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認識周長》說課稿(通用5篇)大綱

《認識周長》說課稿(通用5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7W 次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認識周長》說課稿(通用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認識周長》說課稿(通用5篇)

  《認識周長》說課稿1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

蘇教三年級(上冊)p61~62《認識周長》。

2、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這是一節概念、測量與計算相結合研究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的基礎上,聯繫一些常見物體和圖形進行教學的。教材沒有直接給出周長的定義,而是通過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在獲得直接感知的基礎上認識周長的含義。接着,以已有的直接經驗爲基礎,讓學生根據給定的圖形去量一量、算一算,進一步理解周長,知道可以怎樣測量並計算出周長。本課的教學將爲下節課探索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做準備。

3、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通過觀察和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的含義,能測量、計算一些平面圖形的周長。

(2)數學思考:經歷觀察測量等數學活動過程,讓學生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空間觀念,滲透“化曲爲直”的數學思想。

(3)解決問題:在學習活動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4)情感態度: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與同學合作克服困難後獲得的成功,樹立駕馭數學知識的自信。

4、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周長的含義,會測量和計算周長。

難點:對周長含義的理解。

  二、說教法、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那麼,如何體現新課程所提倡的學習方式、教學方式呢?

我的思路是:

1、創設情境:爲學生創設生活情境、問題情境、動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易於學生掌握數學與客觀規律的聯繫。

2、合作學習:根據學習內容將學生分爲2或4人一組,在合作中認知,有助於學生積極思考、探究、解決問題,獲得成功體驗。

3、注重實踐: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測量,認識周長的含義,能計算平面圖形的周長並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經歷知識的形成和運用過程。

  三、教學材料:

老師準備城市廣告牌上燈光閃耀的圖片資料、三角形小旗、頭飾紙帶等用具,學生準備軟尺、線、樹葉、相片、直尺等用具。

  四、說教學程序

(一)創設問題情境,初步感知周長

1、引出周長

(1)情境導入(多媒體出示城市夜晚燈光閃耀的圖片),談話:同學們瞧,這一片燈的世界,光的海洋你熟悉嗎?在哪裏?對,就是我們生活的這個美麗城市——太倉。

(2)仔細觀察並思考:這些燈在安裝時有什麼共同的特點?(它們被安裝在廣告牌面的邊線上)(廣告牌面上的邊線閃爍)

(3)提問;那你能分別指出數學書封面、課桌面和三角尺的邊線嗎?(請學生同桌互指再指名指一指)

(4)小結:(師邊演示邊總結)象這樣數學書封面邊線的長就是數學書封面的周長,你能悄悄告訴同桌課桌面和三角尺的周長嗎?再指名說說。

2、尋找周長

請學生很快找出教室裏物體面上的周長並指名學生指一指、說一說。

3、進一步感知周長

(1)出示兒童游泳池的圖片,讓學生說說池口的周長在哪裏?

(2)出示“想想做做”第2題,要求:選擇自己喜歡的圖形2~3個,能用一筆描出它的周長嗎?看誰描得又快又好!有機選擇幾名學生展示,反思描的時候要注意些什麼?

(設計意圖: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新知,將數學知識放在一個生動活潑的情境中去學習,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繫。讓學生經歷把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把生活原型轉化爲數學模型的過程,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空間觀念。)

(二)創設操作情境,探索測量方法

1、探索求平面圖形周長的方法

(1)提問:如果讓你在廣告牌上每隔20釐米安裝一盞燈,需要多少盞燈呢?你該怎麼辦?(要知道廣告牌的周長)用什麼方法呢?(測量)

(2)出示“試一試”,學生獨立完成後,在4人小組中說說自己是怎樣知道的。再指名交流。

(3)反思類推:如果要求一個五邊形的周長你怎麼辦?

