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語文版九年級語文上冊第26課《魚我所欲也》閱讀練習題

語文版九年級語文上冊第26課《魚我所欲也》閱讀練習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6W 次

【同步訓練】

語文版九年級語文上冊第26課《魚我所欲也》閱讀練習題

一、基礎訓練

1、給加點字注音:

不屑( ) 苟得( ) 妻妾( ) 蹴爾( ) 一豆羹( )

2、本文選自 ,文中體現了作者 的觀點。

3、解釋下列詞語:

⑴二者不可得兼(兼: )

⑵今爲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爲之(得: )

⑶所欲有甚於生者(甚: )

⑷一簞食,一豆羹(豆: )

⑸死亦我所惡(惡: )

⑹故患有所不辭也(患: )

⑺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爲(由是: 是: )

⑻是亦不可以已乎(已: )

⑼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爲苟得也(苟得: )

⑽此之謂失其本心(本心: )

4、選出與成語“得過且過”中“得”意義相同的句子( )

A、故不爲苟得也 B、所識窮乏者得我歟

C、則齊荊之慾不得行於二國矣 D、得之則生,弗得則死

5、解釋下列多義詞:

⑴與: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

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

⑵於:所欲有甚於生者( )

萬種於我何加焉( )

⑶是:非獨賢者有是心也( )

是亦不可以已乎( )

⑷而: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 )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者( )

6、本文的中心論點是 。

7、用原文回答:

孟子是怎樣用口腹之慾來類比舍生取義的'?

⑵孟子認爲什麼樣的人捨生取義?

⑶孟子認爲什麼樣的人舍義取生?

⑷孟子認爲什麼叫喪失本心?

8、翻譯下列句子:

⑴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⑵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爲也。

⑶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⑷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⑸萬種於我何加焉?

二、同步解讀

⑴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而取熊掌也。⑵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⑶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爲苟得也。⑷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⑸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⑹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爲也?⑺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爲也。⑻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⑼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9、下列句子中“爲”的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

A、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爲也。

B、如今人爲刀俎,我爲魚肉,何辭爲?

C、今爲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爲之。

D、今爲宮室之美而爲之。

10、這一段共九句話,層次劃分正確的是( )

A、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 B、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

C、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 D、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

11、本段運用的論證方法是( )

A、分析論證 舉例論證 引用論證 B、舉例論證 分析論證 層進論證

C、設喻論證 分析論證 引用論證 D、設喻論證 分析論證 層進論證

12、選段中哪句話可以概括本文的中心論點?

13、文中“賢者能勿喪耳”,孟子還有幾句話是論證“賢者”使“本心”“勿喪耳”的,請寫出來:

14、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