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晏子使楚》名師課堂實錄

《晏子使楚》名師課堂實錄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8W 次

  [第一課時]

《晏子使楚》名師課堂實錄

  一、抓課題,隱含主題

  生:背古詩……最後背《墨梅》。

師:“不要花開好顏色,只要清氣滿乾坤。”看你們,坐得大大方方,規規矩矩,說得更是字正腔圓。我呢,也是這樣精精神神、大大方方地站在同學們面前。這樣吧,彼此之間鼓勵一下自己,送給自己牌匾上的一句話。(出示:規圓矩方。學生齊讀。)

[看似簡單地交流,其間,教師那充滿深情的語言一下子就抓住了學生的心,激發了學生的情感,喚起了他們探究的慾望,正所謂“入境始與親”。]

師:注意觀察“矩”字,和你平時寫的有什麼不同?

生:“矩”的筆畫都是橫平豎直的。右邊的“巨”裏多了一點。

師:想像一下,爲什麼要在“矩”裏多加一點?

生:是不是要強調自己規矩多一點?

生:是要告訴自己一定嚴格要求吧。

師:這個“點”正如同學們說的一樣要規矩多一“點”兒。對外呢,要更要講規矩,懂禮節。比如對這個人(晏子)--本來他叫晏嬰,爲什麼稱“晏子”?

生:古代有貢獻的人的尊稱。

師:我是女性,假如竇老師是古代值得尊重的人,那就叫我“竇子”?(笑)

生:啊,我明白了,是指對古代有貢獻的男人的尊稱。

[牌匾的解讀既營造了寬鬆、愉悅的課堂氣氛,又巧妙地組織了教學,引出了本課教學的課題。]

師:晏子的故事很多。

生:我知道《二桃殺三士》,《越石父》。

師:還有《金壺箴言》等。同學們可以讀讀《晏子春秋》,你會知道得更多。今天,我們就走進晏子的一個故事--“晏子使楚”。(題目出示,學生讀出)

[介紹晏子的同時也介紹相關的作品,很自然地把課外讀物引入課堂,把小課堂置於一個大的語言環境之中,大氣。這跟竇老師的主題教學是一脈相承的。]

師:“使”是--(生答“出使”);“楚”指--(生答:楚國)。讓我們讀讀課文

生: “春秋末期……顯顯楚國的威風。” (讀一二自然段,內容略)

師:自評一下自己讀得如何?

生:還不錯。(學生表情得意)

師:的確不錯,比如“大夫”,現在我們讀dàifu,過去我們讀dàfu。你讀得很準。

生:“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楚王只好吩咐大開城門,迎接晏子。”

師:誰來評價一下讀得如何?

生:“我在這兒等一會兒”。這句有兩個“兒”,兒化音,你讀得也不錯(該生對着剛纔朗讀的同學說)。

生:“晏子見了楚王……楚王只好陪着笑。”

生:剛纔讀的時候“臨淄”的發音要準一些;“晏子拱了拱手”,不是“拱拱手”。

師:大家很注意聽。讀人家的書一定要讀正確,不能丟字落字。我理解剛纔這位同學,她在創造性朗讀呢。請你再規範讀一次,以後表演或複述的時候你就可以盡情創造啦。(該生又讀,讀正確了)。

生:“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沒想到反讓大夫取笑了。”(學生評議,讀得很流利。)

師:注意,這裏出現了兩個成語,是哪兩個?

生:“面不改色”和“得意洋洋”。(要求學生把這兩個成語畫下來。)

師:通過全篇朗讀,我們發現,第一次,楚王讓晏子鑽狗洞。第二次呢?

生:楚王瞅了晏子一眼,冷笑齊國沒人了;第三次,楚王諷刺齊國人在楚國偷盜。

師:晏子作爲使節出使楚國,按理,雙方一定要做到講規矩,各方都要規矩多一點。然而卻沒有得到尊重。

師:但,不管怎麼樣,最後的結果呢?

生: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讓學生再齊讀課文的最後這句話,並板書。)

師:尊重的意思就是--(生依次說出“敬重”、“佩服”之意。)

師:那“不尊重”呢?

生:尊重。(同學們啊了一聲,該生一下子明白了)是瞧不起的意思。

生:侮辱,蔑視。

師:“不敢不尊重”呢?

生:尊重晏子了。

師:那就直接寫了唄,爲什麼還要用上“不敢不”。

生:不能不尊重。(教師讓學生把“不能不”送進句子中變成“楚王不能不尊重晏子了。”)

生:楚王只好尊重晏子了。

生:楚王必須尊重晏子了。

[在教師的牽引和巧妙地點撥下,學生快速瀏覽課文,不但理清了文章的脈絡,而且牢牢地把握了文本的重點,緊扣“不尊重”和“不敢不”通過換詞訓練,加強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語文味極濃。]

師:那楚王佩服晏子的什麼呢?

生:讀了這篇課文,我認爲楚王是不得不尊重晏子的才華。

師:晏子靠什麼來表現他的才華?

生:表現在晏子說的那些話,也就是說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能言善辯的口才。

 二、依文字,鋪墊主題

師:那好,三個故事中,任選一個,找出晏子的話,給大家讀讀,看看晏子的話給你什麼印象。(學生自由讀。而後發言)

生:我說說第二個故事中晏子的這句話:“這是什麼話?我國首都臨淄住滿了人。大夥把袖子舉起來,就連成一片雲;人們都甩一把汗,就能夠下一陣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腳尖碰着腳跟。大王怎麼說沒有人了呢?”甩一把汗,真的就下一陣雨?袖子舉起來,真的就一片雲?用誇張手法啊。楚王不是說我們國家沒人嗎,這樣一來,楚王沒話說了。

師:晏子的語文修辭手法用得真好(笑)。這是古文中晏子的話“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摩肩接踵而在,何爲無人。”後人從中概括了三個成語,結合課文,看看是哪三個。

生:有“張袂成陰”,意思是“大夥把袖子舉起來,就連成一片雲。”有“揮汗成雨”,意思是人們都甩一把汗,就能夠下一陣雨。

師:快把這兩條成語寫在課文相應的意思下面。一邊寫一邊記在心裏。還有呢,誰再說。

生:“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腳尖碰着腳跟”這句話的就是“摩肩接踵”。還可以說成“比肩繼踵”(另一個學生脫口而出)

師:你怎麼知道的?

生:我讀別的書讀到的,我平時看書看得多。

師:唉喲,你真用心。謝謝你給同學們提的醒兒,要多看書,注意積累。同學們趕快把這同一意思的兩個成語寫下來。也要工工整整地寫,一邊寫就一邊記在心裏啊。

[既有詞語的積累,又有方法的指導和學習習慣的培養,一舉多得。]

生:第二個故事中晏子還說了這句話:“敝國有個規矩,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這兒來了。” 晏子的理由真充分,你想啊,先說我們國家的規矩,然後再說我最不中用,最後呢,就得出結論--“楚國是最下等的國家”所以只好我就來了。

師:晏子的話裏有“所以”,既然有“所以”,那就必然有--

生:“因爲”。

師:用上“因爲”說說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