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高中必修一《燭之武退秦師》教學實錄

高中必修一《燭之武退秦師》教學實錄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W 次

  一、導入新課

高中必修一《燭之武退秦師》教學實錄

師:今天我和大家一起來學習《左傳》中的一篇文章——《燭之武退秦師》(板書課題)一提起《左傳》來,你會想起初中學過的哪篇文章?

生:(齊)《曹劌論戰》

師:那篇文章裏面有一句話非常著名,“夫戰……”

生:(齊接背誦)“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師:背誦得很流利那誰能給大家來介紹一下《左傳》?

生1:《左傳》是我國第一部以敘事爲主的編年體著作,記敘了春秋時期240年間的史實,包括政治、外交等方面作者是春秋的魯國史官左丘明

師:“相傳”是魯國的史官——左丘明所作好,請坐!

師:請同學們記下這些重要的文學常識《左傳》當中記載了很多戰爭事件和外交事件和平時期傑出的外交可以促進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和諧相處,而戰爭時期出色的外交辭令能夠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奇效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燭之武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

師:我們先來一起看題目燭之武是誰呀?

生(齊):鄭國的大夫

師:看來同學們是注意到了註解中對人物身份的介紹我們再來看“秦師”中的“師”是什麼意思?

生(齊):軍隊

師:好!誰來給大家解一下題目?

生2:燭之武使秦國的軍隊撤退

師:解釋得很準確那麼一個人怎麼能使強大的軍隊撤退呢?我們現在就來讀課文

 二、初讀文本,讀準字音,讀清句讀

師:同學們在學習文言文時有什麼好辦法呀?

生(多數學生):多讀

師:多讀,這的確是個好辦法!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現在我們放聲地來讀課文在讀書時,拿起筆來,把你認爲讀得不準的或者需要特別注意的字圈出來,把要注意斷句的句子劃下來

生:(自由朗讀)

師:哪位同學給大家說一說要特別注意哪些字的讀音?

生3:“秦軍氾南”的“氾”,還有“佚之狐”的“佚”,“夜縋而出”的“縋”,還有“越國以鄙遠”的“鄙”,“焉用亡鄭以陪鄰”的“陪”,“君之薄也”的“薄”,“若舍鄭以爲東道主”的“舍”,“朝濟而夕設版焉”的“朝”,“杞子、逄孫”的“逄”,“微夫人之力”的“夫”,“失其所與,不知”中的“知”

生4(補充):還有第2段中的“秦伯說”中的“說”

師:你爲什麼讀“悅”呢?

生4:這句話來看,是“秦伯很高興”的意思,這個“說”應該是“喜悅”的“悅”,是高興的意思

師:請同學們爲這個詞加個註解,“說”通“悅”,高興的意思

師:剛纔同學提到一個字,“微夫人之力”,這個地方讀二聲,同學們看到這篇文章當中還有一句話“夫晉,何厭之有”,這裏的“夫”也應讀二聲“夫”讀二聲的時候是句首發語詞,剛纔背誦的“夫戰,勇氣也”和它是一樣的那麼“夫人之力”的“夫”是什麼意思?(停頓)代詞,那,那個

(生記錄筆記)

師:請一位同學來給大家朗讀一下這篇課文

(生5朗讀全文)

師:讀得很通順,但是有一個字還是讀得不準哪一個字?

生6:“夫晉,何厭之有”的“夫”是二聲

師:我們一起來讀這句話

(生齊讀“夫晉,何厭之有)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讀這篇課文,要特別注意剛纔同學們強調過的字音,還有斷句,剛纔那個同學把“晉軍函陵,秦軍氾南”這句斷得很好我們一起來讀,“晉侯秦伯圍鄭——”開始!

(生齊讀課文)

 三、再讀文本,理解文意

師:同學們在讀的過程當中有哪個字、詞或是句子讀不懂的,找出來,我們共同來解決這些些問題

生7:能不能解釋“鄰之厚,君之薄也”的“厚”和“薄”

師:要想讀懂這個句子,我們可以看一看上面那個句子是怎麼說的請你給大家讀讀上面那句話

生7: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

師:“焉用亡鄭以陪鄰?”是什麼意思?你來給大家說說看

生7:爲什麼要越過鄭國而加強鄰國的實力?