(4)小結:所以平面圖形的周長就是圍成一個圖形所有邊長的總和。

(5)出示“想想做做”第4題。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各圖形的周長。指名回答說說不同方法的理由。

2、探索實物周長的測量方法

(1)測量樹葉

談話:秋天到了,樹葉凋零了,今天樹葉成了我們學習的好幫手。能用你手中的工具來測量出你準備的樹葉的周長嗎?同桌合作完成。

交流測量心得:說說你們是怎樣做的?怎樣知道樹葉的周長?周長大約是多少?談談合作時的體會。

(2)測量腰圍(胸圍、臀圍)

如果要測量一棵大樹的樹幹有多寬,你想怎麼辦?能用盡可能多的方法嗎?先在4人小組裏討論一下。(1、繩子圍。2、軟尺量。3、一柞量。4、同學手拉手圍圈等。)

分別請同桌的一位同學做大樹,另一位同學來測量這棵大樹樹幹的周長。完成任務後再交換。

想想你們實際測量的是什麼?測量時要注意什麼?

(設計意圖:探索測量方法分兩個層面展開,由易到難,貼近學生知識發展的最近區域,體會“化曲爲直”的數學思想。測量中假設將一名學生當作大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多種策略,還使一題兩用,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

(三)全課小結

剛纔,我們已經認識了周長,學會了測量物體周長和計算周長的方法,你想用這些知識來做一番創作嗎?

(四)創設生活情境,解決實際問題

出示圍金邊的小彩旗、鑲紙框的像片、美麗的花朵頭飾,象這樣給彩旗圍上金邊、給像片鑲上紙框,給同桌做一個美麗的頭飾,需要多長的金邊、紙框和紙帶呢?

同桌選擇一種合作完成,比比哪組同學的手最巧?

做完後思考:這過程中用到了什麼數學知識?

(設計意圖:動手操作,合作完成,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和生活的情趣,並對全課知識做一定反思。)

(五)全課小結:今天你有哪些收穫?

(六)課外作業

  《認識周長》說課稿2

肖寒的這節課我們一共聽了3次試講,到今天聽第四次了。可以說是一次比一次有進步,從這次校級教研活動中我也看到了年輕教師身上認真學習的態度和對工作、對學生的負責任。

本次數學教研的主題是例題的解決策略。本節課主要有兩個例題,一個是認識周長,第二個是學習長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第一個例題教學時教師主要是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聯繫實際,採用了以直觀演示爲主的主要教學方式方法,設計了看一看、指一指、找一找、觀察思考、等實踐活動幫助學生獲得周長的感性認識。再通過質疑、引起思考的手段使學生理解封閉圖形,從而深入理解周長的概念。第二個例題採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法小組研究長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再通過比較、優化的方法,使學生感受{長+寬}*2這種方法的簡便。縱觀整節課,教師能較好地完成了本堂課的教學目標,也爲大家呈現了一節紮實、真實、有效的課堂。具體的說來,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一、遵循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進行教學預設,教學環節環環相扣,展示了概念課教學的基本模式。

本課是一節概念教學課,周長這一概念相對抽象。小學生還處於具體形象思維階段,抽象思維能力不強。所以老師在本課教學中並不是將周長這一概念強加給學生,她首先借助給圖片鑲金邊這一情境,讓學生感知圖形“一週邊線”的特點,從而認識“周長”;然後讓學生嘗試用語言描述什麼是周長,再通過理解和辨析什麼是封閉圖形,進一步理解周長的概念。第二個環節是在認識周長之後,讓學生親自動手研究如何知道一個圖形的周長,通過小組操作、說一說,發現直邊圖形可以用尺子量每條邊的長度,再相加知道周長。曲邊圖形可以藉助繩子繞圖形一週,再化曲爲直,測測繩子的長度也就是圖形的周長。最後自然過渡到老師想知道黑板上這個長方形周長,你有什麼好辦法。學生通過實際測量得到計算周長所需要的數據,計算周長。彙報方法後再比較優化方法。新課授完老師又圍繞這節課的重難點設計了不同梯度的練習,很好地鞏固了周長的概念和長方形的計算方法,運用周長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樣設計,從“生活—數學—生活”,把形象與抽象結合,幫助學生逐步將“周長”這一概念從生活與實物中逐漸剝離、步步明晰。

