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六年級教學反思集錦15篇

語文六年級教學反思集錦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1W 次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語文六年級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六年級教學反思集錦15篇

語文六年級教學反思1

寫完後的交流和展示很重要,學生相互交流、欣賞,在交流展示中享受喜悅。交流的形式可以多樣一點。

小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兒童心理學告訴我們,任何知識與能力的形成,學習主體──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重要因素。小學生的作文興趣來源於“有材料可寫”,一旦有了材料,他們就會躍躍欲試,表達興趣濃厚。在這種情緒下,作文課堂教學就會取得顯著的效果。

對《語文課程標準》的解讀:《語文課程標準》小學生習作目標有這樣的表述-一“留心周圍事物,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願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別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我們從“樂於”、“自信心”、“願意”、“分享快樂”等詞中,看到了新課標對學生的關注和關懷,應該說,達到了這些要求,也就達到了作文教學最理想的境界。

學生習作缺乏自我展示的平臺。人都有一種潛在的需要就是要展示自我,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與賞識。這一需要往往被老師所忽略,很少學生能擁有一個與別人交流的平臺與空間,他們的`心靈被封存,難以與人交流。因而,也難以體驗作文成功的喜悅。

讓學生的作文有更多的讀者,有更多的傾聽者欣賞者,學生會得到情感滿足,在溝通中獲得成功的心理體現,懂得寫作文的意義,增強作文的社會責任感,明白習作要求。以成功促進兒童的新的作文學習。讓所有的學生都不同程度地獲得成功,獲得欣賞讚揚。

我們在每節的作文課後都一個佳作賞析的環節,在這一環節,一起來品讀寫得特別出色的孩子的文章或片段。這篇文章,這段話或這句話最精妙的地方在哪?把學生作文中的亮點細細地點評展示給所有的孩子聽。一開始,重在老師賞析,漸漸地在潛移默化中,學生的點評工夫就會長進起來。這種集體的交流對學生的習作水平的提高是很有幫助的。而有的文章需要交流的就不止是同學了,範圍可以擴得更大。

除了點評,相對優秀的作文我們還注意了展示。我們設置了課外的拓展作業,讓學校和班級開闢一塊“自留地”,自己設計自己的版面,貼上自己認爲寫得好的作文。只要是老師評價高的或者自己認爲棒的,都可以貼上去,讓全班和全校的同學都來當讀者,而且可以隨時交流意見。還將這些作文整理裝訂成《沙欄小學六年級學生家鄉產品推介集》,將這些作品放在班級的書架上,成了班級圖書的一本。成了學校圖書的一本。個別特別優秀的學生,我們指導他們積極投稿,我們還在等待孩子的文字在報紙刊物上發表出來,那時的成就感又是另一個級別了。作業的展示成了互相促進,共同進步的平臺。這樣開放,方便易行,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它以開放性、綜合性、互動性、合作性吸引着孩子,激起了孩子們對寫作的濃厚興趣與高漲的熱情。當我們用各種途徑充分激發了學生習作的興趣,展示學生的習作後,我們會發現,原來小學生作文的天地也可以是這樣地廣闊,這樣地豐富,這樣地精彩。

語文六年級教學反思2

《我最好的老師》是六年級下學期第五組課文中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述了“我”六年級時的科學課老師懷特森先生的故事。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 教學方法獨特, 他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

初看課題,我並沒有太在意這篇文章。可細讀一遍後,我感覺《我最好的老師》是一篇充滿理性的文章,思辯色彩濃厚,主題明確,不僅對學生學習很有啓發,還引發了我對以後教學理念的思考。再研讀課文,我就怎麼也放不下了:教學達標課,我就選定這篇課文了。

教學時,我先以“你心目中的好老師是什麼樣的?”入題,待學生七嘴八舌地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後,我便引出了“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師是什麼樣的呢?”,將學生帶進課文。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所以,在學生獨立閱讀之前,我指導了學生學習的方法,然後給予學生充分的自學時間,並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效果的檢查。雖然這是公開課,在座聽課的除了校考覈小組成員外,還有外校的九名老師,但是,我沒有把這一環節作爲花架子進行敷衍,而是實實在在地讓學生自學、討論,並對各個自學環節進行檢查、給予評價。

