寫自然景緻的文章,如《秋夜》、《好的故事》、《臘葉》等,讓學生分析其中自然描寫的特點。

第二課時

一、導入:朗讀課文1-3自然段,複習舊課,引入新課。

二、精讀課文,揣摩特點:

1、學生讀課文的北方的雪的畫面,分小組探究相關問題:

(1)江南的雪是柔美的,而他筆下的朔方的雪則是另一番景象,課文怎樣表現朔方的雪的?它又有着怎樣的個性精神?

明確:第四自然段開頭用但是這個轉折詞巧妙地轉到對朔方飛雪的描寫,並表明朔方的飛雪和滋潤美豔的江南柔雪截然不同。朔方的雪花在紛飛之後,卻永遠如粉,如沙,他們決不粘連,而且和它們相伴的是失去了生命力的枯草。在惡劣的環境下,朔方飛雪並不安於孤獨淒涼的境遇,因此在晴天之下,旋風忽來,便蓬勃地奮飛,在日光中燦燦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霧,旋轉而且升騰,瀰漫太空,使太空旋轉而且升騰地閃爍。這裏作者以熾烈的感情,豪放的語言,剛勁的筆力,描繪朔方飛雪磅礴的氣勢。

最後兩段,作者從雪與雨的關係上,進一步深化朔方飛雪蓬勃奮飛的意境,與篇首相呼應。嚴寒使雨死掉,雨的精魂變成雪,但雪不屈於嚴寒。在無邊的曠野上,在凜冽的天宇下旋轉、升騰。

這一部分突出騰飛的朔雪那種撼天動地的力量和銳不可當的氣勢,盡現北國飛雪的壯美和獨立張揚的個性精神。

(2)如何理解課文的主旨句?

明確:北方的雪的特質之一是孤獨,他們決不粘連,在文中還表現爲死掉的雨,在孤獨的旋轉升騰中昇華,北方的雪完成昇華是與死亡聯繫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獻身,讓它成爲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堅強內核的精魂。表明了作者願將最寶貴的生命都獻給鬥爭,這是最完全的獻身,有向死而生的氣概,突現了作者無私無畏、頑強不懈鬥爭的精神。

(3)北方的雪蘊蓄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確:這裏包含作者的感情,是對寒冷環境的反抗,也是對不屈的、鬥爭的品格的歌頌,有荷戟獨彷徨的孤寂之感,也有永不停息戰鬥的倔強精神。

(4)南方的雪與北方的雪各有什麼含義?作者將南北雪景對照描寫有何目的?

明確:南方的雪,它是一種美的象徵,是作者嚮往的美好理想;而朔方的雪雖然孤獨,不被理解,但有一種戰鬥的豪情,一種澎湃激昂的鬥志,蘊蓄了魯迅反抗冷酷的現實社會的鬥爭品格。在這兩幅鮮明對立的圖景中,貫穿着魯迅一個共同的哲理:要用戰鬥來創造一個春天般美好的世界。

(5)綜觀全文及我們對先生的瞭解,作者的感情更傾向於哪一方的雪?從哪裏可以看出?

明確:朔方的雪。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過對北方的雪的讚頌表現出來的。朔方的雪花以孤獨不妥協的姿態向世界宣告它的存在,孤獨寂寞之中譜寫了一曲最爲動人的樂章。而江南的雪那種平和恬靜的美固然讓人歡喜,相比而言,最值得稱讚的還是在孤獨的境遇下獨自抗爭的北方的雪。它形象地體現了魯迅看重的獨立與張揚的個性精神。

朔方飛雪奮飛之際,更見魯迅先生的特質精神:甘於不被理解,義無反顧,決意向死而生,直面慘淡的人生從無所希望中得救。像一個奔放的挑戰者和戰鬥者,作者的感情在對北方雪的描寫中得到深化。這種寫法便是我們常講的借景抒情。作者便是借朔方雪花奮飛的'情景,抒寫他一如既往的不畏艱險,渴望戰鬥的豪情。

板書:南方的雪 美豔 有生機 有活力(追求美好理想)

對比

北方的雪 孤獨 雨的精魂(充滿鬥爭精神)

2、生再滿含感情齊讀課文。

三、語言品味:

1、暖國的雨,向來沒有變過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雪花。(用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修飾雪花,強調了什麼?)

