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蘇教版六上《姥姥的剪紙》教學案例

蘇教版六上《姥姥的剪紙》教學案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5W 次

  教材分析:

蘇教版六上《姥姥的剪紙》教學案例

《姥姥的剪紙》是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四板塊“民風民俗”中的第一篇課文,課文描述了“我”有一位剪紙技藝高超的姥姥,她的剪紙栩栩如生,活靈活現,表現了姥姥的心靈手巧,表達了“我”對姥姥的深情思念。同時,告訴我們熟能生巧的道理。

  學情分析:

幾乎每個孩子都有着和外婆相處的生活經驗,但獨生子女的嬌慣和現代社會感情的淡漠使得孩子對外婆的那份情少有感悟和觸動。

本班學生思維反應比較遲緩,思想不太活躍,表達水平一般。

 設計理念:

本文描述了“我”有一位剪紙技藝高超的姥姥,說她普通,她實在又不普通。一手高超的剪紙技藝,讓所有的人都讚不絕口,姥姥手裏的剪紙會說話,會傳情,永遠牽動着“我”的心。教學着重從感悟剪紙“傳神”——感悟剪紙“傳情”兩方面引導學生感受姥姥的心靈手巧及“我”和姥姥之間的濃濃親情。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注重學生的朗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充分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在美讀課文中,培養學生語感。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身心特點,我設計了 “聽”“看”“再看”“再聽”“感情誦讀”等活動方式,讓學生聯繫生活經驗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去感受姥姥剪紙技藝的高超。使學生在良好、愉悅的狀態中讀、想、說、議,從而提高學生理解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通過與文本的對話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培養審美情趣,感受祖國民風民俗的悠久歷史和神奇魅力。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品讀課文中的關鍵詞句,感悟姥姥剪紙技藝的高超和對“我”濃濃的親情,體會作者對姥姥的深切思念之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學文,感受親情,滲透感恩教育。

  教學重難點:

感悟姥姥剪紙技藝的高超,體會“我”和姥姥之間濃濃的親情。

 教學過程:

  一、激發閱讀興趣

師:姥姥的剪紙技藝究竟怎樣呢?今天,讓我們隨着作者的文字再次走進大平原上的小屯裏,去親眼看一看,親身感受一下,好嗎?

【設計意圖】:運用語言渲染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感悟剪紙“傳神”

(一)“聽”:“聽”出“栩栩如生”

1、師:姥姥的剪紙技藝如何呢?請大家自由閱讀第1、2自然段,圈畫關鍵詞句。

2、師:你能用一些詞語概括姥姥的剪紙技藝嗎?(神了、無所不能、出神入化、技藝高超……)

3、師:(板書:技藝高超)在小屯裏,姥姥的剪紙可謂遠近聞名、有口皆碑。現在,讓我們走進小屯裏,去聽聽鄉親們是如何評價的。(板書:聽)找出人們讚歎姥姥的句子。

(1)讀讀這句話,你覺得姥姥的剪紙技藝高在哪裏?能用一些詞語形容姥姥的.剪紙嗎?(板書:栩栩如生)

(2)記得有些畫技高超的人,他們筆下的形象也“活靈活現”。你能說出一些嗎?(神筆馬良、張僧繇)

(3)對那些畫技高超的人,我們管他們叫“畫神”。該叫姥姥什麼?(“剪神“)

(4)讓我們來讚歎姥姥的精湛的技藝吧!(自由讀,指名讀,評價)

【設計意圖】:通過讀、思、圈畫,總體感悟姥姥剪紙的技藝高超。讓學生用恰當的詞語形容姥姥的剪紙技藝,訓練了學生靈活運用詞語的能力;適時引入有關“神筆馬良、張僧繇”等課外資料,豐富了文本,深化了閱讀感悟,讓閱讀豐滿起來。

(二)“看”:“看”出“內容豐富”

1、師;俗語說,眼見爲實,耳聽爲虛。還是讓我們親眼看看姥姥是怎麼剪紙的。(讀第2自然段)哪句話直接寫了看到姥姥剪紙的情形?(板書:看)

(1)讀這句話,想一想,姥姥的剪紙技藝高在哪裏?(板書:內容豐富)

(2)“普普通通的剪刀”說明材料平常;“翻來折去”說明方法簡單。平常的材料、簡單的方法,剪出的作品卻栩栩如生,可見姥姥的剪紙技藝高超。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設計意圖】:抓住正面描寫姥姥剪紙的句子,“看一看”姥姥剪紙的情形;通過深入品讀“普普通通”、“翻來折去”等關鍵詞,讓學生深刻感悟姥姥剪紙的技藝高超和內容的豐富多彩。

(三)再“看”:“看”出“出神入化”

1、請學生默讀第4自然段,思考:姥姥剪紙的絕技表現在哪裏?

