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老師你在聽嗎有感

讀老師你在聽嗎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8W 次

 讀老師你在聽嗎有感

讀老師你在聽嗎有感

最近我又閱讀了《老師你在聽嗎?》一書,通過閱讀該書,使我對師幼互動有了更深一步的瞭解。

所謂師幼互動,簡單的說,是指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互動。

在我們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教師有時會因注重教學所謂的結果而無法照顧周全,會忽略某些孩子。

“師幼互動,從關注孩子開始”一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中。

陳鶴琴先生在創立“活教育”理論時,提出“教師要活”。

所謂“活”,就是指教師在師幼互動中要具備活的教育思想﹑活的教學手段﹑尋找活的教材,培養活幼兒。

受傳統的教學模式影響,不管是預成還是生成課,教師大多是設計了大致的教學思路,在學過程中,教師始終圍繞着自己的思路去引導幼兒,不許幼兒“亂說亂動”,表面上是給幼兒提供自由活動的條件和機會,實際上是不許超出教師限定的範圍去進行探索、發現和創造。

這讓我聯想到了在班上集中活動的時候,有些幼兒不敢舉手回答,有可能不是他們不會回答,而是怕他們的答案不是老師所希望的答案。

我們在師幼互動過程中,重視的大多是常規﹑形式﹑結果,“活教師”的內涵沒有得到真正的體現。

師幼互動中教師指向幼兒的行爲以紀律約束偏多,幼兒自由活動的餘地小,教師過分重視模仿、範例的作用而忽視幼兒獨特的自我表現。

幼兒具有創造性和發散性思維,喜歡挑戰教師的觀點和看法,會不斷的向老師追問“爲什麼”,尤其是他們不知道問題答案的時候。

然而,幼兒的探索行爲隨時都可以發生,如:我們爲什麼要多吃蔬菜?爲什麼我們感覺不到地球在轉?幼兒各種各樣的好奇心都是基於他們對事物認知的興趣,即使有很多問題在教師看來都很簡單甚至是荒誕離奇的,教師也應允許幼兒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膽嘗試,使他們在探索的過程中獲得直接的.體驗,並在教師的幫助和引導下,重組自己的認知結構。

教師不再是以灌輸的方式傳授“真理”給兒童,不再急於給予孩子、代替孩子,而是有足夠的耐心“等待”着孩子在探索中主動學習。

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要保持一種教育理念:以瑞吉歐的“教師與幼兒拋接球的遊戲方式”對幼兒進行教育。

教師必須接住幼兒拋過來的球,並以某種形式推擋回給他們,並且使他們想同我們在更高的水平上繼續遊戲。

通過對幼兒探索中的環境、材料以及精心組織設計的提問等途徑給予幼兒隱性指導。

積極開展以幼兒爲主體的師幼互動,從幼兒的興趣出發,培養幼兒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

教師要注重和幼兒之間的情感互動,爲幼兒創造一個輕鬆、愉快的互動氛圍,爲幼兒樹立自信心。

以幼兒爲主體,主要是從幼兒的興趣點進行互動學習。

興趣,是一切活動順利進行的引導線,特別是幼兒的活動,更應該以興趣爲主。

良好的師幼互動,應該包含着智慧的激發與碰撞、經驗的交流、情感的共享,每個人都能感受到來自對方的支持。

在這樣的互動中,教師身上所負載的社會文化不是以從上至下“傾瀉”或灌輸的方式傳遞給幼兒,而是一種哺育,一種滋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