在學生從整體上了解課文以後,我引導學生就“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展開了重點內容的突破。學生自然談到了科學課上發生的事情。我順勢創設情境讓學生體驗:如果你是懷特森老師的學生,面對這種種出人意料的舉動,你會怎麼想?哪些詞語才足以表達你當時的心情?在學生忿忿然時指導學生朗讀,使學生產生內心真實吶喊:算哪門子老師?然後及時轉換角色:“懷特森先生怎麼做的?在我們這個羣情激憤的教室裏,請懷特森老師獻身。”學生紛紛扮演懷特森先生義正詞嚴卻又語重心長地侃侃而談,把本是半直接引用,半間接引用的懷特森先生的一番話條理清楚地表達了出來。這一環節的設置,不僅將課堂氣氛引向了高潮,而且讓學生在扮演角色的過程中通過獨立思考,對懷特森先生的做法進行理性分析與判斷,最終得出正確的.結論,並且在以後的學習中內化爲一種學習態度。

在教學的結尾,我還設計了一個小練筆:你喜歡這樣的老師嗎?你認同這樣的觀點嗎?說說你的看法。從學生上交的練筆作業來看,除了兩個學生認爲這樣會讓學習不好的學生無所適從外,其他人都從不同側面對自己的觀點進行了論證,有的甚至還引經據典呢!

我發覺,在整個授課過程中,與其說是我引導學生經歷了一次情感的轉變,還不如說是學生引發了我對自己以往教學的一種覺醒:無論授人於魚,還是授人於漁,都必須激發其強烈的求知慾,也就是文中所說的每堂課都是“冒險”。一旦擁有了“學習興趣”這位“最好的老師”,教師的教就成功了一半了。對於那些循規蹈矩不愛動腦或者調皮搗亂根本不想學習者,不讓他們的大腦“睡覺”尤其重要。

上完了那堂課,我更愛《我最好的老師》了!

語文六年級教學反思3

最初決定上楊羽儀的《水鄉茶居》這篇文章,主要是自己特別喜歡那儒雅的文字和透過文字滲透出來的雅韻。文章通過廣東水鄉茶居的建築結構、茶室名、茶室用具的變化,品味水鄉人生活的高雅情趣。水鄉人品茶,不僅僅是品着茶水,品着食物,而是品味着生活,他們在茶室中談論的內容不是閒聊,從身邊小事到國家大事,更多的議題則是農村經濟政策的不斷落實,由此可見,作者寫“水鄉茶居”的目的,則是要表現水鄉人在新時代的變化以及水鄉人的雅緻的生活情趣。這是一篇用清淡雅緻的語言寫清淡雅緻的生活的美文,要用淡雅的心境來閱讀、品味,如同水鄉人邊“嘆”茶邊賞景、邊“嘆”茶邊談論一樣,邊閱讀邊品味,自然達到“醺醺而不醉”的境界。

據此,我設計的本文的教學目標是;

1、瞭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點。

2、理解“草草杯盤共一歡”的深刻內涵,理解作者從喝茶品茶這一中國古老的國粹中所尋覓到的社會變革的蹤影和水鄉人高雅的生活情趣。

3、引導學生在反覆閱讀中品味文章的精彩段落、精彩語句,享受美文的藝術魅力。而把重點放在沉浸文本,品讀賞析上。在品讀關鍵語句的基礎上,着重理解“草草杯盤共一歡”的深刻涵義,領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再引導學生從語言的角度去感受文章的藝術美感。再通過假設茶室聊天讓學生在討論中更加深刻地領會人生如茶、茶如人生的道理。

一節課算已成過往,但留給我的積澱纔是永恆,反思如下;

其一、新的課程目標明確指出:“有一定的文化積澱”。這其實真是對老師出了道難題。事實證明,要讓學生具有一定的文化積澱,教師首先要有這種理念,然後才能在教學中善於留意,善於挖掘文本,並能以教材爲例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本單元所選文章《北京的衚衕》、《上海的弄堂》、《安塞腰鼓》以及本篇文章《水鄉茶居》等都是要求通過不同地域的人的生活場景,來反映不同地區人的精神面貌。而這種生活場景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這種精神面貌更是一種文化與時間磨礪融合而成的,文本背後的內容往往更豐富,更有意義。於是以“茶居”爲突破口,瞭解水鄉人在品茶之餘折射出的生活品質,瞭解源遠流長的茶歷史,豐富的茶文化,從而探究中華民族古老的文明。這對於更好地理解文本,拓展知識面,是很有幫助的,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對茶文化的探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其二、教學中常常提倡“教無定法”,“各有各法,只要得法”,但也決不是五花八門,無章可得。其實,語文教學因爲每一篇文本內容的不同,因此切入口也不同。教學目標儘管大致相同,但是教學思路和方法卻不盡相同。而我感動無論什麼課,要使學生得到快樂,必須要有思索,要有思索就必須設置障礙,惟其有障礙,學生才能思索,惟其思索,他才能發現, 惟其發現,他才能感到快樂,他纔有了學習的興趣。因此,在設計《水鄉茶居》的教學思路時,我把由飲茶文化帶給水鄉人的生活樂趣和享受,上升到“草草杯盤共一歡,是水鄉人生活中的詩”這句話的內涵的理解。雖然有些難度,在課堂上有可能冷場,但是必要的思考空間會使他們深入到文章內部,透過字面挖掘更加豐富的內容。因此,找準切入口來設計課堂思路是教師必須反覆揣摩的。找準了切入口,整堂課的教學會如行雲流水。反之,一篇好文章也會趣味索然。

