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六年級上冊《姥姥的剪紙》教學反思

六年級上冊《姥姥的剪紙》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3W 次

  《姥姥的剪紙》教學反思一

《姥姥的剪紙》爲我們描述了一位心靈手巧、剪紙技藝高超的姥姥形象。她手裏的剪紙會說話,會傳情,永遠牽動着作者的心,讓祖孫有了太多的回憶與快樂。課文既要表現姥姥精湛的剪紙技巧,又表現了“我”對姥姥的深切懷念之情。這是一篇新課文,像這樣的新教材,怎麼教?

六年級上冊《姥姥的剪紙》教學反思

毛成老師獻出了她的智慧。第一課時的主要任務是瞭解課文大意,梳理作者思路,同時掃除生字詞障礙。爲了避免“零碎”,整體把握教材,本課採用的是詞語引路,塊狀解讀的方案。這個構思很好,巧妙地將學習詞語和理清作者思路結合起來了。

初讀課文之後,我就出示了兩組詞語:

左邊一組:嘖嘖讚歎、刷刷刷刷、悅耳至極、清清爽爽;

右邊一組:左鄰右舍、擇菜薅草、喜鵲登枝、牛馱小兔。

讓詞語做橋樑,將文章的內容有情有致地串聯在一起了。學習第一組詞時我問:

(1) “刷刷”一詞在課文中出現了兩次,老師把它們放在了一起,課文中指什麼發出的聲音?剪刀剪紙時發出的聲音。這種聲音你聽過嗎?感覺怎樣?(輕快,短促,好聽,有節奏)

(2)這種“刷刷刷刷”的聲音在作者心目中真是——悅耳至極, “悅”,豎心旁,跟“心”有關。這美妙的聲音讓人聽來覺得無比得愉悅、快樂。

(3)這種“刷刷刷刷”的是聲音在作者聽來還是——清清爽爽的。清清爽爽是一種怎樣的感覺?師:“爽”在字典中有三種解釋(點擊課件,呈現“爽”的三種解釋:① 明朗、清亮;② 率直、痛快;③ 舒服。)你認爲清清爽爽的“爽”應該選擇哪一種?爲什麼?第一種。

(4)師:這種“刷刷刷刷”的聲音還引來了鄉親們的——嘖嘖讚歎,“嘖嘖”一詞是從口語中而來。誰也來模仿一下?

看,抓住聲音“刷刷刷刷”,姥姥剪紙的精湛技藝一下子就由虛空變得直觀起來。而模仿嘖嘖讚歎聲又能讓學生從理性的理解直接轉化成感性的'品味。課堂上抓住這些詞一路學來,學生口到心到,學得輕鬆愉快。

學右邊這一組詞語時我讓學生通過對這四個詞的品析品出姥姥不但剪紙技藝精湛,而且勤勞能幹,同時還感受姥姥與“我”的濃郁的祖孫情。

我讓學生認讀這些詞:左鄰右舍、擇菜薅草、喜鵲登枝、牛馱小兔。

從“擇菜” “薅草”中感受姥姥的勤勞能幹。再由此引導學生知道課文中還寫到了姥姥乾的哪些活兒?(洗衣服、納鞋底、淘米、餵豬……)讓學生知道後邊的兩個詞語其實是姥姥的兩幅剪紙作品,一幅叫—— “喜鵲登枝”;還有一幅叫—— “牛馱小兔”。品詞讀文,感受姥姥與“我”的濃郁的祖孫情。這樣刪繁從簡地學習,學生形興致很高,效果很好。

通過“選擇這兩組詞語當中的一個或幾個,聯繫課文內容說說:圍繞着剪紙,作者回憶了他和姥姥的哪些往事?你看到了哪幾個鏡頭?請大家先準備一下,自己在心裏想一想。”的要求很自然就過渡到塊狀理解課文上來了。

把長長的一篇課文讀成了幾個鏡頭和一串聲音,這本應該很容易就把課文內容讀懂,但是由於自己沒有把握好具體細節,課堂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真遺憾。由此也深深地感到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今後要認真地鑽研教材。虛心的向青年教師學習。做到無愧於教師的職業,不誤人子弟。

