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快樂老家,成都印象散文

快樂老家,成都印象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1W 次

成都,又稱蓉城。據說,在五代時期,蜀國有一位美麗非凡的花蕊夫人,因她喜愛芙蓉花,於是,蜀國國主便命人將全城都種上芙蓉花,蓉城由此得名。所以,成都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溫暖和美麗,幸福和快樂。

快樂老家,成都印象散文

這是一片令人嚮往的土地,人傑地靈,被譽爲“天府之國”。

自古以來,成都就與我們揚州有點緣分。唐代,成都商貿繁榮,曾與揚州齊名,稱爲“揚一益(成都)二”。如今,這兩個城市,又都是以旅遊業、休閒娛樂業發達而聞名全國。並且,成都和揚州,又都是我國最具幸福感的宜居城市。所以,很早以前,心中就有了幾分親切感。

2010年的春節,我是在成都度過的。

和我們揚州相比,成都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即使是我們這裏天寒地凍的一月份,那裏依然溫暖和煦,舒適愜意。所以,成都是沒有冬天的。

人們常用“繁花似錦”、“花團錦簇”來形容成都。在成都,即使是冬天,極目望去,滿眼都是一片片花的海洋。遠遠望去,似跳躍的波浪,綿延起伏……就如春色一般,奼紫嫣紅,美不勝收。龍泉的桃花,洛帶的杏花,新津的梨花,金堂的油菜花,石象湖的鬱金香……至於錦江兩岸、小巷民居,花紅柳綠,更是隨處可見。春,都留在成都了。

此外,成都的迷人之處,還在於它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城市底蘊。尤其是它的吃文化,休閒文化和茶文化在國人心中,都有着非常深遠的影響。

成都有“美食之都”的稱號,推動了川菜走向世界。麻婆豆腐、夫妻肺片、雙流兔頭、二姐兔丁、棒棒雞、芋兒雞、三哥田螺、幹鍋鴨脣……都是川菜的主要菜品。另外,著名小吃有:串串香,擔擔麪、龍抄手、鍾水餃、韓包子、葉兒耙、三大炮、賴湯圓、肥腸粉、渣渣面,譚豆花、傷心涼粉、凍糕……這些價廉物美的成都小吃,同樣支撐着“美食之都”的吃文化。即使在人民南路擁擠的人流中,在天府廣場喧囂的市聲裏,也經常可以看見“珠圓玉潤”的川妹子,手捧一碗澆着紅油,劇辣無比的小吃,遊刃有餘地行走其間,一派神態自若,悠然自得。

成都這座城市,無時無刻不透着一種休閒。這裏的人們,生活得不緊不慢,鬆弛而有樂趣。成都人愛耍,耍開心了,用四川方言說,叫做“巴適”和“安逸”。於是,就有人說,一踏上成都的土地,便會聽到了“嘩啦啦”鋪天蓋地搓麻將的聲音!“吃點麻辣燙,打點小麻將”是爲數不少的成都人追求的休閒生活。此外,成都人休閒的方式還有:涮火鍋、泡茶館、看川戲、到府南河邊,玩“乾瞪眼”紙牌遊戲……每逢週末,扶老攜幼,呼朋喚友,去城郊的“農家樂”,吃“點殺”,這是家家戶戶都經常選擇的耍法。上歲數的老人,在公園、巷角下棋;有錢的大款們,晚上在領事館路、棕北小區一帶的酒吧、咖啡館,喝着洋酒、品着咖啡泡妞;時尚前衛的年輕人,在pub裏瘋狂地喝酒、蹦迪……

所謂“農家樂”,其實就是一個個竹林圍起的路邊小院,院裏有石桌、竹椅供你打麻將,青花瓷碗茶供你喝茶。旁邊,有幾個籠子裏裝着兔子、公雞(川人稱爲雞公),客官點中哪隻兔子或公雞,然後,你就打牌候着吧。牌打好了,幾樣燒法的兔子和公雞,也就熱氣騰騰地端上了桌。這個時候,當然少不了舉世聞名的川酒。川酒有五糧液等四大名酒,也有平民百姓喜好的文君、洞天乳酒和邛崍高粱酒泡製的各類泡酒。