  二、重視開展數學實踐活動,在有效探究中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課程標準中指出:要組織引導學生經歷有效的動手操作、合作探究,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活動是兒童感知世界、認識世界的主要方式。切實有效地數學活動能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爲了確實達到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老師組織學生經歷了一個理解圖形周長的含義;探索一般圖形周長測量方法的過程。本節課老師實現了兩次飛躍:一次是從感性到理性的飛躍;在學生對周長有了感性的認識之後,讓學生理性的思考,到底什麼是周長呢?在學生充分認識和感知的的基礎上用數學語言加以概括,實現了感性到理性的飛躍。一次從理性到實踐的飛躍:學生在充分理解了周長的含義的基礎上,讓學生測量並計算平面圖形的周長,不同計算方法,學生們體驗瞭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爲後面學習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探究活動中,老師都引導學生自主選擇材料,討論測量計算方法,再進行展示交流。活動以學生自主探究爲主,教師適當點撥引導,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進一步深化了對周長的認識,同時積累了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

  三、以培養學生的思維爲核心,重視學生知識的探索過程和方法的指導,提高了學生的探究能力。

數學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探究知識,發展思維的主戰場。在長方形周長公式的推導過程中,教師首先出示學習單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開展自主探究學習,嘗試計算長方形的周長。有的小組選用了“長+寬+長+寬”的方法;有的小組選用了“寬+長+寬+長”和“長+寬+長+寬”這兩種方法;有的小組選用了先把長與長相加、寬與寬相加,再把所得的和相加的方法。探索的過程本身就是學生思維的培養過程,學生根據長方形有四條邊;它們的對邊相等,又出現了後兩種方法。最後,教師通過課件的演示來幫助學生理解公式。我想學生經歷了這樣的探索過程,對於周長的計算公式的理解會更加的透徹,記憶也會更加的深刻。

美中不足,教師沒有能讓更多的學生說說他們自己對公式的理解,讓學生學會溝通新舊知識,提高表達能力。

總之,老師在本課教學中,能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合理預設、適時的因勢利導,讓學生探索發現認識理解周長,探索長方形周長計算方法,課堂效果顯著。

  《認識周長》說課稿3

  一、本節課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體現數學。

數學知識的學習有時是枯燥的,特別是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本節課的每一個環節都與生活有關,就爲學習周長提供了一個親切熟悉的環境。周長的概念對小學生來說,是比較抽象的,機械地學習只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課的開始就吸引學生的眼球,抓住每一個學生的心,往往對整節課的成功與否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節課從給這個班級亞婷同學的畫裝畫框入手,激發出本節課的主題。這個引入非常自然、貼切。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使學生積極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也爲周長概念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後面的尋找身邊事物的周長,也都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充滿着數學知識。特別是後而的拓展延伸環節,這裏又跟前面的創設情境部分呼應。這裏體現了數學回歸到生活的思想,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這裏第一步驟設計得很妙。請你先估一估這幅圖的周長。這裏體現了估算意識,爲了降低難度,用了雙面膠作參照物,體現出老師處處從學生角度考慮的思想。

  二、讓學生充分經歷知識的建構過程。

學生而言,知識的獲取不是教師和教材直接給予的,而應在充分經歷數學的過程中逐步建構的。在提出“周長”這個詞之後,老師藉助長方形邊上的“點的移動展示,使學生心中對周長有個大概理解。再讓學生說出心目中的周長是怎麼樣的,又通過一個不封閉圖形來完善周長的定義。

