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八年級《背影》導學教案及答案

八年級《背影》導學教案及答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4W 次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八年級《背影》導學教案及答案,歡迎大家分享。

八年級《背影》導學教案及答案

【學習目標】

1.體會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特徵、選擇最佳角度命題立意、組織材料的寫作方法。

2.學習本文記敘事實,不加任何修飾渲染的樸實自然的語言。

3.體會本文表現的民族傳統美德,父親對兒子的一片深情。

【重點難點】

1.理解“背影”在全文中的作用。

2.感悟父親的愛子之心和兒子對父親的感激、思念之情。

【知識鏈接】

1.走近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華,字佩弦,號秋實,原籍浙江紹興,自稱“揚州人”。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背影》、《綠》、《春》、《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荷塘月色》、《溫州的蹤跡》等,是其代表佳作,長期被選作大中學校的教材,產生過巨大的影響。其散文素樸縝密、清雋沉鬱,以語言洗煉,文筆清麗著稱,極富有真情實感。

2.相關資料。

1947年,朱自清自述:“我寫《背影》,就因爲文中所引的父親的來信那句話。當時讀了父親的信,真的淚如泉涌。我父親待我的許多好處,特別是《背影》裏所敘的那一回,想起來跟在眼前一般無二。我這篇文章只是寫實。”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

1.看拼音寫漢字,給加點漢字注音。

狼jí(藉)chóu(躊)躇   蹣跚(shān)

瑣屑(xiè)  頹唐(tuí)  diàn(惦)記

2.根據意思寫詞語。

細小而繁多的事。(瑣屑)感情聚積在心裏不得發泄。(情鬱於中)

因爲腿腳不靈便,走路緩慢搖擺的樣子。(蹣跚)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文寫了哪些事?

寫的事:“奔喪”;“車站送別”;“別後思念”。

2.全文有幾次提到“背影”?請將它們找出來並完成表格。

虛/實

背影

作用

虛寫

文章開頭

開篇點題,引出下文,設置懸念,爲“背影”出現作渲染和鋪墊

實寫

車站送別

表現父親的愛子深情,是主題的集中體現

實寫

父子告別

烘托父親愛子之情,再現主題,突出中心

虛寫

文章結尾

以思父之情,烘托父親愛子之情,呼應開頭,畫龍點睛,總結全篇,深化主題

三、合作探究

1.把題目“背影”改爲“車站送別”、“買橘子”好不好?爲什麼?

同一篇文章,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擬題。只要標題是符合文章內容,都是值得肯定的。這篇文章抓住父親的特徵─“背影”,不惜筆墨細緻描畫,“背影”最能集中表達作者的感情、父親的形象。

2.第6段集中描寫了父親爬過鐵道買橘子的情景。這是全文的精華,點題的文眼,寫出作者留在心靈深處的永記不忘的“背影”。(提示:試從衣着、體態、走路姿勢、動作、年齡、心態六方面分析。)

衣着:黑布小帽、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穿戴可展示父親的境遇較爲糟糕,呼應文章的開頭;寫穿戴可與父親給我買的紫皮大衣形成鮮明的對比,體現父愛子的感情,有利於理解文章的主旨。穿黑色衣服與他家中死了親人有關,黑色給人以壓抑沉重的感覺。)這是一個沉重的背影!

體態:肥胖

走路姿態:蹣跚、慢慢(走路蹣跚的父親要經過鐵道,一不小心就會磕着碰着,一定是令人十分擔心的!)這是一個蹣跚的背影!

動作:探、攀、縮、微傾。因爲無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後用力支撐起身體向上“攀”這需要力量,一個上了年紀的父親,這一“攀”是多麼地令人揪心啊!“縮”字說明無處可蹬,腳是懸空的,這樣全身的力量全在手上了,如果手掌支撐不住,那就有摔下去的危險。這時的兒子,心情該多麼得緊張啊!一個“傾”字表明父親要爬上月臺雖然十分艱難,但又十分努力的樣子。這是一個艱難努力的背影!