其三、語文課堂應該立足文本,但不拘泥於文本,使課堂成爲師生共同創造文本,解讀文本的天地。不同年齡不同層次的人對文章的理解是不同的,教師在課堂上是引導者,詮釋者也是傾聽者。有些人認爲大多學生並未喝過茶,因此,對《水鄉茶居》中描述的生活並不瞭解,這種課是很難上的。其實,我們更多的是對這一文化現象的理解,水鄉人通過喝茶來提高生活質量,從而提高參與社會,參與文明進步的能力,這是要透過文字來理解的。因爲學生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標誌和社會文明的發展有自己的認識,而教師也有自己認識事物的角度,因此,在教學中通過互相的探討達到交流,溝通和發展的統一體。所以說設計好交流的話題是至關重要的。

其四、運用成熟而優美的語言爲課堂創造良好的氣氛,可以有效地培養和提高學生語言能力,有利於學生的文化的積澱。“一杯茶就是一首詩”,水鄉人富有詩意的生活,教師用詩一樣的語言引導同學去品讀,使學生有一堂課也便是一首詩的感覺,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口表達能力,然後形成書面表達。因此我感到我們的讀本、我們的教材、課文要很好地利用起來。只是不要面面俱俱到,不要千課一面。讓學生能沉浸到文本的探究中,做到真正瞭解學生內心的需求,在感悟中有所積澱。

教學總是遺憾的藝術,縱觀這堂課,雖然引領着學生們在《水鄉茶居》裏“嘆”了一回茶,但是因爲時間有限,既要保持一堂課的完整性,又要做到融會貫通,因此,有些內容只是蜻蜓點水而,沒有講透。另外,語文的品讀,不能離開一個“讀”的環節,文本中有許多詩般的語句學生只是浮光掠影般的讀過,並沒真真深入細細細細品味,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

語文六年級教學反思4

學習目標:

1.交流對學過的課文的理解和感受,說說自己的見解是怎樣獲得的,是如何加深的;也可以交流學習了本組課文,在寫作表達方面有哪些收穫。

2.熟讀並背誦名言,養成積累的習慣。

3.讀懂成語故事《邯鄲學步》,理解成語的寓意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

1.重新閱讀本組幾篇課文。

2.查閱、蒐集資料,瞭解“日積月累”中六句名言的出處、作者和含義。

3.閱讀成語故事書。

教學過程:

交流平臺

一、談話導入。閱讀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那麼這些理解和感受是怎樣獲得的,是如何加深的。

二、體會範例。結合《桃花心木》,理解如何才能讀懂課文,形成自己的獨特見解。

三、遷移練習。各自找一找本組課文或以前學過的課文,與同學和老師交流對學過的某篇課文的理解和感受,說說自己的見解是怎麼獲得的,是如何加深的。

四、拓展練習。結合自己讀過的文章,想一想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是怎樣獲得的,是怎樣加深的;在寫作中嘗試運用本組課文在表達感悟方面的'寫作方法。

