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老師,你在聽嗎?》有感750字

讀《老師,你在聽嗎?》有感75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3W 次

《老師,你在聽嗎?》這本書中有很多真實的案例,每當讀到這些案例時我都會想:如果是我來處理這些案例中的問題我會怎麼做?

讀《老師,你在聽嗎?》有感750字

在《學習與老師的兒童觀》一篇中提到了一個關於讓孩子們協商處理是否拆掉積木的問題,在我看來一些孩子長期玩一個區域,並霸佔廢舊材料,我肯定是要“勸”這些孩子把材料拿出來,然後讓別人來搭。當我看到書本中佩吉和戴夫老師是如何引導孩子自己協商處理這一問題,以及孩子是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時,我才恍然大悟:我的“勸”或者說“建議”其實不是尊重孩子想法的表現,他們因爲知道不能霸佔玩具,知道要聽老師的話,通常都會“服從”老師的建議。但是,孩子真的內心就“服從”而不掙扎了嗎?看了案例我就覺得至少讓孩子來協商,讓孩子來做這個決定,他們內心應該會不那麼掙扎,會更心甘情願一些。

我還想到類似的案例,兩個小朋友搶一把椅子,都認爲這把椅子是自己的,我嘗試讓其中一個孩子謙讓一點,告訴他們搶東西是不對的,要謙讓一些,但孩子沒一個肯讓步的。我只好換一種口氣說:“既然不能肯定誰的,那我只好拿走了,你們要麼做旁邊一個空的凳子,要麼自己去搬一個新的凳子。”結果其中一個孩子坐了旁邊的.空椅子,另一個孩子還是堅持要他們搶的椅子。我又對坐在空椅子上的孩子說:“你已經有椅子了,那你願意讓他做這張椅子嗎?”坐到空椅子的孩子點點頭。問題是解決了,和平的解決了,可是從頭到尾的“勸”或“建議”都是老師的意願,都是成人認爲什麼是對的,然後讓孩子照着做,覺得這是尊重孩子,其實只是流於表面

我們也許真的應該像案例中的佩吉和戴夫老師那樣,讓孩子自己協商解決問題,正真尊重孩子的想法,不是讓孩子聽從。不僅注重師幼間交流的有效性,也關注孩子間的交流,讓幼幼之間也能有更多交流與溝通,通過交流了解彼此,解決彼此的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