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藤野先生優秀教學設計(精選11篇)

藤野先生優秀教學設計(精選1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1W 次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爲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麼什麼樣的教學設計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藤野先生優秀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藤野先生優秀教學設計(精選11篇)

藤野先生優秀教學設計 篇1

【教材分析】

《藤野先生》是八上第二單元的一篇教讀課文。本文是一篇回憶性散文,在教材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是初中語文必須重點學習的文章,記敘了作者魯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學的生活片斷。魯迅寫此文讚頌沒有民族偏見、正直、熱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對中國人民的友誼。表現的是偉人的愛國情懷,給學習者強烈的心靈衝擊和愛國主義教育。學習這篇散文,主要通過“品讀法”“研讀探究法”,品味語言,合作探究,瞭解通過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理解內容與情感,達到既學讀書又學做人的目的。

【教學目標】

1、速讀文章,理清文章脈絡,體會作者情感。

2、品味語言,瞭解典型事例,理解人物形象。

【預習提示】

1、日積月累

(1)我搜集的資料(作者及其作品)

(2)我積累的字詞(字音和字形)

2、邊讀邊悟

(1)課文哪些地方是詳寫,哪些地方是略寫?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2)課文通過哪些典型事件表現藤野先生,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3)讀完文章,我的閱讀感受是:

3、學貴有疑 預習中,我遇到的困惑是: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魯迅在諸多的老師中,最爲敬重的有三位:一位是他的啓蒙塾師壽鏡吾先生,一位是他青年時期的老師章太炎先生,還有一位是他在日本留學時的老師藤野先生。1935年日本巖波文庫要出版《魯迅選集》,譯者增田涉到上海徵求魯迅意見,問他選哪些文章纔好。魯迅回答:“一切隨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選錄進去”,並且說藤野先生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這是爲什麼呢?他們之間究竟發生過哪些刻骨銘心的事情,值得魯迅時刻懷想?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訪《藤野先生》,一探究竟。

二、速讀感知

(一)速讀課文,初識藤野先生。請同學們在課本上及時做好旁批和圈點。思考:魯迅在文章中寫了幾個地方的事?詳略是如何安排的?

明確圈點要求:

1、劃分文章部分、層次分別用雙豎線、單豎線。

2、認爲用得好的詞語用方框。

3、關鍵語句(或寫得好的語句)用波浪線。

4、有疑問的地方,用問號標註。

(二)成果展示,交流速讀所得。預設:東京,仙台,北京。在仙台與藤野先生的交往寫得最爲詳細。

(三)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師小結:文章是按事情發展的時間先後順序以及地點的轉移爲線索來組織材料,詳寫在仙台結識藤野先生、與先生之間的交往,以此爲記敘的中心。那作者是通過哪些事件寫藤野先生的?藤野先生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讓我們再次走進文本深處品讀尋訪。

三、品讀聚焦

(一)請學生品讀課文,屏幕出示品讀問題:藤野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二)學生採用跳讀、品讀方式解決問題,然後小組交流,最後班級交流。

(三)引導學生結合文本回答問題,老師進行點撥、歸納。

預設:

1、聚焦人物:

(屏幕顯示)其時進來的是一個黑瘦的先生,八字須,戴着眼鏡,挾着一疊大大小小的書。一將書放在講臺上,便用了緩慢而很有頓挫的聲調,向學生介紹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嚴九郎的……” ——這是主要對人物進行什麼描寫? 肖像描寫特點鮮明:“黑瘦”、“八字須”、“戴着眼鏡”的醫學教授。也是細節描寫,生動傳神。

2、(屏幕顯示)結合描寫藤野先生的句子,再找出作者敘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請你爲課文後面插圖中藤野先生的照片,配一段簡要的文字說明。採用“藤野先生是一個___________的人”的形式。

肖像特點:“黑瘦”、“八字須”、“戴着眼鏡”。 生活習慣:生活儉樸。 典型事例:添改講義,糾正解剖圖,關心實習,瞭解裹腳。

治學角度:認真負責、治學嚴謹。 對待學生:熱情誠懇、循循善誘。

明確學寫類似文章要注意:

①選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質

②敘述事件詳略結合

③運用神態、肖像描寫等刻畫人物

(四)在學生回答問題的基礎上,教師進一步追問,學生思考:藤野先生的長相,非常普通;藤野先生的行爲,看似也非常平凡,做着老師該做的事。可作者卻爲什麼說藤野先生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爲什麼“在我的眼裏和心裏是偉大的”?請從文中找依據。

1、學生再次品讀,討論,交流。

2、理解人物品質或文章主題,往往需要了解時代背景。教師適時補充魯迅留學時的時代背景。出示選自《魯迅傳》的一篇背景資料——《無法直面的人生》。

魯迅到日本去的時候,日本的國力正是逐漸強盛,獨霸東亞的野心也日漸膨脹,又剛剛在甲午海戰中殲滅了中國的北洋水師,舉國上下都瀰漫着一股輕視中國人的風氣。有的報紙就公開宣稱:“西洋人視中國人爲動物,實際確乎不得不發生動物、下等動物的感覺,因此,他們(指中國人)在生理上已失去人類的資格。”因此,魯迅在這個時候去日本留學,便不可防止地受到種種歧視和輕蔑。他走在東京的大街上,就經常遭受少年人的辱罵。你不但生活在陌生人中間,而且是生活在陌生人的輕視和輕蔑中間,請想一想,一個自尊自重的中國人,怎麼能忍受這樣的處境? 魯迅見到的許多留同學,偏偏又是那樣不爭氣,非但不從日自己的輕蔑中汲取自我警策的動力,反而以自身的種種乖行,不時地證明那輕蔑的正當。就以與魯迅同住的留同學來說吧,有整天把地板踏得咚咚作響,塵土飛揚地學跳舞的,也有不遵守客店裏新老客戶循序洗澡的慣例,搶先鑽進洗澡間,把水潑得四濺的。在這樣的日常小事上都如此令人討厭,其他的方面就更可想而知。一面是日自己的輕蔑眼光,一面是這些同胞的不成器的醜態,難怪魯迅一拿到修習日語的畢業證書,便立刻跑到偏僻的仙台去。 仙台又怎樣呢?在仙台醫學專科學校裏,只有魯迅一箇中國人,那些討厭的同胞的嘴臉,自然是可以免見的了,但是,日自己那股輕視中國人的風氣,在仙台同樣很盛。仙台報紙上的辱罵中國人的言論,一點都不比其他地方溫和,魯迅所在的那個班的同學中,也同樣有對他白眼相加,毫不掩飾的人。他學習成果中等,便有同學以爲是得了老師的暗中協助,於是託詞去檢查他的筆記,甚至寫信向他發出威脅。課間放電影,映到日本軍人揮刀砍殺中國人,而圍觀的其他中國人一臉麻木的時候,也有同學大聲地議論:“只要看中國人的樣子,就可以斷定中國是必定滅亡……”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這樣高傲,魯迅初到仙台,就有教員熱心地張羅食住,任課的教授當中,更有藤野嚴九郎那樣滿懷善心的人,就是同班同學中,也有好幾位不滿意那些高傲者的粗暴,特別站出來替魯迅辯護。但是,儘管如此,這些事情仍然給魯迅非常強烈的刺激……

