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文言文作文(優秀5篇)

文言文作文(優秀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6W 次

上學期間,大家一定沒少背過文言文吧?文言文就是白話文的提煉跟昇華。文言文的類型有哪些,你見過的文言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文言文作文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文言文作文(優秀5篇)

文言文作文 篇1

春郊遊記

某月某日,校中放假。課餘在家,殊無聊賴。聞街外有賣花之聲,遂知春日已至。披衣出外,不覺步至山下,牧童三五,坐牛背上,吹笛唱歌。再前行,青山綠水,白鳥紅花,楊柳垂綠,桃梅堆錦。仰望白雲如絮,俯視碧草如氈。見有茅亭,乃入座。未幾,炊煙四起,紅輪欲墜,乃步行而回。就燈下而記之。

夜月採蓮記

飯後齋中獨坐,好友忽臨,約往外遊。乃束裝偕往,蓋月下泛舟也。舟次池中,舉目四眺,則亭亭獨立,不蔓不枝。微風吹來搖曳波中者,凌波仙子也。而月影星光,益輔其美,殊可樂也!餘以良宵美夕,人生難再,故至夜闌興盡,始搖舟而歸,並攜蓮一枝,置諸瓶內,以驅塵俗。歸而記之。

觀飛機記

癸亥之春,三月既望,珊洲演放飛機。餘欲往觀,深以獨行踽踽爲慮。既而二三知己過訪餘家,遂結伴往觀。

見夫遊人如鯽,不絕於道。遙見一物,似舟非舟,似車非車,浮於水中,不知者,以爲汽船焉。友人告餘曰:此所謂飛機也。

汝亦知其構造乎?飛機內分四部,一爲螺旋推進機,二爲平帆,三爲前後帆,四爲輪。其所以能操縱自如者,非此四部不能也。少焉,推進螺旋,幹青雲而直上。憑虛御風,或往或來,如蜻蜓之點水,如鷹隼之摩空,如風箏之入耳。見所未見,喜可知也。彼演畢而餘亦觀止矣。與友同歸,遂濡筆而爲之記。

記友人豢西洋貓

昔蘇氏子瞻曰:“哺貓以捕鼠,不可以無鼠而畜不捕之貓。”良以捕鼠貓職也,貓不捕鼠則以爲溺職貓矣,豢之非徒無益而且損費。

吾友某家患鼠,碩且多,遇物無不齧,某以爲非常貓可制。以十金購西洋貓,體甚龐,置之室中。飼以魚,不食,飼以太牢則食。然信其能捕鼠也,雖日費太牢亦不惜。貓始至,鼠患少。息然,未見貓之捕鼠也,既而鼠復肆如故。久之,雖白日紛竄几榻,貓孰視之終不捕。

友甚異之。予曰:“是貓也,產自西洋,初未識中國鼠也。貓不識鼠,故鼠不畏貓。子不咎己之誤,豢而徒咎是貓,竊恐貓不任咎,反爲鼠所笑。”或曰:“不然。明萬曆間,宮中有巨鼠,力能噬貓,適西洋某國有以獅子貓入貢者,責以捕鼠,鼠立斃。蒲氏留僊,志之詳矣。安見西洋貓之果不識鼠乎?”予聞是言亦不敢決然,則今之西洋貓果有異於古之西洋貓耶?今之鼠果更黠於古之鼠耶?

記撲螢

暑夜乘涼,偕諸兄妹坐庭院間,射謎語、捉迷藏、歌俗謠、撲流螢,覺人生之樂無逾於此。今言撲螢之樂。

螢之來也,必先有一螢,以爲之招。又或庭中花樹蔥鬱,則亦以爲止息之地。否則常於檐牙屋角間盤旋不下矣。人之撲螢,也以其身體甚輕,故撲時宜徐緩;其知覺亦銳,故撲時宜寂靜,否則非隨風遠遁,即驚駭高飛而不可得矣。及其既得也,盛於器中絕其生理,不如置於扇上任其遊行。

故餘之撲螢也,及其欲飛而以扇反撲之,再飛則再反撲之。斯時空中有他螢過焉,亦必下降矣。蓋以此螢爲之招也。餘更舍此而撲彼,幸兩螢俱不去,則自是而三螢四螢衆光繚亂,應接不暇。及撲既,倦則皆縱之去。此餘之樂也。他人不然,偶得螢則必盛於器中,使困頓不得其所,而以悶以弱以僕,而其光漸失而至於死,則奚有樂哉。