2、那是還在隱約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隱約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分別形容江南的雪的什麼特點?)

3、是的,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孤獨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麼意思?)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第1題,冰冷的堅硬的強調雪的不屈的精神,而這種精神是燦爛的,是最值得讚賞的。

第2題,青春、處子都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狀態,這裏是指江南的雪蘊育着生命,是與輕柔和緩的境界相聯繫的。

第3題,雨是雪的初始階段,雪是雨的昇華。北方的雪的特質之一是孤獨,他們決不粘連,在文中還表現爲死掉的雨,在孤獨的旋轉升騰中昇華,北方的雪完成昇華是與死亡聯繫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獻身,讓它成爲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堅強內核的精魂。

四、學習文章寫法:

(引導學生談自己讀了這篇散文詩後的體會,互相交流。)

明確: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詩,作者的思想感情全部傾注於對景物的描繪中。行文雖然也流露出一種孤寂的情緒,但是掩蓋不住作品中閃現出的理想光芒與對生活的熱愛。

寫法特點:①景物描寫由點及面,由靜到動,逐漸展開。②強烈的對比手法,使記憶中的江南雪野生氣勃勃的景象襯托出空曠寂寞、荒涼寒冷的現實的北方雪野。

五、拓展訓練:課文中寫了塑雪羅漢,《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寫了雪地捕鳥,描寫都非常生動傳神。你在雪地裏做過什麼遊戲?試用一段文字描述出來。沒有見過雪的同學可以寫想像作文。

學生完成之後,互相交流,教師加以評價。

六、小結:《雪》是《野草》中最適合中學生閱讀的一篇。作者細緻生動地描寫了江南的雪景與北方的雪景,並在比較中表現了自己的傾向。作者更爲欣賞朔方的雪,因爲朔方的雪決不粘連、奮飛、旋轉、升騰。體現了一種獨立與張揚的個性精神,這種精神也是作者的前行動力。.

七、作業:

1、 你認爲本文語言是否有表意不簡明的地方?如果有,怎樣改纔好?

2、 你希望走過怎樣的一條人生道路?是一帆風順、平平淡淡走過,不留一點痕跡,還是經受困難、挫折,而奮起抗爭地走過?談談自己的看法,並寫一篇短文。

板書:

《雪》

南方的雪 美豔 有生機 有活力(追求美好理想)

對比

北方的雪 孤獨 雨的精魂(充滿鬥爭精神)

七、雷電頌

教學設計江x 中學語文二級教師

【教學思路】

本文是歷史劇《屈原》的一個片段,是主人公屈原的長篇獨自,也是一首激越澎湃的抒情散文詩。要指導學生在反覆朗讀中正確把握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特點,從而在誦讀中品味作品的深刻內涵,感悟主人公的激情和鬥志。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

學習文章抓住事物特徵展開想像,達到物我同化的境界,有力地抒發戰鬥激情的特點。

過程和方法目標:

在朗讀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和性格特點。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體會屈原熱愛祖國,抨擊黑暗,熱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①品味語言,理解語言中所包含的深意。

②在朗讀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和性格特點。

【教學方法】朗誦法

【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

【課時安排】一課時

【課前準備】

①佈置學生預習課文,會寫生字、準確注音,排除字詞障礙。

②課前學生藉助網絡或圖書,查閱一些有關的圖片資料,瞭解屈原,瞭解郭沫若,並聯系課文P67的參考資料瞭解作品的時代背景。

③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學生利用多媒體展示郭沫若、屈原的相關資料,播放<橘頌》的背景畫面(電影《屈原》插曲),感受草木颯颯的悲涼氣氛,傾聽屈原在波濤洶涌的流水岸邊的仰天長問,(設置情境)簡介歷史劇《屈原》寫作的時代背景。指出《雷電頌》是屈原鬥爭精神的最集中、最突出的表現。是全劇高潮中最有力的一個音符。