3、預設:在這種情況下,藤野先生的幫助是實實在在的,只爲學術,希望中國有新的醫術。作爲一名日本教師,他拋開了這些偏見,沒有私心,熱情關懷我,嚴格要求我,這是多麼偉大的人格。 而作爲獨在異國的學子,魯迅從藤野先生那裏得到關懷、愛護,得到尊重理解,得到學識,尤其是他毫無民族偏見——他對魯迅的熱心期望,讓魯迅感受到一個真正教師的風範,因而魯迅對藤野先生懷念和感激。 “原來我交出所抄的講義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還我,並且說,此後每一星期要送給他看一回。我拿下來打開看時,很吃了一驚,同時也感到一種不安和感激。原來我的講義已經從頭到末,都用紅筆添改過了,不但增加了許多脫漏的地方,連文法的錯誤,也都一一訂正。這樣一直繼續到教完了他所擔任的功課:骨學、血管學、神經學。” 這種精神與品格,在“我”的“眼裏和心裏”怎能不感到偉大呢?怎能不感激他呢?又怎能不從中受到鼓舞、激勵呢?

四、研讀探究

(一)復旦大學、上海師大中文系編的《魯迅作品分析》中說:“貫串着這篇文章的內在線索,正是魯迅的那種‘我以我血薦軒轅’的對祖國對人民的徹底獻身的革命精神。”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爲什麼?

學生思考,暢所欲言。

預設:

1、開篇:“東京也無非是這樣。”“缺不了成羣結隊的“清國留學生”的速成班,頭頂上盤着大辮子,頂得學生制帽的頂上高高聳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鑑,宛如小姑娘的髮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緻極了。”“但到傍晚,有一間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響得震天,兼以滿房煙塵鬥亂;問問精通時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學跳舞。” “無非”,表達作者對東京的失望之情。通過反語寫出對“清國留學生”速成班麻木不仁、附庸風雅、不學無術行爲的不滿、厭惡,甚至是憤慨。這些人與具有強烈愛國思想的青年魯迅形成了鮮明對比。

2、地名:日暮裏,水戶。

(1)“日暮”這個詞在中國古代詩歌中經常可以見到,且往往與悲傷、愁苦的情感聯繫在一起。如: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爲梁父吟。(杜甫《登樓》)

魯迅自己學詩,也常用“日暮”這個詞,來表達悲愁的感情。例如,1900年2月,他在南京讀書時曾寫詩《別諸弟三首》,其中便有:還家未久又離家,日暮新愁又外加。1901年2月,再寫《別諸弟三首》,又有:日暮舟停老圃家,棘籬繞屋樹交加。 除了上述魯迅讀詩、寫詩經常遇見和運用“日暮”一詞這個原因之外,“日暮裏”這個地名所以給魯迅留下了深刻印象,更主要的原因恐怕還在於:當時中華民族正處於風雨飄搖,禍難重重的日子。胸懷救國救民大志而身處異國的魯迅,正爲探求真理而勞碌奔波;面對站牌上的“日暮裏”三字,更勾起他憂國憂民的悲憤激越之情。

(2)水戶,是明的遺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和中國有關。

3、棄醫從文。導火線是“匿名信”和“看電影”事件;根本原因是作者強烈的愛國情感。

4、結尾:“再繼續寫些爲‘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 運用反語,諷刺那些爲軍閥政客張目而自命爲“正人君子”的文人。痛斥他們的醜惡行徑,與他們頑強鬥爭,正是魯迅愛國思想的具體體現。

(二)小結:以上內容讓文章全篇都洋溢着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以上種種,也更突出了藤野先生正直、熱情、認真負責,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的高尚品質之難能可貴。

五、寫作抒懷

藤野先生讓我們看到了平凡中的偉大,細節中的卓越;魯迅先生讓我們見識到了情真意切,意蘊綿長。假設在魯迅與老師闊別20年後,再次重逢,一定有許多話想對藤野先生說。請你把握課文主旨,展開合理想象,模仿作者口吻,學給藤野先生寫一段話,傾吐心聲。 學生寫作;交流展示;師生共評。

六、結語

這節課跟隨魯迅先生,我們認識了生活儉樸、認真負責、嚴謹求實、正直熱忱、沒有民族偏見的藤野先生;我們更親近地觸摸到了魯迅奮然前行的心跡,也更深透理解了魯迅感念師恩的豐富內涵。正所謂“諄諄教誨點點滴滴盡顯師德,句句激勵朝朝暮暮皆爲樹人”!而藤野先生其事其人亦如一朵暖人肺腑的“精神之花”永遠鐫刻在魯迅的心中,也長久地綻放在《朝花夕拾》中,雖歷經時間淘洗,也不改其志,不褪其色。

藤野先生優秀教學設計 篇2

一、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掌握文中的生字詞,瞭解魯迅及其創作

(二)過程與方法:理解本文用典型事例寫人的方法及其對人物性格和思想的作用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體會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本文用典型事例寫人的方法及其對人物性格和思想的作用

教學難點:學習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體會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方法:討論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恩師是讓人懷戀的,一位好老師有時會影響我們一生。從小學到初中,你們也一定有讓自己難忘的老師,你能用一兩句話評價一下這個令你難忘的老師嗎?(三個學生髮言)

好了,看來大家心裏都有一位讓你戀戀不忘的老師,我們的魯迅先生除了七年級我們學過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壽鏡吾”先生外,還有一位令他難忘的老師,他就是魯迅在日本求學時的醫學老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篇魯迅先生寫自己老師的文章——《藤野先生》板書課題藤野先生(注意藤字),

(二)作者及文體介紹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同時,被稱爲“中國現代小說之父”]是中國新文學運動的旗手。1918年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化運動的基石,此後又發表了《阿Q正傳》《孔乙己》《藥》等文章。其主要作品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熱風》《而已集》《墳》《南腔北調集》《二心集》《三閒集》《華蓋集》《且介亭雜文》等。本文選自散文集《朝花夕拾》。(朝花夕拾又名《舊事重提》,魯迅晚年時期回憶童年、少年、青年時期的人和事)河埠步

本文是一篇回憶性散文,那什麼是散文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三)字詞注音PPT

(四)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放PPT、快速瀏覽全文,找出)

1、在這篇回憶性散文中,作者寫了早年在日本留學時期的生活。在這段經歷中,作者轉換了三個地點,請找出文中表明地點轉換的語句。

2、請你依據文章敘述中時間的推移和地點的轉換,給文章劃分層次,歸納每部分段意。

明確:

1、表明地點轉移的句子:“東京也無非是這樣”、“我就往仙台的醫學專門學校去”、“我離開仙台之後”

