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圓錐的認識說課稿(通用7篇)

圓錐的認識說課稿(通用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4W 次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圓錐的認識說課稿(通用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圓錐的認識說課稿(通用7篇)

圓錐的認識說課稿1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三章中的《圓錐的認識》,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說課。

一、說教材

1、教材地位及作用及學情分析

圓錐是在學生學習了圓柱之後進行的教學內容,兩者在很多方面既有聯繫又有區別。有了圓柱的知識後再認識圓錐問題不大。學生好奇心很強,教學中可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望,注重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合作交流中進行學習,提高了課堂吸引力和學生的學習興趣。

2、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我確定本節課學習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圓錐,掌握圓錐的特徵。

2、認識圓錐的高,會正確測量圓錐的高。

3、明確圓錐側面展開圖

過程與方法:經歷圓錐的認識過程,體驗探究發現的學習方法

情感與態度:在活動中進一步認識立體圖形,增強空間觀念,培養自主探索的意識;感受立體圖形在生活中的運用,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3、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教學重點:掌握圓錐的特徵,認識圓錐的高,明確圓錐側面展開圖

教學難點:圓錐高的測量,體會旋轉直角三角形的邊所成立體圖形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圓錐模型,刻度尺,平板,剪刀,直角三角形,木棒,膠帶。

二、說教法、學法

在教學中我根據本節課的特點,爲了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並結合初一學生的認知規律,使學生通過看、摸、想、剪、量、轉等實際操作掌握圓錐特徵。

三、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設計了以下五個教學程序:情境導入、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課堂小結、當堂檢測。下面說一說這樣設計的意圖。

情境導入:由圓柱變換成圓錐,並舉例生活中圓錐形的物體來感知圓錐的形態,使學生激起認識圓錐的慾望。

自主學習:通過學生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感知圓錐的組成要素及特徵。

合作探究:通過學生剪一剪、量一量、轉一轉的實際操作掌握圓錐側面展開圖特點,深刻體會到圓錐的高定義和明確以直角三角形的邊爲軸旋轉所成立體圖形的半徑和高。

課堂小結:通過填表課堂提問和回顧舊知相結合的方式切身感受圓柱與圓錐的區別與聯繫。

當堂檢測:通過習題檢測學生本節課知識掌握情況。

四、板書設計

板書上體現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內容,使學生清楚的掌握本節課知識。

以上是我對《圓錐的認識》的說課內容。

圓錐的認識說課稿2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是九年級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二章第二小節第一部分《圓錐的認識》。這一部分是在學生掌握了圓和圓柱的相關知識的基礎之上而安排的內容。我們要想認識圓錐,進一步學習有關它的知識,首先要了解它的特徵。因此教材把它安排在這一部分內容的第一節,爲下面學習起到一個良好的鋪墊作用。由於圓柱與圓錐的知識是密切相關的,因而教材把圓錐的認識安排圓柱的認識之後,爲學習圓錐的特徵以及體積起到了一個橋樑的作用。

2、學生情況分析:

由於已經是六年級的學生了,他們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已經有較大的提高,能夠有意識的去主動探索未知世界。同時,他們的思維能力、分析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也有明顯的提高;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有所發展。所以在教學時適宜讓學生主動思考,合作交流,動手實踐,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親自體驗感知圓錐的特徵。另外,要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動手操作、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能根據具體情況想出測量高的方法。

3、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的特點,以及考慮學生的認知規律,我確定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學習目標:

1)、認知目標: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圓錐,知道圓錐各部分的名稱,掌握圓錐的特徵,會看圓錐的平面圖,瞭解圓錐的高的測量方法。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3)、情感目標:用生活中的圓錐讓學生體會所學知識的生活價值,培養學生熱愛數學學習的情感、態度。

4、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圓錐的特徵

教學難點:圓錐的高的測量方法

5、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圓錐形物體多個、圓錐的模型一個、多媒體課件

學具準備:圓錐形實物,模型一個、一塊平板(或玻璃),一把直尺

二、說教學方法: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這部分教材的內容特點,經過我對學生和教材的分析,本節課主要用動手實踐、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

三、教學流程

1、複習提問

師:我們已經學習了圓柱的有關知識,誰能告訴老師圓柱有什麼特徵?(指名答)

2、導入新課

現在,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好的物體,觀察一下,觸摸感覺一下,它與圓柱有什麼不一樣?