二、整體感知:

(一)課堂範讀:(多媒體)指出課文在形式上並不押韻,但節奏分明,聲調鏗鏘有力。

(二)要求學生自行朗讀,品味文章語言,體會文章氣勢,並談感受。

(三)明確本文是屈原的內心獨白,在語言表達上要感情澎湃,氣勢雄渾。

(四)要求學生按自然力聲威的發展和屈原的感情脈絡劃分段落層次。

第一層(1~3段),呼喚風暴怒吼,由衷讚美無邊無際的偉大的力。

第二層(4~6段),呼喚風、雷、電,表達憎恨黑暗、渴求自由的強烈願望。

第三層(7~8段),讚頌閃電的光明與火花,並決心與之一起燒燬一切黑暗勢力。

第四層(9-12段),義正辭嚴地詰責土偶木梗,表示與污穢、邪惡勢不兩立。

第五層(13段),表現屈原的堅強意志與必勝的信心。

三、品味語言:

(一)選讀喜愛的句子,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雷電頌》這段獨白,大致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對風、雷、電的期待與歌頌,一是對光明的渴望與追求。詩人呼喚風,由雷及電;由詛咒黑暗,再到追求光明;由歌頌火進射出光明,再到燒燬一切偶像。環環相扣,步步深入,一氣呵成,使詩人的滿腔怒火和對光明的渴望追求得以充分表現。

(二)精讀好句,師生討論、交流。

例如:

1.發泄出無邊無際的怒火,把這黑暗的宇宙,陰慘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

2.你劈吧,劈吧!劈吧!把這比鐵還堅固的黑暗,劈開,劈開,劈開!

3.把你這東皇太一燒燬了吧!把你這雲中君燒燬了吧!你們這些土偶木梗,你們高坐在神位上有什麼德能?你們只是產生黑暗的父親和母親!

明確:對黑暗勢力的不屈不饒,對光明的熱切向往。

(三)把握人物的情感和性格特點。

明確:熱愛祖國,浩然正氣,抨擊黑暗,熱烈追求光明。

四、探究活動:

(一)象徵手法,思想深沉,情感含蓄,表達凝練(學生討論、交流、朗讀)。

明確:文中屈原藉助於謳歌偉大的自然威力,抒發了對摧毀黑暗的渴望和對這種偉大正義力量的讚美。

風、雷、電,這些自然界的現象,在詩人心目中,已經成爲一種戰勝黑暗的力量,詩人又把自己的偉大戰鬥精神融入咆哮的風,轟隆隆的雷和閃耀的電之中。風雷電摧枯拉朽,咆哮、爆炸、劈開,這正是屈原在和黑暗勢力進行殊死的搏鬥。因此,屈原對風雷電的歌頌,也是對與黑暗勢力作鬥爭的正義力量的歌頌。

(二)多種修辭手法,表達感情,增強語勢。(學生討論、交流、朗讀)

明確:獨白中屈原滿懷激情地直接和風雷電對話,直接怒斥偶像神靈,這些擬人的手法,痛快淋漓地表達出鮮明的愛憎感情。

反覆、排比的方法,充分地表達感情,使獨白更有氣勢。如:你咆哮吧!咆哮吧!盡力地咆哮吧! 鼓動吧,風!咆哮吧,雷!閃耀吧!電!等等,感情洪流就都宛如江河潰壩,洶涌奔騰。