2、

⑴第(1—3)段:寫認識藤野先生之前在東京的見聞和心境,交代去仙台的原因。

⑵第(4—35)段:寫在仙台與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識、相處、離別)。

⑶第(36—38)段:寫離別藤野先生後對他的懷念和感激之情。

(五)研讀課文,分析藤野先生形象

1、藤野先生外部形象

師:我們剛剛對我們心中難忘的老師做了評價,我們一起來看看魯迅怎樣評價他的老師藤野先生的(PPT,學生齊讀)魯迅用了這樣一個詞來評價藤野先生“偉大”(板書:偉大),同學們,在你們心中,提到偉大一詞,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抽生髮言)老師一聽到這個詞,也自然想到了這些形象。藤野先生只是日本一個普通醫學專門學校的一個普通教師,魯迅先生與藤野也只有兩年的師生情誼,而且魯迅後來也棄醫從文了,那麼二十多年後的魯迅爲什麼要用偉大一詞來讚美自己的老師呢?我們先一起來看看6—10段,請同學們找出關於藤野先生的描寫,說說作者初到仙台時,目睹耳聞的藤野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

外貌:黑瘦、八字須、戴着眼鏡(生活簡樸)

舉止:挾着一疊大大小小的書(治學嚴謹)

聲調:緩慢而有頓挫

2、細讀第11—23段,思考:

課文記敘了“我”與藤野先生相處的哪幾件事?結合詞句批註,這些事分別表現了他的什麼品質?學生默讀找答案(抽生回答):寫了幾件事?四件,哪四件?表現了他什麼品質

師總結:共寫了四件事,

第一件,添改講義(書本分析)放圖片

第三件,關心解剖實習,“我因爲聽說中國人是很敬重鬼的”

總結

3、學生齊讀第37段

(六)合作探究

1、第1—5段:

在東京、到仙台的魯迅心情或境遇怎樣?這和寫藤野先生有什麼關係?(抽生回答)

鏈接背景材料

總結

2、第24—31段:

魯迅先生是懷着怎樣的心情回憶匿名信事件和看電影事件的?這和寫藤野先生有什麼關係?

藤野先生優秀教學設計 篇3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習本文抓住主要特徵刻畫人物的寫作方法。

2、領會各組織材料之間內在聯繫和文章語言的感情色彩。

(二)能力訓練點

1、學習本文脈絡文明、記敘有序的方法。

2、學習採用白描手法,抓住特徵刻畫人物。

(三)智育滲透點

通過學習本文,體會魯迅先生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學習魯迅先生“我以我血薦軒轅”的愛國主義精神。

(四)美育滲透點

結合課文內容學習,讓學生樹立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

二、學法引導

1、指導學生查閱有關魯迅先生資料。

2、編列課文結構提綱,找出課文中描寫藤野先生語言、行動的句子,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我”與先生交往的典型事例。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學習精選若干片段材料多方面表現人物品質。

2、通過語言行動理解人物的思想品質,讓學生找出課文中描寫先生的語言、行動的語句。

四、課時安排

3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學生自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2、結合背景介紹,壹閱相關資料,加深學生對魯迅先生的瞭解。

3、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問題的思考、討論,解決本課的難點”、“疑點”。

七、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作了解性閱讀,整體感知課文,瞭解課文的線索;進行理解性閱讀,理解課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層。

(二)整體感知

課文是魯迅先生回憶早年留學日本生活的散文。事隔20多年,在魯迅先生的心目中,那一段生活最值得回憶的,是自己的恩師藤野先生,足見藤野先生師德的感人。藤野先生少年時期學過漢語,對中國懷有崇高的敬意。儘管時值日俄戰爭,許多日本人深受狹隘民族主義的毒害,但是蘑野先生絲毫不受惡劣空氣的影響。魯迅先生深切感受到蘑野先生人格的偉大,懷着感激的心情,頌揚了藤野先生的師德,頌揚了藤野先生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感情。閱讀時要注意體會作者在課文中所表達的感情。

(三)教學過程

1、導人課文,板書課題。

2、整體感知課文,瞭解課文線索。

(1)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注意生字詞。

(2)掃清字詞障礙。

3、進行理解性閱讀,師生共同活動,分析課文第一部分。

(1)教師有感情的地朗讀第一部分。

(2)討論這一部分主要寫了哪兩件事。

(3)討論有關句子、詞語的意思和預習提示,體會課文的語言。

(4)理解這一部分和寫藤野先生的關係,討論第3段的作用。

4、繼續進行理解性閱讀,師生共同活動,分析課文第二部分的第一層。

(1)學生快速閱讀第二部分,劃分層次。

(2)指名學生朗讀第二部分第一層。

(3)討論爲什麼到現在還記得“日暮裏”和“水戶”這兩處地名。

(4)結合有關詞語和預習提示的理解,討論如下問題:

①仙台的生活條件怎樣?魯迅對此抱什麼態度?

②仙台醫專的職員和先生對魯迅的態度怎樣?表現在什麼地方?

③魯迅是怎樣理解學校對他的“優待”的?爲什麼會有這樣的理解?

(5)討論這一層和寫藤野先生的關係。

(四)總結、擴展

本節課我們主要進行了理解性整體感知,明確了按照見到先生的緣由——和先生的相識、相處、離別——對先生的懷念這樣的敘事線索。

學過本節課後,着重加深對魯迅先生憂國憂民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的崇敬之情。

第二課時

(一)明確目標

繼續進行理解性閱讀,理解課文第二部分的第二、三、四層。

(二)整體感知

本文是依據時間的推移、地點的轉換,與藤野先生的相識、相處、離別、懷念的順序來記敘的。課文還有一條內在線索,就是作者愛國主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過程

1、檢查複習。

(1)默寫有關拼音和詞語,指名學生回答詞解。

(2)提問有關副詞的作用。

(3)提問上節課的作用。

2、師生共同活動,分析課文第二部分第二層。

(1)學生默讀這一層。

(2)討論作者是從哪兩個方面寫與藤野先生相識的,寫與蘑野先生相處又選取了哪些典型事例。

(3)結合有關詞語和預習提示的理解,討論寫與藤野先生相識時的目睹、耳聞,與藤野先生相處的四件事,分別從哪些方面表現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

3、師生共同活動,分析課文第二部分第三層。

(1)指名學生朗讀這一層。

(2)討論這一層寫了哪兩件事。

(3)結合有關詞語和預習提示的理解,討論這兩件事各側重給了魯迅什麼刺激,作者的語言中包含了哪些感情,作者爲什麼要棄醫從文。

(4)討論這一層和寫藤野先生的關係。

4、師生共同活動,分析課文第二部分第四層。

(1)教師範讀這一層。

(2)結合有關詞語和預習提示的理解,討論這一層所表現的藤野先生的感情。

5小結歸納課文的第二部分。

(四)總結、擴展

本部分是課文的主體部分,敘述了自己在仙台與先生的交往,着重交待了自己棄醫從文的原因,這也是告別先生的原因。這是魯迅思想上的一次巨大飛躍,也是他戰鬥一生中最重要的轉折。

第三課時

(一)明確目標

繼續進行理解性閱讀,理解課文第三部分;總結歸納全文。

(二)整體感知

本部分主要寫離開仙台後懷念藤野先生的感情和行動,把與先生的深情厚誼與作者的愛國主義思想統一在一起,把對往事的回憶與現實的政治結合在一起,從而總結了全篇,深化了中心,加強了文章的戰鬥性。