生觀察感知後,說出自己的結果,師肯定:這個物體有一個曲面,一個頂點和一個面是圓。

教師指出:像這樣的物體就叫做圓錐體,簡稱圓錐。也就是這節課我們要學習新的立體圖形。(板書課題:圓錐的認識)

3、講授新課

(1)、教學圓錐的認識

課件展示,如果我們沿着些圓錐的輪廓畫線,可得到圓錐的幾何圖形。

教師根據幾何圖形指出:圓錐的一個頂點,底面是一個圓。

再觸摸,得出圓錐的周圍是一個曲面,叫做圓錐的側面。

再觀察物體,教師指出:從圓錐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叫做高。

你能從物體上找到圓錐的高嗎?(教師指出母線不是高)

你能從圖形上找到圓錐的高嗎?(學生回答)

你能確定圓錐高的條數嗎?(學生回答並根據定義總結:只有一條)

(2)、小結

第一步,學生拿出學具,同桌互指圓錐的底面、側面、頂點、高。(師生總結:高是不能摸到的)

第二步,請學生歸納一下圓錐有什麼特徵。(指名試答)

師板書:底面是圓,側面是一個曲面,有一個頂點和一條高。

(3)、教學測量圓錐的高。

提問:圓錐的高能直接測量嗎?爲什麼?

(圓錐的高在它的內部,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長度)

你能根據測量圓柱高的啓示,來測量圓錐的高嗎?(小組嘗試)

請同學展示,測量圓錐的高的過程。

師生總結:

<1>先把圓錐的底面放平;

<3>豎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間的距離,讀出數值。

<2>閱讀時一定要讀平板下沿與直尺交會處的數值。

<2>轉動含30度的三角板,你有什麼新的發現?

4、課堂練習

利用課件,展示習題,指名口答。

5、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圓錐,想一想:圓錐有什麼特徵?側面展開後是一個什麼圖形?

四、教學反思:

本節課爲了實現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師引導爲主,幫助爲輔,我進行了嘗試。從教學內容方面,本部分知識適合採取這種方式:有操作的情境,有活動的空間。從學生方面,學生的求知慾較強,活動能力與小學相比有大的提高,他們能對同一個情境提出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從學生情感方面來看,他們喜歡合作交流的方式。

圓錐的認識說課稿3

教材分析

本小節的教學內容包括圓錐的認識和圓錐的體積,它是在學生掌握了圓的周長、面積和圓柱的表面積、體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小學階段幾何知識的最後部分。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圓錐,掌握圓錐的特徵以及各部分名稱;理解求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會運用公式計算圓錐的體積。

圓錐體是人們生產、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形體。教學這一部分內容即能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爲今後的學習打下基礎,又可以幫助學生掌握解決實際圓錐問題的方法。

教材通過直觀引導學生觀察、實驗、判斷推理得出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這樣不僅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還能培養學生抽象的邏輯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根據對過去學生試卷的分析,在計算等底等高圓柱、圓錐體積的變形題中,錯誤率比較高,主要原因是對等底等高的圓柱、圓錐的體積之間的關係不清,因此教學中對於算理的推導要特別注意。

教法建議

本小節的教學內容包括圓錐的認識和圓錐的體積,它是在學生掌握了圓的周長、面積和圓柱的表面積、體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圓錐,掌握圓錐的特徵以及各部分名稱;理解求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會運用公式計算圓錐的體積。

教學圓錐的認識,重點是掌握圓錐的特徵及各部分名稱。教學時首先需要複習已學的圓柱體的特徵,然後結合實物,通過對比,使學生掌握圓錐的特徵。教學圓錐的高的測量方法是教學的難點,教師可引導學生猜測、動手實測操作,利用課件演示測量過程,使學生順利突破難點。教學時要充分的爲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空間。

