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八年級上冊人教版《詩四首》教案

八年級上冊人教版《詩四首》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2W 次

通過學習《詩四首》,激發學生想象,再現詩歌畫面,深刻體會景物描寫中蘊涵着的深厚的情思。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八年級上冊人教版《詩四首》教案,歡迎大家閱讀!

八年級上冊人教版《詩四首》教案

〖教學創意〗

本創意在指導學生誦讀積累後,進一步指導賞析詩歌。詩歌需要吟唱,吟唱必有節奏 。學生必須明確古代詩歌的節奏劃分規律,吟唱後掌握詩歌賞析的一般步驟和方法。

〖教學過程〗

第一板塊:誦讀積累

1、節奏劃分:

古代詩歌吟誦時,都有一定的節奏劃分規律。一般是兩字一頓。五言詩有兩種節奏:二二一或二一二;七言詩也包含兩種節奏劃分: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請同學們按照這樣的劃分規律,結合詩歌內容,劃分詩歌節奏。用“/”在語音語義停頓處劃開。

歸園田居 陶淵明

二二一,二二一。

二一二,二二一。

二二一,二一二。

二二一,二一二。

使至塞上 王維

二一二,二一二。

二一二,二一二。

二二一,二二一。

二一二,二一二。

渡荊門送別 李白

二二一,二二一。

二二一,二二一。

二一二,二一二。

二二一,二一二。

遊山西村 陸游

二二二一,二二一二,

二二一二,二二一二,

二二二一,二二二一,

二二一二,二二一二,

2、領讀:

教師領讀,要求學生讀得節奏鮮明。

3、自由讀:

學生自由朗讀,認真揣摩詩歌的節奏和意境。

4、齊讀:

學生高聲齊讀,要求讀得鏗鏘有力,節奏分明。

5、吟讀:

初步有感情地讀,要求讀出抑揚頓挫。

6、默寫:

要求不寫錯字別字。

第二板塊:反芻賞析

一、詩歌熟讀成誦後,還需要反覆呤詠,如牛兒反芻,仔細揣摩,深入欣賞分析其意境意味。本板塊教師示範,指導賞析詩歌的一般方法和內容,學生學會賞析其他詩歌,以求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明確:詩歌的欣賞角度有背景點示、全詩概說、聯意解析、字詞品味、詩聯賞讀、畫面欣賞、景物描述、思路分析、手法理解、情感體味、音韻感受、誦讀指導、意境探求、特色概說、文化知識、格律知識、意象闡釋、意蘊發現、主旨概括、風格評說、擴展比讀等多個方面。我們可以從上面的角度中,突顯一種,或選擇其中的幾種,有機組合,指導同學們由面到點、由合到分、由感受到欣賞地學習詩歌。

教師示範賞析《歸園田居》和《使至塞上》。

1、背景點示:

《歸園田居》作於陶淵明辭官歸隱後的第二年(406年)。詩人因“不爲五斗米而折腰”,憤而辭官,欣作《歸去來兮》,種豆南山。但不善於種田。

《使至塞上》作者王維,於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奉唐玄宗之命,以監察御使身份出使邊塞,慰問戰勝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實際上是被排擠出朝廷。

2、全詩概說:

《歸園田居》前兩句概寫隱居後的田園生活。中間四句具體介紹種豆時的情況。早出晚歸,披星戴月,走在田間的小路上,夕露無意見沾溼了詩人的衣服。最後兩句議論抒情,畫龍點睛,表達中心,水到渠成。全詩語言平淡自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沒有絲毫矯柔造作。

《使至塞上》前兩句敘述此次出使的隨從、目的、路程。三四兩句敘事寫景,“徵蓬”、“歸雁”,既是寫景,又是寫人,景中含情,微露被排擠的難言之苦。五六兩句是千古名句,以傳神的筆墨刻畫了奇特壯美的塞外風光。在這樣的景色中,詩人不知不覺來到了邊關前線,只是要見的前敵統帥還在前方……

3、聯意解析:

《歸園田居》最後兩句寫出詩人心底祕密。衣服沾溼了,不值得憐惜,只要不違背自己的意願就行了。什麼意願呢?詩人在另一首詩中寫道:“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歸隱後爲何能“悠然”呢?因爲此時有“飛鳥相與還”,能“黃髮垂髫,怡然自樂”,能“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可見作者的意願是隻要能遠離相互壓榨的官場和黑暗的社會,衣沾何足惜,因爲“此中有真意”啊!

