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課件中心 > 八年級課件 >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詩四首課件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詩四首課件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9W 次

《詩四首》是漢代無名氏的作品,傳爲西漢蘇武所作。以下是小編帶來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詩四首課件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詩四首課件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詩四首課件 例1

內容預覽:

《詩四首》教案

教學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理解名言佳句的含義,品味詩詞的語言美和意境美。

3.掌握詩詞涉及的文學常識。

4.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默寫。

一課

學習《歸園田居》(其三)和《遊山西村》

教學過程:

一.基礎激趣,引導基礎自學。

(一)默讀:讀準加點字音並解釋詞語:

晨興理荒穢( huì) 但(只要)使願無違。

晨興:早上起來。 荒穢:叢生的雜草。 帶月:頂着月亮。

荷鋤:扛着鋤頭。 道狹:道窄。 草木長: 草木叢生。

願無違:不違反自己的意願。

柳暗花明:

閒乘月:

翻譯《歸園田居》:

詩人在南山下種豆,因爲不善勞作,豆田裏長滿了草。一大早就去鋤草,到了月兒初升之時才扛着鋤頭晚歸。歸途中,道狹而草木叢生,以至露水沾溼了我的衣裳。沾溼衣裳又有什麼關係呢?只要不違背自己的意願就行了。(這首詩表現了田園勞作之樂,從中流露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和歸隱農村的自豪之情。

用自己的語言翻譯《遊山西村》:

在一個豐收的年景,詩人受到邀請,來到農家。走在通往山西村的山路上,山環水繞,柳暗花明,一派花團錦簇的景象,終於來到山西村。在山西村,正值社日臨近,農民們衣着簡樸,吹簫擊鼓,結隊往來,熱鬧非凡。詩人盼望着以後能夠有時間乘月色出遊,隨時拄着手杖來敲門拜訪。(表現了詩人陶醉、留戀之情。作者陶醉在山野風光和農村的人情美中,留戀村民的好客、熱情、淳樸,對此次郊遊發出了由衷的感嘆。)

(二)誦讀:不僅要讀準字音還要注意節奏情感。

①通讀,要求讀準音、讀順暢;(自由讀、齊讀)

②誦讀,要求讀出重音、讀出節拍、讀出韻味;(請學生個人讀,具體指導的重點放在重音和節拍上)[來源:21世紀教育網]

《歸園田居》朗讀節奏: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遊 山 西 村》朗讀節奏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③再讀,要求讀出詩句的情感、美感。(個人讀、分組讀或齊讀)

(三)背讀:朗誦和快讀結合,直至背誦。

二.重點激趣,引導主題討論。

討論《歸園田居》

(一)導入激趣:

(二)找出詩歌意象,發現詩趣品味突破點。確立討論話題:

“但使願無違”的“願”具體指的是什麼?

1.學生自由討論:

(1)詩人如釋重負,告別了那個令人壓抑的官場,終於來到了嚮往已久的田園。來到南山腳下,種下了豆子,但因體力不支,農藝不精,所以草兒盛,豆苗稀。詩人只好一大早起來就扛着鋤頭去除草,晚上一直勞作到與星星爲伴……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溼了衣衫,可解脫了身心束縛的詩人不以爲苦,而深深地體味其中的樂趣。作者的“願”就在這裏。

(2)“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詩人披星戴月辛勤耕耘,寫出了那份勤勞與執著。“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作者的“願望”就是對田園生活的喜愛與怡然自得。

2.教師點撥:

a.全詩寫了三層意思:種豆的地點及勞動結果;勞作的辛苦與執着;自己的田園之樂。 b.田園勞作之樂,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不在污濁的現實世界中失去自我。 c.對田園生活的喜愛,享受田園之樂的愜意、閒適的心情。

3.資料補充:

陶淵明,東晉詩人。又名潛,字元亮,自號五柳先生,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我國文學史上偉大詩人之一,他的創作開創了田園詩一體,爲古典詩歌開闢了一個新的境界,所以樑鍾嶸說:“古今隱逸詩人之宗也。少時頗有壯志,博學能文,任性不羈,做過幾任參軍一類的小官,時間都很短。因家庭經濟狀況不佳,他曾親自參加農業勞動。29歲出仕,41歲時任彭澤令,僅入十餘日,君裏派督郵到縣裏,縣吏叫他束帶迎接。他說:“吾不願爲五斗米而折腰向鄉里小兒。”就棄官回鄉了,從此過起了田園式的隱居生活。躬耕務農,避世村居,雖生活窘困,但仍與詩酒爲伴。在歸隱後,陶淵明寫了許多詩作,這些詩作都反映了他歸耕後從事農耕過程中獲得的歡欣快樂,

