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居里夫人的三克鐳》語文教學反思

《居里夫人的三克鐳》語文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8W 次

  1)《居里夫人的三克鐳》教學反思

《居里夫人的三克鐳》語文教學反思

《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然而,傳統的閱讀教學陷入了“教師泛講、學生濫練、死記、硬背其文本”的誤圈。如何改變這呆滯的課堂,構建富有開放而有活力的新課堂,使學生真正成爲閱讀的主體呢?以下是我在教學《三克鐳》一文中的幾點做法:

  一、自主選擇學習夥伴

《課標》提出:要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爲了落實這一理念精神,爲了徹底解放孩子們,教師還可以打破傳統的課堂組織形式,讓學生在課堂上自由組合,共同探究,合作解決問題。基於平時的教學我都鼓勵孩子們說:“老師,這句話我讀不懂,我想請某某同學告訴(幫)我。”“老師,這個問題我不明白,能和某某同學一起研究嗎?”還給孩子們創造自由尋找合作伙伴的機會。所以孩子們在“自讀自悟,小組合作”這一環節中,能自主尋找夥伴共同學習。有的選擇同組同學,有的選擇好朋友,有的選擇老師,爾後互教互學,互讀互評,真正形成了平等、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我驚喜地發現,這種“新穎”的課堂組織方式,符合孩子們的心理特點?愛好相投,感情相融,開放了課堂教學過程,構建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景觀,孩子們在積極投入閱讀實踐中,其個性、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得到了全方位的發展。

  二、自主交流閱讀感受

《標準》中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因而,我們要讓學生自己珍視對教材、對問題的體驗、理解和獨特感受,使課堂涌動着生命力的火花。

1、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閱讀

在教學第五個環節“回顧全文,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中,我讓孩子們反覆認真讀居里夫人自傳中的一段話,引導他們從“閱讀具體段落的內容”“聯繫學過的舊知識”“結合身邊的生活實例”“運用課外收集的資料”等角度去想開,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生活積累,每一位學生都想參與,也都說得非常精彩,有的想起雷鋒的感人事蹟;有的想到學過的課文《古井》、《爲人民服務》、《兩個鐵球同時着地》中的伽利略敢於向權威挑戰;有的聯繫身邊的事例,鄰居做圍牆養鴨子佔用了通道;有的介紹發明家愛迪生的故事;有的聯想到當今社會上許多爲了滿足私慾而不擇手段的人;有的談到老師嘔心瀝血,爲學生傾注心血……這使思維訓練和語言表達能力達到一個質的飛躍,體現了個性化的學習。

2、允許學生對同一問題發表不同看法。

在“總結全文”這個環節中,我詢問孩子們喜歡居里夫人嗎?他們紛紛暢談喜歡的原因和理由;突然有位男生說他不喜歡,因爲他覺得“居里夫人很傻,爲什麼不申請專利以致要繼續研究才找不到鐳,結果花費許多時間去募捐,影響科學實驗的進程……”一石激起千層浪,我巧妙地抓住這一課堂亮點,組織學生展開激烈的爭論。這無疑是鼓勵學生敢想、敢說、敢發表自己見解的一劑良藥。如果我們都這樣尊重學生的見解、珍視他們的獨特體驗,那麼學生的創造力、探究能力就會逐步培養起來。

  三、自主探究語文外延

《課標》指出:語文學習和生活實踐緊密聯繫;課堂知識的學習應與課外實踐的運用相結合,才能達到“學以致用”的境界,這也是學語文的最終目的。針對此,我設計了“快

作業(自由選做)”①閱讀《居里夫婦傳》,更好地瞭解居里夫人;②將你收集到的資料有選擇性地剪下來,做成剪報;③和學習小夥伴們合做一份以“科學的魅力”爲主題的手抄報。這樣的作業設計能充分發揮孩子們的特長??喜歡讀書的選擇第①項;喜歡畫畫的選擇第②項;善與人合作的同學可以選第③項;喜歡動手剪一剪、拼一拼,可以選第②項。改變以前作業抄抄寫寫的弊端,使孩子們更樂意去完成,去探究,真正達到了“在玩中學,在樂中做”的效果。

新的閱讀教學理念主張尊重學生的閱讀自主權,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應當引導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夥伴、自主交流閱讀感受,自主探究語文外延,使閱讀成爲學生自主探究、張揚個性的快樂過程。

  2)《居里夫人的三克鐳》的教學反思

在教學《居里夫人的三克鐳》這篇課文時,我主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就是用眼看,就是用心想,就是心腦結合的過程,是理解、揣摩的過程。只有在這樣的前提下,才稱其爲“讀”。所以,“讀”並不光表現在抑揚頓挫的聲音,也有靜思默想的默讀。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既有默讀整體感知,也有齊讀集體感悟;既有文字的欣賞,又有默默的品味。通過主體的“閱”,學生才能將文本的語言“翻譯”成自己的語言,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思想,把別人的東西裝進自己的“倉庫”。學生通過反覆朗讀課文來找答案,然後再感情朗讀,深入體會作者情感。

教學時,我注意結合本單元讀寫訓練重點,“要注意作者是怎樣描寫人物、表現人物精神的”,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生活積累,使思維訓練和語言表達能力達到一個質的飛躍,體現了個性化的學習。

  3)《三克鐳》教學反思

《三克鐳》是人教版六年級語文第十二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講述了居里夫人一生中擁有過三克鐳的故事,向世人展示了居里夫人作爲一個科學家的偉大人格:即使爲了科學,也不能講科學研究成果據爲己有。這是居里夫人向人類貢獻鐳的同時作出的另一種貢獻。《標準》中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因而,我們要讓學生自己珍視對教材、對問題的體驗、理解和獨特感受,使課堂涌動着生命力的火花。

