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將相和》說課稿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將相和》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5W 次

  《將相和》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將相和》說課稿

大家好。(鞠躬)

我是xx號考生,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將相和》的第一課時,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目標、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等五個方面來對本課作具體的闡述。

首先,先談一談我對教材的理解

《將相和》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第第十冊第五組第一課的內容。《將相和》是根據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傳》改寫的一篇歷史故事課文,這篇課文以戰國時期爲大背景,以藺相如的言行活動爲主要線索,通過“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歷史故事,寫出了將相之間有不和到和好的經過,讚揚了藺相如勇敢、機智、愛國的高貴品質,同時也讚揚了廉頗勇於改過的精神。從而告誡人們“以和爲貴”的道理。

其次我談一下學情

對於六年級學生,他們思維活躍,求知慾強,有了一定收集資料的能力和理解能力。但是對於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生往往容易忽略。加上這篇課文寫作年代相比學生較爲久遠,學生容易與文本產生一定的時空距離。所以學生對一些關鍵詞句的理解不可能很到位,朗讀的情感更是欠缺,需要我在教學中進行由淺入深的引導啓發,使學生理解課文。

根據新課標對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和本文的教學內容和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以下幾點作爲本課時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能正確讀寫本課要求掌握的生字詞;能夠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文章主要內容,抓住重點語句,品味重要詞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研讀課文文中的“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歷史故事,培養學生敢於質疑,解決問題、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及初步學會探究性的學習方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有感情朗讀課文,感受文中人物的形象,體會人物的愛國情感,品悟“和”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從現實的生活經歷與體驗出發,體驗“以和爲貴”的深刻道理。

由於本課是根據歷史故事改寫而成的,我將本課的重難點確定爲:

  教學重點

緊扣課文語言文字,抓住關鍵詞,通過反覆閱讀,着重體會故事中人物的形象。

  教學難點

通過理解文中的三個小故事,感悟做人的道理,使學生能學以致用。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爲讓學生充分理解本節課教學內容,結合五年級學生閱讀實際情況,教學中我主要通過學生參與式的教學模式,採取朗讀感悟法、情境教學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學方法,配合現代化教學手段,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樂於學習,勤于思考。

1.朗讀感悟法:結合本課的語言特色,以讀代講,以讀促學,通過自讀自悟讓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想象”,在讀中“理解”。

2.情境教學法:有情有趣是教學。我藉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利用圖畫、語言、音樂來再現、描繪、渲染情境,使學生身臨其境,在其情境中理解課文,感受人物的形象。

3.合作探究法: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給學生自由的.發展空間,讓學生在讀中提出問題,然後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從而達到自己提出問題,組內交流解決的效果。

在學法上,我力求學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在語言實踐中學習語言,在品味語言中積累語言,在內容體會中掌握方法。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我緊緊抓住課文的三個小故事,依據教材本身的特點,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爲宗旨,讓學生邊學、邊悟、邊總結、邊創造,達到既鞏固知識又培養能力的目的。我設計了以下五個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基於這點,開課之初,我首先通過多媒體出示課題《將相和》,隨即提問:文中的“將”是誰?“相”又是誰?“和”是什麼意思?說明了什麼?通過談話,營造氣氛,將學生帶入情境,爲課文的學習奠定情感基礎,進而可以拉近學生與課文之間的時空距離。簡要闡述課文的主要內容,順勢進入第二環節。

第二環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因此,在導入新課後我先讓學生自由朗讀,把自己最喜愛的語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多讀幾遍,並適時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詞進行個別指導,如廉頗、藺相如、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等。同時可以提出問題:“你讀懂了什麼?告訴老師你怎樣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這樣做,目的是讓學生在初讀課文時對於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感知,理清課文寫作思路,爲接下來的研讀賞析,體驗情感做好鋪墊。

第三環節:研讀賞析,體驗課文中的人物形象。

葉聖陶先生說: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自己讀書,不待老師講。

鑑於此,在本環節中,我讓學生在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根據三個小故事的情節,將課文分成三個部分,抽選幾個學生分段朗讀課文,此時其他學生邊聽邊勾畫關鍵詞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朗讀完後,讓學生分組討論交流,議一議:“這篇文章應分爲幾個部分?每個部分分別講了什麼?能用什麼詞語概括,段落中給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誰?”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將事情發生的經過、結果清楚地說出來,既理清文章脈絡又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概括能力。力圖使學生在反覆朗讀和討論交流中對課文有所思、有所悟。

緊接着,讓全體學生品讀重點詞句,並藉助多媒體圖片和片段,適時加以引導和闡述,讓學生圖文結合地品味和理解本節課重點詞句。如讀到“現在璧在我手裏,您要是強迫我,我的腦袋就和璧一塊撞在這柱子上” 時,用多媒體展示藺相如舉璧欲撞的畫面。這一幅幅畫面,不僅將學生們帶入課文的情景之中,還能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完璧歸趙”這個詞語,體驗藺相如的聰明過人。當讀到“他脫下戰袍,背上荊條,到藺相如門上請罪”時,出示廉頗背背荊條的圖片,不但能幫助學生理解“負荊請罪”這個詞語,還能讓學生感受到廉頗知錯能改的優良品質。

最後,藉助多媒體向學生再次展現一組配樂的畫面,引讀課文,使學生與文本、作者再次產生共鳴,身臨其境地體會作者當時的感受,激起他們向文中的兩位人物學習,學習他們做人的高貴品質。

總之,這一系列的“讀、悟、議、賞、再讀”,讓學生在循序漸進的學習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最終達到突破教學重難點的目的。

第四環節:總結評價,拓展延伸。

新課標指出:學生帶着疑問走出課堂是學生可持續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必需。

因此在對課文做出總結和評價後,我通過問題引導學生知識延伸,讓學生想一想:藺相如、廉頗各有什麼高尚品質?他們的共同點是什麼?這個問題,能又一次激發學生的思惟,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

以“情”延伸課堂內容,使學生感到課雖然結束了,但學習是無窮盡的。在學完課文後,我設置了讓孩子看生活中愛國的圖片,如運動員爲國爭光等,再啓發孩子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一說作爲小學生應如何愛國。引導孩子在生活中學語文,在生活中用語文,享受語文。

第五環節:安排作業,複習強化。

一節課的結束並不意味着學習活動的完結,而應該以此爲一個新的起點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熱情。

本節課計劃安排兩道課後作業:

作業1:請大家將本節課中自己喜歡的優美詞句摘抄到專用小筆記本上;

作業2:寫一寫:我能爲國家做些什麼?

這是我教學過程的安排,下面說說本節課的板書設計。

根據課文內容和特點,我設計了這樣的板書:先在黑板上寫上“將”和“相”, 再在對應寫上廉頗和藺相如,用一根橫線將二位人物連起來,寫上一個“和”。

該板書力求讓學生抓住課文的內容主線,表現課文的大體脈絡,簡單明瞭。

總之,本節課通過朗讀、討論、交流合作以及多媒體展示等課堂活動,我設想能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使絕大部分的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認識生字,讀懂新詞,交流討論,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均有收穫,同時力求讓學生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以上就是我今天說課的全部內容,如有不足之處,還望各位老師多多指點,我力爭在以後做得更好。

謝謝各位評委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