文言文作文 篇2

【讀書與作文】

讀書如銷銅,聚銅入爐,大鞴扇之,不銷不止,極用費力。作文如鑄器,銅既銷矣,隨模鑄器,一冶即成,只要識模,全不費力。所謂勞於讀書,逸於作文者此也。

【讀書與作文翻譯】

讀書就像熔化銅一樣,把銅聚集起來放進火爐裏,用大皮製鼓風器扇火爐,銅沒有熔化鼓風器就不能停止,很費力氣。寫文章就好像澆製器皿,銅已熔化了,(人們只需)按照模具鑄造器皿,一冶煉就能成功。只要知道模型,就根本不費力氣。這叫做在讀書時多用功,寫作時就會輕鬆。

【讀書與作文字詞註釋】

1.銷:熔化。

2.鞴(bèi):古代皮製的鼓風器。

3.鑄:澆鑄。

4.既:已經。

5.矣:語氣詞,相當於現代漢語的“了”。

6.冶:此指冶煉,即使金屬熔化後鑄器。

7.模(mú):模具。

8.所謂:這叫做。

9.勞於讀書:在讀書上多用功。

10.逸:輕鬆。

讀書與作文文言知識

逸。“逸”是個多義詞。一指“安逸”“輕鬆”。上文“逸於作文”中的“逸”,即指“輕鬆”,意爲在作文時就會感到輕鬆。二指“逃跑”“奔跑”。如“兔逸”,意爲“兔子逃跑了”;“盜逸”,意爲小偷溜走了。三指“超過一般”,現代漢語中有“超逸”“逸羣”。

讀書與作文啓發借鑑

不少學生怕作文,不是他們沒有生活內容,沒有可寫的材料,而不知道如何表達。原因在哪裏?在於讀的書太少,或者沒有認真讀書。古人說“熟讀唐詩三百遍,不會寫詩也會吟”,意思是書讀得多了,表達自然會流暢起來,寫作的材料也會豐富起來。上如上文所說,只要“識模”--即掌握文章體裁及基本結構,就能輕鬆的寫出好的或較好的文章。所以,要寫好作文,首先要多讀書。

讀書與作文原文選自《程氏家塾讀書分年日程》

中國元代一部論述家塾的教學程序的著作史稱讀書工程”或進學規程”編撰者程端禮(1271~1345),字敬叔、敬禮,號畏齋、慶元,鄞縣(今浙江鄞縣)人曾任廣德建平縣(今安徽郎溪縣)、池州建德縣(今浙江建德縣)儒學教諭,台州路(今浙江臨海)、衢州路(今浙江衢州)儒學教授,集慶路(今江蘇江寧)江東書院山長。生徒甚衆,學宗朱熹。他作此書的目的,是依朱熹“讀書明理”思想,糾正當時讀書人“曾未讀書明理,遽使之學文”、“失序無本,欲速不達”的缺點,認爲注重教學程序,才能“使理學與舉業畢貫於一”書首錄朱熹等所訂學規作爲綱領。全書共三卷。第一卷依朱熹讀書法,規定讀經的程序: 8歲入學之前,讀程逢原增廣的《性理字訓》; 8歲入學之後,讀朱熹的《小學》,次讀《大學》、《論語》、《孟子》、《中庸》、《孝經》,再讀《易》、《書》、《詩》、《儀禮》、《禮記》、《周禮》及《春秋》並三傳;15歲後再“以朱子法讀四書注”,並抄讀以上經書 第二卷規定在讀經的基礎上學史學文的.程序:先看《通鑑》,讀韓愈文章,讀《楚辭》;之後“以二三年之工專力學文,既有學識,又知文體,何文不可作”,練習“科舉文字”,準備應試。二卷末附五種表格,註明每日功課綱要。第三卷錄王柏輯《正始之音》,以明辨音義之方法;最後闡明朱子讀書法六條:循序漸進 熟讀精思、虛心涵泳、切己體察、着緊用力、居敬持志。當時國子監曾將此書頒行郡邑學校,明代諸儒讀書亦奉爲準繩,清代陸隴其曾刊刻此書以資流傳。此書可說是中國古代家塾的一個詳細的讀經學文的教學計劃。它注意教學程序,重視基本功訓練,強調經常複習和考查,這對當時及後代的家塾教學有一定的影響。