教學圓錐的體積,重點是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教學時可以按照“演示:利用課件演示圓錐體的形成;猜想:你覺得圓錐的體積和什麼立體圖形有關係?有什麼關係?操作:通過實驗(包括等底等高和不具備等底等高條件的多個實驗)引導學生推導圓錐體的體積公式;驗證:進行基本計算”四個步驟組織學生創造性學習。教學中通過學生大膽的猜想嘗試與創新,自主探究,推導圓錐體的體積公式。教學時要充分的爲學生提供創造空間。

圓錐的認識說課稿4

教學目標

使學生認識圓錐,掌握圓錐的特徵及各部分名稱。

教學重點

圓錐的特徵及各部分名稱。

教學難點

圓錐的高的測量方法。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出示圓柱體,引導學生說出圓柱體的特徵。

2、什麼叫圓柱的高,並在實物或幾何圖形中指出。

3、導入,今天我們學習一個新的幾何體——圓錐。(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大家在生活中見過圓錐體嗎?

2、一個長方形通過旋轉,可以形成一個圓柱體,那麼你們知道圓錐體是怎樣形成的嗎?(課件演示:圓錐的形成)下載

3、圓錐的認識(課件演示:圓錐體的認識)

1、圓錐有一個頂點,底面是一個圓

2、圓錐周圍的面是一個曲面(側面)。

3、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

4、測量圓錐的高(課件演示:測量圓錐體的高1或2)下載

(1)引導學生討論:圓錐有幾條高?

(2)用直尺和三角板如何測量圓柱的高。

5、圓錐側面的展開圖(繼續演示課件:圓錐體的認識)下載

(1)想象圓錐體的側面展開圖

三、隨堂練習

1、說出圓錐的特徵。

2、說出圓錐各部分名稱。

3、指出下列各圖是由哪些圖形構成的?

四、全課小結

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圓錐體和圓柱體有什麼區別?

五、板書設計

圓錐的認識說課稿5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圓錐的認識》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能完整、準確地掌握圓錐的基本特徵及各部份的名稱,認識圓錐側面的展開圖。

2.通過學習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

3.通過學習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內容及重點、難點分析

1.教學內容分析

《圓錐的認識》這部份內容有:圓錐的特徵、圓錐的底面、圓錐的高、圓錐的側面及它的展開圖。

圓錐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立體圖形,圓錐在日常生活中的物體有很多,課的開始,就讓學生用自己在生活中發現的圓錐入手,概括中圓錐的幾何圖形。然後通過觀察、比較的認知方法主動地獲取知識。

2.教材重點圓錐的特徵及各部份名稱。

3.教材難點圓錐的高的測量方法。

教學對象分析

圓錐是學生在小學階段學習立體圖形的最後一部份內容。前邊學生已經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等立體圖形,學生具備一定的空間觀念。頭腦中幾何表象較豐富。在教學中,突出“觀察、對比、操作、分析討論,大膽探索,總結規律”的學法指導。發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主動、生動地在活動中學習數學。

教學策略及教學法設計

本節課主要通過網絡和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在主動的教學情境中,集體討論歸納出圓錐的特徵。另外,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創設輕鬆愉快的教學氛圍,注重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同時加深對圓錐的認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遊戲導入

師:首先和同學們玩個遊戲:奇思妙想,想象一下把我們學過的這些平面圖形高速旋轉能得到什麼立體圖形?

出示:圓形、長方形、梯形、直角三角形

學生大膽猜測後,教師用準備好的教具演示。

師:今天我們先來研究由直角三角形旋轉得到的立體圖形——圓錐。(板書課題)

圓錐的認識說課稿6

一、導入新課

1、師:我們已經學習了圓柱的有關知識,誰能告訴老師圓柱有什麼特徵?(

2、揭示課題:

出示圓錐教具,問:你知道這個物體是什麼形狀的嗎?(圓錐體)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這種新的立體圖形——圓錐體。圓錐體可以簡稱圓錐。(板書課題:圓錐的認識)

二、觀察模型,把握特徵

1、師:在日常生活中你們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錐體的?(學生舉例,如果學生舉的例子有限,教師補充一些例子。如,呈圓錐形的煤堆,圓錐形的糧食,圓錐形的帳篷,削過的鉛筆頭等。)

2、出示課本的三幅圓錐形實物圖。並抽象出圓錐體的幾何圖形。

3、師:今天我們來認識圓錐,圓錐各部分叫什麼名稱、圓錐又有何特徵呢?