組詩《歸園田居》是陶淵明在悠遊自在的隱居生活中所寫的作品,較能代表並反映他當時的狀態。

陶淵明由於在現實社會中找不到理想的道路,因而退隱田園,寄情山水。他否定污濁的現實,熱愛純樸的田園,因而寫了大量的田園詩,後世稱他爲 代表作家。 代表作品散文《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詩歌《歸園田居》、《飲酒》最爲出名。

討論《遊山西村》:

(一)導入激趣:南宋著名詩人陸游,曾任隆興府通判,因極力推助北伐,被罷官。詩人迴歸故里,內心鬱悶。對照官場的僞詐,他更感受到鄉間生活的純樸自然。但他並未喪失信心,深信總有一天會重新爲國出力。這種心境與遊境相吻合,於是兩相交涉,產生了流傳千古的《遊山西村》。

(二)找出詩歌意象,發現詩趣品味突破點。確立討論話題:

詩人爲什麼結尾寫道“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是什麼使詩人如留戀?

1.學生自由討論。

2.教師點撥:

詩人筆下的山西村透出濃濃的詩意,詩人陶醉在人情美、風物美、民俗美中。人情美表現在農家待客的熱情和樸實中。風物美表現在村落的景緻描寫中。詩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巒間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見濃茂,婉蜒的山徑也愈依稀難認,正在迷恫之際,突然看見前面花明柳暗,幾間農家茅舍,隱現於花木扶疏之間,詩人頓覺豁然開朗,那喜形於色的興奮之狀,簡直無法用盲語來描述.詩人正在觀賞美景,咚咚臘鼓之聲,蕭笙悠悠之韻,從村莊裏傳送出來,哦,原來是一年一度的春社近了,村民循俗準備,以傳統的衣着、禮敷忙於迎接這個歡樂的節日,多麼古樸可愛的民風啊!難怪詩人如此留戀。21世紀教育網

3.資料補充:

作者簡介

陸游(1125~1210),南宋著名詩人,字務觀,號放翁,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生於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中愛國思想的薰陶。紹興中應禮部試,爲秦檜所黜。孝宗即位,蠍進士出身,曾任鎮江、隆興通判.乾道八年,人四川宜撫使王炎幕府,投身軍旅生活.在政治上,主張堅決抗戰,充實軍備,一直受到投降集團的壓制。晚年退居家鄉,但收復中原的信念始終不渝.一生創作詩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爲豐富。抒發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批判當時統治集團的屈辱投降,風格雄渾豪放,表現出渴望恢復國家統一的強烈的愛國熱情。《關山月》,《書憤》,《示兒》等篇均爲世所傳誦。抒寫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遊山西村》,寫於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當時詩人罷官閒居,住在山陰鏡湖的三山鄉.“山西村”即三山鄉西邊的村落.任隆興府通判時,因極力推助北伐,被罷官。詩人迴歸故里,內心鬱悶。對照官場的僞詐,他更感受到鄉間生活的純樸自然。但他並未喪失信心,深信總有一天會重新爲國出力。這種心境與遊境相吻合,於是兩相交涉,產生了流傳千古的《遊山西村》。 21世紀教育網

三.競爭激發,引導發現。

1.用課文原文填寫。21世紀教育網

①《歸田園居》中描寫詩人歸田勞動情景的詩句是:

②《遊山西村》中描寫農家友情的詩句是:

③《遊山西村》中寫出了詩人欣喜之情,表達了詩人對農村生活的嚮往的詩句是: 。

2.《歸園田居》是東晉時的文學家 所寫,一共 首,《歸園田居(其三)》中,“但使願無違”裏“願”的涵義是:

3.《遊山西村》是南宋著名愛國詩人 所寫,他的字是 ,自號 。《遊山西村》中,最富有哲理性的詩句是:“ , 。”

四.聯想激發,引導無限拓展。

1.山西村》中,哪兩句詩流傳最廣?你是怎樣理解這兩句詩的?