(三)教學過程

1、師生共同活動,分析課文的第三部分。

(1)教師有感情地朗讀,學生輕聲跟讀這一部分。

(2)討論這一層的各段所寫的內容。

(3)結合有關詞語和句子,體會這一部分語言中所包含的對藤野先生的懷念、讚頌之情,理解作者是怎樣高度評價藤野先生的,作者把對藤野先生的懷念化爲哪些具體行動,課文的

結尾對深化中心意思有什麼作用。

(4)師生齊謹第37段。

(5)小結第三部分。

2、總結歸納全文。

3、討論課後練習一。

4、誦讀第37段,爭取能夠背誦。

(四)總結、擴展

課文的語言富有濃厚的感情色彩。文章寫的是作者終身難忘的“偉大的”人,記的'是震動作者靈魂的典型的事,因此,不管是抒情議論的語言,還是寫入記事的語言,都飽含感情。

課後寫一篇記敘文,介紹你的一位長輩的經歷,動筆之前,要向這位長輩和熟悉他的人瞭解情況,對材料要精心剪裁;要運用概括介紹和具體敘述相結合的方法,使讀者既能瞭解他的概況,又能具體瞭解他的主要經歷。

八、作業佈置

第一課時:

1、誦讀課文。

2、整理筆記,注意“無非”“實在”“大概”“居然”等副詞的作用。

3、抄寫有關拼音的詞解。

第二課時:1、複習課文,整理筆記

2、預習課文第三部分。

第三課時:1、整理筆記和有關練習題。

2、背誦第”段。

3、預習下文。

藤野先生優秀教學設計 篇4

一、導入新課

學過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散文,我們瞭解到三味書屋中的老先生雖然施行的是封建書塾教育,但思想還算開明,因此,魯迅對他“很恭敬”。雖是“很恭敬”,但並不是很有感情。藤野先生是魯迅在日本仙台學醫時的一位日本醫專的教授,他是一位怎樣的老師呢?魯迅對他的感情又是如何呢?讓我們一起走訪《藤野先生》吧!

二、簡介作者、藤野先生和作品的寫作背景。

三、學生默讀課文,疏通有關閱讀障礙

要求:1、標註出難字難詞。

2、注意:文章變換了幾個地點?

3、劃分文章的段落層次,並說說各部分的大意。

學生默讀後,討論明確:

1、需要注意的字詞列舉如下:

緋(fēi)紅:鮮紅。

會館:舊時同鄉或同業的人在京城、省會或大商埠設立的寄寓和機構。

流言:流傳的毫無根據的壞話。

瞥(pīe)見:很快地看一下。

畸(jī)形:不正常的形狀。

遺民:a、留下的在國外的人;b、改朝換代後仍效忠前一朝代的人;c、大亂後遺留下來的人民。

不遜(Xùn):不客氣;無禮貌;驕傲、蠻橫。

美名其曰:(把不美的事物)美化它的名字叫。

四、理清結構

第一部分(第1—3段):寫“我”在東京的見聞及感受。

第二部分(第4—35段):這是全文的主體部分,寫“我”在仙台與藤野先生相識、相處和離

別,讚揚先生的崇高品質。

第三部分(第36—38段):寫“我”離開仙台後懷念藤野先生的感情,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對我的激勵與鼓舞。

五、佈置作業:

1、朗讀課文一遍,至少提出三個疑問。

2、背誦書下面的解釋。

藤野先生優秀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速讀課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2.能對文本中的關鍵字詞進行細讀品味,採用圈點批註閱讀法,感受“我”的困境和藤野先生對“我”的態度,體會魯迅先生的情感。(重點)

3.通過揭示文本矛盾、聯繫文化背景等閱讀方法,討論、評價、領會魯迅先生深邃的情感。(難點)

教學方法:討論法、批註法、講解法

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

上節課我們已經簡單接觸了魯迅筆下的藤野先生,請用一個詞概括藤野先生給你的印象。

(生答:認真、負責、嚴格、嚴謹、樸實等)

那麼,魯迅又是怎樣評價藤野先生的呢?找找。

(生找並齊讀:但不知怎地,我總還時時記起他,在我所認爲我師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

二、感受人物品質

魯迅1904到1906前往仙台求學,與藤野先生相處僅僅只有兩年時間。但是時隔20年,魯迅卻“總還時時記起他”。

1.魯迅記起什麼呢?首先,魯迅記起與先生交往的哪幾件事呢?

(添改講義/修改解剖圖/關心解剖實習/詢問裹腳/惜別)

2.當魯迅記起藤野先生,記起這些事時,說道,藤野先生是最使他感激,給他鼓勵的一個。一件件小事,何以讓魯迅又感激又受到鼓勵呢?讓我們再次走進這段回憶,仔細地探索探索:魯迅還記起藤野先生的什麼?

“我”總是還時時記起他的。

(要求:選擇兩人交往中最有感觸的細節,點評批註,體會我的情感)

A.一叫我:我交出所抄的講義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還我,並且說,此後每一星期要送給他看一回。我拿下來打開看時,很吃了一驚,同時也感到一種不安和感激。原來我的講義已經從頭到末,都用紅筆添改過了,不但增加了許多脫漏的地方,連文法的錯誤,也都一一訂正。這樣一直繼續到教完了他所擔任的功課:骨學、血管學、神經學。

(強調:藤野先生是一個醫學老師,有必要改文法錯誤麼?他是一時興起麼?他是不是吃飽沒事幹太閒了?

所以他添改背後,我們看到是怎樣的藤野先生?(一絲不苟/熱忱真心)

所以啊,“我”總還是時時記起他的一絲不苟,熱忱真心。感激!)

B.你看,你將這條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了,——自然,這樣一移,的確比較好看些,然而解剖圖不是美術,實物是那樣的,我們沒法改變它。現在我給你改好了,以後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樣的畫”。

(嚴格要求。這樣對學問嚴謹的態度也影響魯迅以後作文做事。對魯迅而言,確實是言傳身教的鼓勵。

比讀:你看,你將這條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了。現在我給你改好了,以後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樣畫。

你給喜歡哪種表達?語氣委婉,循循善誘。

所以啊,“我”總還是時時記起他的一絲不苟、循循善誘。)

C.“我因爲聽說中國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擔心,怕你不肯解剖屍體。現在總算放心了,沒有這回事。”

換詞:敬重迷信/相信

身爲醫學教授,他知道有沒有鬼呢?既然知道沒有,何用敬重一詞?我的感覺怎麼樣?

所以啊,“我”總還是時時記起他的尊重與牽掛。

D.裹腳:嘆息

E.惜別:欲言又止。

總:有這樣一位循循善誘、熱情誠懇、無微不至而又尊重學生的老師,無怪乎作者會充滿感激之情;有這樣一位嚴格要求、一絲不苟、嚴謹求實的老師言傳身教,無怪乎作者會感受到滿滿的榜樣鼓勵。

三、激發矛盾

1.魯迅如此感激他的老師,可這位老師在他的一篇回憶文章中卻這樣寫道:

對於周君,我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親切。

相同的事情、相同的經歷,兩人的感觸爲何截然不同?

