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宋慶齡故居的樟樹課文教學反思大綱

宋慶齡故居的樟樹課文教學反思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9W 次

《宋慶齡故居的樟樹》是一篇寫物喻人的文章,文章表面是讚美樟樹蓬勃生機和具有永久拒蟲香氣的高貴氣質,實則讚美樟樹主人宋慶齡具有讓敵人畏懼的正義之氣和不凡的高貴氣質。接下來小編整理了宋慶齡故居的樟樹課文教學反思,歡迎大家閱讀。

宋慶齡故居的樟樹課文教學反思

  宋慶齡故居的樟樹課文教學反思1

這篇課文借物喻人,通過樟樹寫宋慶齡同志的高貴品質。寫樟樹的外在美和內在美,重點寫樟樹內在美。

“人們總愛在宋慶齡故居樟樹前留影紀念,爲什麼?”從這個問題出發,在講課過程中,我從外表美和內在美兩方面入手,讓學生自己進行學習,劃出關鍵字詞,說出自己的感受。樟樹的外表美中,重點從“蓬蓬勃勃”入手,學生說出了“枝幹粗壯”,“伸得遠遠的”,“稠密的樹葉綠得發亮”,“四季常青”這幾個關鍵詞。在講內在美的時候,重點從這一自然段的最後一句話“樟樹的可貴之處就在這裏”入手。在這裏,滲透寫石榴樹的作用。學生能夠講出來是爲了突出樟樹的不易招蟲,但是沒能說出“作對比”的寫作手法。正是因爲樟樹有這樣一種可貴的品質,宋慶齡才捨不得它們。

最後回到一開始的問題上來,人們在樟樹前留影紀念,僅僅是爲了紀念樟樹嗎?學生都能夠說出來是爲了紀念宋慶齡。那麼,他們有什麼共同之處呢?我給學生介紹了宋慶齡的有關生平故事,也讓學生分享了他們自己知道的故事。學生在故事中感受到宋慶齡同志堅強不屈、恆久不變的革命情懷,感受到她和樟樹的共同之處。

  宋慶齡故居的樟樹課文教學反思2

這是一篇以物喻人的敘事性文章。文章具體描寫了宋慶齡故居的兩棵樟樹的外形和生長特點,以及它具有拒蟲的香氣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貴之處。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領悟文章內涵,挖掘文章情感,一方面通過閱讀感受揣摩文本語言文字,憑藉課外資料體會品味宋慶齡崇高的人格風範和高貴的精神品質。本課的第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中之重,主要寫了樟樹“具有拒蟲香氣並能永久保持”的可貴品質。學習這段時,我先讓學生通過反覆誦讀品味,理清句與句之間的關係,體會出課文是如何層層推進、步步深入地寫出樟樹的可貴之處的。從品讀樟樹的可貴品質,進而啓發學生將“樟樹”與宋慶齡緊密地聯繫起來。引領學生找出樟樹可貴品質和宋慶齡高尚品質的相似之處。由於學生平時對宋慶齡的瞭解畢竟很淺顯,文中也沒有做詳實介紹,因此對人物形象較爲模糊,更不用說具有怎樣的偉大品格了。教學中,我藉助收集的有關宋慶齡的資料,使學生對宋慶齡高雅氣質的感受;讓學生感受她的堅強不屈的品質。

整篇課文內容非常簡單,表面是寫樟樹,其實是借物喻人,以樹喻人,寫出了宋慶齡如樟樹般崇高的人格風範和可貴的精神品質。我們讀懂了樟樹,也就讀懂了宋慶齡。

  宋慶齡故居的樟樹課文教學反思3

在準備備課的時候,我認真的閱讀了教材,覺得本文的內容本身並不難,意在寫樟樹,實際是借物喻人,寫出了宋慶齡如樟樹般崇高的人格風範。在執教時我抓住了樟樹的外形特點、可貴之處以及人與樹的關係展開分析。

外形特點從“蓬蓬勃勃”入手,抓住“枝幹”、“樹葉”、“四季常青”等三個方面,讓學生從“粗壯”、“伸向四面八方”、“伸得遠遠的”來體會樟樹頑強的生命力,並對進行了了朗讀指導。讓學生通過關聯詞語“無論……總是……”想象樟樹一年四季所經受的磨難,體會樟樹卻依然蓬蓬勃勃,四季常青的'特點。

樟樹的可貴之處是在它枝枯葉落,做成傢俱之後,依然能保持香味並且驅蟲,這是其他樹木所沒有的可貴之處。從品讀樟樹的可貴,進而啓發“樹與人”的關係,這是本課的難點。人們懷着崇敬的心情前來瞻仰宋慶齡的故居”,是要表達對是宋慶齡尊敬和愛戴。宋慶齡是一個怎麼樣的女性?人們爲什麼紛至沓來瞻仰宋慶齡的故居?學生對宋慶齡的瞭解畢竟是淺顯的,文中也沒有做詳實的介紹,如何讓樹與人之間架起橋樑呢?教師就得詳細地向介紹宋慶齡的生平事蹟。在這點上我做的有所欠缺。正如楊老師和我說的那樣,學生對宋慶齡還是沒有真正的瞭解,這樣的理解基礎上展開的進一步教學其實是不能真正滲入學生的心靈的,如果在課堂上多補充一點宋慶齡的偉大事蹟就好了。

在執教本課時,我還着重滲透了詞語解釋、寫作方法、關聯詞語等方面的教學。讓學生通過造句子來體會關聯詞語的用法,並且粗略的引導學生知道具體描寫、對比以及借物喻人等習作方法,我希望學生能初步掌握,以便在今後的學習中會運用。

課後再反思這篇課文,我覺得似乎沒必要花那麼多的時間在學習如此簡單的文本上,因爲本身課文沒有一點的難度,而語文又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寫話。這裏可以提供話題讓學生選擇自己需要傾訴的話題一吐爲快,或者可以設置一個說話情境:如小明的爸爸來到了宋慶齡的故居也和樟樹合了影。回去之後拿給小明看,小明就不明白了問爸爸爲什麼要和樟樹合影,爸爸就說……這樣既可以寫出樟樹蓬勃、可貴的一面,又可以寫出宋慶齡堅強不屈、一生正氣的品行。

由此再做一點聯想,我們其實在教作文的時候總是向外求作文方法和範文,其實我們的教材就是一個寶庫。因爲教材中的課文就是一篇最有價值的範文。我們如何把課文中的寫法遷移到我們所教的寫作上呢?我們就要把課文教透。想辦法讓學生懂得遷移運用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