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奇妙的克隆》人教版教學設計

《奇妙的克隆》人教版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W 次

《奇妙的克隆》是一篇介紹克隆知識的科普文章。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該課文教學設計,一起看看吧!

《奇妙的克隆》人教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引入與克隆有關的故事和克隆的最新發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的熱情。

2、能力目標:

自己能掌握克隆這門比較先進的科學,並且能把這篇複雜的說明文自己看懂。

3、教育目標:

教學生以一個正確的態度對待克隆。

  【重點難點】

讓學生把這篇說明文所說明的對象搞明白。教學生以一個正確的態度對待克隆。

  【策略和方法】

朗讀法、討論法。

  【教學媒體】

錄音機、投影儀。

一課

一、導入

讀一篇從網上下載的最新的關於“克隆”的.文章。介紹最新的“克隆”技術

二、整體感知

1、快速閱讀課文,想一想,從“科隆是什麼”中,你都瞭解到了些什麼?

⑴容易理解的常見的生物現象寫起。

⑵從詞源上追溯“科隆”及其含義。

⑶植物“科隆”──動物“科隆”。

(學生只能說出一些現象,並不能上升到這樣的高度。並且,雖然他們對這樣的文章很感興趣,但是並不代表着他們就願意思考這樣的問題,他們感興趣的是那些最新的理論,而關於一些其他方面的東西,他們其實是有些反感的。)

2、那末,說了這些,他們都運用了怎樣的說明方法?

⑴舉例子:比較熟悉,把艱深的科學知識說地簡明易懂;

⑵下定義:有關於“科隆”的定義。

⑶引用法:引用孫悟空的故事,(間接引用),生動形象地說明了“科隆”是怎麼回事。

3、“科隆鯽魚出世前後”地說明順序是怎樣的?爲何不以時間順序來寫?有何好處?

體現了作者的寫作技巧,有兩條線索:

⑴從中國的“科隆試驗”寫到外國的“科隆試驗”,這樣安排突出反映了我國科學家在科隆研究中的成就和貢獻──中外科學實驗爲線索。

⑵寫“科隆試驗”從魚類、兩棲類、──哺乳類,體現了科學家們“對科學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是一個不斷求索探究的過程,同時,也爲下文寫“科隆綿羊‘多利’”的誕生提供了科學基礎,做好行文鋪墊。

三、佈置作業

1、字詞以及文學常識寫一遍,並且背熟。

2、預習下面還沒講完的課文。

3、回去找一下關於“科隆”的最新消息,下次講課共同交流一下,看看誰講的最好、最全面。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知

1、複習上節課講過的字詞,提問檢查。

2、讓學生起來講他們收集的關於科隆的最新資料,並且談談自己的感受。

二、整體感知

1、好了,經過了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對克隆有了初步的認識,那麼這節課就讓我們把科隆進行到低吧!

2、經過許多波折,科隆羊“多利”終於誕生了。你一開始知道時,有什麼反應?爲何會在全世界引起轟動?

原因有二:一是它標誌科隆研究取得新的進展和重大突破,而且“這個結果證明:動物體中執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態的所謂高度分化的細胞與受精卵一樣具有發育成完整個體的潛在能力。也就是說,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一樣,也具有全能性。”二是,它既可能是人類的福音,也可能成爲人類的凶兆,也就是說,它既可以爲人類造福,也可能給人類造成危害。

3、科隆是個兩面派,既可以造福人類,也會給人類帶來空前的災難,先列舉出好處吧?(課文中以及課外的你所知道的。)

(學生們講得很是熱烈。談的也很投入。不錯。)

4、那末,它的壞處又有什麼?

(充分討論過之後,再讓他們發表見解,就可見他們真的是長大了,比初一時成熟多了。)

三、佈置作業

1、將自己對克隆的認識、看法整理成一篇作文,寫出自己真實的感受。

2、預習下一課。

  【課後記】

別看這篇課文大家很感興趣,但是真正講起來卻十分艱難,因爲他們對這很枯燥的理論東西一點都不感興趣。只是一味地追求一些新的、刺激的消息。他們根本就不關心,也不樂意去了解它到底是怎樣的形成的。哎!下次再講,我要換一個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