2.一個人在什麼情況下最感動於別人的幫助和鼓勵?

3.那麼魯迅呢?他當時處在什麼樣的環境下?他渴望什麼?和身邊同學關係怎麼樣?

請看所發的材料,結合課文內容,說說作者所處環境,再想想藤野先生的行爲,說說你有什麼發現。

材料一:

去東京前:

“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鑽下地面二十丈,結果還是一無所能,學問是‘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了。所餘的還只有一條路:到外國去。”——《瑣記》

(提示:《鎖記》中描述了當時的江南水師學堂和礦路學堂的種.種弊端和求知的艱難,批評了洋務派辦學的“烏煙瘴氣”,因此魯迅打算離開南京前往日本求學。魯迅期待的是怎樣的學習環境呢?)

材料二:

……有一回,我竟在畫片上忽然會見我久違的許多中國人了,一個綁在中間,許多站在左右,一樣是強壯的體格,而顯出麻木的神情。據解說,則綁着的是替俄國做了軍事上的偵探,正要被日軍砍下頭顱來示衆,而圍着的便是來賞鑑這示衆的盛舉的人們。

……從那一回以後,我便覺得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衆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爲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爲當然要推文藝,於是想提倡文藝運動了。——《吶喊自序》

(提示:此段寫魯迅在日本留學時對國民的認識:愚昧麻木。在課文看電影事件中是否有體現?)

材料三:

周君來的時候是中日戰爭之後,那怕過了相當的年數,很可悲的是,日本人還寫中國人做豬頭三。因此有惡罵風氣的時候,所以同級生之中也有這樣一羣,把周君加以白眼,另眼看待。我少年的時候,曾承福進蕃校出身的野波先生教過漢語,一方面尊重中國的先賢,同時總存着應該看重中國人的心情,所以周君就可以爲特別親切和難得了吧。

——藤野嚴九郎《謹憶周樹人君》

(藤野嚴九郎回憶當時中國留學生在日本的境遇。結合“匿名信事件”,想想魯迅渴望什麼?)

4.魯迅是在什麼情況下去的日本?此刻最想要什麼?得到了麼?

因此.他發出了感慨——東京也無非是這樣.(讀出心情:失落/無奈/鄙夷)

到仙台呢?這個時候作者又處在怎樣的環境下?和同學關係好麼?

匿名信事件。作者的發出怎樣的評論:中國是弱國……(憤慨,覺得屈辱)

5.其實藤野先生也知道這種情況。藤野先生明知

6.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如何看待藤野先生的行爲?

總:此時的中國就是弱國,日本人根本就看不起國人,肆意凌辱國人自尊,而國人自己呢麻木軟弱,落後迂腐.似乎在這樣的背景下,當時的中國人就理應被歧視,被欺負。恰恰是在這樣一個特定背景下,藤野先生對弱國學生及其國家保有的尊重和同情,關心和鼓勵,真誠和公平,就顯得尤其難得可貴了。這樣無民族偏見的,堅持真善的品質,怪不得作者要冠以偉大一詞呢!

四、總結

先生給我了最需要的東西,這些越看似平常的、不經意的東西,就越顯珍貴。正如錢理羣所說:

某種程度上,魯迅要寫這篇《藤野先生》,其實是要從自己青年時代老師的記憶中,發掘出“理想的人性”來和現實對抗。

——錢理羣《魯迅如何寫老師》

齊讀最後段,收束課堂.

藤野先生優秀教學設計 篇6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並介紹與本文有關的內容

1.導人新課。

2.介紹作者留學日本的目的以及本文相關的寫作背景。

引用《吶喊》中相關內容加以介紹。

二、初讀課文,疏通閱讀障礙

1.學生迅速默讀課文,標記出自己把握不準確的字詞。

2.教師引導學生解決部分字詞的讀音和意義。

3.劃分文章的段落層次,理清文章的寫作思路。

4.思考討論:這篇散文是以什麼順序記敘的?又是以什麼作爲中心記敘的?以什麼爲線索來記敘的?

學生討論後明確:文章是按事情發展的時間先後順序來組織典型材料的。以藤野先生爲記敘的中心,以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爲線索。

三、研究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

1.學生默讀課文,採用跳讀法,閱讀與藤野先生有關的內容。

2.請學生根據所閱讀的內容,在下列空缺處填上適當的內容。

藤野先生是一個——的人。

這是一道開放性的填空題。要想填寫好,首先要準確把握好課文內容,然後選好填寫的角度,概括好填寫的內容。學生髮言時,教師既要注意引導學生暢所欲言,又要把握學生回答的正確性,不可放任自流。

從不同的角度考慮,填寫的內容是不相同的:

從肖像角度來考慮:黑瘦,八字須,戴着眼鏡,醫學教授。依據第6段。

從生活習慣的角度來考慮:生活儉僕。

依據第9、10段。

從治學的角度考慮:認真負責,治學嚴謹。依據第16、17、23等段。

從對待學生的角度來考慮:熱情誠懇,循循善誘。依據第11—15、21、22等段。

3.思考:作者寫了與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四個典型事例,分別表現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質。這一環節旨在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本文選取典型事例從不同的角度表現人物品質的特點,讓學生明白寫記敘文時對事例要有所選擇。如果前一環節(即填空)解決得比較好,則此處只要稍做歸納即可。參考答案如下:

添改講義

工作認真負責

糾正解剖圖

對學生嚴格要求

關心解剖實習

熱情誠懇

瞭解女人裹腳

求實精神

4.學生再次速讀課文,思考:“我”對藤野先生懷有一種什麼感情?請引用課文內容簡要回答。

學生討論後明確:首先是一種感激和懷念之情,這種感情體現在以下行動上:①裝訂收藏講義。②懸掛先生照片。③多寫文章,把懷念之情化爲鬥爭的勇氣和力量。之所以有這種感情,是因爲藤野先生品格高尚,尤其是他毫無民族偏見——他對“我”的熱心期望,“小而言之,是爲中國……;大而言之,是爲學術……”。然後是一種愧疚之情,因爲“狀況也無聊,說起來無非使他失望,”“一直到現在,竟沒有寄過一封信和一張照片”。

5.學習小結。

四、佈置作業

第二課時

一、簡單回顧上課時內容,引入新課教學

二、學生默讀全文,找出沒有直接寫藤野先生的段落或內容

三、學生回答:文章除了直接寫藤野先生的內容外,還寫了哪些內容?

明確:還寫了清國留學生賞櫻花、學跳舞,寫了從東京到仙台途經的日暮裏和水戶,寫了仙台醫專的職員對他的“優待”,還寫了日本“愛國青年”的尋釁,在課堂上看電影。等等。

四、討論交流:這些內容和藤野先生有什麼聯繫嗎?

