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賣油翁文言文原文和翻譯

賣油翁文言文原文和翻譯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4W 次

《賣油翁》是一篇短小精悍的筆記小說,它通過賣油翁和陳堯諮之間的一段小故事,說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賣油翁文言文原文和翻譯,一起看看這篇文言文講了什麼故事吧。

賣油翁文言文原文和翻譯

原文

陳康肅公堯諮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嘗射於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但手熟爾。”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蘆置於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溼。因曰:“我亦無他,惟手熟爾。”康肅笑而遣之。

翻譯

陳堯諮擅長射箭,當時世上沒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憑着這一點自誇。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園圃裏射箭,有個賣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擔子,站在一旁,不在意地斜着眼看他,久久地不離去。老翁見到陳堯諮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不過微微地點點頭讚許這情況。

康肅公問道:“你也會射箭嗎?我射箭的本領不也很精湛嗎?”老翁說:“沒有什麼別的奧祕,只不過是手熟罷了。”康肅公聽後憤憤地說:“你怎麼敢輕視我射箭的武藝!”老翁說:“憑着我倒油的經驗就可懂得這個道理。”於是老翁取過一個葫蘆立放在地上,用銅錢蓋在它的口上,慢慢地用杓子把油倒進葫蘆,油從銅錢的孔中注進去,卻不沾溼銅錢。老人說:“我這點手藝也沒有什麼別的奧祕,只是手熟罷了。”陳堯諮見此,只好笑着將老翁打發走了。

【感悟】

常聽人說:“書法要生,畫畫要熟。”這句話讓我不由想起少時愛讀的一篇古文《賣油翁》中“唯手熟耳”的賣油翁。的確,不論幹什麼工作。“手熟”是一定要做到的。如果手不熟,賣油翁的油就不會那麼準確地倒進瓶子裏:如果手不熟,畫家手中的線條就不會形成準確的形象。

如果從另一方面探究,《賣油翁》中的“手熟”應該也指“手感”,即手上的感覺。對於繪畫的人來說,用筆的輕重、快慢、節奏等全在於“手感”,這“手感”就如語文教學中的“語感”。是在反反覆覆的練習中靠心靈的感應形成的,是長期訓練的結果。是自悟的產物,而非老師耳提面授所能給予。

記得多年前《新美術》雜誌上曾登載一對師生的辯論文章。老師強調“畫圓先畫方”,就素描技巧來講,曲線應通過許多直線“削出來”,這樣的技法纔是正確的,而學生則提出“能畫圓爲什麼要先畫方”的疑問。最後,這場辯論不了了之,因爲誰都有自己的理論。誰也不可能說服誰。其實這兩種方法都沒錯,目的都是要訓練手上功夫,而手上功夫的好壞,取決於有沒有把“手感”練出來。有沒有達到像賣油翁那樣“手熟”的'程度。“手感”不好,未到熟練的程度,不管你是先畫方還是直接畫圓。都畫不出好畫。

在美術教學中有這樣一種現象:讓學生用直線塑造物象,教學效果不太明顯,而讓學生直接用曲線塑造物象,效果卻都很理想。經過仔細的分析,筆者發現:由於自然界(除了人爲因素的作用之外)大多是以曲線形式存在的,因此學生對運用曲線塑造物象更感興趣。“手感”也更容易被訓練出來。由此可見,“手感”又與生活密切相關,與大千世界的自然存在有關。賣油翁的“手感”不是靠機械的操練練出來的,而是一種生存動機驅使他日復一日地練出來的。

“手感”也好。“手熟”也罷,看似一個技巧問題,實際上是一種境界,一種熟能生巧、筆隨意到的境界,是用心感悟、動手操作、日積月累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