日積月累

一、各自讀一讀,想一想這些名言的意思。

二、小組內互相說說這些名言的意思。

三、全班交流,對這6句名言含義的理解;理解不清楚的地方,教師及時講解。

四、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背誦名言。

五、當堂檢查背誦情況

六、拓展。你還知道哪些文言文中名言警句。

成語故事

一、讀故事,講講故事的內容。

二、悟寓意,說說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

三、想生活,談談現實生活、學習中有沒有邯鄲學步的人和事。

四、拓展閱讀,推薦《東施效顰》和《蜥蜴失策》兩篇文章,供學生閱讀。

語文六年級教學反思5

講解京劇,一定不能講的過於深奧,儘量通俗易懂,舉例和欣賞同時進行,還要和同學們現有的知識有交匯點,繼續保持興趣。

京劇的歷史,我從讓同學們猜京劇距離現在有多少年的歷史、是否聽說過“徽班進京”給乾隆祝壽談起,象講故事一樣,抓住同學們的耳朵。京劇的唱腔是個比較難講的地方,也是本節課我不很滿意的地方,我只是簡單講解了“西皮”“二黃”。如果能現場給同學們唱一段,或找出與之相對應的唱腔則更利於同學們的理解。行頭、場面、武場、文場同學們很容易理解。京劇的行當的劃分,四大名旦的介紹,我都覺得進行的很順利。關於繼承和發揚,我找了北京戲校小演員刻苦練功的視頻給大家看,所以同學們在情感上引起了共鳴,被小演員深厚的'功力所折服,我想:他們的心靈裏會受到一次小小震動。我適時的總結:京劇,爲我們的生活打開了一扇窗,讓我們品味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今天。我們只是粗略的領略了京劇藝術的魅力,希望同學們在喜愛通俗音樂的同時,不要忘記學習我們中華藝術的瑰寶。

從課堂反饋的情況來看,還算是一節比較成功的課,同學們在課堂上發言踊躍,對於疑問也有興趣質疑。說明課堂已經激起同學們學習京劇的興趣,達到了教學目標。

語文六年級教學反思6

《最後的姿勢》這篇課文是根據2008年四川發生的汶川地震而改編的。課文以感人的筆觸,記敘了地震來臨的瞬間,譚千秋老師伸開雙臂,用自己的身體守護四名學生的感人事蹟,讚揚了譚千秋老師恪盡職守、大愛無私的思想感情。

在進行這課的教學時候我主要抓住了四處教學描寫,感受其預示着什麼。

(1)天空陰沉沉的。(預示着地震來臨。)

(2)忽然,課桌搖晃起來!整個樓房都搖晃起來!地震!(要體會連用3個感嘆號的表達效果。語調越來越高,越來越急促。)

(3)樓房搖晃得越來越厲害了,並伴隨着刺耳的吱吱聲,外面陣陣塵埃騰空而起。(樓房馬上要坍塌,情況十分的危機,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4)地動山搖。碎裂的磚塊、水泥板重重地砸下來,樓房塌陷了……(這樣的環境描寫預示着譚千秋老師將要遇難,他的姿勢成爲永恆的瞬間。)

抓住這四處環境描寫,分析譚老師是如何做的呢?讓環境描寫襯托人物,這就是對譚千秋老師的正面描寫,重點抓住譚老師在地震到來和樓房即將倒塌的.時候說的話和所做的事,組織學生通過朗讀和表演反覆體會,真正體會譚老師是怎樣詮釋愛和責任的,感受譚老師對學生大愛無私的情感。學生也能真正明白了詮釋的意思了,不是簡簡單單能用解釋來說明的。

那到底什麼是愛?什麼是責任?在教學中,我重點抓住了“譚老師立即將他們拉到課桌底下,雙手撐在課桌上,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四個學生。”這句中的動詞 “撐”組織教學,讓學生表演,讓學生說說從“撐”中能感受到什麼?“撐”看出了譚老師用出了所有的力氣,用自己的身體擋住了水泥板,自己卻被砸的血肉模糊,這時,學生真正明白了什麼是愛。這樣的愛是一種大愛,無私的愛。當講到這兒時,大家都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在教學時,我還抓住了“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成了他生命最後的姿勢!”讓學生理解體會,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是譚千秋老師逝世時候的自然姿勢,也正是這個姿勢護住了四個學生,充分看出譚老師這種恪盡職守、捨己爲人、大愛無私的情感。我讓學生聯繫上文當地震來臨時,譚老師正在給學生們上課的內容進行探究,譚老師給學生講人生的價值,那譚老師人生的價值是什麼?那就是爲孩子,爲他人。譚老師最後的姿勢是他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姿勢,是詮釋愛與責任師德靈魂的姿勢。這時,再讓學生說說課文爲什麼以“最後的姿勢”爲題時,學生都能滔滔不絕說上半天。