這道題涉及面廣,難度較大,在分析時,可以分解成多個小問題。引導學生找準相關的課文內容,準確篩選信息。內容分析如下:

文章寫清國留學生賞櫻花、學跳舞是作者離東京往仙台見到藤野先生的緣由。寫途經的日暮裏和水戶表現作者憂國之情,是作者在藤野先生教導下刻苦學醫的主要動機。寫仙台醫專的職員對作者的“優待”是爲下文寫藤野先生作正面陪襯。寫日本“愛國青年”尋釁是爲寫藤野先生作反面襯托。寫課堂上看電影是作者與藤野先生告別的直接原因。總之,所有這些,都與突出藤野先生有密切的關係。

五、魯迅先生是用什麼來統攝全篇內容的?

明確:作者是用愛國主義的思想感情來統攝全篇的。文章開頭寫對東京的清國留學生的失望厭惡,是作者愛國思想的一個表現;在往仙台途中記得日暮裏,可能是“日暮裏”使作者聯想到清王朝的日暮途窮;記得水戶,是因爲這裏是富有民族氣節和愛國情感的抗清志土朱舜水客死的地方,這是作者愛國感情的又一表現;寫對初到仙台受“優待”不以爲然的理解,對艱苦的生活條件的態度,也是作者愛國思想的表現;對藤野先生表示敬仰,是由於他不懷民族偏見,真誠幫助中國留學生;對日本“愛國青年”表示憤懣,是由於他們看不起中國人;看電影之後毅然決定棄醫從文,更是出於愛國的考慮;最後把懷念之情變爲多寫反映黑暗現實的文章,則是當年棄醫的目的,是愛國的實際行動。可見,作者愛國主義的思想感情是統攝全篇的中心思想。

注意分析上述內容時,教師切不可滿堂灌,而應該引導學生依據相關內容進行思考,逐一分析,最終把握問題的實質。可以引導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六、指名學生分別朗讀文章第1段、第5段、第24---31段以及第36--38段等段落,體會文章的感情

要求學生朗讀時注意讀出其中的感情:第1段透出的是一種辛辣的嘲諷,第5段應該是一種輕鬆親切的語調,表現出一種友好之情;而第24--31段則是充滿着作者的憤激之情,最後第36、38段充滿着作者的感激之情。

藤野先生優秀教學設計 篇7

一、課題

藤野先生

二、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線索,找出文中的主要事例;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和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3.學習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徵來表現人物思想品質的寫作方法。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理思路、找線索,析事例;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和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難點:學習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徵來表現人物思想品質的寫作方法。

四、課時

1課時

五、教具

多媒體設備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

魯迅是大家所熟悉的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你知道他最難忘、最使他感激的老師是誰嗎?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他寫的《藤野先生》這篇文章來解開這個疑問。

(二)想一想

文章是按什麼順序來組織材料的?記敘的線索是什麼?變換了幾個地點?根據地點變化,可以將課文分成幾個部分?(板書略)

(三)學習第一部分

提問:第一段寫清國留學生在幹什麼?(賞櫻花)指讀第二段:他們又在幹什麼?(學跳舞)他們做這些事應不應該呢?爲了更好地討論這個問題,請同學們給補充一些歷史資料:魯迅去日本留學是什麼年代?當時中國是什麼樣的狀況?

從魯迅和那些“清國留學生”的不同表現中我們能感受到魯迅那種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這正是本文敘事的一條暗線。請大家在下文的學習中注意這一點。

(四)學習第二部分

提問:想一想,作者寫了他與藤野先生先生交往的哪四件事,從這四件事中,可以概括出藤野先生什麼樣的性格特徵?

這四件事,前兩件是詳寫,後兩件是略寫。通過這四個典型事例的記敘,讚頌了藤野先生認真負責、從嚴治學、熱情關懷、正直誠懇、毫無民族偏見的高尚品質。這些也就是藤野先生爲什麼要滿腔熱情地教育魯迅的原因。

提問:棄醫從文這一舉動表現了魯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表現了他什麼樣的精神?

(魯迅將個人的志願與祖國的前途命運緊密結合在一起的精神,是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的充分體現。)

(五)齊讀第三部分課文,討論藤野先生對魯迅的影響

1在藤野先生諸多美好的品格中,作者認爲哪一種是他最爲敬佩的感動的?從課文的哪些語句中,可以感受到?

2對於這樣一位使魯迅敬佩和感激的老師,魯迅懷念他嗎?魯迅有哪些具體的懷念行動呢?

3最後一句話中的“良心發現”“正人君子”分別是什麼意思?這句話表現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

(六)總結全文

請學生歸納中心思想,概括本文的寫作特點。

七、佈置作業

藤野先生優秀教學設計 篇8

一、教學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正確把握文章的線索。

通過教師講授和小組合作,學生可較爲熟練地進行人物性格特徵的分析。

結合創作時代背景,學生可深刻體會作者深刻的愛國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教師講授和小組合作,學生可較爲熟練地進行人物性格特徵的分析。

【教學難點】正確把握本文的線索,學生可深刻體會作者深刻的愛國情感。

三、教學方法

談話法、小組合作探究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請學生說說自己遇到的最難忘的老師,並說說原因,互動兩輪,順勢引題。

(二)通讀全文,整體感知

教師提問,學生獨立思考,回顧:散文的線索是什麼?

(明確:是對零散的散文語言材料加以整合,加工,使之更加有序,情感或觀點更加鮮明的語言組織方式。)

朗讀全文,獨立思考,本文詳寫了幾件事?分別是什麼?

(明確:改講義、匿名信事件、觀看教學影片、送別)

同桌討論,與藤野先生相關的是哪幾件?另外兩件如何歸類?

(明確:改講義、送別是敘述作者與藤野先生間的互動,次兩件是照應了標題《藤野先生》,是文章的明線;匿名信事件、觀看教學影片是與作者的愛國情感相關,屬於暗線。)

(三)細讀課文,深入研讀

通讀全文,學生獨立思考:關於藤野先生,本文寫了幾件事?幾件詳寫?幾件略寫?

(明確:詳寫的有改講義和送別;略寫的有被當做扒手、詢問裹小腳、擔心作者不參加解剖課。)

同桌討論,改講義這件事體現了藤野先生怎樣的性格特徵?

(明確:A。作爲學者,治學嚴謹;作爲教師,認真負責B。尊重他人,沒有民族間的偏見。)

小組合作,探討一下其它幾件事體現了藤野先生怎樣的性格特徵?

(明確:送別——沒有民族間的偏見;詢問裹小腳——治學嚴謹,對自己專業領域裏的知識盲點非常感興趣;擔心作者不參加解剖課——作爲教師,認真負責;尊重他人的信仰,沒有民族偏見;被當做扒手——不拘小節。)

獨立思考:藤野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

(明確:藤野先生是一位生活中不拘小節,工作中治學嚴謹,認真負責,人格上非常尊重他人,沒有民族偏見的教師。)

(四)小組討論,拓展延伸

小組討論,本文提現了作者怎樣的愛國思想?