讓學生拿出圓錐體的實物,小組合作,探究圓錐的特徵。(教師巡視、傾聽,適時地參與學生討論。)

4、小組彙報,隨着學生彙報,教師板書圓錐各部分的名稱及特徵,板書如下:

圓錐的特徵:底面是圓,側面是一個曲面,有一個頂點

三、動手實踐,學會測高

1、師:圓錐有沒有高?你們認爲圓錐的高在哪?(讓學生在實物或教具上指出圓錐的高,針對“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和“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周上的一點的距離是圓錐的高”兩種說法,讓學生展開辯論,明確圓錐的高的含義,並在圖中標出高。)

2、引導學生討論:圓錐有幾條高?(補充板書:一條高。)

3、同學們知道了什麼是圓錐的高,如果要量出圓錐形物體的高你會嗎?

4、有學生說會,請他做。如果沒有學生會做,教師進一步啓發學生。

5、總結測量圓錐高的方法:第一、把圓錐的底面放平;第二、把一個直角三角板同圓錐豎直放在同一平面上;第三、把另一個直角三角板一條直角邊同豎着三角板的一條直邊直角邊重合,另一條直角邊靠近圓錐頂點,即可量出。

6、學生測量一個圓錐的高。

四、提出質疑,啓迪思維

師:同學們知道圓柱的側面展開是一個形狀?那麼圓錐的側面展開又是一個什麼形狀呢?誰知道,告訴大家。

五、鞏固新知,暢談感受

師:通過本節的學習,你獲得什麼新的收穫,有什麼感受?

六、作業

用圓規、剪刀,硬紙板按教科書圖樣做一個圓錐。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錐,掌握圓錐的特徵及各部分名稱。

2、使學生會看圓錐的平面圖,並能從旋轉的角度認識圓錐。

3、通過觀察、設計和製作圓錐體模型等活動,瞭解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之間的聯繫,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1、圓錐的特徵;

2、做圓錐。

圓錐的認識說課稿7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8~20頁的例1,“練一練”和練習五的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中感知並發現圓柱和圓錐的特徵,知道圓柱和圓錐的底面、側面和高。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認識立體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

教學重點:

掌握圓柱、圓錐的特徵

教學難點:

知道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之間的關係,認識立體圖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出示例1場景圖,上面這些物體認識嗎?分別是什麼?如果將它們按形狀分成兩類,怎麼分?如果給這兩類物體起個名字,可以叫什麼?

學生交流(揭示課題:圓柱和圓錐)

二、探究圓柱和圓錐的特徵

1、研究圓柱

⑴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形的?出示相關圓柱形實物和模型

⑵引導觀察:仔細觀察這些圓柱,你能發現什麼?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發現。

⑶組織全班交流,教師適當板書:上下一樣粗細有兩個圓面一個曲面

⑷認識圓柱各部分的名稱:

教師先對照圓柱的直觀模型介紹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再讓學生在實物模型上找到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

2、研究圓錐

⑴生活中還見過哪些圓錐形狀的物體?

⑵仔細觀察圓錐,你能發現什麼?在小組中說一說。

⑶全班交流,教師相機板書:

有一個頂點底面是圓形側面是一個曲面

⑷認識圓錐的高

出示圓錐的透視圖,讓學生認識圓錐的高。

⑸在圓錐的實物模型中,相互說說圓錐的頂點、底面、側面和高。

三、鞏固練習

1、討論“練一練”。

交流挑選的理由和不挑選的理由。

2、做練習五第2題。

⑴引導學生從正面、上面、側面觀察圓柱和圓錐,看分別看到的是什麼形狀?

⑵在書中連線。

3、做練習五第3題。

⑴出示長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圓形的小旗,引導學生猜想:如果將旗杆快速旋轉,想想一下:小旗旋轉一週各能成什麼形狀?讓學生旋轉小旗,看猜想是否正確。

⑵如果讓你自己設計一個小旗,你想將小旗設計成什麼樣子的?想想一下,如果也這樣旋轉一週,會轉成什麼形狀?自己做一做。

四、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麼?

學生交流

五、作業

完成《練習與測試》相關作業

板書設計

圓柱和圓錐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