但在鑽研教材的時候沒有太深,憑自己理解上課,在這課中忽略了側面描寫的學習。還有就是我上課時候太過注重形式了,沒有真正達到預期的效果。這是以後的教學中引以爲戒的內容,要特別注意。

語文六年級教學反思7

《竹石》是一首詠物詩,借讚美竹石來歌頌詩人在逆境中不屈不撓的精神。本詩淺顯易懂,學生不難理解,我放手讓學生自學,引導學生讀、悟,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上課伊始,說到詩人鄭燮,有些學生很陌生,但課前做了充分準備的學生知道鄭燮就是著名的“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他素有“詩書畫”三絕。詩人十分喜愛竹,所以寫下這首膾炙人口的《竹石》。學生在瞭解了詩人和創作背景後,自由讀詩,抓住關鍵詞語“咬定”“千磨萬擊”等詞感受竹石的高尚品質。開頭用“咬定”二字,把竹擬人化,已傳達出它的神韻;後兩句進一步寫巖竹的品格,它經過了無數次的磨難,長就了一身特別挺拔的姿態,從來不懼怕來自東西南北的狂風。鄭燮不但寫詠竹詩美,而且畫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也的話說是“畫竹子以慰天下勞人”。所以這首詩表面上寫竹,其實是寫人,寫作者自己那種正直倔強的性格,決不向任何邪惡勢力低頭的高傲風骨。同時,這首詩也能給我們以生命的感動,曲折惡劣的環境中,戰勝困難,面對現實,像巖竹一樣剛強勇敢,體現了愛國者的情懷。領悟了古詩表達的思想感情後,再引導學生讀詩,以誦讀加深對詩歌的理解。

語文六年級教學反思8

爲人民服務的思想指引着我們,周恩來生前喜歡在胸前佩戴一枚“爲人民服務”的紀念章,並用自己的行動實踐着“爲人民服務”的思想。學生閱讀課文想想課文是從哪些方面寫周總理一夜的工作?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彙報交流中心句,學習中得出總理工作勞苦,生活簡樸。課文是怎樣寫的呢?小組自主合作學習,學生讀讀,劃劃,議議中進行着。

展示交流工作勞苦,從關鍵句,關鍵詞中體會總理工作的勞苦,工作的一絲不苟。反覆讀中進一步體會總理工作勞苦,多麼爲人民服務啊!生活是怎樣的呢?生活簡樸也抓關鍵詞句體會,設身處地地思考體會,總理生活多麼簡樸,一種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感情讀句進一步體會。

如此爲人民服務的總理,作者看到了他一夜的工作,不由得自豪,齊讀最後二段,稍作理解後再讀。鏈接當時背景資料,談談感受後再讀。一夜的工作是他一生工作的縮影,他每個夜晚都是這樣工作的,理解後再讀。去掉敘述語,專讀兩段的語言部分。情感一步一步渲染,一次一次朗讀,在讀中學生的自豪也一步步走向深入。

還有哪些人是這樣爲人民服務的呢?在交流中一顆爲人民服務的種子也種在學生心中。

語文六年級教學反思9

師:今天我們共同學習第10課《莫泊桑拜師》,齊讀課題。

生:(齊讀)莫泊桑拜師。

師:在讀題時,你們想到些什麼,有些什麼推測?

生:讀題時,我想到課文寫的這個人——莫泊桑可能是一個外國人。

生:讀題時,我推想課文重點可能會寫莫泊桑拜師學習的經過。

生:讀題時,我想到這篇文章中應該會寫莫泊桑爲什麼要拜師,以及他拜師學習的結果怎麼樣等內容。

師:在讀題時,大家的腦海中有沒有產生過一些感興趣的問題呢?

生:我想知道莫泊桑是個什麼人。

生:我的問題是莫泊桑向誰拜師學習的。

生:我想搞清楚莫泊桑爲什麼要拜師學習,他是怎樣拜師學習的,結果又如何。

生:我想知道莫泊桑拜師最終學到了什麼。

師:這些有價值的問題正是我們讀書時要着重思考的。不過,有些問題大家在預習中可能已經得到了解決,現在我們就做交流。

生:莫泊桑是19世紀法國著名的小說家。他發表第一篇短篇小說《羊脂球》引起轟動,此後陸續寫了一大批短篇小說,博得“世界短篇小說巨匠”的讚譽。此外,他還寫有《項鍊》《一生》《俊友》等小說。