文言文作文 篇3

尚記兩千年前,賈公過長沙,自慨命運之不濟,悒鬱思索,而做斯賦。竟有同命相似之感嘆,其悲嘆人才之不爲用,而忠言不被納之意,蓋與君之所行謬矣。命吾於考場之上,端午佳節,重做斯賦,以吊先生之靈

嗚呼,君雖爲楚王之同姓,其血緣之親.可謂近矣,君累世爲官,與楚王之忠心,可謂昭然也,然竟爲世人所不易,被君王黜免,終於鬱郁而沉於汩羅矣。雖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有日月齊輝之才,一旦被疏,不復被用,雖心繫楚國,胸懷天下,豈不枉然。(易當爲客字之誤)。

餘嘆其感情之無用焉,君臨天下,當以理爲重,奈何信奸讒之語,而疏遠信臣忠義之士也,懷王不用汝擊,終招患禍,身死國滅,爲天下笑,吾惟惜其不以事理相推,而竟以感情之草草行事也。

故天下之成就大事者,莫不恪守理,而自制於情也,人情莫不好悅己者,而惡直言者也,故莊宗雖有天下而終自謬(戳)於伶人之手,其沉溺於私情使然也。夫奸讒當道,以美色*之,絲竹樂之,財物亂之,使其遠正直而近讒邪,雖已似日之昏昏,而不自知,至於禍已至矣,乃有悔色,豈不晚哉?

人情有遠近.而緣有親疏,而公理無遠近,正道無偏邪,君於九天之上,可憶及昔日否,子蘭之流,力勸懷王之秦求和,終使懷王之魂留他鄉,子蘭豈不爲楚王之親近哉,有骨肉之親,卻不能遠謀,有遠謀之臣,未有骨肉之親,情理相較,於情於理,競何如哉,懷王屈理從情,終至斯地,雖有天地爲其悲惜,然流(留)笑柄子青史矣。

君沉汩羅,去今兩幹餘載矣,夫兩千餘載之中,屈理而從情者,不可盡數,今日光華閃耀大地,然此事仍無有斷絕之時,餘作此文,畢汝可知,展汝之盛德,示汝之才華,以警戒世人,使其屈情從理,如此,則官不貪,如此,則民不奸,如此則百姓直田享用不盡矣。

懷王於冥冥之中,定當後悔不迭,特以爲情乃理之末,而理爲情之始也,理從情而家不立,則國不治,則天下難平,情從理,則行路之人,可爲骨肉之親,邂逅之人,可助成大事,豈不如此哉?

文言文作文 篇4

話說酉雞年間,各路英雄聚集一堂。在這初一三班聚義堂內,人才濟濟藏龍臥虎,看似平靜無異,實則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個個都有看家本領,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英雄也分仲伯,這看家本領也有區別,形體、樂器、口技“三家分晉”,各有其優劣,這樣的情形下,橫空出現一位平民英雄-葫蘆俠。

爲何稱之爲“平民”?卻話“物以類聚,人以羣分”,聚義堂既有名門望族,也不缺無名世家,這葫蘆俠仍其中一也。其功力,並不在初入茅廬間展露,乃十萬火急關頭,被迫使出。

其名曰“葫蘆”,定有異人之處,此物概爲失傳已久的民族樂器-葫蘆絲,一曲驚人,黯然銷魂。此亦可見其營派,樂器也。

葫蘆俠過人天資自音樂課展出,邀請其演奏也,被迫無奈,心生一計:吾可奏佳音,使其人欣悅,乃可全身而退。遂手持葫蘆絲,纖巧細指,宛若凌雲之龍,時慢時快,音調婉轉動聽,似高山流水,衆皆驚矣,殊不知其有此神功,吾見其天資聰慧,詡名爲“葫蘆俠”,自此,其名聲大噪,日見其吹奏數次,好不自在,或曰:“此乃佳音”。

可不知,葫蘆俠不務正業,竟效課件鈴聲,引得衆人大笑,本一英才,今爲笑才也。

其葫蘆絲技藝日無長進,衆人皆失興志,不覺其吹奏爲佳音。吾認爲其必奮進,日日期待,葫蘆俠反之也,口技日漸佳,吹奏技藝不見展露。

吾見其不利,屢次警醒葫蘆俠,不聽,終淪陷也。

今,葫蘆俠技藝全無,但見其口技展露,卻仍不敵口技之師也,衆人只當其爲跳樑小醜,不加註意。葫蘆俠業績墜落也,原語文稍有長處,今各課業績若排山倒海之勢,一發不可收拾。