(明確:體現了魯迅先生“棄醫從文”的心路歷程,展現了魯迅先生對祖國深沉的熱愛之情,以及設身處地思考如何喚醒中國人麻木思維的深切的社會責任感。)

(五)回顧全文,小結作業

小結:結合板書請學生集體簡述本文說明的內容,結束課文。

作業:對比閱讀本文與《阿長與山海經》,分析一下從人物描寫的方法上看二者有何異同,從所反映的中心思想上看,二者有何異同。下節課分享。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若想深刻了解本文內涵,把握本文情感,須對魯迅先生個人生平以及時代背景有一定地瞭解,在這個問題地處理上,可以預先留下預習任務,讓學生先對此進行材料收集和分享,在導入環節討論。

藤野先生優秀教學設計 篇9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藤野先生》,下面開始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藤野先生》選自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5課,選自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憶性散文。作者在文中回憶了在日本的留學生活,熱烈讚頌了藤野先生辛勤治學、誨人不倦的精神和踏實嚴謹的作風,特別是他對中國人民的誠摯友誼。同時,也表現出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以及同帝國主義勢力鬥爭的戰鬥精神。

二、說學情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合理把握學情是教師上好一堂課的基礎,也是教師授課的依據與出發點。八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較強的語文積累,具有文本分析的能力,對常見的人物描寫的方法也有所掌握,也學習過魯迅先生的其他文章,對魯迅有所瞭解,但是本文魯迅先生所表達的情感對他們來說難以把握,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引導。此外,這一階段的學生已經有了較強的口語表達能力,能夠獨立或與人合作解決一些問題,對於問題的看法還有自己的觀點,這爲本課的學習提供了有利條件。

三、說教學目標

基於教材與學情,從課程標準中“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出發,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通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2、通過反覆閱讀,結合作者與藤野先生交往的事例,感知藤野先生人物形象。

3、體會藤野先生正直熱誠,治學嚴謹,沒有民族偏見的高貴品質,感受魯迅先生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設立,通過分析典型事例,感知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我的教學重點,體會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感受魯迅先生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爲我本堂課的教學難點。

五、說教學方法

根據本課目標和文本特點,我將採用以下教學方法:講授法、朗讀法、討論法等。

那麼接下來我將着重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爲核心的環節。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導入環節我會採用談話式導入:老師在我們每個人的學習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相信在同學們的記憶裏一定有一位給你們留下深刻印象,令你們難忘的老師,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的主人公藤野先生也是一位老師,魯迅先生在課文中說:“在我所認爲我師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爲什麼魯迅先生會這麼說?藤野先生又是個什麼樣的人?讓我們一起走進《藤野先生》,來看看魯迅先生眼中的藤野先生是什麼樣子的。

(二)整體感知

在整體感知環節,由於在課前已經提前給學生布置過了預習作業,所以我會先找學生簡單說一說他所瞭解的魯迅先生。

接下來我會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根據書下注釋與工具書解決生字詞。解決生字詞可以掃清閱讀障礙,讓學生對文章內容有大致的把握,爲接下來的教學活動打基礎。

最後,我再引導學生通讀文章,思考文章一共提到了幾次地點的轉變,並結合文中地點的轉變,說一說在每個地方都發生了什麼事?學生通讀文章,找出文章一共提到了三次地點的轉變,即從東京到仙台再到離開仙台。並根據地點轉變概括出文章主要寫了作者在東京的所見所感,在仙台的學習生活以及離開仙台後對藤野先生的懷念。

(三)深入研讀

深入研讀,是本節課的核心內容,我會這樣開展本堂課的深入研讀:

1、再讀文章,找到藤野先生第一次出現的段落,畫出原文中對藤野先生描寫的語句,運用了什麼描寫手法?進一步思考,與同桌討論這段描寫有什麼作用?學生找到在第六段第一次出現了藤野先生,並畫出原文語句,明確這一段用了外貌描寫與動作描寫,抓住了藤野先生的外貌特徵與具體動作,將一個正直的學者形象描繪得栩栩如生,表現出藤野先生嚴於治學。

2、接下來我會提問第二個問題:繼續閱讀,概括出作者與藤野先生交往中發生的幾件事,從這幾件事中能看出藤野先生什麼樣的品質?小組共同討論後,我會指定兩三位學生名來回答,一同總結,明確文中共寫了四件事:1、添改講義;2、糾正解剖圖;3、關心解剖實習;4、瞭解中國女人裹腳。體現出藤野先生認真負責、正直熱誠、治學嚴謹的品質。

3、順勢我會提出第三個問題:找到發生了哪些事情使得作者離開仙台,放棄學醫?學生概括出發生了匿名信事件與看電影時間兩件事。繼續提問:這兩件事看似和藤野先生無關,作者爲什麼要寫?而這兩件事又體現了作者什麼樣的精神?小組討論交流後,結合我的引導共同總結,明確答案:在這兩件事中作者寫了一羣與藤野先生完全不同的日本人,通過強烈的對比,能夠表現出藤野先生對作者的關心和尊重以及他毫無民族偏見的高尚品質。作者對日本“愛國青年”表示憤懣,是由於他們看不起中國人;看電影之後毅然決定棄醫從文,更是出於愛國的考慮,這都體現出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

4、最後我會讓學生仔細閱讀文章最後一部分,思考作者離開日本後爲什麼如此懷念藤野先生。找學生回答後,共同探討得出:藤野先生與其他人完全不同,他關心作者、尊重作者,藤野先生的關愛與幫助是作者在日本感受到的唯一的溫暖與光明,藤野先生關愛學生、治學嚴謹,他不歧視來自弱國的子民,不輕視來自於被凌辱的中國的作者,毫無民族偏見。

通過以上環節我達成了我的三維目標,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四)延伸作業

爲了進一步拓寬學生的閱讀面,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拓展延伸環節我設計爲:請同學們分享一下你所讀過的魯迅先生的其他作品。

最後,我會和學生一起總結本節課所學內容。並給學生留這樣一個作業:選一位任課老師,抓住他的特點寫一段話,下節課與大家分享。

七、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要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通過板書,學生能直觀抓住要點,我的板書就力求體現這一點:

藤野先生優秀教學設計 篇10

說教學目標:

《藤野先生》是部編教材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第一課,是一篇回憶性散文。《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欣賞文學作品,對作品中感人的情節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要品味作品中的語言。”本單元教學目標中也提出:品味風格多樣的語言,提高文學鑑賞能力。本課的預習提示中也提出:看看作者筆下的藤野先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魯迅作品的語言簡潔,幽默,耐人尋味,細細體味。由這些要求,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爲:通過品析字詞法,理解作者的愛國主義情感,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

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採用簡單介紹魯迅先生的老師的情況引出藤野先生。

“悠悠師生情,拳拳報國心。今天講什麼,藤野先生。”前兩句是對今天要學的重點內容的概括,也是對本文的理解的一種提示。這樣,先入爲主,引起學生的關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板書題目。