學生是獨立的個體,學生閱讀的角度不同,體驗也不同。因此我們要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多角度地、有創意地去閱讀。在教學第三個環節“回顧全文,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中,我讓孩子們反覆認真讀居里夫人自傳中的一段話,引導他們從“閱讀具體段落的內容”“聯繫學過的舊知識”“結合身邊的生活實例”“運用課外收集的資料”等角度去想開,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生活積累,每一位學生都參與,說得非常精彩,有的想起雷鋒的感人事蹟;有的想到學過的課文《古井》、《爲人民服務》;有的聯繫身邊的事例;有的'介紹發明家愛迪生的故事;有的聯想到當今社會上許多爲了滿足私慾而不擇手段的人;有的談到老師嘔心瀝血,爲學生傾注心血……這使思維訓練和語言表達能力達到一個質的飛躍,體現了個性化的學習。

當今的基礎教育改革指出:新的閱讀教學理念主張尊重學生的閱讀自主權,因此我們在閱讀教學中,應當引導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式、自主選擇學習夥伴、自主交流閱讀感受,自主探究語文外延,使閱讀成爲學生自主探究、張揚個性的快樂過程。

  4)《三克鐳》教學反思

  一、備課反思

從最早接受這次教研任務到今天完成三克鐳的教學,我經歷了一個多月的心靈洗禮,四十多天的時間裏,我在文字、圖片、影視作品中感受着

裏夫人、在上班、吃飯、做車之餘揣摩着居里夫人、甚至不止一次在睡夢中問自己,居里夫人爲什麼不在專利書上簽字?這並不妨礙她人格的偉大啊……上教研課不是第一次了,可是《三克鐳》的備課卻越來越讓我泥足深陷、不能自拔。這是因爲,《三克鐳》上教研課前的三次試講都不盡如人意。

第一次試講的失敗源於我的懶惰,因爲這一次試講的教學思路完全是套用我在五年前使用過的一次校內評優課的老路。最初敢碰《三克鐳》的原因也恰恰是因爲我覺得以前講過,心裏有底。而這點老底沒料到卻成了這次備課中的硬傷。

其實現在回想,學生在第一次試講時反應平平,甚至到最後對居里夫人的偉大人格的理解也不冷不熱,正是我一味的牽引,大量的追問和高深的講解的所致。可惜當時的我並沒有意識到,所以第二次的教學設計,我也只是在第一次的基礎上,大改細節,而對課堂的主動權卻仍就牢牢抓住不放。這導致了第二次試講的索然無味,劉老師在導課中問我,你覺得這節課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觸動了學生嗎?是啊,無言以對的同時更多的是汗顏。那時那刻,居里夫人不光是離學生很遙遠,連我都覺得她偉大的已讓人無法觸碰。

痛定思痛,我開始重新細細品讀這篇文章,大量的查閱相關資料,沒想到的是,當眼花了亂的課程資源擺在我面前的時候,當居里夫人那麼多的事蹟、名言縈繞耳際的時候,卻讓我深深體味到了那種什麼都想採摘、什麼都難以割捨的迷茫。劉老師第二次來聽試講時,我甚至因爲這種求全求深的面面俱到而沒有完成教學任務。只講了二克鐳就草草下課。這讓原本已經陷入認知眩暈的我對《三克鐳》的教學變得更爲迷離和恍惚。那一段時間,三克鐳佔據了我的整個精神世界,它讓我覺得苦悶,讓我覺得自己根本就是選錯了課,或是根本就不會上課了。

我的第四次試講靈感是在劉老師的一個設想中完成的,劉老師說:“這樣一個大公無私,獻身科學,關愛全人類的偉大女性,兩次榮獲諾貝爾獎,她的聰明才智少有人及,可惜她一生在物質上困頓,這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她的科學研究。我讀文的時候就有許多疑問:比如,居里夫人爲什麼不在專利書上簽字?這並不妨礙她的偉大啊?還有那些十八年後因鐳的提純技術而富甲一方的人,他們的腰纏萬貫和自己的如此困頓相比,居里夫人難道就沒有一點的心理不平衡?這些疑問學生在讀文的時候也會碰到,能不能大膽的讓學生提出這些問題,然後再由教師引導學生一步步走近居里夫人的生命故事,從而真正對她的大公無私的人格有所感悟呢?”我品味着劉老師的話,一遍一遍地對自己說:讓學生一步步走近居里夫人的生命故事,於是有了今天在居里夫人的內心走上一個來回的教學設計

  二、課堂反思

1、對學生在讀文後的想開去方面的指導不夠,課堂上想的面不夠寬。

2、對自傳中的那段話,感覺讀的不夠透。一定程度上束縛了課堂的高潮。

最後,我想說幾句心裏話:今天,從上完課到現在,腦海中一次都盤旋着大家都讀過的一個小故事,說愛因斯坦小時侯,老師佈置了製作小板凳的作業,一週後檢查,其他同學做的都很好,當看到愛因斯坦交上的小板凳時,老師用略帶嘲笑的口吻說:“世界上還有比這更糟糕的板凳嗎?”愛因斯坦很有勇氣站起來說:“有”,說完便從書桌裏掏出兩個做的更糟糕的板凳來。他對老師和同學們說:“這是我第一次做的,交上去的是我第三次做的,雖然那隻板凳差些,比起這兩個要好些。”如果現在有人問我,還有比這節課更糟糕的設計嗎?我也會很有勇氣的站出來說,有,我的第一次試講,第二次試講,第三次試講……

《三克鐳》的教學讓我明白了,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生活中的“愛因斯坦”,每一個人都是有潛力,人要在失敗中學會成長,要學着製作屬於自己的小板凳,就象當年的愛因斯坦一樣,只要你對那小板凳傾注了汗水,它就是無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