師:你說得也很對,增加鄰國的土地,那麼這裏面他們談論的是一個什麼話題呢?

生7:領土

師:領土的問題,關於國力的問題那麼下面這個“厚和薄”跟這個話題有沒有關係呢?

生7:應該有

師:那麼“厚和薄”應該指什麼?你來給大家說說看

生7:“厚”是指土地廣闊,“薄”是指土地被……被削弱

師:那你再給大家來翻譯一下這句話

生7:鄰國的土地增加了,您的國家的土地就被減少了

師:大家說他這種翻譯行不行啊?

生(齊聲):行!

師:這位同學是自已解決了這個問題,而且還提示我們如果在翻譯哪句話不懂的時候,可以想很好的辦法,是什麼辦法?

生8:聯繫上下文

師:這是很好的辦法!還有哪個同學有不懂的地方?

生9:“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東封”和“西封”裏的“封”意思一樣嗎?

師:你的觀點呢?

生9:應該不一樣吧

師:怎麼不一樣

生9:“東封”的“封”應該是動詞“西封”的“封”是名詞,西邊的'邊界

師:她這樣理解,其他同學同意嗎?來,這位同學說說

生10:東封鄭,應該是把“封”看作動詞,鄭國將東面封爲自己的土地後面那個“西封”就是“西邊的邊界”,“封”是一個名詞

師:你覺着這兩個“封”字的用法是不一樣的

生10:對

師:大家同不同意?

生(齊):同意

師:看來有的同學對“東封”與“西封”還不太理解我們可以看一春秋時期的一個國界地圖(大屏幕展示春秋時期地圖)怎麼叫“東封鄭”(手指鄭國)向東,以鄭國的邊界作爲東邊的領土;西封,秦在晉的西側看一看這個圖,我們就知道了這句話什麼意思好,剛纔這個同學抓住了一句話當中一樣的詞出現了兩次,意思是不一樣的我們要注意,在讀文言文當中關注這種現象還有哪位同學有問題?

生11:第一自然段的“夜縋而出”

師:“夜縋而出”這一句,你個地方不懂?

生11:“縋”的意思是用繩子拴着人或物從上往下送,它的意思是將燭之武送出城外,還是別的什麼嗎?

師:你的理解呢?

生11:用繩子將燭之武送出城外

師:她理解的對不對呀?

生(齊聲):對

師:要堅定自己的想法,這位同學在理解句子時把省略的成份——燭之武補出來了,這樣就比較容易理解了

生12:60頁第一行的“若舍鄭以爲東道主”不明白

師:這一句你在理解時難點在哪裏?

生12:“舍鄭”的“舍”

師:哪位同學給他解釋一下?

生13:放棄,捨棄

師:那你來給大家翻譯一下這個句子

生13:如果放棄了鄭國,把鄭國作爲東方道路的主人

師:翻譯得非常準確這句裏面的“以之爲”那個“之”應該指誰?

生(齊):鄭國

師:這位同學在翻譯的時候把省略的成份給補出來了我們在翻譯的時候,要注意把省略的那些內容結合上下文把它補出來

師:我們在讀文言文時常常會遇到一些理解上的問題,一方面要在平日積累文言知識,另一方面可以試着用結合上下語境、補充省略的成份等辦法來幫助我們理解句子的意思,這樣同學們就能夠把課內的知識遷移到課外去,去解決更多的問題現在沒有同學提問了,看來咱們已經基本理解了文章的意思了哪位同學能用比較簡潔的話來講一下這個故事?要求起因、經過、結果好,誰來試試?

生14:晉國國君和秦國國君一起包圍鄭國,就因爲鄭國以前的時候沒有以禮對待晉國的國君後來鄭國國君在佚之狐的提議下請求於燭之武,希望燭之武去說服秦穆公不攻打鄭國於是,燭之武去見秦伯,對秦伯曉之以理,先告訴他滅亡鄭國以後對秦國沒有好處,然後說如果不滅亡鄭國,以鄭國爲東方道路上的主人,可以給秦國帶來一系列好處同時對秦穆公說起以前晉國的失諾,結果秦穆公放棄了攻打鄭國

師:嗯,她講得怎麼樣?