【提示】(分組討論交流)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西村山環水繞,柳暗花明,一派花團錦簇的景象,用來說明困境中仍然蘊含着希望。

上句通過一個“疑”字,把徐行山村而周圍山巒重疊、流水縈繞的迷路感覺刻畫得形神畢現;下旬“又”把移步所見之繁花似錦的春日描繪得宛然在目。當我們吟誦這兩句詩時,不單單欣賞了這難以盲狀的美妙的山村自然風光,更領悟到它蘊含的哲理思想--只要人們正視現實,面對艱難險阻,不退縮、不畏懼,勇於開拓,發奮前進,就一定能取得成功;只要有夢在,希望就在.

2.歸園田居》(其三)和《遊山西村》都反映鄉間生活,抒發的感情有什麼不同之處?

【提示】《歸田園居》(其三)流露出了歸隱田園後的遁世思想。

《遊山西村》主要側重於對農家純樸風俗的留戀。

3.還學習過哪些反映鄉間生活的古代詩歌?

孟浩然《過故人莊》、辛棄疾《西江月》……

第二課時

學習《使至塞上》《渡荊門送別》

一.基礎激趣,引導基礎自學。

1解釋下面的詞語在詩中的意思。

使:

徵蓬:

胡天:

侯騎:

楚國:

海樓:

2)指導學生朗讀

①通讀,要求讀準音、讀順暢;(自由讀、齊讀)

②誦讀,要求讀出重音、讀出節拍、讀出韻味;(請學生個人讀,具體指導的重點放在重音和節拍上)

③再讀,要求讀出詩句的情感、美感。(個人讀、分組讀或齊讀)

3.圍繞“出使人是誰?在什麼情況下出使?出使目的是什麼?結果如何?”說說《使至塞上》的基本內容:

作者王維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邊塞慰問戰勝吐魯番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實際上是被排擠出朝廷)王維輕車簡從,要到遠在西北邊塞的居延。經長途跋涉,在蕭關遇到了騎兵,卻沒有遇到將官,(一問才知道),將官此時正在燕然前線。

二.重點激趣,引導主題討論。

討論《使至塞上》21世紀教育網

1.情景導入:

唐代自開國以來,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斷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強邊防,以應付戰事。有時也乘勝逐北,有擴張領士的意圖。開元、天寶年間,有許多詩人蔘加了守邊高級將帥的幕府,做他們的參軍、記室。這些詩人把他們在邊塞上的所見所聞寫成詩歌,於是邊塞風光和軍中生活成爲盛唐詩人的新題材。這一類詩,文學史上稱爲“邊塞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邊塞詩--王維的《使至塞上》。

2. 找出詩歌意象,發現詩趣品味突破點。確立討論話題:

1)“徵蓬出漢塞,歸燕入胡天”一句的含義,蘊含作者怎樣的感情?

【提示】自己過了居延,就像“徵蓬”一樣,飛出了漢家的邊塞,又像北歸的大雁一樣飛人胡天的上空。蘊含了作者被排擠出朝廷的惆悵,暗寫自己內心的激憤和抑鬱。

2)品味“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之美,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這幅景色。

【提示】詩人以傳神的筆墨刻畫了奇特壯美的塞外風光。荒涼無邊的背景之上,那烽火臺燃起的一股濃煙,既顯得孤單,又格外地醒目,蒼茫的沙漠,沒有山,沒有樹……,只有黃河橫貫其間。視野所及,大漠無邊無際,黃河沓無盡頭,而"長河"之上,是那一輪圓圓的落日。

討論《渡荊門送別》

1. 情景導入

加入初二學習小組 更多超值免費資料不容錯過!

初一時我們曾學習過表現鄉愁的詩歌--王灣的《次北固山下》,你還記得嗎?另外你還知道哪些描寫鄉愁的詩歌?(學生回答,教師可再做補充)。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另一首反映故園之思的詩歌--李白的《渡荊門送別》。

2. 找出詩歌意象,發現詩趣品味突破點。確立討論話題:

a.說說《渡荊門送別》一詩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b.抒發作者鄉愁的是哪一句?

【提示】(學生討論交流 )

a.寫作者李白出蜀至荊門來到楚地時所見到景色及自己的感受。

b.“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從景物方面着筆,表現的是作者寫出濃濃的鄉思。

三.競爭激發,引導發現。

1.按課文原文填空

①《使至塞上》中描繪蒼茫、遼遠的邊塞風光的詩句是

②《渡荊門送別》中交代遠渡地點和出蜀目的的詩句是

2《使至塞上》詩中的頸聯寫得最好,近人王國維稱之爲“千古壯觀”的名句。請分析它好在哪裏?