  三、注重在一系列基本練習中深化概念。

小學生的思維正處於形象思維爲主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思維過程對具體形象存在着依賴性。在師生共同得出周長的概念之後,潘老師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了指一指、找一找、摸一摸、描一描等一系列基本練習,拓寬了學生對周長的感性認識,對知識進行內化,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四、注重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

探索發現,是指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多種感官參加學習數學知識的活動。於是在學生對周長有了感性的認識之後,潘老師向學生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組織學生合作、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讓學生討論怎樣測量這些圖形的周長,以促進學生對周長意義的理解,並體現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尢其是體現了“化曲爲直”的數學思想,而且又在此基礎上對方法進行優化,又提升了學生的思維。

不過也有值得商榷的一點:在探究不同圖形周長的測量方法時,老師的確有尊重每一位學生的想法,但滾、圍這些思路應該說是很巧妙的,學生提了出來這些巧妙的想法,如果老師能給予充分的肯定,也許會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變得更愛動腦筋,更愛數學這門學科。

  《認識周長》說課稿4

各位專家,各位老師: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青島版)《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圖形的周長》的第一課時《周長的認識》。

  一、說教材

認識周長是本單元最基礎的知識,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是在學生掌握了周長概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但我們本課講的周長不僅僅侷限於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而是包含了所有的平面圖形的周長,既有規則圖形的周長,也有不規則圖形的周長。這樣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全面地建立起周長概念。

  二、說學生

周長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學生的認知基礎:一是在二年級學會了測量長度,二是在二年級下學期已對長、正方形進行了認識,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徵。通過數一數、比一比、折一折、量一量等實踐操作活動,發現了長方形、正方形都有四條邊,長方形的對邊相等,正方形的四條邊相等。這些有利於學生認識周長的知識基礎和實踐操作能力都是我們教學中應當利用和開發的。呈現給學生的所有圖形,學生直觀看到的是一個平面圖形。而要讓學生說到周長就會去想到“圍圖形一週的長度”則是一個較難的認知過程,建立周長的空間觀念則是對學生空間思維能力的挑戰。

  三、說教學目標

新課標指出,通過數學學習,學生能夠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重要的數學知識,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結合教材特點及三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心理特點及認知規律,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知道周長的含義,建立周長的概念。

2、能力目標:結合具體實物,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能初步測量計算三角形、四邊形等圖形的周長。

3、情感目標:通過演示操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觀察和思考的習慣,從而使學生達到自主學習、參與學習、合作學習的目的。

4、創新目標:在學生充分參與學習過程的基礎上,培養和發展學生多向思維,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測量與計算圖形的周長。

  四、說教學重難點

我把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放在周長概念的建立和周長測量上,特別是周長概念的建立。

  五、說教法、學法

爲了實現教學目標,更好地突出重點,在教學過程中採取了教師創設有趣的故事情景,學生操作實踐,觀察分析,合作探究,量中理解,聯繫生活應用周長等措施,讓學生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爲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使學生由被動消極的學習變爲主動積極的學習,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我主要採用了探究式教學法,反饋教學法,融合成“合作參與——探究交流”式的課

堂教學模式,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動手操作、組織交流、點撥釋疑、鞏固運用等程序展開教學,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學習中、在“做數學”的過程中掌握知識,重構認知。

  六、說教、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不同形狀的圖形、不同形狀的物體、直尺、捲尺、軟尺、線等。

  七、說教學過程

爲達到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難點,我設計瞭如下的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激趣揭題(預計用時3分鐘)

(二)、藉助實例,認識周長(預計用時14分鐘)

(三)、引導探究,測量周長 (預計用時16分鐘)

(四)、鞏固練習,應用拓展(預計用時10分鐘)

(五)、課堂總結,迴歸生活(預計用時2分鐘)

(一)、創設情境,激趣揭題

講故事導入:(課件出示圖片)從前有一位老爺爺在自己家門前開墾了三塊地,種了一些農作物,並且長的非常旺盛。有一天,一些牲畜來搞破壞了,可把老爺爺急壞了。同學們,你們能幫老爺爺想想辦法嗎?(學生動腦筋想並發表見解:最後,制定出最佳方案——在每塊地的周圍安上護欄)。

師:怎樣才能知道每塊地需要安多長的護欄呢?