《使至塞上》頸聯中每一字無字可替無語可換。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大漠壯美風光,即使是一個沒見過大漠風光的人,也能清晰地感受到當時當地的氛圍,有如親臨其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沒一個讀過這詩的人,腦海中都有一個鮮明的大漠圖景,圖中意境雄渾,視野開闊。詩人無愧於“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稱譽。

4、思路分析:

《歸園田居》在結構和內容上,從概括到具體,從早晨到晚上,從種豆的地方到 回家的路上,思維流暢,思路清晰,然後輕輕一轉,曲徑通幽,醇美的詩意,豁然開朗。

《使至塞上》先敘事,再寫景,後抒情,中間敘事寫景,景中寓事,景中含情。尾聯言盡意遠,回味無窮。

5、誦讀領悟:

第一板塊的誦讀是讀得清楚,讀得流暢,讀出節奏,讀出頓挫。現在進一步要求在詩意賞析了之後,領悟意旨,讀出情感。

《歸園田居》前六句整體可用敘述口吻來讀,但中間也有變化。前兩句有如老朋友呼告其事,聲調稍高;中間四句如促膝而談,可用談話語氣,娓娓道來,緩疾偏中,不抑不揚;最後兩句有如神祕的.耳語,又帶有戰勝心靈的得意,可通過語調的變化來表現此時神祕、得意、慶幸、滿足等複雜心情,語速變緩,語調先降後升,最後表達出一種心情的釋放。

《使至塞上》主要按照表達方式的變化,依據表現情感的需要來安排誦讀技巧。首聯交代隨從、目的、路程,可用敘述口吻來讀。頷聯、頸聯中含有事、景情,“徵蓬”、“歸雁”要讀出無奈的語氣,“出漢塞”、“入胡天”要讀出心中微苦,且苦不能言之狀,可仰頭,微搖。頸聯描寫壯美風景,可用驚喜的語氣讀出。詩人在難測的人生徵途中看到了悲壯時的心情,非蒼茫雄渾的中音讀出不可,一般來說,女性是讀不出此中情味的,但一定能體味得到。尾聯表現的是詩人“逢候騎”時的坦然,得知“都護在燕然”之後的茫然。上句要讀得短促,下句要讀成一個語言單位一頓,要能感受到那種詩歌雖嘎然而止,卻能令人遐想的韻味。

二、同學們自主選擇上面所明確的欣賞角度,嘗試欣賞《渡荊門送別》和《遊山西村》

  〖創意說明〗

採用詩歌聯讀法讀古詩,縱向分析,橫向比較,一次多篇。

  〖教學步驟〗

一、縱向分析一首詩歌的以下內容

詩題:

作者:

背景:

格律體例:

韻腳:

名句分析:

主旨理解:

如分析《遊山西村》

詩題:遊山西村

作者:陸游

背景:罷歸故里,雖憤憤不平,卻熱愛淳樸的鄉村生活,也未忘愛國。

格律體例:七言律詩

韻腳:豚、村、存、門(押un韻)

名句分析: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蘊涵生活哲理,比喻困境中只要努力追求,總會生出新的希望。

主旨理解:描寫農村豐年寧靜喜悅氣氛,表達詩人對純樸民風的熱愛之情。

二、教師部分點撥指導,學生按上一首詩歌縱向分析流程,自主合作探究,橫向比較學習其他三首詩歌。

三、將縱向分析,橫向比較的內容列成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