3.《渡荊門送別》寫景的句子是哪幾句?是按什麼順序描繪的?(“山隨平野盡,江人大荒流。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是按由遠到近的順序寫的。)

4.找出《渡荊門送別》自己最喜歡的詩句,並說說理由。

例如:“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前句形象描述了船出三峽、渡過荊門山後長江兩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漸消失了,眼前是一望無際的低平的原野。巧妙地將靜止的山嶺描繪出充滿動感與空間感的活動畫面來。後句寫出江水奔騰直瀉的氣勢,寫荊門一帶平原曠野寥廓高遠的景色。這兩句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峽,見到廣闊平原時的新鮮感受極其真切地寫了出來。景中蘊藏着詩人喜悅開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氣。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是先以水中明月如圓鏡反襯江水的平靜,再以天上雲彩構成海市蜃樓襯托江岸的遼闊、天空的`高遠。詩人以移步換景的手法,從不同角度描繪出長江的近景和遠景,奇妙多姿,藝術效果十分強烈。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不直接說出對養育過自己的故鄉的思念之意,而是說故鄉之水戀戀不捨地一路送我遠行,懷着深情厚誼;萬里送行舟,從另一面寫來,越發顯出自己思鄉情深。

5.《使至塞上》的作者 ,字摩詰,是中唐傑出的詩人兼 家。宋代大詩人蘇軾說"味摩詰之詩, ;觀摩詰之畫, 。

6《渡荊門送別》詩選自《 》,作者 ,字 。詩題中的“荊門”指 ,“送別”指 。

7.《渡荊門送別》詩中表達詩人放達灑脫的個性和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的詩句是哪一句?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詩四首課件 例2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

1.瞭解四首詩相關的背景知識。

2.瞭解四首詩的思想內容、藝術特色及語言風格。

3.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

4.背誦並默寫四首詩。

過程和方法目標:

1.加強朗讀訓練,讓學生充分體會詩歌特有的節奏及韻律,感受其聲韻美;在反覆誦讀中,理解詩意,感悟詩情。

2.分析四首詩中的景物描寫,體味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賞析作品的意境美。

3.揣摩品味詩中精彩語句的含意和技巧,並使之瞭然於心,成爲自己的語言財富。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這四首詩,描繪自然山水,歌詠田園風光,文筆優美,情真意切。學習它們,可以激發靈性。

教學重點:

1.體會詩詞的意境美、語言美。

2.背誦並默寫四首詩。

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想象,再現詩歌畫面,深刻體會景物描寫中蘊含着的深厚的情思。

教學方法:

1.誦讀教學法。通過朗讀、把握其節奏韻律,感受古典詩歌的聲韻美。

2.點撥法。抓住關健詩句進行點撥,以點帶面,以利學生對作品的整體理解。

3.討論法。學生互動,交流讀詩的感受以及對詩歌的認識。

教具準備:多媒體、朗讀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師生共同賞讀《歸園田居》,指導學生自讀《遊山西村》,品味詩歌的人情美、風物美。瞭解詩歌的背景知識;朗讀詩歌,整體感知詩間意;賞析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背誦詩歌。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詩的國度,從最古老的《詩經》開始,優秀的詩歌作品浩如煙海,今天我們學習《詩四首》。陶淵明是我國古代最早的田園詩人。他的詩歌現存120多首。最能代表他詩歌創作成就的是田園詩。我們先來學習他的田園詩代表作《歸園田》(其三)。

二、指導朗讀,力求使學生讀準字音,讀出節奏和韻律

1.學生自由讀詩,教師提示一些應注意的詞語: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

2.要求學生用“/”給《歸園田居》(其三)一詩劃分節奏。

3.教師播放示範旅進朗讀課件,要求學生仔細聽讀,糾正不恰當的讀音和節奏。

三、師生共同賞讀《歸園田居》

1.教師範讀,學生跟讀。

2.要求學生概述詩意。

這是陶淵明田園生活的一個剪影,請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話描述陶淵明一天的勞動生活情形。

教師提示:可以先逐句解釋,然後進行完整的表述。

3.引導學生賞析詩歌的意境美。

(1)提問:陶詩平淡而又富於情趣。平淡不必多言,你認爲“情趣”表現在什麼地方?

