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姥姥的剪紙》教學反思

《姥姥的剪紙》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1W 次

姥姥的剪紙》教學反思1

《姥姥的剪紙》教學反思

一課時我主要設計以下三個環節:初讀文本,走近姥姥——品讀感悟,走進姥姥——讀背結合,昇華情感

第一環節:初讀文本,走近姥姥

播放剪紙的圖片,配上高山流水的音樂,簡介剪紙。導入: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姥姥剪紙技藝高超,這節課就讓我們跟隨着作者再次走進姥姥的剪紙,去認識這位可親可敬的姥姥,重溫那濃濃的祖孫親情。

我通過圖片再現姥姥的剪紙,讓學生從剪紙圖片中感受到姥姥技藝的高超。抓住第1自然段的“都”字,抓住鄰居的嘖嘖讚歎聲來讓學生感受姥姥的剪紙技藝是多麼的“神了”!再通過姥姥摸黑剪出“喜鵲登枝”這件事,感受姥姥剪紙技藝已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通過理解“刁難、耍賴”等詞感受作者的頑皮和姥姥的愛孫之情。學生在朗讀和感悟後,自然而然地走進文本,認識了這位技藝高超、可親可敬的姥姥。

第二環節:品讀感悟,走進姥姥

讓學生自由讀7-12自然段,找出我與姥姥的對話,然後再利用課件展示牛兔圖讓學生結合生活想象牛的勤勞、兔的頑皮,看到圖想到了什麼,聯繫生活實際說說,最後抓住姥姥與作者的對話進行朗讀訓練指導,一個對孫兒關愛有加的姥姥形象生動地展現在了讀者面前。抓住兩幅畫面,進行朗讀感悟、想象,結合學生自己的生活實際,從而感受姥姥對“我”的疼愛、呵護。

第三環節:讀背結合,昇華情感

通過抓詞語“定定地”、“出神地”,讀出姥姥內心又是希望朝夕相處的孫兒能留在身旁,又想讓孫兒去更廣闊的田地發展的矛盾心情。姥姥舐犢情深,對兒孫們是如此的牽掛深深打動了作者,也使讀者的內心也掀起了情感的波瀾。

好的語言、動情的話語就應該讓孩子能當堂積累下來,讓學生把課文段落背誦下來,這樣既積累語言,有加深了學生對文章思想內涵的領悟。

 《姥姥的剪紙》教學反思2

  《姥姥的剪紙》爲我們描述了作者有一位剪紙技藝高超的姥姥。她手裏的剪紙會說話,會傳情,永遠牽動着作者的心,讓祖孫有了太多的回憶與快樂。整篇課文語言優美,情感飽滿。

“剪紙”是貫穿全文的線索,也是情感的載體。在教學設計時,我始終圍繞姥姥的“剪紙”開展教學活動。導入新課之後,我讓學生欣賞了一些剪紙圖片,讓他們初步感受“剪紙之美”。然後讓學生熟讀課文,從文中從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中感受姥姥剪紙的形象生動、精巧細緻,在感官上有一個形象的瞭解。接着,以“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爲中心句,思辯姥姥爲什麼能“熟能生巧”,怎麼練的,結果怎樣,並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對熟能生巧的理解,進一步感受姥姥的心靈手巧。學生通過朗讀以及重點詞句的理解,對姥姥高超的剪紙非常佩服,我能從他們有感情的朗讀體會到這一點。

富有教學機智,注重課堂的生成性,這點很重要。本來板書“神”是在教學完1-3自然段後請學生概括,課堂上有一位學生在讀相應的句子時就把這個字讀好了,我就相機板書。

對“拴”的處理,我認爲也較爲到位。結合當時是“密雲多雨的盛夏”的危險和作者的活動,文中姥姥怕“我”溜到河裏游泳出危險,“便用剪紙把我拴在屋檐下”的“拴”,引出課文中的“拴”,與學生進行熱烈地討論“課文中用什麼拴住了什麼”,經過追問明白了姥姥用剪紙拴住了我的身體,更用剪紙拴住了我那顆貪玩的心……爲領悟祖孫倆那濃濃的情作好輔墊。

在第二部分的教學中,我還是抓住剪紙,讓學生找出三幅牛兔剪紙圖,想想它們有什麼特點,體會到在實際生活中姥姥的勤勞,作者的貪玩。學生在交流這三幅圖片的含義時,能聯繫自己的實際生活,感受姥姥對作者的疼愛時,更激起對自己家人的感恩。最後當我讓學生寫寫並讀讀作者的夢境時,有的學生感動得甚至要流淚了。通過這樣的讀寫結合,昇華了學生的情感,不僅僅是讓學生欣賞姥姥栩栩如生的剪紙藝術,更是讓學生體會到親人的關愛,永遠心存一份感激,並把這份情傳遞給身邊所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