生15:挺好,講得比較完整

四、三讀文本,分析鑑賞

師:這個故事最核心的人物是誰?

生:(齊聲)燭之武!

師:下面我們再來讀課文這一次讀,就不能僅僅滿足讀順了字音,讀懂了句子,要讀出文言文的氣韻怎麼能讀出氣韻呢?我們得知道說話人是什麼樣的心理,然後再用恰當的語氣、語調來讀出這種心理關於燭之武有兩段話,我們來看第一段話——燭之武和鄭伯的對話

師:現在兩個人一組,分角色來讀一讀這段話你覺得應該用怎樣的語調來讀出人物的氣韻?(生自由朗讀)

師:請一組同學來給大家讀一讀

(生16與生17分角色讀)

師:好,我們先請“鄭伯”先坐下請問“燭之武”,你爲什麼用這樣的語氣來讀呢?

生16:因爲我燭之武年輕的時候不被重用,現在到老了你們纔來求我,太沒有誠心了所以用了委婉地託辭的語氣

師:“鄭伯”呢?

生17:因爲現在是鄭國請求燭之武,所以他就用比較委婉的語氣來請求燭之武,幫助鄭國來處理現在的事情

師:然後你的語氣怎麼讀的呀?

生17:應該委婉點兒,有請求的味道

師:同學們同意這兩位同學的意見嗎?比如說鄭伯的話,裏面有沒有別的什麼意思呀?好像有兩個意思,要不要有語氣的變化呀?

生18:鄭伯後來可能有一些威脅燭之武的意思因爲他說“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他這裏明顯是在暗示燭之武“如果鄭國滅亡了,對你也不會有什麼好處”

師:我們會想起一句話來“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是吧?

生18:對

師:你很有見解!你能給大家讀一讀鄭伯的話嗎?試試吧!

(生18讀)

師:你讀得不錯,讀出了語氣的變化

師:剛纔同學們分析了燭之武是委婉的託辭,他爲什麼又答應了呢?

生19:“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

師:也就是說鄭伯抓住了燭之武的一種心理僅僅如此嗎?從燭之武的話中你還能讀到什麼呢?

生20:我認爲燭之武是一個鄭國人,面臨晉國來攻打自己的國家,他也是愛國的,所以他要去

師: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師:我們再來試着讀一讀,用什麼樣的語氣來讀?

(生自由大聲讀,體會)

師:看來呀,鄭伯是抓住了燭之武的心理來說服對方的,也就是抓住說理的要害我們來看最精彩的一段——燭之武見秦伯看燭之武抓住了什麼要害來說服秦伯的同學們在講這個故事的時候,講到了晉國爲什麼攻打鄭國,可說了秦國爲什麼攻打鄭國了嗎?

生(大多數):沒有

師:好,我們來自己出聲地讀一讀這段,看你能不能發現秦國攻打鄭國的原因

(生自由朗讀)

生21:他想滅掉鄭國,把鄭國作爲自己領土的一部分

師:那麼秦晉的聯盟是以什麼爲基礎的?

生22:利益

師:是衝着一個“利”字而來(板書)那麼這樣的聯盟能不能持久呢?所謂“天下以利合者必以利分”既然燭之武看到了這一點,他必然要在“利”上大做文章,來說服秦伯好,我們再來讀,看一看燭之武抓住了“利”從哪些角度來做文章?拿出筆來,自己勾畫一下有了自己的觀點以後,前後幾個同學可以交流一下

(生讀,勾畫,交流)

師:下面我們就來交流一下這個問題

生23:他是先是說如果滅掉鄭國的話,晉國的利益會比秦國的利益大,然後說明對秦國不利然後又說不滅掉鄭國的話,對秦國會利大於弊

師:好,這位同學找到了一個角度,一個方面其他同學呢?