年齡:老年

心態:心裏很輕鬆似的(攀爬月臺買桔其實根本不輕鬆,此時的輕鬆也只是因爲怕兒子難過裝給兒子看的,更是因爲爲兒子買好桔子,不必擔心兒子路上口渴,盡到了作父親的責任後的欣慰和滿足。)

4.全文有幾次提到“我”流淚?請將它們找出來。分析它們所表達的感情。

文中共有4處流淚。

第一次的“淚”:祖母亡故,老父解職,家境慘淡,爲“背影”渲染了悲涼的氣氛。這次掉淚表現出觸景生情的悲哀傷心。

第二次的“淚”是看見父親艱難的爲我爬鐵道買橘子的背影,被其深厚、真摯的愛感動、激動得“淚很快地流下來了。”一個“快”字說明動情之深,反應之速,襯托出父親給作者留下的“背影”,是最難忘的。這次掉淚是情不自禁,爲父親的背影所感動。“我趕緊拭乾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又是一次複雜的心態顯示。怕父親看見了要傷心擔心,應是趕緊拭淚的主要原因;怕別人看見了顯得不雅、難爲情、笑話我,而且也怕要給父親帶來難堪。

第三次的“淚”,是在父親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裏,再找不着了”的時候,離情別緒,悲傷惆悵,使得“眼淚又來了”。一個“又”字,反映出作者悲其家境慘淡,感其父子情深,嘆其相見無期,達到了情不能自已的境地。

第四次的“淚”,是接讀父親來信時,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到了八年前分別時的父親“背影”。追憶往事,惦念老父,相見無期,悲感交集,其淚的含義該是多麼深沉、複雜啊!這種在“淚光”中再現“背影”時,戛然而止,與開頭不忘背影相呼應,其震撼讀者心靈的力量

5.文中父親說的話不多且非常簡潔,但每一句都包含了他對兒子的拳拳深情,請你任選一句作簡單的分析。

①“事已至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安慰兒子,也表現自己的堅強。父親怕家庭的變故會影響兒子的學業,父親表面上比較想得開,這是爲了寬慰兒子,實際上他把悲痛壓在了心底,不讓兒子看到,這是一個多麼善良而又堅強的父親啊!

②當父親不放心別人送我,決定親自送我,我勸他不必去送時,他說:“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擔心照顧不周。兒子已二十歲,可是在父親心目中仍是一個小孩,總覺得有人送他上車纔好;自己因爲事忙,本不能去,可是叫別人替代又不放心,躊躇再三,最後還是決定親自去送。“不要緊”,是對兒子的寬慰;“他們去不好”,纔是他的真實想法。這句話反映出了他的微妙曲折的心理活動,深切地體現出了他對兒子的關懷。

③當父親要爲我買橘子時,他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

父親已經把兒子送上車,已經關照得無微不至,兒子也勸父親可以走了,而父親還覺得沒有儘夠心意,看見站上有賣橘子的,便要去給兒子買橘子。過鐵道不容易,自己受點累,能讓兒子受用,他是心甘情願的。他還生怕兒子跟着出來,忘了行李。父親的關懷真是無微不至。

④當父親與我告別時,他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

惦念路途平安,要等到兒子回到北京來信報平安,才能放心。

⑤他走了幾步,又回頭看見我,說“進去吧,裏邊沒人。”

事事爲兒子着想。依依惜別,不勝留戀,多希望再看上兒子一眼呵!可是又想到“裏邊沒人”而有東西,也擔心兒子在車外久立受寒,所以還是叫兒子“進去吧”。從這句話同樣可看到這位父親對於兒子的拳拳之意、殷殷之情。

四、精讀精練

<1>我看見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2>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3>他用兩手攀着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眼淚很快地流下來了。<4>我趕緊拭乾了淚。<5>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6>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硃紅的橘子往回走了。<7>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8>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9>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10>於是撲撲身上的泥土,心裏很輕鬆似的。<11>過了一會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12>我望着他走出去。<13>他走了幾步,回過頭看見我,說,“進去吧,裏邊沒人。”<14>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裏再找不着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1.文中寫父親背影的是哪句話?選出正確的一項(C)

A.(1)(3)(6)B.(6)(7)(14)

C.(1)(3)(14)D.(1)(6)(14)

2.選出能表明上文所寫事情內容的小標題,將它的字母填入括號內(D)

A.父子情B.父親的背影C.惜別D.買橘送別

3.文中加點詞語“蹣跚”和“努力”能否分別換成“慢慢”和“吃力”?爲什麼?

