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我的第一本書》語文教後反思

《我的第一本書》語文教後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4W 次

3月7日,我在初二語文組內上了一節公開課《我的第一本書》。這篇課文詩人牛漢寫的一篇散文,課文回顧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童年的讀書生活經歷,敘述了與第一本書有關的人和事,其中承載着作者的父子情、同窗情和苦難生活中的人與狗的情趣。編者把這篇課文安排在八下第一單元的自讀課文,其教學目標是要求學生感悟課文的思想內涵,瞭解社會人生,品味含義豐富的語句。

《我的第一本書》語文教後反思

在設計本節課教學時,我從關注學生的閱讀體驗入手(雖然本課所寫的內容離今天的學生生活比較遙遠,但可以通過課文所展示的生活境況,去想像那個時代人們的學習生活,進而品味生活的苦難對於人生的意義),確立三個教學目標:

一是整體感知,把握文意;

二是合作探究,品味情感;

三是互動交流,探求主旨。

和以往相比,我感覺本節課有以下幾個突破:一是找到統領全篇的總領句,即“可是這一本卻讓我一生難以忘懷,它酷似德國卜勞恩的《父與子》中的一組畫,不過看了很難笑起來。”用這句話中的三個關鍵詞“難以忘懷”、“父與子”、“很難笑起來”讓學生提問,引發三個主問題,形成一條教學線索,使本節課形成有機的整體,避免了教學的雜亂;二是落實了品讀,在理解課文中的父子之情時,採用品讀的方式進入,讓學生從自己的.體驗入手,理解父子之情,在品中讀,在讀中品,避免概念式的注入,調動了學生的生活體驗;三是製作,能夠配合教學進程,儘量簡約明瞭,避免了繁瑣。

本節公開課後,經過本組老師的指導評點,我感覺需要在以下幾個地方加以改進:一是時間安排上前緊後鬆,導致學生合作探究過程有些倉促,最後對課文主旨理解一帶而過,做得不夠精緻。究其原因,是我在“整體感知文意”時糾纏過多,教師語言不夠簡練,講解偏多;二是“品味情感”落實得不細膩,學生展示交流不充分。小組合作學習要把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學生,讓學生展示、感悟、發現,我可能是怕完成不了任務,趕着學生走,導致品味的時間偏少,引導的不夠,學生讀文本較少;三是對學生的評價不到位,導致學生積極性不高。小組合作學習的一大支柱就是要落實評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爲個人“爭分”,爲小組“爭光”,本節課,我忽視了評價的引導作用,導致課堂氣氛有些低沉。

反思是爲了改進,我將在今後的教學中注意克服以上不足,着重在研究學生,加強小組建設和提升教學語言方面下功夫,爭取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