生24:第二個觀點是“且君嘗爲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抓住的是晉軍的無信,“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通過邊界太遠,很難管理,來說服秦伯

師:說服(強調“說”的讀音),很好呀,有自己獨到的發現

生25:應該是主要從兩方面來遊說的第一個方面是鄭國對秦國的利益,“若舍鄭以爲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第二個方面從晉國對秦國的壞處說的,“且君嘗爲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主要說明了晉國的無信還有“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說明晉國的貪婪以及對領土無限止地要求

師:我們把這幾個同學的發言放在一起,理一理,它主要就是從秦國和鄭國的利害關係說明,如果是亡鄭的話,結果是什麼——“鄰之厚,君之薄也”;如果是放棄攻打鄭國呢?“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好,剛纔同學們說到了秦國與晉國之間的關係,晉國是無信,怎麼無信?(與生一起)“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而且“夫晉,何厭之有”,也就是說晉國有這種狼子野心,他比較貪婪,他想不斷地擴張自己的領土,這必然會傷害到秦國的利益結果是什麼呢?——

生(齊說):“闕秦以利晉”!

師:同學們剛纔分析得非常好那麼我有一個問題,既然是抓住說理的要害——“利”字,爲什麼燭之武一見到秦伯之後就慷慨激昂地說出這番話呢?他先說“夫晉,何厭之有”,這樣說行嗎?先說“若舍鄭以爲東道主”,“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行嗎?爲什麼一見秦伯就說“鄭既知亡矣”?

生26:他這樣說是爲了緩和一下,就說明秦國如果想取鄭國的話,是輕而易舉的;然後,有點討好秦君的意思;接着,又說了不利於秦的理由,這樣不會引起衝突

師:還有哪個同學來說說你的理由?

生27:先把鄭國的利益放輕,讓他覺得鄭國的利益是可有可無,如果是有的話,可以當作一塊肉,然後這塊肉可以有毒,也可以沒有毒,然後可以害晉,然後可以拿這塊肉當作誘餌,釣晉這條魚,可以把這條魚毒死,兩個人聯盟,然後就是“共其乏困”

師:這位同學的話有點高深,有沒有道理?

生(部分):有點

師:有點?道理在哪裏?你能再給大家解釋一下嗎?

生27:其實就是表面上先把鄭國的利益看輕,這個砝碼比較輕的時候,讓他覺得鄭國可有可無,放棄攻打的理念,然後是“越國以鄙遠”,也是說了這層意思;然後才能接着說後面這個“若舍鄭以爲東道主”,雙方結盟之後,可以把它放在晉國的旁邊,聯合鄭國對秦國更加有利

師:好,請坐!大家聽明白了吧?什麼意思?他就是說我先把自己的地位放輕一點,就讓秦國放鬆了警惕然後再像這位同學說的,層層地深入,然後說得秦國是不寒而慄,因爲結果太可怕了燭之武這個說理是講究層層深入、層層遞進的如果我們來讀的話,怎麼讀出那種氣韻呢?試一試,我們拿一句話來嘗試一下,體味一下,“夫晉,何厭之有”幾句,應該怎麼讀?

生28:這裏應該用憤慨的語氣

師:怎樣讀出憤慨的語氣?你來試一試

(生28讀)

師:這位同學讀得還是有點溫柔了哪位同學再來讀讀?

(生29讀)

師:嗯,的確是憤怒的聲音,聲調比較高我換一種語氣,我這樣讀行不行?(語調低沉地讀)我跟剛纔幾位同學讀的不一樣,語調比較低這位老者說話,同學們理解是可以是義正辭言地說;而我是比較陰險地、冷嗖嗖地說出這句話來,是不是也可以呀?我們想用這個例子來給大家說什麼呢?鮑國安和姜文都演曹操,但他們演得一樣不一樣?不一樣!只要把握得合情合理,就可以用你的理解來讀燭之武的話,試一試

(生自由朗讀)

師:誰來把燭之武說秦伯整個一段話來給大家讀一讀?好,這位女同學來讀

(生30讀)

師:嗯,好,請坐!不錯!那我們再來讀的過程中揣摩一下,燭之武除了他說理說得好,抓住了一個“利”,我們還能看到,他說理的時候是站在誰的角度去說理?(手指板書)

生(齊):秦!

師:語氣怎麼樣?

生31:特別得誠懇

師:這些都體現了他高超的智慧!如果我們在退前面加一個字的話,你覺得加什麼字好?

生:(齊大聲)智!

師:(用紅筆在標題中間板書“智”)燭之武(智)退秦師讓我們帶着對古人智慧的敬仰再來大聲地讀課文!讓這些充滿智慧的語言,永久地存在我們的腦海中我們一起試着背誦這篇文章

(師生齊背)

師:好!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