不能。“蹣跚”寫出了父親行動的艱難。“努力”寫出了父親竭盡全力的樣子。這兩個詞更能表現父親拳拳的愛子之心。

4.文中劃橫線的句子都表現了作者對父親深切的愛,具體說說這兩句話各表現了作者當時怎樣的心理活動。

第4句:被父愛所感動了。

第8句:擔心父親,希望能給父親一點幫助。

5.文段最後一句“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裏再找不着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中的“再”字用得好,爲什麼?

“再”字表明“我”一直目送着父親,表達了“我”對父親戀戀不捨的感情。

五、拓展延伸。

1.我們常常爲母親深情細膩的愛而感動,但常常對父親如山之愛體會不深。讀了此文,請仿照下面例句的結構形式和內容,在橫線上仿寫句子,談談你對父愛的理解。

例句:父愛如虹,閃耀美麗的光輝;父愛如歌,唱出心中的真情;父愛如雨,滋潤乾涸的心靈。

我的仿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讀了本文和《背影》,一定觸發你對父親的感情吧,寫寫你父親在某一特定場景中的外貌或一連串的動作,100字左右。

寫一個細節。適當作點描寫。

八年級《背影》賞析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與《悼亡婦》,被稱爲天地間第一等至情文學。他能夠在淡淡的筆墨中,流露出一股深情,沒有半點矯柔造作,而有動人心絃的力量,特別是《背影》,表達了作者對其父朱鴻鈞的深情和絲絲的懷念,深深感動着每一位讀者,並長期以來,一直作爲現代經典散文被收錄在中學、大學語文課本中。

但是,近來,有些人在網上對先生的`這篇美文大加指責,並斥之爲病態文學,叫囂應當把斯文從中學、大學的語文課本中裁掉等等。看罷這些人在網上發佈的文字,我心中不免有些悽惶,也有幾番哀嘆,眼前也不由得浮現出一羣赤膊叉腰,張口唾沫四濺,閉嘴白沫滿脣,翹足延頸,當街謾罵的潑婦形象來。如果按照這些人的說法去衡量,中國五千年來的璀璨文化藝術幾乎無不是病態的文化藝術,都入不了他們的法眼了。而他們自己卻又拿不出一篇,或者一件,他們自己的非病態的作品來供人們一飽眼福,這又是爲什麼呢?於是,我不僅聯想起魯迅先生戰士戰死了的時候,蒼蠅們所首先發見的是他的缺點和傷痕,嘬着,營營地叫着,以爲得意,以爲比死了的戰士更英雄(《戰士和蒼蠅》)的話來,並以此饋贈那些當街叫囂的潑婦們。

一、寫作背景:

《背影》一文,寫於一九二五年。斯文乃追憶其八年前的一件往事。講述作者在北京大學哲學系唸書期間,得知祖母去世後,從北京趕到徐州與父親一道回揚州老家奔喪。辦完喪事後,其父到南京找工作,而作者則回北京唸書,父子倆在今南京市浦口區惜別的情景。此文後來收在了開明書店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中。它是自清先生早期一篇極爲有名的文章,也是現代文學史上的散文傑作。作者僅以一千五百字描寫了一個生活片斷,卻能感人至深,膾炙人口,自清先生的寫作技巧,焉不敬服人哉!