教師引導學生想像“帶月荷鋤歸”的動人畫面。

明確:陶詩的情趣來自於寫意。“帶月荷鋤歸”,勞動歸來的詩人雖然獨自一人,卻有一輪明月陪伴。月下詩人,肩扛一副鋤頭,穿行在齊腰深的草叢中,這是一幅多麼好的月夜歸耕圖啊!“夕露沾我衣”,露水調皮而多情,它們給了辛苦一天的詩人溫柔的撫慰,詩人就像一個凱旋的士兵,心情傲然、欣然。

(2)提問:這首詩流露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這首詩流露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和歸隱鄉村的自豪之情。

4.學生齊讀,嘗試背誦。

5.深層探究。

提問:詩的末句“但使願無違”的“願”具體指什麼?

學生討論,教師可提供另外兩首詩幫助學生理解。

多媒體顯示另外兩首詩。

四、指導學生自讀《遊山西村》

1.作者及寫作背景簡介。

多媒體顯示。

2.教師播放示範朗讀課件,指導學生朗讀。

3.學生自讀詩歌,藉助註釋,整體感知詩意。

多媒體顯示問題:

(1)詩題《遊山西村》,八句卻無一“遊”字,而處處切“遊”,遊興十足,遊意不盡,請結合詩句對此作一番分析。

(2)詩歌三、四句,有人認爲是回憶來村的經歷,有人認爲是入村後徐行山村周圍所看到的景緻,你覺得哪種看法更切合語境?

(3)詩人爲什麼結尾寫道“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扣門”?是什麼使詩人如此留戀?

(4)全詩流露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5.深入體味詩歌的語言美,積累名句。

提問:《遊山西村》中哪兩句流傳最廣?你是如何理解這兩句詩的?

6.學生齊讀《遊山西村》,背誦。

五、背誦兩首詩,比較兩首詩的異同。

六、課堂小結

七、佈置作業

預習《使至塞上》《渡荊門送別》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師生共同賞讀《使至塞上》,指導學生自讀《渡荊門送別》。瞭解詩歌的背景知識;朗讀詩歌,感知詩意;賞析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背誦詩歌。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盛唐時期兩位著名的詩人王維、李白的詩作《使至塞上》《渡荊門送別》。

二、師生共同賞讀《使至塞上》

1.詩人及寫作背景簡介。

多媒體顯示

2.教師播放示範朗讀課件。

3.學生大聲讀詩,藉助註釋,整體感知詩意。

(1)教師提示重要詞語,幫助學生疏通詩句。

(2)選兩位同學概述詩意,其餘同學點評。

4.引導學生口味詩歌的詩情畫意。

(1)學生朗讀詩歌。

(2)要求學生展開聯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詩歌中的畫面。

多媒體顯示邊塞的奇麗風光,幫助學生想象。

(3)名句賞析。

提問:“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被王國維讚歎爲“千古壯觀”的名句,談談你對此的認識。

(4)體驗詩中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提問:這首詩流露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5.學生默寫全詩。

三、指導學生自讀《渡荊門送別》

1.作者及寫作背景簡介。

2.教師播放示範朗讀課件,學生聽讀,把握節奏、韻律及情調。

3.學生藉助註釋、工具書,整體感知詩意。

4.教師設計問題,指導學生自讀。

5.學生齊讀《渡荊門送別》。

四、兩首詩都寫了雄奇壯麗的自然景色,試比較它們的異同

1.學生齊讀《使至塞上》《渡荊門送別》。2.比較鑑賞。

五、課堂小結

六、佈置作業

從兩首詩中任選一首,根據你的理解,用文字或繪畫把你的閱讀感受描繪出來。

七、板書設計: 首聯敘事

使至塞上 頷聯景中含情

頸聯詩中有畫

尾聯敘事

首聯敘事

渡荊門頷聯寫景激動

頸聯欣喜

送別尾聯思鄉、惜別

教學後記:

學習這四首詩,加強朗讀訓練,讓學生充分體會詩歌特有的節奏及韻律,感受其聲韻美;在反覆誦讀中,理解詩意,感悟詩情。分析四首詩中的景物描寫,體味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賞析作品的意境美。揣摩品味詩中精彩語句的含意和技巧,並使之瞭然於心,成爲自己的語言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