師:如果我們知道每塊地一週的長就可以了。讓學生初步認識周長,感知周長的意義。根據圖示教師激勵學生給這一週的長度取個名

字,然後自然揭示課題-----周長。

【設計思路:運用學生喜歡的故事引入,容易拉近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認真仔細觀察的習慣,並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初步感知周長的含義。】

(二)、藉助實例,認識周長

1、描一描

首先讓學生從學具筐中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圖形,組織學生在白紙上用水彩筆把這個圖形描下來。教師鼓勵學生上臺展示作品,並重點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麼描的。(師引導:沿着圖形的邊線描了一週,要首尾相接)板書:一週

【設計思路:通過描周長的活動,讓學生在做數學中提高動手操作能力,發展他們的數學思維,加深學生對周長的理解與認識。】

2、指一指

多媒體出示游泳池的圖片。讓學生指一指游泳池池口的一週的邊線在哪裏呢?(指名學生上臺指)

師小結:游泳池池口一週邊線的長就是游泳池池口的周長。(多媒體進行動畫演示)

師:樹葉一週邊線的長,你找到了嗎?(多媒體動畫演示)讓學生說一說什麼是樹葉的周長?(學生說)

3、找一找、摸一摸

師:同學們,剛纔我們已經認識了周長,下面我們來找一找周長,

好嗎?比如我們的黑板,這一週邊線的長就是黑板面的周長(師指黑板演示)。鼓勵學生髮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像老師一樣也找出一些自己身邊一些物體的周長(學生活動,舉例說明)

【設計思路: 爲學生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的機會,通過找一找、摸一摸、描一描等操作活動中建構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同時從生活事例入手,指一指黑板、課本等的周長的操作活動,拓寬學生對周長的感性認識,建立豐富的表象,感知周長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 談話:同學們找的可真多。物體面的周長我們會找了,平面圖形的周長你能找到嗎?那咱來試一試。(課件出示圖形,讓學生一起指;在這裏出示一個“不封閉的圖形”讓學生來指,教師引導分析,讓學生明白:不是封閉圖形,它是沒有周長的。)板書:封閉

4、說一說

師提出:結合以上的實例,你能說一說出什麼是圖形的周長嗎?(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師板書:封閉圖形一週的總長度就是它的周長。

(三)、引導探究,測量周長

師指着圖形提問:我們怎樣得到這些圖形的周長呢?它們的周長有多長呢?(生:測量)

通過小組合作來完成這個任務。合作之前,老師先提出要求(課件出示)

小組派代表上臺選圖形及工具。

小組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認識周長》說課稿5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41頁的《認識周長》。

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這四個方面展開說課。

  一、說教材

《認識周長》是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三課時的教學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平行四邊形、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徵的基礎上展開的,這是學習了平面圖形周長計算的基礎。因此,使學生掌握好這部分內容非常重要。

三年級的學生已經認識了一些規則圖形,也看到過一些不規則圖形,但是沒有真正體會過周長的實際含義,要讓學生理解,周長就是繞圖形一週的長度,是一個較難的過程,結合教材特點和三年級學生的實際認識水平和心理特點,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以下幾個方面:

1.知識與技能目標:知道周長的含義,會測量周長,初步學會表達測量的過程和結果。

2.過程與方法目標:結合實際活動,經歷認識周長的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鼓勵學生積極與同伴合作,體驗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樂趣。

基於以上分析,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定爲:認識和理解周長的意義,會測量圖形的周長。教學難點爲:正確建立周長的空間觀念。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我準備了以下的教具和學具:

1、教師準備:實物圖,多媒體課件等。

2、學生準備:直尺、細線、樹葉、實物圖等。

  二、說教法

本節課,我將以學生爲主體,發揮教師的組織、引導和合作的作用,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

