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我和劉英武散文

我和劉英武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3W 次

我長得有些滄桑,二十幾歲的求偶階段時,曾有人竟問:“小夥子,娃多大了?”當時讓我一愣,還未曾娶妻,何來孩子。可,人家善意的問,只怪你自己長相滄桑,怎麼能去抱怨人家?到了四十幾歲時,上車就有孩子們讓座,常常弄得我啼笑皆非。剛過五十歲那年,新買的房子裝修好了,興沖沖地去傢俱市場看看。沒想到一個年齡大的店員竟問:“老者,今年六十有幾?”我只好苦笑了一下,回答說:“六十有二……”

我和劉英武散文

那店員接過的話茬是:“老者,你長得年輕,保養的好。”於是,終於有人誇獎了我長得年輕。

鑑於這等緣由,我一般迴避照相。在祖國的大好河山走了上萬里路,卻很少留有照片。特別是不敢讓在攝影圈裏有了些許影響的朋友,只怕辱沒了藝術家們一生掙來的清譽。可,有時發表文章時,雜誌社非要作者的標準照片,這明顯不是擺着爲難我這類人嗎?

前年,在《西部文學》慶七一時,看見躲在角落裏,人模狗樣的我。用鏡頭對準很隨意的按了一下快門。當他把這副尊榮發在網上時,我吃了一驚:灑家在照片裏竟然自信、謙和而富有朝氣。

看來,不是咱長相如何?而是人家老劉的攝影造詣到了大家之水準:硬是把一個相貌滄桑的人拍攝成一名謙謙君子,你就不得不佩服:都是玩攝影,差別咋就這麼大呢?

這說明,我和他是通過他的鏡頭認識的。從他的攝影視角讓我認識了他的'精神世界。

洛沙先生早就告訴過我,劉英武玩攝影不敢小視。這下,終於讓我識得廬山真面目。有了這次屬於美學範疇的無言之對話。我便留心起他的攝影和寫作。對於攝影,我是門外漢,自不可胡言亂語,對於文字,我卻敢賣弄一二。

看了他發在網上的所有文字,讓我明顯地感覺到:這是一個有深厚生活閱歷的人。更有一雙獨特視覺感知的銳利的眼睛,我便在閒暇之中把他所寫的文字都蒐集整理了一下,發現了更多的東西,需要我去慢慢品味。我倆雖然在一起對話不多,卻在攝影與文字中有過若干次的對話、交流和感悟。所謂的神交已久。

跟隨他善於發現的視角,你會發現很多平素被忽視了生活之美。

長安最美的方城

長安之美,美在它有着古老的歷史,十三朝古都奠定了它極深而厚重的歷史文化;長安之美,美在它別具一格,四四方方的方城之美,所有街道大都端南正北,東西有序;長安之美,美在它有着古老皇城留下的傳統文化,民風民俗。

走在這古老的古城牆之上,你用心去感受,你會感到我們的祖先是多麼的偉大。你會感覺到當初建城時那宏偉的場面,你會覺得這裏的一磚一瓦都凝聚着歷史的氣息,都傳承着一段文化,記載着一段故事。

當你踏上鐘樓,四下瞭望,南北城門盡收眼裏,東西大街略帶彎曲。南三北四,西七東八的傳說故事你又知道多少?爲什麼鐘樓不在這座城的正中呢?帶着這些疑問遊歷起來纔會更有意思,纔會真正瞭解長安城美之所在。

古長安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歷史資源,如今的長安更是美不勝言,這北方古城已經是水天一色。大唐芙蓉園,曲江南湖,漢城湖,興慶湖,蓮湖,美麗的滻灞,當你工作疲憊,需要休息散心之時,來的這些地方轉上一轉,走上一走,你的心情立刻會感到輕鬆愉快。

總之,長安城之美是難以用文字來表達的,只有你親身體會,融入到這座歷史名城之中,你會體會到它——美之所在。

這就是劉英武眼睛裏的長安城,他撲捉到的是更多的民風民情。看看他的《老碗會》就知道了。還有他的寫的《過年》等等。

在陝西關中農村地區有一個名詞“老碗會”。這個現在的年輕人已經不知道了,因爲它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名詞,如今已經基本沒有這種會議了,哈哈。

在過去,人們沒有什麼娛樂和休閒活動,沒有電視,沒有電話,甚至收音機也沒有,有的只是大喇叭,加之那個時候是大集體勞作,人們的交流,調侃就只能是在下工吃飯的時間,端上飯碗到村子中間,邊吃邊嘮,就有了“老碗會”一詞。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農民基本上口糧都不是太充足,尤其是家裏人多勞力少的,所以,凡是上“老碗會”吃飯的人,都是條件比較好,老婆飯做得好的人,我記得我們家過去姊妹四個。就父母兩個人掙工分,每年的口糧都會差一半個月,所以平日裏吃的大部分是粗糧和黑麪饃,所以我父親從來不去“老碗會”。

過去我們這裏是早上六點上工,八點收早工到九點之間吃早飯,早飯大部分是稀飯(苞谷磣,小米稀飯,我們這裏不產大米所以基本沒有大米稀飯)饃、然後就是漿水菜或者鹹菜,基本沒有炒菜的。

早上大部分家裏都會留人做飯,愛上“老碗會”的人收工回來,老婆已經給飽飯弄好了,碟子裏放上一點菜,兩三個饃,男人一端就上“老碗會”了,往臺階上一蹲邊吃邊諞閒傳,最近哪裏有什麼怪事,奇事,好事壞事,也會評論誰家老婆的飯做得好,等等。飯吃完了,抽上一袋煙,時間差不多了,回家,準備上中午的工。

中午12點收工,下午兩地上工。所以一般家裏之女小的,都是男的燒鍋,女的擀麪,有女孩大一點的,就是母女兩做飯,男的休息,飯做好了,男的一端就上老碗會了,我們那時的中午飯大部時間是一天包穀珍面,一天攪團,過好幾天才能吃一頓湯麪,至於陝西人愛吃的燃面,臊子面,就只能是過節來客才能享受的東西,所以,中午上“老碗會”人會相對少一些。下午一般是兩點上工,晚上七點下工,晚飯是將早上的饃一熱,或者就是中午故意做多一點,晚上吃剩飯。

這就是“老碗會”說法,如今這種活動在我們這裏是沒有了,因爲人們的生活水平都高了,菜品也多了,端出去吃太麻煩,可能在偏遠一點的地方還會有,因爲老陝有蹲着吃飯香的說道,有凳子不坐蹲起來也是從吃飯傳出來的。

從這些民風、民俗、民情之中,讓人們感受到了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關中農村的生活狀態。也認識了劉英武的情感世界。表明他是一個真誠而率性地追求着生活真、善、美的性情中人。唯有生活的真實才產生藝術中的真實。甚至,品格上的真實。所以,這樣率性的真男子,值得成爲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