大年初一,到武侯祠遊玩,正逢“新春遊園會”。在門前的廣場上,我親睹了一出精彩紛呈的川劇《綵樓記》。川劇是我國戲曲寶庫中,一顆光彩照人的明珠。川劇的絕活,如託舉、開慧眼、變臉、噴火、藏刀等,無不令人瞠目結舌,歎爲觀止。

離武侯祠不遠的寬窄巷子,以旅遊、休閒爲主,是具有鮮明地域特色和濃郁巴蜀文化氛圍的複合型文化商業街。這個具有“老成都底片,新都市客廳”內涵的“天府少城”,也值得一遊。

大年初二,我們去遊春熙路。春熙路,是成都最繁華,最具有商業氣息的街道。走在熙熙攘攘的春熙路上,只見:遊人如織,美女如雲。老公對我大發感慨:成都美女真是太多了!都說,我們揚州出美女,成都的美女,有過之而無不及呀!的確,成都美女不是靠幾個演員幾個模特而聞名於世的,走在成都大街上,可以毫不誇張的說,走不到幾步,你就會見到一、兩個美女撲面而來。據說,成都的絕色美女,更喜愛夜晚。喜歡出現在有音樂、有美酒的酒吧或咖啡廳,享受美酒加咖啡,那觥籌交錯的'美好時光。成都美女這麼多,我想,跟這塊佔盡天時地利的成都平原,宜人的氣候,富饒的物產不無關係吧。

成都美女,臉龐精緻俏麗,皮膚水嫩白晰,身材嬌巧玲瓏,說起話來似鶯聲燕語……尤其是皮膚,白嫩細膩,晶瑩剔透,似乎吹彈即破。若按美女標準來衡量,成都美女各項指標都屬上乘,怎不令男子漢們,歎爲觀止,怦然心動呢!

平心而論,成都的確是一座宜居城市。悠閒隨意,輕鬆快樂,沒有別的城市那種爲生活所迫緊張、焦慮的情緒,那種所謂“亞健康”的現代生活病,在這樣休閒的城市裏,難覓蹤影。

錦裏附近,有一條街,全是賣藏族飾品和供奉品的。我們無意走進去,以爲迷路了,內心有些焦急。但當看見穿着絳紅色僧衣的喇嘛,搖着轉經筒的藏族老阿媽,捧着長長佛珠的年輕女尼,靜靜地打身邊經過時,我們不知不覺地,放慢了自己的腳步,就想沾染一些他們身上的那份寧靜與安閒。

成都,也是茶文化之都。成都人愛喝茶,會喝茶,是全國聞名的,以至於外地人用“頭上青天少,眼前茶館多”來形容。“坐茶館”是成都人的一種特別嗜好,因此,茶館遍佈城鄉各個角落,密若蛛網,星羅棋佈。成都的茶館,有它自己獨特的風格,它不似我們揚州的茶館,茶餐廳,陽春白雪,華貴典雅,它往往是下里巴人式的,充滿了親和的,樸素的市井味。成都人喝茶逍遙自在,不拘形式不講排場。喝茶,是他們平民化的樂趣,豐富着他們的日常起居。

顯然,成都的抒情,是大衆的。“一市居民半茶客”,無論高低貴賤,人人都得以在這方寸之地內,花上三五塊錢,享受一天的生活,建築起日常的詩意。“一個人無事大街數石板,兩個人進茶鋪從早坐到晚。”閒來無事時,親朋好友相約逛公園、逛商店,逛累了、乏了,多半會招呼着去茶館歇歇腳,潤潤嗓,說些新鮮事,身體得到了休息,精神勁也緩回來了。或一時興起時,三朋四友吆喝一聲,去茶館裏泡上一碗“三花”。慢慢的品,一泡就是大半天,或者再吃些瓜籽花生之類的零食,邊飲茶邊擺“龍門陣”,人人都有足夠多的時光,來豢養其閒情逸緻。“杯裏乾坤大,茶中日月長。”在成都吃茶的樂趣,是用時間與快樂,“泡”製出來的。