二、思想主題:

通過對父親在車站給兒子送行情景的描述,表現了父親對兒子無微不至的熱愛和兒子對父親百般的懷念。

本文作於1925年,寫的是1917年作者在北大讀書時的一段經歷。而在這一時期,中國的社會狀況是:軍閥割據,帝國主義勢力明爭暗鬥,知識分子朝不保夕,廣大勞動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作者當時雖未站到革命立場,投入反帝反封的鬥爭中,但作爲一名正直、善良、敦厚的知識分子,必然會感到社會的壓抑,產生一種落寞淒涼的情緒。作者以自己的家庭爲例,講述了其家庭因社會的黑暗而日趨窘迫,光景很是慘淡,一日不如一日,作者的父親,先是賦閒,後爲了找差事而東奔西走,乃至老境頹唐。這些都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知識分子奔波勞碌,前途渺茫,謀事艱難,境遇悽慘的現實。在他們心頭籠罩一層不散的愁雲,如同文章所表現的灰暗的基調。在這一背景下,作者寫出了真摯、深沉,感人至深的父子之愛,不僅是符合我們民族倫理道德的一種傳統的純真而高尚的感情,而且父子互相體貼,特別是父親在融匯了辛酸與悲涼情緒的父子之愛中,含有在厄運面前的掙扎和對人情淡薄的舊世道的抗爭。雖然這只是怨而不怒式的反抗,但也會引起人們的同情、嘆惋乃至強烈的共鳴。

三、文章分析

《背影》是記實散文。它描述了在家庭遭受變故的情況下,父親送別遠行兒子的經過。通過樸素真切的語言,表現了父親的一片愛子之心和兒子對父親的感念之情。它是中國現代散文史上的名篇。作者曾說:我寫《背影》,就因爲文中所引的父親的來信裏的那句話。當時讀了父親的信,真的淚如泉涌。我父親待我的許多好處,特別是《背影》裏所敘的那一回,想起來跟在眼前一般無二。我這篇文只是寫實這話道出了《背影》的寫作緣由、描寫重點和寫作特點等,可以作爲理解文章的鑰匙。

全文分成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一自然段。乃開篇點題。思念父親,最不能忘懷的是他的背影。

第二部分:即從那年冬天至我的眼淚又來了。以回憶往事,追述在車站與父親離別的情景,表現父親愛子的真摯感情。

然此部分又分三層:

第一層:從那年冬天到我們便同行。旨在爲寫背影渲染悲涼的氣氛。其主要交代此次父子分別時的家庭情況。

第二層:自從到南京時到太聰明瞭。寫父親送行前的細心關照,爲寫背影作鋪墊。

第三層:始於我說道止於又來了。描寫父親爬過鐵道去買橘子的背影,抒發真摯的感情。

3.第三部分:即最後一自然段。寫別後對父親的思念。以在淚光中再現背影作結,直接抒發深切懷念之情。

四、藝術分析

《背影》記事頗簡單,一個丟了差使的小吏送子北上讀書,在火車站送別。在軍閥統治的舊中國,這種事是極平常的事,在那黑暗的社會裏,即使這種小康之家,也經不起天災人禍的打擊。文章記述了作者家庭的不幸和當時的灰暗世態,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這種社會雖早已不存在了,但其記述的情景,對我們來說依然有着歷史的認識作用。

其寫作特點:本文通過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徵背影的命題以立意,組織材料,在敘事中抒發父子深情。

背影在文中反覆出現四次,然每次的情況都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則是一脈相承。第一次,在文章開頭,旨在開篇點題背影。營造出一種濃厚的感情氣氛,以籠罩全文。第二次,在車站送別的場面中,作者對父親的背影作了具體的描繪,此爲寫作重點。父親胖胖的身軀,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步履艱難,蹣跚的爬過鐵道爲兒子買橘子。這個鏡頭表現了父親愛兒子的深厚感情,使兒子感動得熱淚盈眶。第三次,父親和兒子告別後,兒子眼望着父親的背影在人羣中消逝,離情別緒,又催人淚下。第四次,在文章結尾,兒子讀着父親的來信,在淚光中再次浮現了父親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己,與文章開頭呼應。

本文把父子之間的真摯感情表現得淋漓盡致,然又不同於一般作品去描寫人物肖像、神情、音容笑貌等,而是抓住人物形象的一個特徵背影,不惜筆墨作具體細緻的刻畫。作者這樣處理,主要同作者的家境和心境有着密切的關係。因爲,一、父親老境頹唐,飽經憂患,半生潦倒;二、父親在家境慘淡、祖母逝世、奔走謀職之時,還不辭辛苦,不怕麻煩送兒子上北京,還艱難的爬過鐵道爲兒子買橘子,而且反覆叮嚀一路小心。三、當時父親的心境不好,兒子的心境也不好。因此,作者抓住父親這樣一個背影集中描繪,抒發特定環境下的思想感情,自然取得強烈的藝術效果。也正因爲作品寫的是特定的家境、心境、慈父孝子之間相愛相憐,字裏行間有淡淡的哀愁,顯得更加真摯動人。