爲學生創設有趣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慾望,使學生投入到探索和創造的數學活動中去。

2.活動體驗法。

新課標提倡“做數學”。學生只有親歷知識形成的過程,才能真正理解知識,靈活運用知識。通過“描一描、找一找、量一量、說一說”等一系列活動,促進學生思考,引導學生自己進行探索,豐富數學活動經驗。

  三、說學法

現代教育理論強調,教學生學會學習是教學的一項基本任務。教學中,爲落實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我設計了以下學法:

1.觀察操作法。“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儘可能給學生進行觀察和操作的機會,讓學生在一系列的親身體驗中發現知識,理解知識和掌握知識。

2.合作交流法。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有助於學生積極思考、探究、解決問題,獲得成功體驗。

  四、說教學程序

鑑於對以上的認識,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經驗,我設計以下四個教學環節:1、創設情境,初步感知;2、自主學習,重點探究;3、合作交流,深層思考;4、實踐應用,拓展延伸;5、總結歸納,暢談感受。

1、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課一開始,我就利用多媒體演示一隻小螞蟻沿着樹葉爬行一週的動畫,問:你觀察到了什麼?螞蟻從哪裏開始的?沿着什麼地方爬?又是在哪裏結束的?學生回答後,再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一次,從而理解一週的含義。然後,出示一片吹塑紙剪出的樹葉,請2名同學描出它的周長,其他同學用手指在空中描一描,初步感知不論從哪一點開始,只要繞樹葉一週,又回到起點就是樹葉的周長。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周長(板書:認識周長)。

2、自主學習,重點探究

出示數學書,請同學指一指數學書封面的一週,同桌互相指一指,說一說,理解數學書封面的周長。老師出示三角形,找同學說出它的周長;請同學們拿出自己剪好的圖形,同桌互說平面圖形的周長。之後師生一起小結什麼是圖形的周長,並板書:圖形一週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

描周長,這一環節呈現一些規則和不規則圖形,讓學生感知周長,也讓學生明白周長就是長度,並提問描周長時要注意什麼?這時候,我出示一個角,請同學們討論一下角有周長嗎?爲什麼?根據同學們的回答點出封閉,那麼什麼是封閉圖形呢?你來判斷一下以下圖形是不是封閉圖形,爲什麼?通過判斷讓學生明白:封閉圖形要首尾相連。

在這裏我採用判一判,摸一摸,說一說,讓同學們明確只要從一個起點出發繞一圈,又回到起點,這一週的長度就是周長,重點掌握封閉圖形的特徵,以及它的周長。

3、合作交流,深層思考

老師這裏準備了一根繩子,直尺,四個封閉圖形,請同學採用最棒的方法與同桌合作,量一量這些圖形的周長。同學們馬上小組測量,我巡視指導,討論過後,請各小組彙報測量的方法,我重點講不規則圖形的量法。我們可以用一根繩子,圍着樹葉一週的邊線繞一圈,然後做一個記號,把繩子拉直,並在尺子上一量,這樣我們就可以測量出圖形的周長。

本環節就是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測量規則、規則圖形的周長,並深刻領悟周長的實際含義。

4、實踐應用,拓展延伸

本環節先出示正方形,怎麼求它的周長?接着出示長方形,最後老師把這兩個圖形組合在一起,請同學們獨立思考再和同桌交流。

讓同學在實踐活動中,加深對周長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5、總結歸納,暢談感受

孩子們,今天你學到了什麼?在學習的過程中你感覺愉快嗎?你覺得哪個同學的表現最棒?

通過談話和評價,學會學科知識的同時,也享受學習知識的快樂,從而使學生學會欣賞自我,欣賞其人。

6、板書設計

最後說板書設計,本節課板書體現了知識性和簡潔性,把必要概念板了出來,圖文並茂,恰到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