接着採用簡介壽鏡吾、章太炎、藤野這三位魯迅在文章中寫過的老師,引出對藤野的敬仰,尤其是課文的後兩段中的話,讓學生讀,品味情感,引出下一個環節。

二、銘記一份感激

主要分析段落裏的“偉大”,因何而偉大,“瞥”字所蘊含的情感。若將“瞥”字改爲“深深地注視”會怎樣?通過字詞的賞析,教給學生一種閱讀的方法。

三、感受一種深情

與藤野先生相處的事件。

體會“敬重”所體現出的一種情感。

在此環節,仍然採用本節課所教到的字詞賞析方法,讓學生通過品析字詞,體會其中的情感。

四、體會一種境遇

由文中的四個句子,抓取其中的關健詞:無非、大概、當然、特別,從而體會魯迅先生在日本的境遇,從這些字詞裏邊所生髮出的愛國之情。

這個環節主要採用學生分組討論的方法,由學生在學習了前面的賞析方法後,探討魯迅先生的境遇,愛國情感。同時,在此處我將會補充一些相關的背景知識。

說教學方法:

這篇課文教學我採用抓蘊含特殊意義的詞,引導學生品析的方法,組織教學。同時,在學了方法後,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共同探究,獲取新知。

說學法:

本節課主要是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和作者的愛國主義情感。如何才能在20分鐘內有效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找好切入點,需要對學生加以引導,輔以方法。所以本節課,我引導學生在讀中悟,在合作交流中探討,在品味中理解。朗讀、交流、品析則是學生在本節課中所用到的主要方法。

藤野先生優秀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重點:

理解選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

教學內容:

1、理清文章結構層次

2、圍繞作者與藤野先生的交往來分析文章

教學要求:

1、掌握本文通過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

2、當堂練習作文片段

教學步驟:

一、引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已學過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散文,從中瞭解到三味書屋中的老先生雖然施行的是封建書塾教育,但思想還算開明,因此,魯迅對他“很恭敬”。雖是“很恭敬”,但並不是很有感情。藤野先生是魯迅在日本仙台學醫時的一位日本醫專的教授,他是一位怎樣的老師呢?魯迅對他的感情又是如何的呢?讓我們來一起學習魯迅的這篇散文《藤野先生》弄個明白。

明確本文出處、教學重點、寫作背景以及與《回憶我的母親》寫法上的不同。

二、簡介作者

留學目的:魯迅是抱着尋求救國道路的心願到日本學醫的。1904—1906年在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學醫,他原準備畢業回來救治像他父親一樣被誤的病人的疾苦,來實現治病救人,救人救國的人生夢想。可魯迅最終並沒有成爲一名醫生,他後來放棄了醫學,從事了文學,成了一位著名的文學家,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三、理清全文結構層次

提示:根據時間的推移、地點的轉換將全文分成三個部分。

投影顯示文章結構層次圖如下:

相識前 相識相處時相別後

東京(離往、初到、在)仙台(回)北京

見聞感受;相識肖像;聲調深切;懷念相處四件事例:珍藏講義;懸掛照片;相別神情 話語;多寫文章。

明確:從結構表中可知全文是以作者與藤野先生的交往爲敘事線索的,這是全文的一條明線。那全文的暗線是什麼呢?

分析講解直接寫藤野先生的文字:

1.學生瀏覽6—10段,找出有關描寫人物外貌、語言等方面的語句。

明確這些語句體現了人物什麼特點。(投影顯示如下)

(1)外貌描寫的句子符合人物身份

(2)動作 體現人物特點

(3)說話聲調 治學嚴謹

(4)介紹解剖學歷史 生活儉樸

(5)忘帶領結,穿舊外套

讀到此,一個生活儉樸、治學嚴謹的學者形象已展現在我們的目前了,這是作者,也是我們讀者對藤野先生的初步瞭解。讓我們繼續讀下去,看作者爲我們敘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透過這些事情,我們將更深入地瞭解藤野先生的內在品質。

2.學生默讀11—23段,要求學生給每件事情擬一個小標題。

明確每件事情分別體現了藤野先生什麼思想品質。

添改講義

提問:“我”很吃了一驚的原因是什麼?“我”爲何感到“不安”?

(2)糾正解剖圖

藤野先生對學生要求嚴格,工作一絲不苟,循循善誘,平易近人,和藹地指出魯迅圖中的錯,可當時的魯迅有點任性,口頭答應着,心裏卻不服氣。哪個成語可恰當地概括這中情形?試着找出與此成語相反的詞語。

(3)關心解剖實習

由“很擔心”到“總算放心了”,從中我們瞭解到藤野先生對魯迅真誠的關心,爲人是多麼熱情誠懇。

(4)瞭解女人裹腳

投影顯示如下:

事情思想品質

添改講義工作認真負責

糾正解剖圖 對學生要求嚴格

關心解剖實習爲人熱情誠懇

瞭解女人裹腳可貴的求實精神

提問:學了6—23段文字,我們懂得了學寫類似作文要注意哪幾點?

投影顯示如下:

明確:

①學會選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

②敘事應該有詳略

③上下文注意過渡

④敘事時要注意刻畫人物的神態。讀到此,我們更深地瞭解到藤野先生爲人正直,他真誠地關心着魯迅,熱情地幫助魯迅,對待魯迅沒有絲毫的民族偏見。讀到此,我們會想:在這樣一位老師的真誠幫助下,魯迅定然能實現自己做醫生的夢想,學成回國後去治病救人,救人救國。可魯迅最終卻作出了棄醫從文的決定,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原因有二:一是因爲日本學生懷疑魯迅考試得了60分是先生泄露了題目,他們根本看不起中國人,因爲當時中國是弱國。二是因爲看電影時,魯迅看到中國人爲俄國人作偵探被日本人抓獲要槍斃時,日本學生拍掌歡呼,對中國人民大肆污衊。魯迅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極大的傷害,同時感到中國人思想的麻木。這時魯迅覺得,“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衆的材料和看客”要喚醒人們麻木的思想,當首推文藝。爲此,他決定棄醫從文。

從上述兩件事情,我們可知像藤野先生一樣關心魯迅的人非常少,這就使得藤野先生的真誠幫助、熱情關心在魯迅心中顯得猶爲珍貴。因此,魯迅對他特別感激,感情也特別深摯。

3.請一個學生朗讀32—35段,要求學生找出師生惜別時兩人的神情言行的語句,並仔細揣摩,體會出師生間的真摯情感。“他的臉色彷彿有些悲哀,似乎想說話,但竟沒有說。”“悽然”、“說了一個慰安他的謊話”、“嘆息”、贈照片、題字、“叮囑”寄照片和寫信。

4.齊讀36—38段,明確這一部分主要表達了作者對藤野先生的感激和懷念之情。魯迅後來給藤野先生寄過照片了嗎?寫過信了嗎?他把老師忘了嗎?魯迅時時記起藤野先生,懷念他,感激他,讚美他,魯迅對先生的懷念之情具體表現在哪裏呢?

①珍藏講義②懸掛照片③多寫文章

有關直接寫藤野先生的文字,我們今天都講了,餘下的內容沒有直接寫藤野先生,這些事情與藤野先生有何聯繫?作者是用什麼中心意思來統攝全文的?這也就是全文的一條暗線。

小結(投影顯示如下):

1.把握全文的結構層次。

2.明確本文的敘事線索。

3.瞭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

4.掌握本文通過典型事例突出人物思想品質的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