具體說來,

1.民族化。《背影》的語言非常忠實樸素,又非常典雅文質。這種高度民族化的語言,和《背影》所表現的民族的精神氣質,和《背影》文章的完美結構,恰成和諧的統一。沒有《背影》語言的明麗典雅、古樸質實,就沒有《背影》的一切風采。

2.簡潔。本文通體乾淨,沒有多餘的字眼,即使一個的字、一個了字,也是必須用才用。除了夾入了一些文言詞語以外,沒有華美的辭藻,生僻的詞語,都是質樸自然的家常話,生活氣息非常濃厚,提煉得非常簡潔。

3.樸實。《背影》全用白描記敘事實,不作任何修飾、渲染。通篇寫父親多麼關心愛護兒子,兒子又是多麼感激思念父親,但像關心、愛護、感激這一類的抽象現成的字眼,文章中卻一個也沒有用,更沒有什麼華麗的詞藻。大樸正是大巧的表現。文中用詞造句都經過認真考究,絕不隨便。如送行那一段:父親因爲事忙,本已說定不送我,叫旅館裏一個熟識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這裏的說定,如果用說過似乎也通,但遜色多了。說定不送,後來終於還是送了,實際上是說而不定,很好地表現出父親當時的矛盾心理。熟識一詞,說明父親囑託的這個茶房該是靠得住的;再三囑咐,表明囑咐茶房遍數之多,不厭其煩,反覆交代,唯恐茶房有半點疏漏;甚是仔細,表明囑咐內容之詳,把送行中應該注意的細微末節都提到了。這些用語,強調說明父親已經爲兒子上車作了極其精細、周密的考慮和安排,字眼雖然十分平常,但用得恰到好處,使父親愛子之心躍然紙上。

4.感人。語言平實簡潔,卻能傳達出無限深情是文章語言又一特色。全篇文字平平實實,但字裏行間滲透着一種深切懷念之情,因而十分感人。話都是很平常的,沒有什麼特別,讀者都有這種生活經驗,因此也容易引起聯想,由此發現人世間普遍平平常常而又最爲珍貴的美好感情,給人以性情的陶冶,增進人們對天下父母心的理解。

5.文白夾雜。文中出現文言的原因:作者有很深的文言基礎,當時的語體文中常有夾入文言詞句的情況,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文章中使用文言詞句,可能也與作者當時的思想感情有關,例如不說失業或丟了差使,而說賦閒,似乎賦閒不象失業那樣刺耳和使人難堪,有失體面;最後一節既因父親來信是文言,引用原句,更見真實,也因所表達的盡是家庭和父親的困境和滄涼的心情與複雜的感受,所以也用了許多文言詞句,這也籠上了一層時代賦予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特殊語言色彩。在寫法上,《背影》的主要特點是白描,作者寫父親的背影,描寫那買桔子時過鐵道的場面,完全用白描的手法。所謂白描,照我的理解,就是不設喻,不加形容和修飾,用質樸的文字,把當時的情景如實地記寫出來,給讀者以身臨目擊之感。換句話說,白描是用敘述的方法進行描寫,達到再現實景的藝術效果。

6、白描的技巧極高。如:我看見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着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乾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他看時,他已抱了硃紅的桔子望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父親的背影,兒子是太熟悉了。但這次要描寫的,卻不是那常見的背影,而是在特定場合下,使他極爲感動、終生難忘的那個背影!作者不施濃墨,不用重彩,而是白描。再如作者寫父親當時的穿着打扮體態動作,特別着重描繪了過鐵道的情景。怎樣走去,怎樣探身下去,怎樣爬上月臺,攀上爬下,移腳傾身,都細細地如實寫下,我們讀後有身臨其境之感,彷彿我們當時也在場,也看到了一位仁慈的父親對兒子的關懷和體貼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