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八年級語文《藤野先生》教學設計

八年級語文《藤野先生》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3W 次

《藤野先生》是中學經典名家名篇課文,在教學時應該如何設計教學才能更好的展現內涵呢?這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八年級語文《藤野先生》教學設計,一起來看看吧。

八年級語文《藤野先生》教學設計

教學設想

這篇文章有明暗兩條線索:作者與藤野先生的交往爲明線,作者的愛國主義思想是暗線。教學時,可以採用由主到次、由整體到局部的教學思路,首先弄清文章的主要形象藤野先生,然後再突破其他相關的問題。

一課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入新課,並介紹與本文有關的內容

1.導人新課。

2.介紹作者留學日本的目的以及本文相關的寫作背景。

引用《吶喊》中相關內容加以介紹。

  二、初讀課文,疏通閱讀障礙

1.學生迅速默讀課文,標記出自己把握不準確的字詞。

2.教師引導學生解決部分字詞的讀音和意義。

3.劃分文章的段落層次,理清文章的寫作思路。

4.思考討論:這篇散文是以什麼順序記敘的?又是以什麼作爲中心記敘的?以什麼爲線索來記敘的?

學生討論後明確:文章是按事情發展的時間先後順序來組織典型材料的。以藤野先生爲記敘的中心,以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爲線索。

  三、研究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

1.學生默讀課文,採用跳讀法,閱讀與藤野先生有關的內容。

2.請學生根據所閱讀的內容,在下列空缺處填上適當的內容。

藤野先生是一個——的人。

這是一道開放性的填空題。要想填寫好,首先要準確把握好課文內容,然後選好填寫的角度,概括好填寫的內容。學生髮言時,教師既要注意引導學生暢所欲言,又要把握學生回答的正確性,不可放任自流。

從不同的角度考慮,填寫的內容是不相同的:

從肖像角度來考慮:黑瘦,八字須,戴着眼鏡,醫學教授。依據第6段。

從生活習慣的角度來考慮:生活儉僕。

依據第9、10段。

從治學的角度考慮:認真負責,治學嚴謹。依據第16、17、23等段。

從對待學生的角度來考慮:熱情誠懇,循循善誘。依據第11—15、21、22等段。

3.思考:作者寫了與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四個典型事例,分別表現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質。這一環節旨在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本文選取典型事例從不同的角度表現人物品質的特點,讓學生明白寫記敘文時對事例要有所選擇。如果前一環節(即填空)解決得比較好,則此處只要稍做歸納即可。參考答案如下:

添改講義

工作認真負責

糾正解剖圖

對學生嚴格要求

關心解剖實習

熱情誠懇

瞭解女人裹腳

求實精神

4.學生再次速讀課文,思考:“我”對藤野先生懷有一種什麼感情?請引用課文內容簡要回答。

學生討論後明確:首先是一種感激和懷念之情,這種感情體現在以下行動上:①裝訂收藏講義。②懸掛先生照片。③多寫文章,把懷念之情化爲鬥爭的勇氣和力量。之所以有這種感情,是因爲藤野先生品格高尚,尤其是他毫無民族偏見——他對“我”的熱心期望,“小而言之,是爲中國……;大而言之,是爲學術……”。然後是一種愧疚之情,因爲“狀況也無聊,說起來無非使他失望,”“一直到現在,竟沒有寄過一封信和一張照片”。

5.學習小結。

  四、佈置作業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簡單回顧上課時內容,引入新課教學

  二、學生默讀全文,找出沒有直接寫藤野先生的段落或內容

  三、學生回答:文章除了直接寫藤野先生的內容外,還寫了哪些內容?

明確:還寫了清國留學生賞櫻花、學跳舞,寫了從東京到仙台途經的日暮裏和水戶,寫了仙台醫專的職員對他的“優待”,還寫了日本“愛國青年”的尋釁,在課堂上看電影。等等。

  四、討論交流:這些內容和藤野先生有什麼聯繫嗎?

這道題涉及面廣,難度較大,在分析時,可以分解成多個小問題。引導學生找準相關的課文內容,準確篩選信息。內容分析如下:

文章寫清國留學生賞櫻花、學跳舞是作者離東京往仙台見到藤野先生的緣由。寫途經的日暮裏和水戶表現作者憂國之情,是作者在藤野先生教導下刻苦學醫的主要動機。寫仙台醫專的職員對作者的“優待”是爲下文寫藤野先生作正面陪襯。寫日本“愛國青年”尋釁是爲寫藤野先生作反面襯托。寫課堂上看電影是作者與藤野先生告別的直接原因。總之,所有這些,都與突出藤野先生有密切的關係。

  五、魯迅先生是用什麼來統攝全篇內容的?

明確:作者是用愛國主義的思想感情來統攝全篇的。文章開頭寫對東京的清國留學生的失望厭惡,是作者愛國思想的一個表現;在往仙台途中記得日暮裏,可能是“日暮裏”使作者聯想到清王朝的日暮途窮;記得水戶,是因爲這裏是富有民族氣節和愛國情感的抗清志土朱舜水客死的地方,這是作者愛國感情的又一表現;寫對初到仙台受“優待”不以爲然的理解,對艱苦的生活條件的態度,也是作者愛國思想的表現;對藤野先生表示敬仰,是由於他不懷民族偏見,真誠幫助中國留學生;對日本“愛國青年”表示憤懣,是由於他們看不起中國人;看電影之後毅然決定棄醫從文,更是出於愛國的考慮;最後把懷念之情變爲多寫反映黑暗現實的文章,則是當年棄醫的目的,是愛國的實際行動。可見,作者愛國主義的思想感情是統攝全篇的中心思想。

注意分析上述內容時,教師切不可滿堂灌,而應該引導學生依據相關內容進行思考,逐一分析,最終把握問題的實質。可以引導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六、指名學生分別朗讀文章第1段、第5段、第24---31段以及第36--38段等段落,體會文章的感情

要求學生朗讀時注意讀出其中的感情:第1段透出的是一種辛辣的嘲諷,第5段應該是一種輕鬆親切的語調,表現出一種友好之情;而第24--31段則是充滿着作者的憤激之情,最後第36酗38段充滿着作者的感激之情。

  七、課文學習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