不管是在成都街頭巷尾、江畔公園,還是洛帶古鎮、黃龍溪古鎮、街子古鎮,都有數不清的茶館、茶鋪。這些用竹椅、竹凳隨意“砌”在路邊的茶鋪,鋪面不大,充其量百把平方米,但整個空間中,茶客絡繹,茶香撲鼻。大家呷着那用老茶葉和茉莉花特別熏製的廉價花茶,臨街而坐,觀看風景……那舒展自如的氣氛,令人安祥而陶醉。

大年初三,在杜甫草堂前的浣花溪公園,看見有露天茶室,老式的小靠背竹椅,坐着的是本地市民,喝的是蓋碗茶,滿耳爽辣的川音。我們也隨鄉入俗,要了一種叫“竹葉青”的茶,據說,此茶產自峨嵋,峨嵋山多霧多雨,茶味自然清醇不俗。

就這樣,我們倚着河水,坐在迎春花壇旁邊,手捧一杯清香淡雅的“竹葉青”,沐浴着暖洋洋的陽光,聞着從河面吹來的潮溼的空氣,中間夾雜着淡淡的花香。時而微風拂面,髮絲輕揚劃過臉頰,一陣酥麻。輕呷一口茶水,閉上眼,聆聽春風過耳,花朵綻放……

燦爛亮麗的迎春花,一串串,一條條,相互推攘着,喧鬧着,落下朵朵明黃的花兒。落在地上,落在茶桌上,落在我的身上,落在我的心上,並漸漸地化開來,暈開去,漾起一陣陣地漣漪……

所以說,成都,真是讓人心生愉悅的城市,美食之樂,休閒之樂,品茶之樂,樂在其中。

也有人說,成都人有小富即安,得過且過的思想,不是很能吃苦。成都人做生意,寧願很早就關門,掙錢不掙錢無所謂,只要夠吃就行,關鍵是圖個心情愉快。所以,成都人往往又會給人安於現狀,不思進取的印象。但是,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讓我們看到了他們另一種精神面貌。他們積極勇敢地投入到搶險救災之中,面對生活的節奏驟然改變,他們無私地奉獻自己的財物和鮮血,獻血的隊伍排上幾百米,免費支援重災區的出租車隊一下子堵塞了幾公里長,顯現了他們堅忍不拔,鬥志昂揚的風貌。我10年在成都時,離地震發生兩年還不到,但震區秩序井然有序,有條不紊。這個城市,在經歷過風雨涅槃後,依然處處顯示出朝氣蓬勃,生機盎然。不管是在都江堰,在汶川,還是在映秀,我們看不到人們臉上痛苦悲觀的表情,看到的都是綻放着的樂觀開朗的笑容。

銀杏樹,是成都的市樹,是健康長壽、幸福快樂的象徵。在成都,大街小巷能見到它們的身影。看久了那種通透的金黃,你會迷醉的。甚至於,就想醉倒在哪個人的懷裏……在這裏,有的是一介平民的寧靜和安閒,普通百姓的幸福和快樂。如果到了晚年,來這座“幸福之城,快樂之都”養老,肯定是很不錯的。

忽然,我想起陳明演唱的一首老歌《快樂老家》,覺得它和成都這座城市很合拍。“有一個地方那是快樂老家,我所有的一切都只爲找到它,哪怕付出憂傷代價,也許再穿過一條煩惱的河流,明天就能夠到達。我生命的一切都只爲擁有它,讓我們來真心對待吧,等每一顆飄流的心,都不再牽掛,快樂是永遠的家……

成都,這個快樂老家,將是我以後魂牽夢縈的地方。所以,我一定會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