詩中還有不少反問句、設問句,你,你東君,你是什麼個東君?你,你紅着一個面孔,你也害羞嗎?哭,哭有什麼用?但那湘妃竹不是主人們用來打奴隸的刑具嗎?等等。這些句子,呼喚指斥,使獨白更增強了戰鬥力。

五、欣賞拓展:

(一)學生配樂朗讀課文,進一步理解屈原雖九死其猶未悔的憂國憂民的偉大情懷。X

(二)對比《封神榜》中的比干、吳國的伍子胥等,體會屈原的愛國熱情,推薦閱讀小說《紅巖》。

(三)學生討論、交流、朗誦課文前六段。

六、小結:

這篇散文詩,是生之顫動,靈之喊叫,是詩人自尊的靈魂噴薄而出的詩。它不僅是刻畫屈原典型性格的最重要的一筆.是屈原鬥爭精神最突出的體現,而且它使全劇主題思想鮮明地突現出來。這篇散文詩,想像瑰麗奇特,把屈原和風雷電融爲一體,達到物我同化的境地,顯示了追求光明,毀滅一切黑暗的力量,使屈原的形象成爲光明與正義的化身,塑造了千古不朽的愛國者的形象。

七、佈置作業:

1.研討與練習三。

2.不同時間段的屈原設計話劇表演。

板書:

獨白 抒情 愛國

八、短文兩篇

教學設計:江x 中學語文二級教師

【教學思路】

閱讀文學作品,關鍵是要培養學生對作品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創設一種良好寬鬆的學習環境和討論環境,誘發學生對課文的不同理解,並鼓勵他們表達出來,老師在這中間應起一種引導和點撥作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對作品直觀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

①理解飛蛾撲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義;

②培養學生積極的文學思考和欣賞能力,能大膽發表對作品的獨到見解;

③能夠進行積累的遷移,培養想象創新的能力。

過程和方法目標:

①有感情地朗讀散文詩,理解作品內涵。

②瞭解現實主義文學作品的時代性和目的性,理解託物言志(象徵)手法的運用。

③運用聯想與想像,擴寫、續寫、創寫句子,來欣賞、感悟《日》。

④通過自主合作、對比閱讀,來欣賞、感悟《月》。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①體會《日》《月》所表達的作者熱情洋溢和細膩幽靜的思想感情。

②結合歷史背景,理解作者的理想及價值的取向。

【教學重、難點】

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味文章詩化的語言。

②結合歷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③理解飛蛾撲火夸父逐日姮蛾奔月在文中的含義。

④通過創寫句子的模式來教讀課文。

【教法】 ①創設情境法 ②疑讀法 ③議讀法

【學法】 ①小組競賽法 ②想象法 ③討論法

【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

【教學課時】兩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利用工具書掃除字詞障礙,讀準字音,熟讀全文;瞭解巴金的創作經歷;蒐集有關日月的故事,各準備一篇自己最喜歡的作品,並作好簡要分析。

教師--準備相關資料,如寫作背景,夸父逐日、姮娥奔月的故事以及飛蛾撲火的種種理解等,以便生動形象地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新課導入:故事導趣。

1、三分鐘講故事比賽:嫦娥奔月、夸父追日等。

2、學生簡單講述自己對故事的理解。(目的:設置情境,引發聯想)

3、是否有所啓發?有何感悟?(目的:學會自主思考,找尋答案)

二、欣賞朗讀:

1、自由朗讀(音準、節奏)

2、同桌朗讀(初步評價感情把握)

3、教師範讀

三、深入感知:

1、感知作者,瞭解文章背景。

(學生介紹、教師補充。)

2、學生默讀全文,根據歷史背景初步瞭解文章主旨,形成自己的見解;找出文中的優美句段並加以簡要說明;找出自己難以理解的地方,作上標記。

3、分組討論,互相解答問題。

(教師巡堂,適時引導,並蒐集有價值問題或觀點。)

問題如:

(1)人們常說飛蛾撲火--自尋死路,飛蛾長得既醜又渺小,又不自量力,爲何作者卻對它大加讚美?夸父逐日,渴死暘谷,作者爲什麼卻異常的懷戀?