吾常以葫蘆俠警戒自身,其曾是英雄,今英雄之名在口技邪,只能稱其爲“牛人”。

即稱之爲“牛人”,則也有過人之處,但時節變矣,因期末已近,人人皆以鳴聖相稱讚,衆人道之,聞之於堂主-金刀口,亦贊之,衆人皆忘卻葫蘆俠。

今憶葫蘆俠,當之惜矣,其原乃芸芸衆生中一員,名聲大噪,終無好果。惜者葫蘆絲佳音,仍似悅耳,皆忘之。

嗚呼,惜者英雄有幾何哉!今仍爲平民,真仍可惜矣!世人應以此爲戒,永無效仿!

文言文作文 篇5

因爲文言文是遠離我們時代的作品,它記載的歷史文化、典章制度等我們都不熟悉,尤其是詞句的古今差異,成了我們理解文言文的障礙。文言文是硬骨頭,但是巧啃必定易懂,學懂了自然是樂趣無窮。

那麼,如何把難懂深奧的文言文輕鬆地翻譯出來並使它通暢明白呢?這可有些小技巧呢!

第一、 文言文中的人名地名官名,年號帝號朝代號,時間及典章制度等專用名詞在翻譯時要保留原詞,不必翻譯。

例:(1) 越王勾踐棲於會稽之上。

(2) 拜臣郎中,除臣洗馬。

“越王勾踐”是人名,“會稽”是地名,“郎中”“洗馬”是官名翻譯時這些詞保留下來,不需翻譯了。

第二、翻譯文言文要注意抓信息得分點,落實關鍵詞語。

例:(1)“舉世譽之不加勸,舉世非之不加沮”

( 2 ) “ 竟不索其直”

例句(1)中的關鍵詞是”舉”“勸”“沮”,分別譯成“全”“勤奮”“沮喪”, 全句譯爲“全世上的人都讚譽他,他卻並不因此更加勤奮,全世上的人都非議他,他也不會因此更加沮喪。例(2)中的關鍵詞是 “竟”“索”,分別是“最終”“索取”的意思,“直”爲通假字,在這裏是譯成“錢”。即“最終不要他的錢”。

第三、 翻譯文言文要按照“準確、通順、文雅“的要求,採用留、增、刪、調”的方法,將之譯成符合現代漢語習慣的語言形式。

文言文省略的現象很多,爲了符合通順的要求,就必須增補出省略的詞句。例 “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譯成“第二天,客人從外面來,(鄒忌)與(客人)坐着談話”。

文言文的許多發語詞、音節助詞等在句中沒有什麼實際意義,一般只起到調節因飢餓的作用,翻譯時就可以刪去。例:“夫晉,何厭之有”中的“夫”就是發語詞,不必譯出。

文言文中有許多倒裝句,翻譯時要按照現代漢語習慣做好調整,例“古之人不餘欺也”是否定句中的賓語前置,譯文時要把賓語“餘”放到動詞謂語“欺”的.後面,即“古時的人沒有欺騙我”。

第四、翻譯文言文不能脫離語言環境

翻譯文言文一定要先讀全文,把握文章的大意,弄清楚人物、事件及其相互關係,還要明確句子在文段中的語境,再這個前提下才能準確譯出文句。

例:“博聞強識,問無不對”。一般來說“不對”是“錯”的意思,但聯繫上下文語境,這句是說王粲才華出衆,思維敏捷,“問無不對” 應是“問他問題,沒有不能回答的”。

第五、 翻譯文言文應該以直譯爲主,意譯爲輔

直譯即是字字有交待,不能漏譯。但是完全直譯會造成語意不明、語氣阻滯。所以,在翻譯時還要從具體情況出發,對某些詞語需用意譯的方法使之與上下文組成語義連貫的文字。例 “曹公,豺虎也”。如果直譯就是“曹操是豺狼猛虎”,這顯然與文意不符合,應該譯成“曹操,像豺狼猛虎一樣兇狠殘暴”。

閱讀文言文時還要注意詞類活用、古今詞義區別及固定句式的特點等情況,只要大家細心琢磨,掌握規律,就會發現文言文不僅有趣,還會讓我們認識無數古代英雄豪傑,並且能夠穿越時空與他們做朋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