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人教版五下《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及反思

人教版五下《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及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9W 次

  教學要求:

人教版五下《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及反思

1.領悟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體會課文重點語句對錶達情感的作用。 2.理解課文內容,理解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固而成的,從中受到國際主義精神的教育。

重難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比較準確的表達課文思想特點。

  教學過程 :

(一) 簡介背景,揭題釋題。

1、有感情地朗讀課題,讀出依依不捨的感情。

2、“親人”在生活中一般指哪些人?通過預習你知道文中的親人指誰?課文具體寫了哪幾位朝鮮親人?板書:大娘小金花 大嫂

3、小結:她們和志願軍沒有血緣關係,爲什麼彼此稱爲親人?讓我們帶着這個問題來學習課文。

(二)聽課文錄音,思考:朝鮮人民爲志願軍付出了怎樣的代價?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

1、自由讀第一自然段,思考:課文中的哪句話最能看出志願軍與大娘的深情厚誼?用“――”劃出來。(板書:深情厚誼)

2、出示:您說,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怎麼忘記?

⑴“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說明了什麼?

⑵這是什麼句?把它改成陳述句。(出示)

(3)指導有感情朗讀。(指名讀、齊讀)

3、爲什麼這麼說,課文回憶了大娘的'哪幾件事?

板書:送打糕昏倒 救傷員失孫

4、課文中把大娘的“送打糕”比作什麼?爲什麼這樣比喻?結合理解“雪中送炭”。

5、(出示投影)是您帶着全村婦女,頂着打糕,冒着炮火,穿過硝煙,送到陣地上給我們吃,真是雪中送炭呀!

(1)齊讀這句話,讀懂了什麼?從哪些詞中讀懂的?

(大娘冒着生命危險送打糕,可見她對志願軍的深情厚誼,從“冒、穿”等詞看出。)

(2)“雪中送炭”用得好,誰能用“雪中送炭”說一句話?

(3)指導有感情朗讀。

6、自由讀“救傷員失孫”這一部分,讀懂了什麼?從哪些關鍵詞中體會出來的?

(丟――丟掉的是自己唯一的小孫孫的生命)(結合理解:唯一)

(背――揹回的是志願軍傷員,一背一丟反映了大娘對志願軍的深情厚誼。)

7、這兩件事都是圍繞哪一句話寫的?緊緊抓住這句話中的哪個關鍵詞寫的?

現在你明白了爲什麼稱大娘爲親人了吧。是啊,大娘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8、看課文插圖我們的戰士握着大娘的手會說些什麼?(想象說話)

帶着尊敬、感激、勸慰的感情朗讀書上的有關句子

9、小結學法。

剛纔,我們用什麼方法學懂第一自然段的?(投影出示)

⑴讀課文,找出最能反映志願軍深情厚誼的句子……改陳述句

⑵尋找事例,抓住重點詞……體會思想感情

⑶感情朗讀,加深理解……分層

(四)小結。

1、有感情朗讀1自然段。

2、志願軍與大娘道別,來送行的人成千上萬,志願軍戰士多麼想一一道別呀,可列車已啓動,千言萬語只能匯成一句話――再見了,親人(齊讀課題)

  (五)板書

14 再見了,親人

洗補衣服

大娘 送打糕昏倒

救傷員失孫

  教學反思

一、整體入手,感知情感

1、從題目入手。讓學生質疑:‘親人’指誰?是誰的‘親人’?志願軍爲什麼稱朝鮮人民爲親人?題目中的‘再’字怎麼理解?……使學生了解“親人”指的是像“大娘”、“小金花”、“大嫂”之類的朝鮮人民。志願軍所以稱她們爲親人,是因爲中朝人民在共同的抗美戰鬥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2、從典型事件入手。以“文章寫了大娘哪三件典型事例”讓學生知道文章通過“洗補衣服”、“送打糕”、“救傷員”、三件典型事件,來讚揚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深厚情誼。讓學生在感知材料的過程中,感知情感,初步瞭解課文內容,從整體上了解課文的情感流向。

二、細析事例,感受情感

設計“志願軍戰士與大娘話別時追述了哪幾件事?表現了什麼樣的感情”等問題,讓學生了解志願軍與大娘告別時,追述了三件事:一是大娘已經幾夜沒閤眼,給志願軍洗補衣服;二是在一次阻擊戰中,冒着炮火給志願軍送打糕,回去時昏倒在路旁;三是在敵機轟炸時,爲了救護在家裏休養的志願軍傷員,失去了唯一的小孫孫。這樣寫的目的在於體現中朝兩國人民的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表現了這種感情比山還高,比海還深。

三、品味詞句,體會情感

教學時,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好好品析,讓學生體會情感。

課文在追溯那難忘的往事時,出現了好些“血”,“淚”的詞語,比如:“失去了唯一的親人”,充分說明了朝鮮人民爲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獻出了自己的一切,乃至親人的生命。又如“雪中送炭”說明大娘冒死送打糕的原因;“代價”說明朝鮮人民爲志願軍做出了巨大的犧牲。

通過琢磨詞句,讓學生品味、推敲,感受其感情色彩,引起學生“內心體驗”。讓他們深深體會到朝鮮人民對志願軍戰士那山高海深的、不是親人卻似親人的感情。