生:福樓拜也是19世紀法國著名作家。福樓拜的寫作態度很嚴謹,主張文學應當真實地反映社會現實,很注重藝術和語言的完美,反思圍繞課題思想的體現與落實《莫泊桑拜師》這篇文章主要是寫從小酷愛寫作的莫泊桑爲了能夠寫出好作品,拜福樓拜爲師,得到了悉心指導的事。教學這篇課文時,我緊扣該篇文章題目引導學生進行了閱讀預測與質疑,從課題開始嘗試着引導學生作閱讀探究。

一、抓住課題進行閱讀預測,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探究興趣

課堂上,學生由題目中的五個字,推測出課文寫的是什麼人、什麼事,文章的重點是什麼,文章的結構是什麼等等。學生的這些閱讀預測,不是無根據的猜測,它是學生在相關的“背景知識”基礎上的感性推斷。開課之始給學生這樣一個閱讀預測的機會,學生的閱讀探究興趣一下子便被調動起來。

二、抓住課題進行閱讀質疑,可以指引學生的閱讀探究方向

疑問是思維之始,也是學生閱讀探究之始。學生對課題進行了一番閱讀預測之後,即產生了閱讀探究的濃厚興趣。教師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扣題質疑,學生從剛纔感性的閱讀預測之中一下子就進入了理性的思維之中,這樣就爲學生進一步閱讀探究指明瞭方向。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課外資料交流問題,使閱讀探究的問題既來自學生之中,又能依*學生自己去探究解決,這樣的閱讀探究才能給學生真正的收穫。

語文六年級教學反思10

十二月份,楊主任來六年級組常規聽課,根據教學進度,我上的是沈石溪的《最後一頭戰象》。這是一篇悲壯、感人、內涵豐富、篇幅較長的動物小說,全文接近20xx字。課文記敘了曾經在抗日戰爭中倖存下來的最後一頭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來到打洛江畔緬懷往事,憑弔戰場,最後在埋葬着戰友們的“百象冢”旁刨開一個坑,莊嚴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由於課文篇幅較長,內容較多,學生在理解上肯定會有一定的難度。備課前我也去查閱了有關長篇課文的教學方法,可以採取“直奔中心”法,即從整體入手,通過整體感悟,讓學生直接觸及中心正題,抓住重點段落進行研讀,放棄逐字逐句的'講解的繁瑣。以實現長文短教的目的。

因此在教學中我設計先從整體入手,幫助學生理清課文脈絡。概括出“英雄垂暮”、“重披象鞍”、“憑弔戰場”、“莊嚴歸去”四個感人的場面。並以此爲線索,抓重點場景講析。

如何讓學生走進嘎羧的內心,進而揣摩嘎羧豐富的內心世界,這成爲了我備課時的一個難點和重點。我想只有通過對文章中重點字詞的體會,作者的細節描寫等等,讓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才能走進嘎羧的內心世界,於是在教學“重披象鞍”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我採用了讓學生快速閱讀這一部分,通過讀一讀,畫一畫,找出最能表現對象鞍有深情厚意的句子,談談自己的感受。我們抓住了“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久久地摩挲”、“淚光閃閃”、“久別重逢的老朋友”這些描寫嘎羧動作和神態的關鍵詞句,體會嘎羧內心對曾經輝煌地留戀和回憶。同時以朗讀爲主,在讀中體會戰象的品質,從而感受語言文字的生動,優美。通過對文章中重點字詞的體會,作者的細節描寫等等,讓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學生走進了嘎羧的內心世界,體會到了一個英雄的高尚情懷。同時,我也及時把抓事件——品細節——悟感情這一學習方法教給學生,讓學生依託這種學習方法自學其他的內容。

這篇文章還有很多的空白點,比如嘎羧回到戰場時“久久的凝望”,在礁石上“親了又親”,“震耳欲聾”的呼喚等等。於是我結合課後小練筆,引導學生們開始思考:久久的凝望裏嘎羧彷彿看見了什麼?在礁石上親了又親它彷彿在說什麼?在震耳欲聾的呼喚裏,它彷彿在呼喚什麼。這些口語表達的設計,既讓學生走進了嘎羧的內心,體會到他當時的情感,同時也落實了讀寫訓練,夯實了基礎。