2、師:誰能用一句話概括姥姥剪紙的絕技?(被捂住雙眼,摸着剪出的“喜鵲登枝”)

3、師:摸着剪出的這幅“喜鵲登枝”是怎樣的呢?找出句子來。

(1)仔細讀讀這句話,說說這幅品怎麼樣。

(2)剪出栩栩如生的作品已經頗爲難得,能摸着剪出精緻的作品來。真是太神奇了!真不愧爲“神剪”啊!你能用一些詞語形容姥姥的這一剪紙絕技嗎?(出神入化、鬼斧神工、神來之筆……)

【設計意圖】:通過耳“聽”眼“看”,學生對姥姥的剪紙技藝已有了較爲全面的認識,此時,引導學生“再看看”姥姥的“剪紙絕活”——摸黑剪,品讀着文字,欣賞着姥姥的精彩表演,學生進一步感受到姥姥剪紙技藝的“出神入化”、“爐火純青”,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四)再“聽”:感悟“熟能生巧”

1、師:姥姥出神入化的剪紙技藝是天生的嗎?又是怎樣形成的呢?讓我們聽聽姥姥是怎麼說的。(讀5、6自然段)找出點明原因的句子。

2、師;姥姥的剪紙技藝如此高超,用姥姥的話說,是:“總剪,手都有準頭了!”從哪兒看出姥姥是“總剪”的?

3、師:讀這句話,你能想到哪些詞語或俗語?(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夜以繼日、水滴石穿、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4、師:看來,姥姥高超的剪紙技藝的確一是天生的,那是怎麼得來的呢?(長年累月的練習的結果)

【設計意圖】:教學中,讓學生找到點明原因的關鍵句——“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深度感悟姥姥“冬練三九,夏練三伏”般的“勤”,使姥姥長年累月勤於練習的形象在學生頭腦中清晰呈現,從而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三、感悟剪紙的“傳情”

(一)“讀”剪紙,“讀”出親情

1、師:在姥姥手中,剪紙不中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姥姥沒有什麼文化,不會說動人的語言,然而,姥姥用剪紙來表情達意,剪紙是姥姥表達思想的方式。請大家讀第7——12自然段,思考:姥姥用剪紙向“我”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1)作者重點描寫了姥姥的兩幅作品,是哪兩幅?(小免騎牛圖,老牛、小免啃草圖)

(2)這兩幅圖分別表達了什麼意思?(小免騎牛圖表達了姥姥對我的愛護;老牛、小免啃草圖傳遞了我與姥姥的親情。)

2、師;隨着“我”的長大,“我”漸漸離開了姥姥。此時,姥姥又是怎樣用剪紙表達對“我”的親情呢?(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1)在姥姥寄來的剪紙中,有一幅留給“我”的印象最深。這是怎樣的一幅剪紙呢?(生自由品讀句子,體會含義)

(2)點撥:“出神地望着”是什麼意思?(思念)“遠去”說明什麼?(“我”離開了姥姥)“草地”是指什麼?(是親情,是“我”與姥姥無法割捨的血脈親情)

(3)這幅圖傳遞了姥姥怎樣的情感?(表達了姥姥對“我”的思念和祝福,祝福“我“一生幸福,平安)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文字讀懂姥姥三幅內涵豐富的剪紙,讀出姥姥對“我“的關愛、思念、祝福,讀出文字背後的東西,讀出文本蘊含的思想感情。

(二)憶剪紙,表達思念

1、師:姥姥的關愛深深地感染了“我”。“我”對姥姥怎樣呢?(讀課文最後一句話)

(1)當憶及剪紙聲,“我”的心情怎樣?夢中會出現什麼樣的景象呢?

(2)“我”沒能和最愛自己的姥姥見上最後一面,說上最後一句話,現在假如你就是作者,你最想對姥姥說些什麼呢?

2、師:想信姥姥一定會在天有靈,和她那一片真摯而深沉的愛心,保佑着你一生平安。

【設計意圖】:緊扣課文最後一句感人至深的話,引導學生品讀、感悟“我”對姥姥刻在心靈深處的愛和思念。然後,結合作者真實的故事,讓學生角色轉換,傾吐思念之情。有了前面的深度閱讀作鋪墊,學生早已思緒萬千、感慨萬端。“傾吐思念”環節深化教學主題,讓學生學會感恩、懂得感恩,明白感恩是一種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