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魚我所欲也》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第19課教案

《魚我所欲也》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第19課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W 次

教學目標

《魚我所欲也》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第19課教案

1、積累文言知識,領會文章的思想內涵

2、理解文意,理清論證思路

3、掌握本文的論證方法。

資料助讀

孟子性善論的要點:

1、善是人的本性。

2、人有四種本心:同情心、羞恥心、恭敬心、是非心。

3、人性變壞,是由於受外物的影響,不是本性的表現。

4、本性也需要養。

教學過程

一課

一、導入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苟得 闢 一簞食 一豆羹 蹴爾 不屑 鄉爲身死

一、 再讀課文 疏通文意

(結合文下注釋疏通文意,標出疑難,師生釋疑。)

解釋以下加點詞語和句子

故患有所不闢也

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鄉爲身死而不受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

鄉爲身死而不受

故不爲苟得也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闢患而有不爲也。

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

此之謂失其本心。

二、 概括本文主旨

人在進行選擇時,應以義爲重;人應保持自己的本心。

第二課時

一、 複習檢查

二、 結合原文 把握內涵

邊討論邊明確

1、本文的論點是什麼?怎樣提出來的?

2、文中運用了那些修辭手法?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3、此之謂失其本心中本心具體指什麼?這與捨生取義有何聯繫?

4、我們該如何評價《魚我所欲也》一文的思想內容?

三、課堂小結

孟子以自己的行爲實踐着自己的人生主張,孱弱的身軀擔負着民族的大義。面對散發着孟子生命氣息的文字,我們的心中唯有崇敬。捨生取義,這是怎樣的崇高與豁達,這是怎樣的氣魄與壯志;這是男兒捨身報國的壯志雄心,這是中華兒女報效母親的赤膽忠心。

四、中考鏈接

(一) 貴陽市(09貴州省)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爲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爲身死而不受,令爲宮室之美爲之;鄉爲身死而不受,今爲妻妾之奉爲之;鄉爲身死而不受,今爲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爲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1.解釋文段中加點的詞。(4分)

之 蹴 辯 已

2.翻譯劃線句此之謂失其本心這個句子。(2分)

3.填空:作者用一簞食,一豆羹來進行論證,這屬於________ 的論證方法。文段中着重論述了__________ 比_________ 更重要,人應該保有本心的道理。(3分)

4.請任意寫出文段中具有對比性的一組句子(內容)。(2分)

(二) 慶陽市(09甘肅省)

1. 下列加點字解釋相同的兩組是(4分,每個2分)( ) ( )

A. 弗敢加也 萬鍾於我何加焉 B. 故不爲苟得也爲宮室之美爲之

C. 得之則生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D. 鄉爲身死而不受便扶向路

E. 宮室之美 吾妻之美我者

2. 用現代漢語翻譯句子。(4分)

(1)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2分)__________________

(2)鄉爲身死而不受,今爲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爲之。(2分)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提倡的捨生取義曾經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現在的學校教育則強調我們中小學生要珍愛生命,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學生日常行爲規範》就刪掉了見義勇爲,敢於鬥爭的字樣,對此,你是怎樣看待的?(3分)______________

4.作者爲了證明自己的觀點,列舉了不食嗟來之食的事例,請你給本文補充-個論據。(2分)___________

5.儒家認爲性相近,習相遠,即人們生來本性是相近的,都是善的,由於後天的社會環境與物慾使人的性差距變大,有人變惡了。閱讀選文第一段,想想第一段中哪一句和這一觀點相近,並寫下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魚我所欲也》參考答案

第二課時

1、論點是: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這個論點是由魚和熊掌的比喻引出來的。

2、文中的比喻、對比、排比的修辭方法,用了比喻論證、舉例論證、對比論證。

3本心具體指羞惡之心,義產生於羞惡之心,有羞惡之心,纔會按義的原則行事,纔有可能在關鍵時刻捨生取義。4義的價值高於生命,人應該有捨身取義的精神,這一觀點在戰國時代有積極作用,對後世知識分子的精神修養也有極好的影響。如蘇武、岳飛、鄧世昌、朱自清、聞一多。但孟子捨生取義的觀點的根據是唯心主義的性善論,他的說理僅止於是否喪失本心,有明顯的侷限性。

四、中考鏈接(一) 貴陽市(09貴州省)

1、加.之,結構助詞,的。 蹴,用腳踢。辯,通辨,辨別。 已,停止,放棄。(4分)

2.這就叫做喪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惡廉恥之心(天性、天良)。(2分)

3.舉例 義 生 (3分)

4.鄉爲身死而不受與今爲宮室之美爲之對比;鄉爲身死而不受與今爲妻妾之奉爲之對比;鄉爲身死而不受與今爲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爲之對比; 一簞食,一豆羹與萬鍾對比。 (不用原文,用自己的話敘述也可。)(2分)

(二)慶陽市(09甘肅省)

答案:1、B D

2、(1);(如果這)兩樣東西不能夠同時得到,(我寧願)犧牲生命來保住正義。

(2)過去寧可死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爲了所認識的貧困的人感激自己卻接受它。

3、我們每一個個體,由於身體的、技能的原因,有着不同的特長與能力,只要爲社會的正義事業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貢獻,在一定意義上就是一個好市民。我們不能完全贊同一些人提出的遇到暴力事件不要反抗的理念,但這種反抗一定要量力而行。否則,對自己,可能是身體的損害;對家人,是失去親人的悲傷:對國家,則是社會資源的無謂浪費。明知不可爲而爲之,是在逞匹夫之勇。我們倡導的見義勇爲,應該是巧爲、智爲。

4、朱自清寧肯餓死也不吃美國的救濟糧

5、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