語文六年級教學反思11

一、學生的表現

1、在自主理解句子交流中,學生普遍出現的問題在於表達的語句上很單一,無論是詞彙量、句式,學生只是模仿老師的引語進行再複述,不能給老師一種新鮮亮眼的感受。

2、表達題抓不住重點。在課練捲上有一題:19年後蘇武抱着旌節回到祖國,當時會有哪些人來歡迎他?他們會想些什麼,說些什麼?對於這道題目的理解,學生只停留在把句子補充完整上,做到了最基本的語通句順,但所填寫的內容則不是很符合課文所要表達的含義。

二、老師的.反思

1、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每一個年級段都有說話要求,從能說完整清楚的話,到能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努力用語言打動他人。很明顯要求是一步步提高和深入的。 但表達能力非一朝一夕能搓就,所以利用每堂課做好表達能力的訓練,讓學生有條理有感受地說好每一句話,日積月累,養成會讀會理解會思考會表達的學習習慣。

2、無論是課內還是課後,都要求學生能聯繫已知,包括聯繫課文,聯繫已有的積累,進行聯想,而不是就事論事,單一地看問題。我想這個習慣不僅對於學習,在將來的處事中都有很好的幫助。

語文六年級教學反思12

六年級的語文教學內容很多很雜,對於複習,一直讓我很爲難,如果一味地將知識重新再現,學得好的學生認爲自己都會了不要聽,學得不好的學生也沒有定心聽,老師覺得上覆習課很痛苦,該怎樣避免枯燥重複,又能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呢?

一直有一個信念在支撐着我:複習課我該給學生些什麼?難道僅僅就是一些題海戰術嗎?我想應該給學生系統的複習方法,這纔是學生一生都受用的。事實上,每一門學科有自身的特點,而同一學科的不同類型的課也各有特色,閱讀的複習重在強化轉化思想,基礎知識複習課重在計算的策略與實際運用,學生能對之整體把握,進而形成清晰的認識。因此我覺得“浪費”點時間,讓學生經過自己的`努力而整理出來的知識體系,學生理解得更深刻,記憶得特別牢固,而且能有效地鍛鍊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複習課的重點在培養學生學會複習語文知識的方法,所以課堂教學中以學法指導和知識梳理爲主,主要讓學生得到最大限度的訓練。

一、導入實際,不求花樣

導入直接切入主題,同學們,課前你們梳理本冊書的閱讀知識點,整理舉手示意,願意小組交流嗎?組內交流分工明確。

二、重視知識點的梳理

我在複習時,採用小組交流的方式梳理知識要點,學生表現得熱情高漲;採取學生輪流當小老師上臺講解自己梳理的知識點,學生不亦樂乎;充分利用課件講解閱讀中的難題,讓學生在欣賞情景畫面時解決不懂之處,可謂是一舉兩得。總之,在複習任何功課時都應考慮到學生的興趣,讓學生願學、愛學。

三、學法指導到位

在教學中重視學生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在梳理知識時,讓學生梳理學習目標,學習方法,學習舉例,幫助學生理解文本,提高學生的能力。

需要加強的地方:

1、學生在學習中舉例子有難度,在備課時備學情不足,以後備課要充分考慮學情。

2、小學語文是一門綜合性特別強的基礎學科,內容龐雜,頭緒繁多,複習時給師生帶來不小的壓力不小。要改變這種狀況,要求我們在安排複習時,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結構體系都應該呈現出新的勢態。本課這一點做的不夠。

語文六年級教學反思13

《頂碗少年》這篇文章描寫了一場扣人心絃的雜技表演。頂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敗了,但他不失風度地向觀衆鞠了一躬,一切重新開始;第二次碗又掉下來了,少年又鎮定下來,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向觀衆鞠了一躬;第三次終於把碗穩住了,全場響起了暴風雨般的掌聲。多少年後,作者每每想起,總會產生一陣微微的激動…

一、品讀中,悟課文

在彙報時,各小組進行了各種形式的朗讀,心靈與文本撞擊,在撞擊中觸動,真正讀出了自己的心裏感受。從而使學生在讀中具體地感受到頂碗少年的精神。例如學生在分析:在輕鬆幽雅的樂曲聲裏,只見他頭上頂着高高的一疊金邊紅花白瓷碗,柔軟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體,做出各種各樣令人驚羨的動作,忽而臥倒,忽而躍起……碗在他的頭頂上搖搖晃晃,卻總是不掉下來。學生只知道這句話是對頂碗少年表演的具體描寫,但缺乏想象,體會不到當時的驚險。總之,在挖掘教材的基礎上以情促讀,以情導讀。運用不同的朗讀方法,在朗讀中感悟人物的內心感受,讓真、善、美有機地統一起來。