把握:從飛蛾到夸父,從渺小到偉大,他們都是爲了追求光明,爲了一種熱量,而寧願放棄自己的生命。讚美飛蛾,懷戀夸父,實則讚美爲追求理想而不惜犧牲一切的大無畏精神。

(2)在《日》中,作者並沒有具體描繪太陽,卻去寫飛蛾撲火、夸父逐日,且對飛蛾、夸父進行了高度評價,這與太陽有關嗎?談談你的看法。

重點把握:太陽是光和熱的象徵,飛蛾、夸父的行爲是爲了追求光明、不惜犧牲自我的一種偉大行爲,寫飛蛾和夸父是爲後文爲着追求光和熱,人寧願捨棄自己的生命作鋪墊。

(3) 如何理解日、飛蛾、夸父、姮娥等的象徵意義?

把握:這些人和物都寄託了作者的理想,表達了作者追求光明、拒絕寒冷的思想感情。

(4)在《月》中,月亮給作者最突出的感覺是什麼?你通過文章中的那些描寫體會出來?

(5) 月的光是死的光,既如此,作者在末尾處爲什麼引用姮娥奔月的傳說?

把握:冷光死的光應是對當時現實的影射,姮娥奔月應是作者所不屑的--孤寂淒冷的生不如轟轟烈烈的死(對照兩文可看出);但結尾處作者用難道嗎?或許表達了作者對生者的期望--使這個已死的星球再生。姮娥奔月的傳說作者用疑問的語氣寄託了自己的理想。

(6)文中三次出現某某人某某人什麼人,請結合兩文和歷史背景分析,某某人究竟指什麼人呢?

把握:指爲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生存不惜犧牲生命的人。

(可能有多種理解,不要求形成一致答案,但依據要充分。教師引導時要着重分析當時的背景,以便學生形成清晰的思路。)

第二課時

四、朗讀:

1、各小組派代表感情朗讀;

2、全班感情朗讀;

3、分組朗讀,設置評分等級。(師生共評)

組 別第一組第二組第三組第四組

等 級

A.聲音洪亮整齊,咬字準確朗讀流利,無錯讀,有充分感情。

B.聲音洪亮整齊,咬字基本準確,個別誤讀,有感情。

C.聲音較洪亮,不夠整齊,誤讀,感情平淡。

D.聲音較小,不夠整齊,誤讀,錯讀,沒有感情。

五、播放《日》朗讀flash:

1、小組討論:巴金在作品中是否就是想表達對光明的熱愛和追求呢?(用原文回答)

--爲着追求光和熱,寧願捨棄自己的生命。願做人間的飛蛾,飛向火熱的日球。並且,對飛蛾、夸父這兩位光明的使者持敬佩,懷念的態度。看來,日球確實讓我們感受那噴薄而出的熱情和希望。

2、請你將巴金對日的情感進行延續,自由選擇《日》中任意一段(句),進行擴寫或續寫,也可仿照其進行創寫。(學生完成後將所寫語段讀出,師生共評)

六、播放《月》朗讀flash:

1、月亮在這裏帶給作者最突出的感覺是什麼?你是通過文章中的哪些描寫體會出來的? --月亮帶給作者最突出的感覺是寒冷、冰冷。文中多處提到,如寒夜對鏡,只覺冷光撲面,面對涼月、我望着明月,總覺寒光冷氣浸入我的身體,月光冷得很,月的光是死的光等等。

2、這裏所表現的意境,能使你聯想起古詩中的哪些詩句?(學生討論、交流)

--學生交流寫月的古詩文,進行整理歸類。

(1)月,呈現不同的形態。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李煜《相見歡》)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李白《渡荊門送別》)

浮光躍金,靜影沉璧。(范仲淹《岳陽樓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