  《姥姥的剪紙》教學反思二

《姥姥的剪紙》爲我們描述了作者有一位剪紙技藝高超的姥姥。她手裏的剪紙會說話,會傳情,永遠牽動着作者的心,讓祖孫有了太多的回憶與快樂。整篇課文語言優美,情感飽滿。

“剪紙”是貫穿全文的線索,也是情感的載體。在教學設計時,我始終圍繞姥姥的“剪紙”開展教學活動。在作者的記憶裏,姥姥的剪紙聲“清清爽爽”:沒有什麼功利,只是生命的享受。作者每一憶及,便心境豁達,夢境澄明,“有聲有色”的生活於是啓航。我的教學也以“有聲有色”爲突破口,扣住“神”和“栓”兩字,引領學生走進姥姥的剪紙,走進姥姥。

課題雖然是以剪紙爲中心,但是這篇文章不是介紹剪紙,是寫人的。當然,剪紙在文中的作用卻是很大的。剪紙是貫串全文的線索,也是情感的載體。抓住這個主線,披文入情,就能走進姥姥與作者的內心情感世界。整篇文章語言優美,情感飽滿。我覺得孩子們讀這樣的文章,孩子們可以讀出“人”,悟出“情”,並能學會欣賞語言文字的表達上的妙處。

利用貶義詞,來表達褒義,這是本文的一個寫作特色,由於課文太長,所以在第二課時的教學時,我把他捨棄了,在第一課時中就滲透了。象徵的手法運用,是本文突出的表達方式,比如老牛象徵敦厚的姥姥,剪紙象徵姥姥對我的濃濃親情。在理解、感悟的過程中我引導學生捕捉到了,達到了預定的教學效果。

一堂課四十分鐘的時間是有限的,但作爲教師總想在課堂上滲透更多的知識,做更多的訓練。因而時間的控制就尤爲重要,一節課裏哪些環節要處理的祥,哪些環節有處理的略,教師必須心中有數。但在實際操作中我往往前鬆後緊,一進入創設的情景就忘記了時間,對學生的收放還不夠自如,對時間的把握還有待加強。

《姥姥的剪紙》的教學結束了,但在進行教學設計、教學實施的一系列過程中,我獲得了許多思索,有思纔有所得,發現不足才能進步。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認真面對這些不足,努力改善之,竭力超越之。

  《姥姥的剪紙》教學反思三

《姥姥的剪紙》爲我們描述了作者有一位剪紙技藝高超的姥姥。她手裏的剪紙會說話,會傳情,永遠牽動着作者的心,讓祖孫有了太多的回憶與快樂。整篇課文語言優美,情感飽滿。

“剪紙”是貫穿全文的線索,也是情感的載體。在教學設計時,我始終圍繞姥姥的“剪紙”開展教學活動。導入新課之後,我讓學生欣賞了一些剪紙圖片,讓他們初步感受“剪紙之美”。然後讓學生熟讀課文,從文中從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中感受姥姥剪紙的形象生動、精巧細緻,在感官上有一個形象的瞭解。接着,以“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爲中心句,思辯姥姥爲什麼能“熟能生巧”,怎麼練的,結果怎樣,並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對熟能生巧的理解,進一步感受姥姥的心靈手巧。學生通過朗讀以及重點詞句的理解,對姥姥高超的剪紙非常佩服,我能從他們有感情的朗讀體會到這一點。

富有教學機智,注重課堂的生成性,這點很重要。本來板書“神”是在教學完1-3自然段後請學生概括,課堂上有一位學生在讀相應的句子時就把這個字讀好了,我就相機板書。

對“拴”的處理,我認爲也較爲到位。結合當時是“密雲多雨的盛夏”的危險和作者的活動,文中姥姥怕“我”溜到河裏游泳出危險,“便用剪紙把我拴在屋檐下”的“拴”,引出課文中的“拴”,與學生進行熱烈地討論“課文中用什麼拴住了什麼”,經過追問明白了姥姥用剪紙拴住了我的身體,更用剪紙拴住了我那顆貪玩的心……爲領悟祖孫倆那濃濃的情作好輔墊。

在第二部分的教學中,我還是抓住剪紙,讓學生找出三幅牛兔剪紙圖,想想它們有什麼特點,體會到在實際生活中姥姥的勤勞,作者的貪玩。學生在交流這三幅圖片的含義時,能聯繫自己的實際生活,感受姥姥對作者的疼愛時,更激起對自己家人的感恩。最後當我讓學生寫寫並讀讀作者的夢境時,有的學生感動得甚至要流淚了。通過這樣的讀寫結合,昇華了學生的情感,不僅僅是讓學生欣賞姥姥栩栩如生的剪紙藝術,更是讓學生體會到親人的關愛,永遠心存一份感激,並把這份情傳遞給身邊所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