二、抓主脈,貫全文。

一疊金邊紅花白瓷碗在文中反覆出現4次,每次出現的作用都不同,但如果在講課文時生硬地提出每次出現的作用是什麼,學生肯定不能理解,答不出來。我在修改導學案時反覆考慮,如何在分析理解課文時邊理解,邊滲透,從而達到水到渠成的效果。例如:當頂碗少年準備第3次表演時,我提問:面對着第三次出現的一疊金邊紅花白瓷碗,這一疊碗不僅僅告訴了我們它的色彩,數量,還意味着什麼?學生順勢回答了多種答案,一道無情的考題,就這樣難點被擊破。通過對這一內容的.研究,使我知道了只有老師多讀、多思、多悟,學生才能更進一步的感受字裏行間的真正內涵,領悟全篇文章的主旨。

本課教學基本上按預先設計完成,但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在教學少年兩次失敗的時候語句的理解還不夠透徹,寫作上的技法沒有點明,以致後面的相關教學有點模糊。如果能做到位,學生後面的理解會更輕鬆,更到位。其次是課文結束的省略號的處理,我只是把學生停留在少年的身上進行想象,而沒有讓學生更深地領悟少年身上的精神,最後的環節可以讓學生在“微微激動”上展開想象,這樣或許會更好。

語文六年級教學反思14

一、成功之處

我安排孩子們討論:課文中敘述了草蟲世界的哪幾個場景?你最喜歡哪個場景,爲什麼,請在書上批註你的體會。孩子們的學習很專注。

沒想到,我隨意安排的這個教學環節在教學中起到了莫大的作用。

第二堂課,我索性引導孩子圍繞孩子們喜歡的場景展開了學習。

孩子們最喜歡的場景是蟲子開演奏會的場景。我就從這個自然段入手帶着孩子們學習。於是我帶着孩子從三個方面體會了蟲子演奏的音韻美和背景美。“優美的音韻”“靈泉”“優於”“只有”這些詞語爲我們描繪了音韻的`美。並且,我還引導孩子們體會了作者獨特的想象力。“紫紅”“烘烤”這些詞寫了那叢灌木的美麗,並且我讓孩子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繪當時演奏的場景,孩子們進行了一些非常有趣的補充。最後,讓孩子們用情朗讀。

每個場景如果採用同樣的方法學習的話,那孩子們一定會覺得有些厭倦。每個場景我抓住了不同的重點讓孩子們去學習去體味。

比如,蟲子搬動食物的場景裏,我讓孩子們展開想象“是什麼力量使他們這麼勤勉地奔忙呢?”孩子們的想象也非常有創造性。

二、不足之處

平時學習成績不佳的同學,與他們上課是否大膽發言有關,當然在很大程度上有我們老師的職責,如果我們在教學中,能夠嚴格要求他們,課堂上能讓他們願意聽我們講課,而不是讓他們對學習失去信心,他們的學習成績不會差,更不可能跟不上課。

三、改進措施

以後,我將好好反思一下自我的教學,當你的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時,學生必須會主動參與,他們在課堂上也會學到他們就應學到的知識。

語文六年級教學反思15

成功之處

這篇閱讀課文選編的目的是讓學生在讀懂課文內容的同時,感悟松鼠的可愛,體會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領悟作者通過具體事例來表達喜愛之情的方法。圍繞教學目標,我借用教材導讀,設計兩個問題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不足之處:

問題一: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

問題二: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再教設計

教學思路:

1.抓住中心,明確目標。上課伊始,我先讓學生閱讀課文導讀,明白學習的重點。

2.快速閱讀,整體把握。本學期閱讀的訓練重點之一就是快速閱讀,讀懂內容。所以,讓學生帶着第一個問題速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內容。

3.歸納總結,交流彙報。學生圍繞第一個問題交流彙報,可用段意也可用小標題的形式歸納總結,老師根據彙報結果適當點撥,訓練孩子歸納總結的能力。

4.重點朗讀,體會感情。讓學生選擇一件感興趣的事情讀一讀,說說你體會到了什麼。適當時,老師抓住重點詞句引導感悟松鼠的`可愛,體會作者一家對松鼠的喜愛之情。

5.縱觀全文,領悟寫法。作者是通過什麼來表達對松鼠的喜愛之情的?(具體事例)

6.模仿課文,練習寫作。最後想像松鼠跑到你家裏你會怎麼做?把你想到的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