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姥姥的剪紙》優秀說課稿

《姥姥的剪紙》優秀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7W 次

 一.說教材

《姥姥的剪紙》優秀說課稿

<<姥姥的剪紙>>是九年義務教育蘇教版第十一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爲我們描述了“我”有一位剪紙技藝高高超的姥姥。說她普通,她實在不普通。一手高超的剪紙技藝,讓所有的人都讚不絕口。姥姥的剪紙會說話,會傳情,永遠牽動着“我”的心,讓祖孫有了太多的回憶與快樂;說她不普通,她實在又太普通,每天洗衣.擇菜.淘米餵豬,與所有的姥姥一樣,樸實平凡,日月勞作,與外孫相濡以沫,有着濃得化不開的親情。

全文共有13個自然段。“剪紙”是貫串全文的線索,也是情感的載體。整篇課文語言優美,情感飽滿。

本篇課文安排在第四單元“民風民俗”這一組的第一篇。根據新教材的教學理念和教材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我制定了以下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拉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後兩個自然段。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聯繫上下文並結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這句話的含義。(難點)

4.感受姥姥的心靈手巧.勤勞善良和對“我”濃濃親情,感悟作者字裏行間流露的對姥姥的深情思念。(重點)

  二.說教法

我的教法主要是創設情境進行教學,在教學中注意“引導點撥”讓學生從文字中去感悟,注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說學法

教學是師生互動的過程。我在注重教師主導地位作用的同時,也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的作用。學生是充滿情感。充滿靈性的人。在教學中,我儘可能讓學生自主的學習,自主的思考,暢所欲言,爲他們創設愉悅的課堂氛圍。以讀爲本,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激發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情感,儘量做到讓學生既學習知識又陶冶情操,提高語文素養。

 四.說教學過程

爲了完成教學要求我安排了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是學習生字新詞,把課文讀正確.流利,給學生介紹剪紙這種傳統的民間工藝,介紹大平原的一些民俗民風,以及初步瞭解課文,初步認識作者的姥姥。第二課時是通過欣賞姥姥的剪紙進一步認識姥姥,感受姥姥通過剪紙對“我”的濃濃親情以及從文字中體會“我”對姥姥的思念.感恩。還有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並結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這句話。至於背誦課文最後兩個自然段這個要求,我讓學生課後完成。在這裏,我重點談談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溫故知新,激發興趣

常言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12課的生字詞以及初步瞭解了課文內容還認識了作者的姥姥。誰能說說作者的姥姥是一個怎樣的人?這個問題同學們回答後我相機板書心靈手巧.廣結善緣.有求必應。緊接着再問:“姥姥的心靈手巧.廣結善緣.有求必應都是通過什麼來體現的?”學生自然而然地回答說剪紙。我又接着說:“姥姥的剪紙到底怎樣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欣賞姥姥的剪紙以及感受作者與姥姥濃濃的親情。”這樣就導入了新課,做到溫故知新。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利用多媒體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教材本身的素材是有限的,爲了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我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勢,從網上採集多種剪紙圖片,展示我們民間工藝剪紙的風采,並利用音像效果,播放陝西民樂《繡荷包》。這種形聲的渲染,激起美的氛圍,使學生身臨其境,潛移默化地瞭解我國的民俗民風,也使整個課堂輕鬆自如。

(三)製作課件幫助理解

課文中有幾個重點句子需要理解,爲了幫助學生理解這些句子,我利用課件文本加上一些剪紙圖片,還有動畫效果,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過目不忘。使課堂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四)美讀課文,體會情感

葉聖陶先生曾說:“所謂美讀,就是設身處地的發揮學生當時的情感,激昂處還他一個激昂,委婉處還他一個委婉,與文中人物心靈相通。”《姥姥的剪紙》一文文字優美.情感飽滿。因此,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朗讀,默讀.齊讀.師生合作讀.引讀.配音讀.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讀等。在讀中領悟祖國語言文字的優美,在讀中加深對對課文的理解,在讀中感受作者與姥姥之間濃濃的情感,在讀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讀中播種愛的種子……充分展現了語文教學陶情養性.啓智塑人的人文性。

(五)突出主體,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爲了突出主體,我在教學中注意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如仿寫練習,我啓發學生從多個角度說話,培養學生髮散思維能力;在講姥姥的剪紙技藝高超時,我教學生在寫文章時怎樣把人物形象刻畫得更加豐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